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既是佛教入門經典,也是季羨林學術著作中影響巨大的代表作。早在20世紀30年代留德求學時,作者就確立對佛教研究的興趣,在他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學術生涯中佛教占據了核心的位置。書中季羨林以語言學、印度學、古代中印歷史等領域的深厚學養為基礎,對佛教的起源、流變、傳入中國等重要方面做了深入淺出、舉重若輕的分析。
季羨林 ·知識讀物 ·15.9萬字
《參同契》是早期道教重要典籍,全名《周易參同契》。書中借用乾、坤、坎、離、水、火等法象,以明煉丹修仙之術。為道教系統論述煉丹的最早著作,道教奉為“丹經王”,是千古丹經之鼻祖。本書是南懷瑾先生一九八三年在臺灣講解《參同契》的記錄,分上、中、下三冊。南懷瑾先生認為:《參同契》參合了三種原則相同的學問,且熔于一爐——老莊、道家的丹道,還有《易經》的學問,是一本非讀不可的秘密典籍。《參同契》不止是丹經道書,它既是哲學又是科學,也是古典文學之作,其中包含了中華民族最高深之承天接地的文化。《參同契》素有“天書”之稱。這部因深奧而埋藏已久的天書,因南師深入淺出的講解而重新散發光芒。
南懷瑾著述 ·知識讀物 ·14.9萬字
一個堅定地鄙薄《莊子》的人如何最終投向了《莊子》,一個真誠相信《莊子》的人又真的可以在現實世界里駕馭虛舟、逍遙往來嗎?《逍遙游》從歷史人物與《莊子》的愛恨糾葛入手,除了“務虛”地辨析《莊子》的要義,還“務實”地描述出一幅幅“當《莊子》遭遇現實”的沖突畫面。這是一本充滿思辨趣味的書,尤其適合那些懷有純粹的思辨興趣的讀者。循著作者的分析脈絡,我們會得到如最精彩的本格推理小說一般的閱讀享受。《逍遙游》還是一部豐富的文化史。作者以《莊子》的文本為線索,從歷史上復雜的闡釋與實踐中勾勒出道家學說恢宏的文化版圖,而跨學科地旁征博引又有助于我們以全新的社會科學的眼光,以當代的人文素養,反觀兩千多年前的古老智慧。
熊逸 ·知識讀物 ·17.4萬字
古往今來,人類無數次追問自己,我們為什么活著?這個問題既簡單又復雜。有的人碌碌一生,尚未思考就已經成為人間的匆匆過客;有的人皓首窮經,苦思冥想,終其一生也未能參透其中的玄機。關于生死,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理解:叔本華說“為了解人生有多么短暫,一個人必須走過漫長的生活道路”;臧克家說“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村上春樹說“死并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只有真正了解了隱藏在現實表象下的真實,你才能準確地、深刻地對人生進行一次思考。生活,不僅僅是生下來、活下去,更重要的是對生命價值與人生意義的追尋和探索。
徐文 ·知識讀物 ·11萬字
本書是這一系列簡短便攜、又充滿原創思想的叢書的第二本。在書中,身為當代最杰出的哲學家之一的斯拉沃熱·齊澤克,和我們一起探討他那充滿新意而又不乏爭論的事件概念。事件可以是那打碎了日常生活的重大變故,也可以是激進的政治決裂;它可能預示著宗教信仰的萌蘗,也可能意味著新藝術形式的興起,當然,它還可以是像墜入愛河那樣的強烈體驗。但無論如何,事件發生之后,一切都不再相同——即便這變化未必顯著。齊澤克的列車,帶著我們在象征著事件各種定義的站點間穿行。他在旅途中也向我們提出了根本問題:我們在多大程度上是自身命運的主宰者?需要哪些條件,才能覺察到那些真正存在的東西?在遷流不息的世界中,有任何真正的新事物發生嗎?從柏拉圖到小眾電影,從大爆炸理論到佛教思想,齊澤克在《事件》中旁征博引,使之成為一段通往激動人心的哲學腹地的概念之旅。
(斯洛文尼亞)斯拉沃熱·齊澤克 ·知識讀物 ·9.5萬字
《圖解蘇菲的世界》是最好的哲學啟蒙書,它用一個一個的故事將整個西方哲學史串聯起來,帶人們走近西方哲學史,走進一個智慧的世界。它用生動的語言、精美的插畫和簡單的圖表詮釋哲學的概念,向我們揭示了每一代人對宇宙、自然和社會的探索和思考。從而加深對生命的好奇和熱愛。
孫陽編著 ·知識讀物 ·11.4萬字
