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威廉·詹姆斯的實用主義作為美國本土哲學,其對傳統理性主義哲學的批判和濃厚的人文關懷與歐陸哲學諸多流派有著共同的話題以及相似的觀點。本書從詹姆斯的職業選擇與精神危機入手分析了其宗教關懷的由來,闡述了他的宗教觀念,并通過對其“宗教科學”、符合一般人需求的實用主義哲學以及作為基礎的徹底經驗主義的闡釋,展示了詹姆斯如何以一種不同于尼采與克爾凱郭爾的溫和方式來應對現代人的精神危機,力圖消除長期以來對實用主義的僵化理解與刻板印象。
韓寧 ·理論流派 ·24.1萬字
《歷史唯物主義視閾中的社會活力研究》對中國社會涌現出來的各種與社會活力相關的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了全面梳理,探討了社會活力發展的邏輯必然性,并且從政治、經濟、文化、生態及日常生活五個向度深入分析當代中國社會活力的現實境遇,探討建構社會活力的目標及路徑選擇。尤其結合中國城鎮化的現實境遇,對城市空間及其演進的動力機制—城市活力作了深入探討。
董慧 ·理論流派 ·23.9萬字
本書脫胎于復旦大學的課程“朱子學與陽明學”,又借鑒了日本“文庫本”中島田虔次《朱子學與陽明學》、小島毅《朱子學與陽明學》等的寫法,結合思想史與哲學史,用“十講”的容量,介紹了以朱子學和陽明學為代表的宋明理學,其產生的思想背景、社會背景、問題的源流、義理脈絡以及大致的發展過程。
吳震 ·理論流派 ·23.8萬字
本書以公開的觀念為視角研究康德政治哲學,公開的觀念成為理解康德政治哲學的關鍵線索。運用公開的觀念,康德政治哲學中的啟蒙、社會契約、公民服從、世界和平等問題都能得到合理的理解。但是,康德將公開性作為個體行動的證成依據,勢必陷入主體主義的哲學泥沼。公開的觀念需要建立起公開的辯論甚或是交往主義的主體間視域,個體公民的行動才能找到其合理性根基,康德政治哲學也才能走出其固有的理論困境。
賀建軍 ·理論流派 ·23.8萬字
“主體性”是哲學中一個十分重大的課題,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主體性”觀念在中國當代哲學的進程中產生了十分特殊的作用,對于推動思想解放、觀念變革居功至偉。今天我們究竟應該怎樣理解和評估“主體性”原則?馬克思哲學的“主體性”思想在哲學史上所具有的重大意義究竟是什么?對我們今天重新闡釋“主體性”思想有什么價值?本書正是試圖圍繞上述問題,在當代哲學的歷史語境中對“主體性”觀念進行專門研究和當代闡釋。
賀來 ·理論流派 ·23.7萬字
本書以公共空間為核心剖析了漢娜·阿倫特政治行動、政治倫理思想與“公共空間”的關系,考察現代社會公共空間衰落的原因,探討重建交往政治的可能性,較為全面地闡釋了阿倫特政治哲學的基本面向,對于深化國內學界對阿倫特政治哲學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孫磊 ·理論流派 ·23.7萬字
本書從介紹生命教育的性質和特點開篇,繼而就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哲學基礎,教育的實踐手段、具體內容和環境構建,以及課程的建設和師資的再教育等重要問題,進行了詳細、深入的討論。其中對于國內生命教育學界在處理西方現代哲學問題上的不足,尤其是對疏于研究的后現代主義同大學生生命教育的關系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新解。
龍海霞 ·理論流派 ·23.7萬字
本書試圖扭轉以往主要以西方哲學為依據的單線條導向,在厘清中西方哲學家不同的思想關切與預設的基礎上,揭示出中西哲學精神之契合與歧異,探究中國哲學資源對西方哲學傳統可以提出哪些挑戰,進一步豐富、深化相關的哲學論題,從全球化的視域出發來重新發現海德格爾、列維納斯與中國哲學。本書第一部分“思之險境——全球化境遇中的哲學危機”確定比較哲學的總體思想語境與運思方向;第二部分“思出歷練——哲學在比較中綻放異彩”包括對三項論題聚焦式的比較哲學研究;第三部分“思之前瞻——全球化境遇中哲學的新天地”則是凸現把比較的思路內蘊化的全球化境遇中的哲學實踐,其中的亮點之一是從章太炎對道家“不齊而齊”的思想的乘續與發揚出發,彰顯中國學人如何借用傳統思想資源來對當前亟須理論重建的多元文化主義做出貢獻。
馬琳 ·理論流派 ·23.7萬字
