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既要立足現代政治發展理念,也要發揮古代治理經驗與智慧的滋養功能。中國古代治理的典型特征是德治主義,優秀思想家和政治家都對治理的道德層面給予深切關注。現代治理也必須符合道德意義上的正當,檢視與反思古代治理的道德基礎,可為新時代國家治理提供借鑒。本書以朱熹政治哲學為核心討論對象,闡釋中國古代治理的倫理道德基礎,梳理古代政治道德的價值及其當下意義,搭建德治傳統與現代善治間的思想橋梁。
李鋒 ·中國哲學 ·14.9萬字
本書介紹了六十四卦的來歷、過去卜卦的幾種方法、《易經》與五行、干支、《河圖》《洛書》的配合運用等;闡釋了《系傳》所揭示的人生和歷史哲學;詳細講解了乾卦、坤卦、屯卦、需卦的卦名、卦辭、爻辭,以及解釋它們的《彖辭》、《象辭》、《文言》,以之為例,示范六十四卦的研究方法;說明了《序卦》排列六十四卦的理由,等等。
南懷瑾 ·中國哲學 ·14.9萬字
《道德經》所講述的思想體系包含著豐富、精妙的生存智慧與管理智慧,其中的妙語箴言,即使經過兩千多年歲月的洗禮,依然光彩熠熠。即使是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也可以將《道德經》當作解決新世紀人類社會各種矛盾和問題的睿智之書,從中汲取無窮的智慧和力量。《深入淺出細品慢讀道德經》語言簡潔,條理分明,分別從做人、做事、快樂、修身、管理、養生等方面選擇性地闡述了《道德經》內的相關內容,能夠幫助我們在人生道路上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張易山 ·中國哲學 ·14.9萬字
古典儒家思想對今天的中國和世界還有價值嗎?兩千多年前儒家的政治和倫理智慧和今天被作為普遍價值的民主與自由,是彼此相容,還是針鋒相對?《舊邦新命:古今中西參照下的古典儒家政治哲學》作者聚焦于儒家的政治哲學,并且承擔了從正面建設性地解決儒家思想與民主觀念能否相容的巨大挑戰。這一工作毫無疑問將對目前蓬勃發展的國學研究提供一條范列式的門徑。作者運用其對西方政治哲學基本理論的嫻熟理解,逶過細讀文本,別開生面地展現出了古典儒家那種富于情境性的智慧。同時作者也有意識地在附錄中,介紹了自己對古典文本頗有成效的解讀方法。就如作者所贊同的“接著講”的原則,古典儒家的政治智慧在闡釋和對話中復活并臣繼續生發,而作者的立場既非把儒家作為西方普遍觀念的映像,也不鼓吹儒家思想的特異性,而是將儒家思想作為中國參與當今擻界文化建設過程的主要角色,一個滋育我們創造或怒象一個更美好世界的源泉。
白彤東 ·中國哲學 ·14.9萬字
關學為宋明理學思潮中由北宋哲學家張載創立的一個重要的獨立學派,是宋元明清時代的關中理學。本書是作者對自己研究關學三十余年來積年之思的一次系統總結。作者梳理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有關張載和關學的論爭及研究狀況,以及自己的反思與展望。又上溯至明清兩代的關學繼承與研究,論衡各家得失,明確了“關學”在明清乃至宋元不同時代的學術定位,從而重構了張載關學傳承的歷史脈絡、道統地位、學統框架及其精神命脈。
陳俊民 ·中國哲學 ·14.9萬字
本書通過十課從不同側面講述了儒學的精華思想,能夠使讀者從中吸取人生智慧和做人道理,通俗易懂,是人們學習、認識和了解儒學的基礎書籍。
顏明德編著 ·中國哲學 ·14.8萬字
《五十年來的中國哲學》是賀麟先生對從1884年孫中山創立興中會到1949年中國人民共和國建立這段時期,現代中國哲學發展歷史的介紹。這一時期中國哲學界的主要特點是,西方哲學的介紹與引入,以及對儒家思想的創新與發揚。在這個大背景下,賀麟先生介紹了康有為、譚嗣同、梁啟超、章太炎、熊十力、胡適、金岳霖、馮友蘭、洪謙等思想家的思想,反映出民國學者的學術造詣與學術水準。《五十年來的中國哲學》分上下兩編,上編包括“中國哲學的調整與發揚”“西方哲學的紹述與融會”“時代思潮的演變與剖析”三章,從新心學的角度出發,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之前約五十年時間中國接受西方哲學影響,以及西方哲學在中國的傳播等內容。下編則深入探討了“知行”學說問題。
