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中說
會員

王通離世后,他的門生們為了紀念他,弘揚他的思想學術,于是仿孔子門徒作《論語》而編撰了《中說》。《中說》也稱《文中子說》。全書共分為王道篇、天地篇、事君篇、周公篇、問易篇、禮樂篇、述史篇、魏相篇、立命篇和關朗篇十篇。佚文《敘篇》里云:"文中子之教,繼素王之道,故以《王道篇》為首。古先圣王,俯仰二儀必合其德,故次之以《天地篇》。天尊地卑,君臣立矣,故次之以《事君篇》。事君法天,莫如周公,故次之以《周公篇》。周公之道,蓋神乎《易》中,故次之以《問易篇》。《易》者,教化之原也。教化莫大乎禮樂,故次之以《禮樂篇》。禮樂彌文,著明則史,故次之以《述史篇》。興文立制,燮理為大,惟魏相有焉,故次之以《魏相篇》。夫陰陽既燮,則理性達矣,窮理盡性以至于命,故次之以《立命篇》。通性命之說者,非《易》安能至乎?關氏,《易》之深者也,故次之《關朗篇》終焉。"是對《中說》的一個簡略概括。十篇皆以文章標題為核心,用講授的形式,以及與眾弟子、學友、時人的問對,記錄保存了王通主要的言行和思想。是后人研究王通思想以及隋唐之際思想發展的重要文獻。《中說》最早有北宋阮逸注本及龔鼎臣注本,南宋有陳亮重編本。阮逸注本流傳至今而龔鼎臣本、陳亮本皆佚。三全本《中說》吸納前輩整理的成果,在注釋和翻譯過程中充分參考各類原典以期對文意有更為準確的把握,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務求做到文字明達雅正。

馬天祥譯注 ·中國哲學 ·19.9萬字

《千字文》讀本(附:《增廣賢文》)
會員

周興嗣次韻的《千字文》,其內容包羅萬象,從天文到地理,從自然到人世,帝王將相、倫理道德、歷史掌故盡在其中。其語言典雅華美,氣勢磅礴,極富美感,雄渾則如高山大海,如“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婉約則如小家碧玉,如“渠荷的歷,園莽抽條。枇杷晚翠,梧桐早凋”,令人回味無窮。其主導思想和價值觀念具有正統性和統一性,又不失之于刻板,很有“君子時中”的味道,如既強調儒家傳統的道德觀念,又通篇透露著對自然環境和世俗生活的熱愛;既充滿了對歷史人物尤其是上古圣王的欽佩,又關注時人和近人的功績情懷、性格旨趣。更難能可貴的是《千字文》主導和傳遞價值觀的方式,即它是通過隱藏在事跡和人物背后滲透進去的,不是直白干枯的道德說教,這也是《千字文》受眾廣泛、令人百讀不厭的重要原因之一。讀本套用《大學》“八目”名稱,嘗試將《千字文》主體內容概括為“格致”、“修身”、“治國”、“齊家”,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啟發。除去注釋和譯文外,讀本重在解讀,每節的解讀部分幾乎都是一篇小文章,可以說成是一篇篇小小的“千字文”。本書附錄部分收入警句格言式蒙學代表作《增廣賢文》。南朝時期,梁武帝肖衍為了教諸王書法,讓殷鐵石從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個不同的字,每個字一張紙,然后把這些無次序的拓片交給周興嗣,周將其編成了有內容的韻文,這就是流傳至今的《千字文》。《千字文》一共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從天地開辟講起;第二部分重在講述人的修養標準和原則;第三部分講述與統治有關的各方面問題;第四部分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園生活,贊美那些甘于寂寞不為名利羈絆的人們。《千字文》在內容上熔各種知識于一爐,并通篇貫穿以統一的思想,脈絡清晰,語言洗練。本書分原文、注釋、白話文翻譯、解讀等部分,對《增廣賢文》與《千字文》做了全新解讀。

羅容海 ·中國哲學 ·8.6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谷县| 泰宁县| 黔江区| 深水埗区| 和林格尔县| 固始县| 肥东县| 客服| 钦州市| 林西县| 墨竹工卡县| 景德镇市| 陕西省| 历史| 章丘市| 米林县| 朝阳县| 封开县| 大荔县| 长白| 扎兰屯市| 哈尔滨市| 盐城市| 林芝县| 元江| 和平区| 邢台县| 鄂托克旗| 石家庄市| 和田县| 普安县| 荥经县| 天等县| 遂平县| 浦城县| 赣榆县| 乐亭县| 江达县| 浪卡子县| 颍上县| 油尖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