登錄???|???注冊
本書從石窟傳入中國之始切入,對整個中國石窟寺發展歷程進行總體描述,詳細梳理了中國石窟寺自西向東、自北向南逐漸推進的歷程,細數各朝石窟開鑿的由來和過程,石窟與當時政治、經濟、人民日常生活的交織關系,以時間為經、以代表性石窟為緯,展現歷代石窟總體風貌,并細化至各代各地具有代表性的石窟其由來、開鑿時間、主持者、地質特征等各方面的信息。
常青 ·雕塑 ·14.4萬字
本書是木雕小物手作的自學教程。作者是木雕手作的達人,其總結了多年制作木雕手作的經驗,向讀者詳細地介紹了在家進行木工雕刻需要準備的工具、不同物件適用的木材、木工雕刻的一般流程,并完整展示了3種實用餐具、5種古風飾品、6種呆萌動物的雕刻方法。本書展示的木雕手作案例造型可愛、精致小巧又不失傳統韻味,而且它們的制作過程并不復雜,書中同時還分享了原創木雕設計的方法和心得。本書適合木工雕刻新手、手作愛好者學習使用,也適合木雕手工藝人借鑒和參考。
尚曉輝 ·雕塑 ·1.9萬字
核雕即在橄欖核等果核上面進行微雕,2008年已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今,古老的技藝與傳承煥發出新的光彩,核雕工藝品已經被廣大的玩家和藏友認可和追捧,銷售量和價格一路飆升。本書邀請從事核雕藝術品創作20余年,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編寫,詳細介紹了核雕的工藝品創作和設計思路、雕刻技法、把玩和收藏的注意事項以及近代核雕大師們的傳世名作的賞析。本書適宜核雕的玩家和藏友閱讀。
承莉君 ·雕塑 ·3.1萬字
沉靜的思想者、健美的大衛、美輪美奐的維納斯……神秘的雕塑仿佛常人無法企及的藝術。然而,作者戴爾·沃勒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揭開了雕塑過程的神秘面紗。從材料選擇到工具選用,從涂色到上釉,從初級到進階,從技法到文化……雕塑并非遙不可及。快快下載此書,為自己的生活增添新的樂趣!
戴爾·沃勒 ·雕塑 ·4847字
軟陶是可以安全使用的一種陶土,將不同顏色的軟陶經手工揉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可制作出項鏈、手鏈、掛件等各種飾品。軟陶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豐富的表現力,充分滿足了現代人回歸自然、表現自我的審美心理,深受國內外朋友的青睞。本書首先介紹了軟陶的制作、烘烤、工具及配件等內容,之后介紹了20多種軟陶花條的制作方法并展示了一些作品,第3章介紹了軟陶與兩種廢棄物品結合的制作方法和成品展示,最后一章展示了作者親手制作的百余種軟陶手工藝品,包括工藝項鏈、手工編結項鏈、車掛件、工藝掛件、手鏈等。書中各種軟陶花條作品和軟陶作品均為作者親手制作,每件軟陶作品都充滿個性,本書的特色是:作者選用了中國結的元素,采用了不同的編結手法與軟陶珠子精心的搭配組合,展示了造型獨特、絢麗多彩、內涵豐富的傳統風格軟陶作品。只要讀者按本書的方法和步驟操作,就能制作出各種風格、款式的軟陶手工藝品。
林寧編著 ·雕塑 ·1757字
很多人認為,軟陶就是橡皮泥,其實并不是。軟陶在烤制定型之前可以一直深入地塑形,以達到你想要的形態。本書中,四位作者詳細介紹了軟陶的特性、使用方法、常用的工具等,并系統介紹了多肉植物、飾品、小萌物、Q版人物等多種類型的作品。以特別“啰嗦”的文字旁白,為讀者解答各個階段的制作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里,玩軟陶可以讓我們匆忙的腳步放慢一些,靜靜地享受一下慢時光,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將自己若干分之一的生命物化成自己最愛的樣子……