本書在《直面人生的困惑》基礎上增加了11篇文章。內容源自郭繼承老師對傳世經典的總結和體悟,源自對現實社會問題的觀察和透視。圖書的內容力爭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實實在在地幫助到讀者的生活和工作。在現實的關照上,爭取做到以文化人,引導讀者在生活的細節中改變自己、升華自己,可謂一本有關人生困惑的“答案之書”。
郭繼承 ·知識讀物 ·17.9萬字
《斐多》這本并不厚重的小書,卻有著很重的分量。柏拉圖的對話錄《斐多》,描繪的是哲人蘇格拉底就義的當日,與其門徒就正義和不朽的討論,以及飲鴆至死的過程。蘇格拉底本可以逃往其他城邦、或者保持緘默,但他不肯背叛他的信念,就義前從容不懼,他與他的門生侃侃而談的情景,令人崇敬。在西方文化中,論影響的深遠,幾乎沒有另一本著作可以與《斐多》相比。楊絳先生的譯文,對照多種版本和注釋,并一句句死盯著英譯本,而力求通達流暢,名作由名家翻譯,所以,這本書的分量非同一般。
楊絳 ·知識讀物 ·5萬字
個人發展學會創始人劉sir的經管勵志新作,一本寫給渴望快速簡潔地找到人生答案的年輕人的認知升級之書。在日益復雜的世界中,給人生開掛的方式,就是把一部分思考外包。搜索并非所謂的“百度一下”,而是一種用快速有效的方法找到人生答案的贏家思維。掌握這種思維方式,能讓你在人生的岔路口,提出正確的問題,打破資源的迷思,借力強大的助推,找到為自己量身定制的解決方案。
劉Sir ·知識讀物 ·7.8萬字
《中國哲學簡史》成稿于1946年至1947年馮友蘭受聘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期間,初為中國哲學史課程講稿。在20多萬字的篇幅里,馮友蘭先生以中國哲學的精神、背景、主要哲學家及主要流派的變遷和發展為主線,簡要梳理了中國哲學的發展歷史,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關知識,并融入了對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智慧等方面的理解。是迄今為止西方人了解、研究中國哲學的書,是世界各地許多大學教授中國哲學課程的教材。
馮友蘭 ·知識讀物 ·19.9萬字
鈴木俊隆是用禪學影響西方人的宗師,這本書作為舉世公認的禪學入門讀物,英文版已暢銷50多年,是蘋果創始人喬布斯學禪的入門書。本書鼓勵讀者活出自己,探索新生,通過修行來了悟自己的本心真性。禪修在全世界的流行,在于能解決人們遇到的日常困惑,助人修身養性、減輕壓力、充實生活、開顯智慧,在樹立人生觀、世界觀等方面都有積極作用。
(日)鈴木俊隆 ·知識讀物 ·6.1萬字
愛,是人類基本的本能,人們對它充滿了好奇、期待、困惑。愛情又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我們一生都在與“愛”相處,與“愛情”磕磕絆絆。面對愛情,人們常感困惑常說“我已經不期待愛情了”。準確地說,是已經不敢奢望與某個人發生純粹的愛情。愛過的人,更深切地了解什么是孤獨。只有真正的愛,才能治愈真正的孤獨。人缺愛而生孤獨,在孤獨中等待愛,又因愛超越孤獨。這愛,可以是兩情相悅的愛情,可以是情深義重的友情、親情,可以是對生活的無限熱忱,當然還包括一個人的自愛——愛自己,就是在愛生活;愛自己,正因為愛自由。作者陳果抓住了人類宿命的共通之處,用哲學思考的方式去梳理、剖析、解惑,幫助讀者了解愛,擁抱愛情,成就自己,最終你會發現:原來長久的愛情,就是一次又一次愛上同一個人。
陳果 ·知識讀物 ·9.2萬字
《人生的智慧》取自德國思想家叔本華的《附錄和補遺》,而實際上是獨立成書的,闡述了生活的本質及如何在生活中獲得幸福,所討論的事情與我們的世俗生活極為接近,如健康、財富、榮譽、名聲、待人接物所應遵循的原則等。書中含有幾分孤芳自賞的自我辯白和自我激勵,甚至還流露著顧影自憐的幾絲悲涼、幾許惆悵,但更多的還是他因為自尊而隱匿在文中的深刻的自我剖析和感悟,以及由此而來的堅定與自信、清醒與睿智。
(德)叔本華 ·知識讀物 ·8.2萬字
《沉思錄》是古羅馬皇帝奧勒留終其一生的靈性思考,是自己與自己的心靈對話,也是對自我甚至對人類靈魂的拷問。全書十二卷,剖析了靈魂與死亡的關系,闡釋了人的德行和個人對社會的責任等,表達了奧勒留身居宮廷與面對亂世的獨特感悟。《沉思錄》是斯多葛派哲學思想的精髓,也是該派里程碑式的作品。古代斯多葛派的哲學精神能流傳至今,并植根于近代西方文化的精神之中,可謂都仰賴于奧勒留的《沉思錄》。本書為梁實秋譯本的最新修訂版,同時加入了英文,是中英對照的全新典藏讀本。
