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撰寫現象學美學史的初次嘗試,評述胡塞爾以來的現象學家的美學思想。現象學美學史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現象學美學”(蓋格爾、英加登、杜夫海納),它關注美學本身的問題,且較為注重美學系統性建構。第二階段“存在主義美學”(海德格爾、薩特、梅洛–龐蒂),它更關注具體的藝術問題,并有著深刻的美學思想。第三階段“詮釋學和接受美學”(伽達默爾、姚斯、伊瑟爾),擴大了美學的領域,不僅把歷史問題置入美學,而且讓美學通向文化問題。
郭勇健 ·美學 ·45.9萬字
哈尼族歷史悠久,其身體審美文化異彩紛呈,尤其是奕車支系女性的身體審美更是獨具特色。從古至今,奕車女性頭戴尖頂白布帽,上身穿靛青色套裝,小臂外露,下著短褲,腰系彩色腰帶,喜歡多層衣服與滿身的銀飾。本書以奕車女性為研究對象,將奕車女性的服飾美和身體美作為切入點,運用文化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美學的相關理論與方法,展現和分析奕車女性身體美的表現形式及建構的過程,同時探討奕車女性身體審美的生成機制,關注文化交融語境中奕車女性身體審美的多重表達。
陳樹峰 ·美學 ·17.2萬字
《中國美學》是由首都師范大學“中國美學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期刊,內容以研究中國美學包括古代和現代兩大部分為主,尤其側重中國古代美學和審美文化的研究,兼及中西美學比較研究。本書為第6輯,設有“中國古代審美文化研究”“中國古代詩學研究”“中國古代美學思想家研究”“中日美學交流”“中國現代美學研究”“北京審美文化研究”六個欄目。
鄒華 王旭曉 杜道明 ·美學 ·20.2萬字
本書通過對當代中國美學思想形態轉變過程的歷時性掃描,指出當代中國美學一方面在努力克服先前美學思想弊端,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對美產生新的誤解,把美要么等同于認識,要么看作實踐活動,甚至認為美是人的全部生命的最高表現形式,出現了遮蔽美、懸置美和放大美的“非美化”現象。康德以先驗批判的方式檢視了人類的認識原則、倫理原則和情感原則,揭示出美與認識、美與道德之間的復雜關系,為美劃邊定界,成為后來西方美學的規范與方向。
梁光焰 ·美學 ·18.1萬字
《中國美學》是由首都師范大學“中國美學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期刊,內容以研究中國美學包括古代和現代兩大部分為主,尤其側重中國古代美學和審美文化的研究,兼及中西美學比較研究。欄目設有“中國美學史論”“中國美學思想家研究”“中國文藝美學研究”“中國古代生活美學研究”“中西比較美學”“美學書評”等;每期也根據稿源情況設置專題欄目,如“中國古代審美意識生成機制研究”、“企業美學”等。
鄒華主編 ·美學 ·21萬字
本書系統闡述了藝術的動態過程、藝術形態的劃分、主體的審美條件以及與主體客體相關的政治、經濟等因素對當代中國社會藝術現象的影響。本書理論聯系實際,在結合藝術審美對象的同時,比照自然美與社會美的特點,從而引導讀者積聚審美經驗,成為身心和諧的審美個體。
那守第 ·美學 ·36.4萬字
本書把本來意義上的美學稱為“文藝美學”,它有著極其深厚的理論傳統,令人崇敬,正如偉大藝術作品深深感動著每個人。本書對藝術的批判和對文藝美學的批判完全是一種先驗的政治的理論思維的結果。同理,本書以中世紀藝術為范本所揭示的藝術的象征性和創造性,也是運用理論思維對藝術本質所做的一種“先驗演繹”,與對中世紀藝術的歷史性研究不在同一個界面上。早就有人把馬克思學說的根本精神解讀為一種美學,在本書所揭示的政治美學的意義上,馬克思學說本質上必然是一種關于最美政制和最美人性何以可能的先驗政治美學。
張盾 ·美學 ·17.4萬字