本書全書分為導言和8章內容,另外包括兩篇序文,正文字數約為26萬。本書從屬于古希臘羅馬哲學研究,主要以奧古斯丁早期著作為文本,討論意志概念在古代哲學中的演進過程,重點關注奧古斯丁在《論自由決斷》和《羅馬書釋義四篇》中所發展出來的意志學說,特別是理解其中的多重曲折。對于這一論題,西方學者形成兩派觀點。一派以普林斯頓大學PeterBrown教授為代表,認為奧古斯丁的早期思想經歷了根本性的革命,特別表現為《論自由決斷》第1卷到第3卷之間的差異,是一種斷裂。另一派以牛津大學CarolHarrison為代表,認為奧古斯丁的早期思想是完全連續的,從信仰皈依開始就不存在革命或斷裂。本書認為,這兩種觀點都有失偏頗,并試圖論證:1.《論自由決斷》的三卷之間是連續的,沒有斷裂,從屬于論證意志的墮落下降一線;2.但是,從《羅馬書章句》到《致辛普里西安》卻存在著重大變革,即從之前論證在信仰的開端中意志在先,轉到承認在信仰的開端中恩典在先,從屬于論證意志的救贖上升一線,完成了奧古斯丁成熟期思想的關鍵性轉折。本書書稿各部件完整、結構層級清晰、學術價值質量較高。
花威 ·理論流派 ·23.7萬字
本書將二程后學看作一個整體、一個活的歷史存在、一個思想分化與問題爭論相互交織的學術共同體進行微觀和宏觀相結合的研究。以是時二程后學關注和探討的學術問題為線索,依據歷史和邏輯相結合的方法,按照“淵源—推闡—建構—轉化”的思想演進脈絡,對二程后學思想的衍化與發展展開系統的考察,揭示出二程后學思想衍化的內在邏輯、整體面貌、主要問題、義理內涵和演變脈絡。
李敬峰 ·理論流派 ·23.5萬字
本書所選錄的文章集中展示了當前中國學界關于西方生命政治理論研究的熱點和前沿。這些文章雖視角各異、主題不同,但它們都從不同角度探討了歷史唯物主義與西方生命政治理論之間的關系,故而在理論基礎、現實關照、學術脈絡上相互關聯、彼此支撐,從整體上較為全面地呈現了當前國內馬克思主義理論視域中的生命政治批判研究的整體狀況和最新成果。
馬俊峰 馬喬恩主編 ·理論流派 ·23.5萬字
本書從鄭玄《大學注》及孔穎達《大學注》疏入手而進行的特別考察和分析,構建了《大學》學的漢唐階段的主題研究對象。接著又進一步引出對宋代朱熹到明代王陽明,即后世《大學》學的代表性著述與學說的發展演變過程展開考察和分析,這些都是很具有學術價值的思考和研究。此外,本書從考辨《大學》成書的不同觀點出發,細致梳理各家對《大學》詞、義的解釋,提出《大學》是一篇儒家的政治論文。這些歸納提煉及所作出的結論對于澄清漢唐、宋明時期《大學》學的宗旨、走向、理論價值和歷史影響等都是有益的,具有新意。
張興 ·理論流派 ·23.4萬字
《分析哲學教程》全面介紹了出現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整個20世紀的英美哲學中占主導地位并對當代西方哲學產生了深刻影響的分析哲學思潮,對分析哲學中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主要觀點的形成和演變等做了詳細的分析,并對分析哲學提出的重要哲學問題給出了作者的獨到觀點。《分析哲學教程》的寫作完全根據第一手外文資料,吸收了國內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內容翔實,論述嚴謹,表達流暢,各章末還提供了進一步閱讀書目和思考題,適合用作高等院校的哲學本科選修課教材,也可以供非哲學專業的一般讀者閱讀。
江怡 ·理論流派 ·23.4萬字
在《未來心智:人類與科技的共同進化》一書中,理查德·揚克挑戰了我們關于智能的假設———它是什么,它是如何存在的,它在地球上乃至整個宇宙生命發展中的地位。從大爆炸到現在及以后的140億年的歷史來看,他利用物理學和復雜性理論的最新發展來探索以下問題:為什么不斷增加的復雜性會產生生命、智能和文明?在這個世紀,它將如何成長并改變科技和人類?當我們從這個星球向外擴張時,會發現其他形式的智能嗎?還是會得出結論說我們注定是孤獨的?不管怎么看,智慧宇宙的本質正成為人類關注的中心。《未來心智:人類與科技的共同進化》一書通過三個部分進行了闡述。第一部分“遠古時代”蓋了從“大爆炸”到20世紀的宇宙史,講述了宇宙法則如何推動復雜性、生命和智慧的發展與進化,涵以及對未來造成的影響。第二部分“21世紀”探究了人工智能、增強人類智能及其他相關領域的現有發展水平和未來趨勢。最后一部分“深遠未來”根據上述發展和趨勢,對宇宙剩下的百萬億年甚至更長時間進行了推測。
(美)理查德·揚克 ·理論流派 ·23.3萬字