(古羅馬)奧勒留 ·知識讀物 ·12.2萬字
本書圍繞“舍與得”進行了系統全面的探討,分為舍的境界、得的智慧、舍與得三篇,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將舍與得的智慧娓娓道來,以期對讀者思想上有所啟迪,對人生的經營有所助益。
文德編著 ·知識讀物 ·19.7萬字
我到底為什么要讀書?打工人為什么要工作?感覺自己陷入虛無主義了該怎么辦?月亮和六便士怎么排序?人類的悲歡不僅是相通的,還能跨越時空。那些令你焦慮的、困惑的、進退失據的,甚至絕望的問題,幾千年來的哲學家們都思考過。戴建業、劉擎、羅翔等十位名師,為你解讀孔子、柏拉圖、尼采等哲學家的經典著作。看古今中外的智者,面對人生重大抉擇時,如何從源頭審視問題、厘清思路、得到答案。
羅翔等 ·知識讀物 ·9.5萬字
《哲學與生活》是艾思奇的一部通俗哲學經典,開哲學大眾化之一代風氣。該書主要收錄了艾思奇在上海《讀書生活》雜志擔任編輯時,為回答讀者提問所發表的文章,旨在用通俗的語言宣傳馬克思主義哲學。在這些文章中他從“生活”入手,力圖從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中,提煉出抽象的哲學道理,同時,又用這些道理來指導現實的生活,從而讓人們樹立牢固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
艾思奇 ·知識讀物 ·9.2萬字
遇事寵辱不驚,處世無愧于心。領略王陽明此心光明的人生境界!本書通過講述王陽明一生中重要的幾個轉折點——龍場悟道、江西為政、紹興講學,介紹王陽明心學“致良知”“知行合一”“親民”等學說,感悟王陽明“此心光明”的人生境界。王陽明的一生就是踐行“此心光明”這一境界的最好注解。面對寧王叛軍壓境,王陽明內心毫無波瀾,用計謀虛張聲勢,迅速平定叛亂。面對朝廷、權臣的多次猜忌質疑,王陽明坦然對之,把榮辱置之度外,濟世救民,問心無愧。在人生的最后階段,當學生問他有什么遺言時,王陽明坦蕩地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遇事寵辱不驚,處世無愧于心。這是王陽明對自己一生的總結。……翻開本書,領略王陽明“此心光明”的人生境界。
方志遠 ·知識讀物 ·10.3萬字
當你覺得整個世界都背棄了你時,翻開這本書,你會發現,整個世界只是轉過身去,為了醞釀一個更美的擁抱。本書借用了柏拉圖、盧梭、黑格爾、尼采、蒙田、培根、莎士比亞等哲學家的學說和智慧,通過解讀這些哲學家的箴言,勸說我們深入窺探生活中的細小之處,共享這些哲學家的思維。木木帶你每天讀懂一句哲學箴言,讓哲學來安慰你,就沒有人能傷害你,沒有事能困擾你。有的人會問:“現實生活中,那些讓我們不安的、煩躁的、不解的,是否都可以通過哲學的思維得到解答?”其實,哲學并不會告訴你人生的答案,但哲學會安慰你,讓你的心靈得到撫慰,不再受傷、不再抱怨、不再迷茫……
木木 ·知識讀物 ·8.7萬字
《宗鏡錄》一百卷,唐末五代永明延壽禪師著,是中國佛教傳世的經典名著。延壽禪師為禪宗法眼宗第三代法嗣,他有感于當時禪宗信徒因未明佛法而產生的種種流弊及爭論,乃邀集天臺、華嚴、唯識三宗知法比丘,互相問難,并以禪宗心要加以折中,著成此書。書中引用佛經及中印圣賢論著達三百本之多,可謂“和會千圣之微言,洞達百家之秘說”,這在佛學的相關論著中,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宗鏡錄》撰成千載以來,以其規模宏大,辭美旨深,在廣受好評的同時,也被大眾讀者視為畏途。南懷瑾先生有鑒于此,乃就此書精要部分,深入淺出,詳加剖析。本卷內容包括全書中有關禪宗以及唯識論的部分。先生在章析句解的同時,融會各種佛門要義,并結合中西方文化精髓,使當代學人得以借此進入這部博大精深的佛學著作。茲經版權方臺灣老古文化事業公司授權,將老古公司二〇一三年九月初版校訂出版,以供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二〇一七年七月十四日)
南懷瑾著述 ·知識讀物 ·13.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