本書將休閑置于審美的視域中進行研究,重心落在從休閑到審美這一轉換環節,具體考察的是如何獲得審美性休閑的問題。本書圍繞休閑審美的建構這一中心展開,就休閑本性、休閑構成、休閑制約和休閑文化等方面進行論述。本書通過對休閑與審美關系的深度探析,求得一種從日常性向審美性提升的休閑認知;通過對審美性休閑的實現及相關問題的學理分析,提供一種在個體與社會身份認同形成過程中休閑與審美相互影響的理論見解;通過對審美性休閑的倡揚,激活一種在人類價值理想追求過程中重視休閑審美的文化傳統,從而為公眾參與健康休閑活動提供有效參考。
賴勤芳 ·美學 ·22.1萬字
本書以審美時間哲學的兩種基本可能性--審美活動作為靜態的內時間意識視域構成特性與作為動態的意義實現過程的涌現性、興發性特性--作為基點,對現象學美學之外的西方美學史中的時間性問題進行了梳理與研究。本書選取了柏拉圖、奧古斯丁、康德、席勒、黑格爾、叔本華、馬克思、什克洛夫斯基共8位思想家進行研究,以此勾勒時間性問題在西方美學史上的主要脈絡、過渡與轉折。就整體而言,西方傳統美學一直在絕對的主觀與絕對的客觀之間來回劇烈搖擺。在絕對的主觀一極,滋生了神學美學,諸如本書對柏拉圖、奧古斯丁的分析,亦旁涉黑格爾以及康德發揮過度的主體論美學;在絕對的客觀一極,滋生了知識論美學,諸如本書對柏拉圖的分析等;西方美學自席勒始,能夠保全審美活動原初的構成本貌,全面、系統且專題性地探究美學中的時間性問題,并把時間性作為美學思想的機杼之一,本書在此方面還涉及叔本華、馬克思、什克洛夫斯基,他們在審美時間哲學上的論述尤為搖曳多姿。
劉彥順 ·美學 ·26.6萬字
“未名·人文社會科學是什么”叢書由著名院校著名學者傾心撰寫,旨在提高國民的人文素質,普及社會科學知識。每種書均包括該學科的產生背景、研究對象、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就學科價值及學科發展到今天的一些前沿問題。此版在版式、文字上做出適當修訂,插入80-100幅圖片。
周憲 ·美學 ·14.4萬字
西方美學史像一片海,每位研究者就像把自己的測深錘拋入海中的手一樣,他們所能達到的深度不超過測深錘的長度。為了增加測深錘的長度,本書寫作時采用了細讀美學史原著文本和充分吸納中外西方美學史研究成果的雙向互動的方法,把“說清楚”懸為寫作的最高目標。
凌繼堯 ·美學 ·42.1萬字
本書嘗試從"自然"出發重構1950-60年代中國社會主義文化政治,所采取的具體路徑是:聚焦于1949年新中國建國之后、尤其是1956"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之后繼續改造"內外自然"這一歷史時期,以此一時期涌現出的新山水畫、大躍進民歌壁畫、"自然美"的爭論以及社會主義新喜劇等文藝、美學實踐為具體對象,考察其所呈現的獨特文化-政治經驗(國家建設、新人培養等)。在"自然"這一核心范疇下,本書將看似零碎、分散的文藝實踐與美學論爭重新整合在一起,使之呈現出"文化政治"的廣度與強度并在理論與歷史兩方面獲得意義的延伸:首先揭示隱藏在各種文藝實踐與美學論述背后的核心線索——"自然"的重建(從外在的自然形象及其意義,到人的"自然本性",再到作為"第二自然"的風俗世界的建構);其次追問這一重建過程遭遇了何種根本難題,以及這一難題對于今天中國的文化自覺與文化復興有著何種啟示性意義。
朱羽 ·美學 ·38.5萬字
《意境美學與詮釋學》除了展開禪美學、道家美學的意境說的系統之外,也印證于禪畫、當代書法美學、當代水墨與抽象山水的實作,參照海德格爾的詮釋學與存有思想,來建構意境說的當代藝術理論。
賴賢宗 ·美學 ·15.3萬字
本書是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漢語言文學專業指定教材,也可以作為普通高等學校相關專業美學課程的教材。本書以馬克思的實踐存在論思想為哲學基礎,以審美活動為出發點和主要研究對象,以實踐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審美活動是一種基本的人生實踐為主旨,主要內容包括審美活動論、審美形態論、審美經驗論、藝術論、審美教育論這幾部分內容。本書以馬克思主義實踐論為基礎,適當吸收當代西方存在論(現象學)思想的合理因素,嘗試建構有時代特色的實踐存在論美學理論,以發展我國的實踐美學理論,使之更好地與中國古典美學思想有機地結合,成為21世紀具有生命力的一種美學理論。