猥瑣魚 ·雕塑 ·6萬字
主要包括萬里錦繡河山、悠久文明歷史、獨特地域風采、深厚建筑古蘊、名勝古跡奇觀、珍貴物寶天華、博大精深漢語、千秋輝煌美術、絕美歌舞戲劇、淳樸民風習俗等,充分顯示了美麗中國的中華民族厚重文化底蘊和強大民族凝聚力,具有極強系統性、廣博性和規模性。
孫常福主編 ·雕塑 ·4.7萬字
本書原著《壽山石志》于八十年代首次出版,旋即引發熱潮;作者以此為基礎,增訂大量內容及加插圖片,編寫了這本更深入、更全面的壽山石專書,網羅全面,涉古通今,涵蓋了壽山石的專門知識,學術性與實用性兼備,是一部具藝術收藏價值的學術性工具書。
方宗珪 ·雕塑 ·16.9萬字
目前市面上橄欖核雕很常見,但是桃核雕作品卻很少見。桃核雕雖少見,但并不小眾。之所以少見,是因為桃核紋路密而雜,不似橄欖核光滑,所以雕刻難度大。我國早期的核雕選材均已桃核為主。大家熟知的明朝魏學洢所寫的《核舟記》,就表達了作者對王叔遠精湛技術的贊美和對民間藝術的贊揚,而王叔遠所雕刻的作品就是在桃核上面完成的。本書對桃核雕作品進行多角度展示,教會讀者辨真假、識優劣,掌握鑒賞要點。書中還詳細講解桃核雕刻的歷史淵源,更正大家對小型雕刻作品的誤解,并選取了常見問題對讀者進行解答,內容簡單明了。
王天陽 ·雕塑 ·3.1萬字
本書從橄欖核雕的起源入手,為新手打造堅實的認知基礎;繼而介紹橄欖核雕的工藝,使讀者學會保養、鑒賞技法,更好地選擇、收藏橄欖核雕;還可以賞析各派核雕大家精美絕倫、巧奪天工的核雕作品。由于收藏市場環境復雜,本書對現階段橄欖核雕的市場行情進行細致分析,為收藏愛好者提供了實用的收藏建議。
顧永芳 ·雕塑 ·4.7萬字
《西方當代雕塑》以1945年為起始點,全面介紹了“二戰”之后西方當代雕塑的主要流派與代表作品,深度解析雕塑在表現形式與使用材料上的突破。戰后新世界的開啟促使雕塑家們迅速告別傳統,轉而追求更加自由和辛辣的藝術表達,作品甚至前衛到“不像雕塑”。賈科梅蒂將一直以來位于雕塑底部的基座融入創作,讓空間感更加開放;安迪·沃霍爾把隨處可見的日常消費品作為使用材料,推動了名噪一時的“波普藝術”;約瑟夫·博伊斯用真正的脂肪堆砌出著名的作品《油脂椅》,以此探索分裂世界中人的本質……本書生動呈現了不同雕塑作品在藝術上的前瞻性表達,忠實記錄了西方當代雕塑與20世紀社會發展的積極互動。
(英)安德魯·考西 ·雕塑 ·18.8萬字
《圖說中國雕塑藝術》是奉獻給普通百姓的一部簡明藝術讀物,它旨在提高讀者的文化品位,加強藝術修養?!秷D說中國雕塑藝術》以便捷的方式勾勒出中國雕塑藝術的演變歷程,從眾多雕塑作品中精挑細選了較為膾炙人口者,加以賞析,突出了這一視覺藝術的裝飾、美化作用和紀念性。《圖說中國雕塑藝術》欄目活潑,語言通暢,注解深入淺出,配有大量精美的彩圖。在賞心悅目的閱讀中,你會對我國雕塑進行一次全景式的巡禮,從而輕松獲得豐富的藝術知識,提升審美素養。
田野等編著 ·雕塑 ·13.8萬字
本書編寫者蕭暉榮提倡的中國氣派、中國風格之“文人雕塑”開了雕塑界先河。他在參考中外多種雕塑藝術書籍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創作經驗和審美志趣,按年代先后對中外雕塑歷史和重點的名家名作進行梳理羅列,以資初學者或有興趣者入門了解之用。本書分為中外雕塑概述、雕塑的創作技法、著名雕塑作品欣賞與雕塑作品的價值、鑒賞和保存四個章節,將引領讀者步入雕塑欣賞之門。
蕭暉榮 ·雕塑 ·3.6萬字
本書從歷史角度系統地論述了中國彩塑藝術的起源、形成和發展,結合大量歷史文獻資料和圖片全方位闡述了不同朝代彩塑作品的風格和特點,總結了傳統彩塑在千百年間形成的造型觀念、表現方法,對中國古代雕塑藝術中的諸多問題做出了客觀精辟的分析,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對當代彩塑教學、創作實踐和理論研究做出了重要的探索和經驗總結,對弘揚民族藝術、促進當代雕塑藝術多元化發展具有現實指導意義和長遠影響。