賀麟 ·中國哲學 ·14.8萬字
百家爭鳴是怎樣的一種盛況?誰是中國位無神論者?哥哥“英雄”弟“好漢”是指哪兩個兄弟呢?……我們都該知道點。
汪淼 ·中國哲學 ·14.8萬字
在將近100年前,胡適的同窗問過他一個問題:“小山,你是學哲學的人。像我這樣養老婆、喂小孩,就算做了一世的人嗎?……”這是我們幾乎所有人都曾經思考過的問題,人,為什么活著?怎么活著,才算是有意義的?《人生有何意義》是胡適精選文集,匯集了胡適先生浩如煙海的著作中最富有閃光點、與人生有何意義主題相關的文章,集結成冊,一共分為“人生有何意義”“為什么讀書”“青年人的苦悶”“不老不朽”四章。胡適深受赫胥黎與約翰·杜威的影響,自稱赫胥黎教他怎么懷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樣思想。他學識淵博,學貫中西,對中國整個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那么他是怎么看待人生的呢......
胡適 ·中國哲學 ·14.7萬字
《管子》四篇(〈內業〉、〈白心〉、〈心術〉上下)是戰國稷下黃老道家的代表作,本書旨在闡發稷下黃老派思想。全書分成三個部分,第二部分《管子》四篇注譯與詮釋是本書的中心部分。其余兩個部分的文章和解釋都是圍繞著這四篇所做的思想闡發及材料補充。本書力圖保持古代道家思想精髓,通過作者的解析,讀者從中品味到道家較為原始的思想蘊含。
陳鼓應 ·中國哲學 ·14.7萬字
明治維新后,日本一方面以歐洲式的政治和文化標準構建一個近代國家,另一方面仍堅持日本傳統的政治和文化特性。本書分為六章,選取日本朱子學的確立這一歷史片段予以歷史實證研究,并從五個方面說明日本朱子學如何通過向近世日本社會層面的輻射而得以確立的過程。
王玉強 ·中國哲學 ·14.7萬字
趙汀陽“第一哲學”系列之一,收錄了作者九篇近二十年有關形而上學問題的思考文章,集中呈現了其有關創世存在論、共在存在論、動詞哲學、時間分叉、歷史形而上學、問題的遞歸性等極富原創性的哲學論述。可與作者的《第一哲學的支點》《一個或所有問題》參照對讀。本書尤側重從歷史哲學的角度闡釋“本源”問題,提出“歷史形而上學”的理論,認為創世論、存在論和歷史哲學三位一體,即創世論的起源問題、存在論的本源問題和歷史哲學的溯源問題,三者存在一致性,彼此相關、互相解釋。“歷史形而上學”聚焦人與自己創造的歷史和文明的關系。人創造了文明,文明反過來又再造了文明的創造者。人類在創世中創造自己,是歷史性的存在與概念,是永遠具有未來性的概念。人類沒有抽象面目,沒有先驗自我,沒有永恒品質,只有作品——人創造的歷史與文明,而人也只有通過創造物——歷史和文明來反思自身。
趙汀陽 ·中國哲學 ·14.7萬字
《道德經》亦稱《老子》,或稱《五千言》,是道家學派的經典著作,更是中華文明的智慧源泉。本書在原文的基礎上,加了精細的注釋譯文,闡述其微言大義,便于您閱讀和理解;還以現代人的視角,在對原著箴言進行經典解讀的同時聯系當下,意在揚棄封建糟粕,賦予時代新義,為您處理社會問題提供有益的借鑒。精煉的文字力求妙傳其清韻,豐富其內涵,是一部有益于人們陶冶情操、磨煉意志、奮發向上的經典讀物。
孫敬武編著 ·中國哲學 ·14.6萬字
王陽明是明代“心學”集大成者,陽明心學集儒、釋、道三家之大成,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的核心思想,是500年來中國人精妙的神奇智慧。其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本書便是通過馮友蘭,梁漱溟,梁啟超,章太炎,呂思勉等八位國學大師的角度為您剖析“知行合一”的精華,使讀者通過“知行合一”的口號抓住陽明心學的關鍵,探討“知行合一”的心學內核。感悟“知行合一”的精神內涵,從而不斷進步,提升自我,砥礪人生。如果心學是圣賢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則是俗世智慧。