朱立元 ·美學 ·28.9萬字
本書上篇基于跨文化美學的比較視野,強調溯本探源、借鑒他者和了解自己的重要意義,重思中西美學會通的要略及其創造性轉化的可能途徑。中篇從趨向“味”的“羊大為美”說和趨向“巫”與“舞”的“羊人為美”說入手,借助禮樂文化傳統及其歷史貫通作用,審視古代中國審美意識生成的基本特征;同時以中和為美、自然為美與空靈為美等觀念為參照,梳理儒家、道家與禪宗美學思想的發展脈絡。下篇以橫向與縱向發展、自然美論與審美文化為話題,探討西方美學思想史的流變及其主要理論學說的要旨,另從當前某些美學熱點問題出發反思中西美學新探的方法與視域。
王柯平 ·美學 ·26.6萬字
“藝術與文明”書系之一種。全書分成六章,第一章討論文藝美學的學科定位及其哲學思想基礎,第二章討論中國文藝美學解釋的獨特思路,并將生生之德、詩意之思與詩書畫一體視作中國文藝美學的根本選擇,第三章討論西方文藝美學解釋的獨特思路,并將情理之辯、創作迷狂、形式美學和美是生活視作西方文藝美學的關鍵問題,第四章討論文藝美學的方法,將詩與哲學的綜合解釋方法視作文藝美學思想的根本選擇,第五章對當代文藝美學的論爭進行具體評論,圍繞文藝美學解釋、馬克思美學、實踐美學和文藝美學轉向等問題集中討論,第六章展望文藝美學體系建構的邏輯可能性與現實可能性。
李詠吟 ·美學 ·41.3萬字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對于女人來說更是如此。只有得體的妝容和形象,才能是自己看起來更精神,也才能得到更多的機會。本書主要講述了女人如何對自己進行化妝和形象設計,來提高自己的魅力和身體健康,讓自己有一個美好的人生。
饒蓉蓉 趙艷俠 許美霞 文靜 ·美學 ·10.4萬字
本書是以西方美學的歷史進程為中心,研究形而上學的發展變化如何決定著存在論的變化,而存在論的變化又如何影響著美學的形態、方法與主要問題。本書的核心線索是描述“存在”范疇的歷史變化如何改變著美學的基本問題與形態,把形而上學史與美學史進行比較研究,從形而上學發展的角度研究美學的發展進程,進而分析一個時代的形而上學如何影響著時代的審美追求,是對美學之存在淪基礎的探究,也是對審美的形而上學性的探索。本書所給出的是一種徹底哲學化的美學,是一種“形而上美學”。
劉旭光 ·美學 ·27.3萬字
尼采是德國著名哲學家、詩人。他的美學不在于學理的探討,而在以美學解決人生的根本問題,提倡一種審美的人生態度,實際上是一種人生哲學。周國平翻譯的《尼采美學文選》對尼采美學思想做了系統的整理和匯編,并加入他自己的概括性、研究性文章《哲人尼采剪影》、《尼采美學概要》和《尼采美學導論》。由于篇幅較大,分做兩本書出版。《悲劇的誕生:尼采美學文選》收入1872年至1880年的著述,大致相當于其思想發展的早中期。《瓦格納事件:尼采美學文選》收入1881年至1889年的著述,大致相當于其思想發展的后期。
(德)尼采 ·美學 ·18.8萬字
《西方美學史》(7卷本)為1999年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西方美學通史》(7卷本)的修訂版,曾榮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八五”“九五”規劃重點研究項目,在著名美學家蔣孔陽先生主持下,經近十年的努力才完成,這么大規模的西方美學史著,在國內國際都是首創。以時間作為分期,分別為古希臘羅馬美學;中世紀文藝復興美學;十七十八世紀美學;德國古典美學;十九世紀美學;二十世紀美學(上);二十世紀(下)。
范明生 ·美學 ·61.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