胥建國 ·雕塑 ·12.6萬字
本書選自作者從事雕塑創作以來,能夠代表個人藝術特色、審美風格的雕塑作品。全書共五個板塊,其中,“緣于雕塑”梳理個人偶發感知與學術歷程,回望早先制作的作品、項目;“魚的文化”“屬相情結”屬于對中國傳統吉祥題材的再創作;“蛙的傳說”是從美術角度挖掘研究廣西壯族歷史上曾經的圖騰文化;“木語釋藝”涉及多個方面、不同形式手法的表現,更注重雕塑作品的形式美感、主題內涵。全部作品主要使用陶瓷和木質兩種材料為主,也有部分石材、青銅、水泥材質。
吳筱榮 ·雕塑 ·2.3萬字
書稿是一個在工藝美術行業工作了半個多世紀的老工匠,從歷史、考古、文物、經濟等諸多方面對玉器進行的深刻、細致的研究。書稿配有很多加工圖片和影像資料,涉及加工工具、加工技術、藝術水平等各個方面,旨在使讀者對玉器有了更深更專業的了解,同時起到傳承、保護、宣傳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的效果。
茅子芳 ·雕塑 ·11.1萬字
古埃及雕塑內在神秘,期冀“永恒”;而古希臘雕塑的審美理想是追求“真實之美”;羅馬人在肖像和紀念碑雕塑上,以宏偉取代了典雅;黑暗的中世紀,為上帝歌頌光榮的哥特式藝術卻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文藝復興時期涌現出許多雕塑杰作,技巧完美、氣魄宏偉、思想深刻;巴洛克風格的雕塑更加世俗化;洛可可藝術纖細柔弱;新古典主義藝術以美的理論風行一時;而浪漫主義以強烈的想象回答了冷酷的理性;現實主義運動誕生,羅丹在現實中尋找靈感,叩響了現代雕塑的大門……在賞心悅目的閱讀中,你會對西方雕塑進行一次全景式的巡禮,從而輕松獲得豐富的藝術知識,提升審美素養。
海藍等編著 ·雕塑 ·12.9萬字
本書以優美洗練的文字,分十八個主題對中西方經典雕塑進行比較,揭示其異同,并特別從宗教、文化、社會背景以及雕塑者個人風格等方面分析造成東西方雕塑差異的原因。本書配有大量精美圖片,形式活潑生動,圖文并茂,集學術性與可讀性于一體,適合專業院校師生和普通讀者閱讀。
丁方 ·雕塑 ·10.9萬字
我國煤雕制作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約六七千年前,從石器到靈器,再到禮器、葬器、瑞器、陳設裝飾器等,不同時代煤雕制品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器形特征,煤雕既是凝結了創造者勞動和技巧的寶貴物質財富,也是體現民族文化和信仰的重要精神財富,是幾千年中華文明物化的結晶,是衡量中國文化藝術進步與發展的標尺之一。本書通過大量的一手材料如實物及圖片,全面、準確地介紹了煤雕的歷史演變,在揭開我國煤雕藝術神秘面紗的同時,也讓煤雕愛好者充分認識到煤雕藝術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價值。本書通過大量的一手材料如實物及圖片,全面、準確地介紹了煤雕的歷史演變,在揭開我國煤雕藝術神秘面紗的同時,讓煤雕愛好者充分認識到煤雕藝術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價值。
余駿 ·雕塑 ·9.5萬字
本書展現的沈應平多年來創作的公共藝術和雕塑作品,為藝術學院的學生們和其他愛好者提供更多創作方法和實踐案例。
沈應平 ·雕塑 ·5902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