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荀子研究》是由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主辦的學術期刊,本著荀子“以仁心說,以學心聽,以公心辯”的精神,以嚴肅、嚴謹的學術態度,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原則,為荀子思想與儒家思想的海內外交流提供學術平臺。本書是第一輯,包括“文本考證與釋讀”“荀子的思想內涵及其當代意義”“荀子思想比較研究”“荀子的歷史地位與荀學研究”“荀子與蘭陵文化專題”“海外荀子研究”幾個專欄。
顏炳罡主編 ·中國哲學 ·17萬字
《王學研究》由貴陽學院陽明學與黔學研究院主辦,圍繞陽明學研究,征集國內外學者的論文,匯集陽明學最新研究成果。本輯有五個欄目:王陽明思想研究、海外陽明學研究、陽明學比較研究、陽明學文獻整理與研究、宋明心學思想研究。《王學研究》具有獨特、鮮明的地方文化特色,是中國陽明學研究的重要陣地。
趙平略 陸永勝主編 ·中國哲學 ·19.9萬字
《王學研究》由貴陽學院陽明學與黔學研究院主辦,圍繞陽明學研究,征集國內外學者的論文,匯集陽明學最新研究成果。本輯是第十一輯,有四個欄目:王陽明思想研究、陽明學與區域文化研究、陽明學比較研究、陽明學的當代價值研究。《王學研究》具有獨特、鮮明的地方文化特色,是中國陽明學研究的重要陣地。
陸永勝 劉繼平主編 ·中國哲學 ·21.6萬字
中國哲學的真實建立,合文獻才能有中國,合邏輯才能有哲學。因此所謂“中國哲學”,必須將文本內在脈絡轉化為邏輯推演。本書即致力于復活古典名學的方法論,并以之解讀古典文本。《周易·系辭傳》上:“參伍以變,錯綜其數。”三五錯綜是古典名學校驗事實的方法。本書的主要研究方法也正是在古今錯綜之中探尋經典文本的義理,由此實現“中國”與“哲學”的合一。書名用《周易》之典,借以表明本書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在古今錯綜之中探尋經典文本的義理。
李若暉 ·中國哲學 ·17.4萬字
十三經是塑造中華民族基本性格的最主要經典。為方便當代國人整體把握儒家經義,本書主要以八字韻詩形式,對《十三經注疏》等儒家經典基本義理進行內在整合,并力圖呈現其原汁原味,目的是使更多國人具備必要的國學學養,內在確立中華民族文化自信,故本書亦可稱為“經學入門初階”。實望國人一編在手,儒經大義朗然于胸,而后自可深入經藏并優柔涵養、身體力行之。庶幾如此,不亦樂乎。
高巧玲 李明撰 ·中國哲學 ·38.7萬字
本書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基于發展哲學的視角闡述了整體性發展“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等理論和實踐問題。全書遵循著從一般到具體、從理論到現實的邏輯進路,在總述了社會發展和整體性發展的含義、整體性發展的思想淵源的基礎上,分別從歷史合力論、刺激應變原理、社會主要矛盾論、發展機制論、整體文明論、實踐任務論、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等角度論述了整體性發展問題,使整體性發展這一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的范疇獲得了清晰和全面的展現。
邱耕田 ·中國哲學 ·26.9萬字
本書從學術角度闡述了《推背圖》如同《周易》以及它的標識——太極圖一樣,是由陰陽兩個部分構成的,陰的一部分由符號、卦象、易術理論組成,陽的那一部分由讖曰和頌曰的文字描述組成。這陰陽兩部分相輔相成的組合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就是我們常說事物矛盾的兩方面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只有將這陰陽兩部分結合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去理解和證明才能真正明白《推背圖》的本意,以及易學思想的博大精深。
許欽彬 ·中國哲學 ·18.3萬字
本書以《論語》自然篇章為序,先列出有誤解的《論語》原文,繼而列出古今誤例,然后做出有理有據的勘正。勘正時,主要采取訓詁法、文獻互證法等,以強有力的訓釋和文獻依據來糾正誤解,確定其正解。
高尚舉主編 ·中國哲學 ·38.3萬字