本書所研究的“思想”是人們正在思想著的思想,它是鮮活的、動態的、建構的、生成和消逝的、與生活實踐密切相關的,而非靜態的。本書以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實踐觀與人學理論為指導,汲取認知理論、人本主義理論、結構功能主義理論與建構主義理論等心理學與社會學的相關成果,力圖在客觀的立場上以開放的理論視角探討思想及其基礎。全書共分五章,前三章著力于思想本身,界定梳理思想、思想的功能、思想的選擇,后兩章探究思想的基礎,我們把思想與現實的張力歸入思想的基礎,是因為,在我們看來,它是實踐基礎的進一步展現。立足現實、實事求是,是思想與現實張力不斷打破與重新建立、保持適切距離的基礎,也是思想超越性作用發揮的前提。
王玉香 ·理論流派 ·23萬字
本書是丁四新教授主持的海外中國哲學研究追蹤計劃(校級研究項目)之一系列成果的匯集,比較全面、系統地綜述和評論了近二十年來英語世界早期中國哲學研究的大致情況,并非常重視綜述那些長期使用英語思維的研究者的相關論著。同時,本書也簡要地交代了西方漢學在相關專題和問題上的研究歷史和背景。本書包括六章,它們分別是《英語世界的先秦儒學研究》《英語世界的先秦道家研究》《英語世界的〈墨子〉研究》《英語世界的名家哲學研究》《英語世界的秦漢哲學研究》和《英語世界的易學研究》。此外,本書附錄了方克濤(ChrisFraser)教授的《英美學界對于中國經典詮釋傳統之研究:回顧與展望》一文。通過本書,讀者可以大體了解西方特別是英美學界近二十年來早期中國哲學的研究概況,把握他們的研究視角、問題意識、提問方式和思考路徑,乃至中國哲學史的寫法。
丁四新 ·理論流派 ·22.9萬字
該書不囿于某一國別、派別、部門的哲學,以盡量公正的態度面對和探究人類的哲學智慧,由淺入深地導引讀者從“宮墻外望”到“初識門庭”,生成關于哲學世界的基本圖景。該書在探討哲學的誕生、哲學與智慧、哲學與思維、哲學與時代、哲學與文明、哲學與民族、哲學的基本問題與派別的基礎上,分世界觀與本體論、認識論和知識論、歷史觀與歷史哲學、價值觀與哲學價值論、人性論與人的哲學等部分介紹了哲學的基本內容,并附有國內外80位著名哲學家的思想簡介。與一般哲學普及讀物不同,該書在力求淺顯、生動的同時,具有鮮明的學術性和前沿性,大量引證哲學史上的名家觀點,介紹和反映哲學的最新進展。該書可作為大學的哲學入門教材,也適合其他哲學愛好者閱讀。
沈湘平 ·理論流派 ·22.9萬字
本書從宗教史、哲學史、對話倫理、語言哲學乃至國際法的角度,對理性與信仰的關系、公共領域中的宗教作用、自然主義與信仰、宗教寬容和文化多元等問題,進行了多維度的探討。本書收錄的論文清晰地勾勒出哈貝馬斯“宗教轉向”之后的思想軌跡。本書匯集了哈貝馬斯21世紀初期發表的一系列論文。他認為當代社會的精神狀況表現為自然主義的傳播與原教旨主義崛起兩種相反的趨勢。這兩種精神狀態,不僅表現在思想界的爭論,而且在兩方面的公民社會中演變為政治斗爭。哈貝馬斯主張理性與信仰在現代依然處于一個互相學習的過程中。他認為要解決宗教帶來的社會沖突問題,就必須把宗教引入交往理性的軌道。本書寫作的一個契機是9·11事件,這次事件促成了哈貝馬斯思想軌跡上的轉向,他意識到在世俗主義意識形態支配下的當代,宗教極端主義的反彈提示了一種從理論上對宗教問題進行把握的必要性,并通過哲學路徑重新思考信仰與理性之間的關系。
(德)尤爾根·哈貝馬斯 ·理論流派 ·22.8萬字
自近代以來,中國社會從臣民到公民的艱難求索歷經百年,盡管憲法一再確立公民的法律地位,以明晰的條文賦予公民應有的權利與義務,然而現實中個人不可剝奪的生命財產權與現代法權主體卻始終難以生成。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無疑提供了現實而有利的機遇。國家通過對所有制進行結構性分解,從經濟領域主動退出,為市場交換體系創造了獨立生長的空間與條件,個人利益獲得釋放,從而有利于利益主體與法權主體的形成,為數眾多的社會民間組織也因此得到了發育。然而對政府極大的依賴性顯示出社會并未獲得其自治的力量與程度,因而只有將縱向“集權型”社會結構轉變為市場、社會、國家三種力量橫向溝通、相互制衡的“分權型”社會結構,才能使社會取得自主性特質與自由空間,政府所讓渡之社會自主領域也成為人們學習與實踐民主的社會學堂,最終生成具有自由權利意識、民主法制觀念的現代中國公民。
劉宇 ·理論流派 ·22.7萬字
《價值論與倫理學研究》是由國際價值研究學會(ISVI)與湖北大學哲學學院共同主編,以價值論和倫理學前沿問題為研究旨趣的集刊,刊載價值論和倫理學原理以及中西倫理思想史、現代生活的價值或倫理反思方面的文章。2016年上半年卷針對當代道德體系建構、倫理問題與不同領域內的實踐之關系等問題展開專題研討,也對秦文化、孟子群己價值論等中國傳統價值與倫理,以及柏拉圖的正義觀、康德的分配正義等西方倫理與價值展開研究。
湖北大學哲學學院 國際價值研究學會 ·理論流派 ·22.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