馮友蘭等 ·中國哲學 ·14.6萬字
中國的哲學源頭可追溯到先秦諸子百家思想,其中尤以儒、道兩家為主流,而莊周的《莊子》可謂是道家思想的杰出代表。和儒家強調積極入世并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相反,道家崇尚出世,由老聃的“無為而治”到莊周的“無為而無不為”,莊周在這條路上走得比老聃更遠。
劉亞玲編著 ·中國哲學 ·14.5萬字
《化書》和《無能子》是中國道教思想史上有著獨特地位的兩部哲學著作。《化書》唐末五代譚峭撰。共六卷,分道、術、德、仁、食、儉六化,一百一十篇。書中又用大量篇幅論述了社會演化,揭示動亂的原因,提出對策。全書在內容上,基本發揮了老莊學說,并把一切皆化的自然觀和小農平均主義理想的社會觀作為主軸進行論述,又兼有一些凹凸鏡方面的知識,涉及面很廣泛。在思想上,本書中具有同情人民的社會觀與歷史觀;既有對傳統道教思想的稟承,又有對其的闡發,在中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無能子》全書分上、中、下三卷,近萬言,現有三十四篇。指責君主專制制度違反自然,提倡道教的服氣和坐忘修煉法,并宣揚儒家的宿命論、仁義道德和近似佛教禪宗思想的“無心”。
李似珍 金玉博譯注 ·中國哲學 ·14.5萬字
“感知”“理知”“自我認知”是著名哲學家陳嘉映先生長期思考和研究的主題。秉持一貫的論述特點,在本書中,他從精微的概念辨析入手,去分析哲學中此類論理詞背后的理路,進而拆掉概念的圍墻,將其貫穿、打通,讓我們看到它們之間的聯系,以及與我們生活的聯系。不管談感知、理知還是自我認知,他總是連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在談,連著整個時代、人類經歷過來的一個個時代在談。在今天這個理知落幕的時代,面對技術化、數字化的大形勢,如何認知我們在世界中的位置,如何認知我們自身在人之中的位置,本書提供了一個深入而又有新意的視角,讓我們對這個世界重新產生感覺,更有力量去應對當下的問題。這不是艱澀的哲學論文,也不是一部研究性著作,而是一位始終關注人在世界之中如何生活的哲學家將他的多年思考以易懂的方式聊給我們聽。
陳嘉映 ·中國哲學 ·14.5萬字
莊子的智慧,就是人生前行中的鋪路石。本書從莊子的出生、求學,到晚年論道,客觀而真實地刻畫了莊子形象,并以輕松的語言、深入解讀莊子思想,更加通俗易懂。翻開本書,讓我們一起,研讀莊子、學習莊子,跟隨莊子徜徉于天地間,逍遙在人世間,領悟世事的真諦,體會人生的至樂。
李林峰 ·中國哲學 ·14.5萬字
本書為南懷瑾先生講述《孟子》最后一篇《盡心篇》的整理稿。《盡心篇》是《孟子》的完結篇,被南懷瑾先生視為孟子整個學術思想的中心,是孟子“在講完外用之道以后,講傳心的心法”,故尤加重視。全篇以“盡心”點題,以“修身立命”總領全篇,闡述了“良知良能”、“仁民愛物”、“民貴君輕”等一系列在孟子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概念和內涵,并進一步闡釋了孔子“鄉愿德賊”之說等。
南懷瑾 ·中國哲學 ·14.5萬字
《老子今注今譯》為著名道家研究學者陳鼓應先生的力作。入選教育部全國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本書以華亭張氏所刊王弼本為底本,吸收了歷代《老子》研究的成果,對《老子》一書做了詳細的注釋與分析,對前人的《老子》注疏也給予了評價,并加以今譯。本書內容翔實,深入淺出,譯文流暢,注釋準確,是閱讀和研究《老子》的重要參考書和經典讀本。
陳鼓應 ·中國哲學 ·14.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