公孫龍是戰國后期著名的邏輯學家和辯士,其著作《公孫龍子》是先秦名辯學派至今尚存的唯一完整文獻。本書分上下兩編。上編立足于《公孫龍子》六篇文本,進行詳細校注、今譯、英譯和注疏,重新整理和編排順序,并運用文史互證等方法,探求公孫龍思想發展的軌跡,以重建公孫龍的思想體系。下編將公孫龍的思想分為邏輯學、語言學和一般哲學,分別結合亞里士多德形式邏輯、歐陸語言分析哲學和西方形而上學思想,進行了多學科的分析和對比研究。
王宏印 ·中國哲學 ·31.1萬字
本書分為兩個部分,上篇是儒道情感哲學本論,下設三個獨立章,分別探討了儒家哲學和道家哲學注重情感的特點、儒家與道家情感哲學的義理詮釋、儒道情感教育與情感實踐。下篇論述儒道情感哲學的現代價值,研究了儒情與道情理論與現當代中國的人格建構及人的精神健康而和諧的發展。
蕭平 朱喆 操奇 ·中國哲學 ·16.1萬字
本書從《周易》六十四卦本意出發,以生動的事例和精到的點評對《周易》中有關如何修身養性、為人處世、齊家立業等方面的思想做了深入淺出的闡釋。
青石哦 ·中國哲學 ·27.8萬字
本書將在輯佚漢代《洪范》五行學相關文獻的基礎上,梳理漢代《洪范》五行學的發展脈絡,探討漢儒如何通過一系列闡釋手段,實現數術這一異質性知識的經學化。
程蘇東 ·中國哲學 ·29.5萬字
本書在批判性吸收前人特別是此前中國學者較少留意的朝鮮、日本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對朱熹、張栻往來書信做了綜合性的疏證與研究。
湯元宋 ·中國哲學 ·13.4萬字
本書是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舉辦的“禮學文本的成立、經典化與詮釋研討會”的論文結集,匯集眾多禮學研究大家及學術新銳的最新研究成果,從禮學文本的成立、經典化與詮釋等方面探討相關議題,以推進禮學研究的多維度發展。
劉玉才 張學謙主編 ·中國哲學 ·31.5萬字
本書分為“經學研究”“版本校勘”“專人專書”“儒學新論”“域外漢學”等六部分,收錄了《喪屨形制考》《荀子對孔子正名論的邏輯化發展》《佚詩<貍首>考》《關于<三經義>的幾個基本問題的再認識》《單疏抄本<春秋谷梁疏>流傳考》等文章。
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編 ·中國哲學 ·31.3萬字
本書以儒家經學為重要研究對象,內容涉及儒家思想研究、儒學典籍版本、校勘研究,以及書評、前沿問題探討等,圍繞《儒藏》點校整理的思路方法、經驗以及不足進行研討,為今后古籍整理的進步和發展提供借鑒。
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編 ·中國哲學 ·33.2萬字
本書選取了文人生活中的十種物,講述了文人如何在詩文、繪畫以及日常之用中,逐漸蕩滌掉物身上沾染的權位和時俗之“濁氣”,還物以一個清泠澄澈的本真面目。
李溪 ·中國哲學 ·26.8萬字
《圖說天下·典藏中國:圖解易經》一書是“圖說天下·典藏中國”中的一種,《圖說天下·典藏中國:圖解易經》是一部對儒家經典《易經》進行注譯解讀、圖文并茂的青少年國學讀物。全書以王弼的《周易注》為底本,對《易經》六十四卦的卦辭和爻辭進行解讀。書中插配了近200張與《易經》內容相關的圖片,有力地提升了該書的閱讀性。該書的主要內容是對六十四卦的解讀,反映了《易經》一書所蘊含的天人合一、陰陽變化、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全書思路清晰,語言流暢,圖片精美,是一部適合大眾閱讀的國學經典讀物。。
方韜 ·中國哲學 ·14.4萬字
本書梳理了前輩學者對于中西文化關系問題的三種處理路徑:西化派、復古派和調和派,分析了其各自的獨到和偏頗之處,嘗試回到傳統思想與現代社會的張力源點,接續前輩學人的自覺探索和批判,重新審視中國走進現代社會的道路。全書對于現代化背后的“知識理論”進行了探討,提出以“知識創新”為中心,基于“知識體系”自覺來回應“知識主義社會”到來的理論方案,對于中國的現代化道路及其相關方案反思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借鑒資源。
胡軍 ·中國哲學 ·21.5萬字
本書以科技哲學在當下社會中的影響為主題,嘗試從十四個方面描繪科技新世界的大致圖景,探討了科學技術對社會生活的影響,以及我們對于技術進步應采取的態度。在科技新世界喧囂的表象下,探尋人類調節、引導和控制它的方法、途徑和努力,對當今社會頗有警示意義。
劉永謀 ·中國哲學 ·10.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