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系中山大學哲學系(珠海)新編中國哲學經典閱讀課程系列教材之一種,以《論語》為研究對象,運用社會科學的方法來探討其中所蘊含的儒家義理。本書從古漢語字義和使用習慣與現代漢語的微妙差異、相關禮儀制度以及人類學、社會學、政治學等視角對《論語》進行了解讀,展示了其中所體現的古代世界的社會與思想,以及所提出的修德的境界與方法。本書認為,孔子不是思辨性的哲學家,而更像是一位建構社會基礎秩序的立法者以及文明規則的制訂者。
秦際明 ·中國哲學 ·21.9萬字
《中國儒學》由中華孔子學會、鄭州大學洛學研究中心主辦,立足于學會,面向海內外,廣泛聯合儒學研究者,對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儒學傳統展開全方位的研究和探討,不斷激活其內在的精神和獨特的價值,俾之在人類精神生活和文明的重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王中江 李存山主編 ·中國哲學 ·24萬字
本書運用歷史語境主義的方法,研究《商君書》的國家建設思想,不僅分析戰國中晚期的政治社會語境和思想文化語境,更根據當時的語境來合理地理解國家建設在當時的意義及其對后世的影響,并探討作為主要政治行動者的“商鞅學派”這些法家是如何“以言行事”的,以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建設提供經驗借鑒與政治智慧。
羅雪飛 ·中國哲學 ·23.2萬字
孔教如何從晚清社會制度的固有部分崩解成為“游魂”,如何一步步被負面化乃至被打倒?晚清和民國初期的孔教論爭聚焦在國家建構是否需要孔教、如何安置孔教。康有為、梁啟超、章太炎、陳煥章、馬相伯及新文化運動諸君,基于對孔教與革命、孔教與中華文明維系、孔教在國家建構中地位和作用的不同認識,公開在媒體上爭論孔教的定位和性質。爭論中,康有為希望通過改革孔教達到強國目標的主張逐漸受到批判,立國不需要孔教、孔教不是宗教、孔子非教主等主張螺旋式上升為執拗的高音并主導了輿論的走向,乃至左右了我們今天對孔教的認知。本書以多維的視野,呈現了晚清民國孔教復雜多變的思想史進程與發展趨勢,孔教與國家建構的多元與復調、喧鬧與緘默、沉默的螺旋與執拗的高音均在書中得以呈現。
李華偉 ·中國哲學 ·25.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