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選取了生命美學與生態美學中的部分問題進行了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基礎理論研究,如生命的哲思、生態的邏輯、生命美學的哲學視野等問題的研究;二是不同美學分支學科間的交匯、碰撞與對話,如生命美學與生態美學、生命美學與實踐美學等問題的研究;三是生命美學與生態美學的應用研究,運用生命、生態美學的原理與方法來研究一些具體問題,如音樂、書法、舞蹈等文藝中的生命、生態意識,以此還原、驗證乃至重構生命美學、生態美學理論。
封孝倫 袁鼎生 ·美學 ·21.8萬字
“藝術與文明”書系之一種。全書分成六章,第一章討論文藝美學的學科定位及其哲學思想基礎,第二章討論中國文藝美學解釋的獨特思路,并將生生之德、詩意之思與詩書畫一體視作中國文藝美學的根本選擇,第三章討論西方文藝美學解釋的獨特思路,并將情理之辯、創作迷狂、形式美學和美是生活視作西方文藝美學的關鍵問題,第四章討論文藝美學的方法,將詩與哲學的綜合解釋方法視作文藝美學思想的根本選擇,第五章對當代文藝美學的論爭進行具體評論,圍繞文藝美學解釋、馬克思美學、實踐美學和文藝美學轉向等問題集中討論,第六章展望文藝美學體系建構的邏輯可能性與現實可能性。
李詠吟 ·美學 ·41.3萬字
都市美學、憂郁的棲居、時尚的哲學、社會藝術品、旅行、冒險等這些現代日常生活片段被西美爾以“瑣碎敘事”的方式書寫成“現代生活浮世繪”。仿佛一部社會文本的“現代性診斷書”,呈現“頹廢美學”和“審美悲情”的哲學立場,透露濃郁的“幽雅的倦怠”和“世紀末情調”。這種透徹之后的澄明不僅指明了“現代性困境”的解決之道——審美救贖,也回應了“審美現代性何以可能”的質疑。
趙嵐 ·美學 ·22.4萬字
作為國內第一部系統研究舒斯特曼身體美學思想的專題性著作,本書力圖以文本細讀的方式對舒斯特曼身體美學的來龍去脈做出細致的梳理和審慎的分析,全面系統地呈現舒斯特曼身體美學的全貌,以彰顯其生成動因、理論內核、面相特征和學術貢獻。在此基礎上,對身體美學在當代跨文化語境中的歷史境遇和發展趨向,以及中西方身體美學的邂逅與交融等現實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思考和探討。
韋拴喜 ·美學 ·17.5萬字
經典原著經過長期的歷史沉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在今天仍然有著無窮魅力,是國人修身養性的重要源泉。對于當今的大學生來說,無論畢業后從事什么工作,自身的修養都是必須的。本書選取古典詩文、書畫、樂舞重要代表性文章14篇,每篇分題解、原文、注疏、精解、參考文獻、延伸閱讀六個方面進行全面系統的介紹,便于深刻理解和領會。
羅筠筠 ·美學 ·22.3萬字
此書與西方同類著作的最大區別是,從基督教神學原著中挖掘其美學理論層面上的東西,而不是從所謂十字架榮耀意義上進行象征性的描述。書中分階段介紹了時代氛圍,代表人物及其觀點,并做了簡要深入的評論。
閻國忠 ·美學 ·32.6萬字
本書從20世紀以來西方美學與非西方美學的互動來看西方當代美學,提出自1900年到今天的西方當代美學除了現代面相和后現代面相之外,還有一個全球化面相。本書梳理了西方當代美學演進過程中全球化因素的出現及其代表性論著,著重呈現了20世紀60年代以來全球化面相成型后具有代表性的四大流派:后殖民美學、生態型美學、生活型美學、形式美話語。為學界認識西方當代美學的全球化面相提供了較為全面的參考。
張法 ·美學 ·19.2萬字
本書把本來意義上的美學稱為“文藝美學”,它有著極其深厚的理論傳統,令人崇敬,正如偉大藝術作品深深感動著每個人。本書對藝術的批判和對文藝美學的批判完全是一種先驗的政治的理論思維的結果。同理,本書以中世紀藝術為范本所揭示的藝術的象征性和創造性,也是運用理論思維對藝術本質所做的一種“先驗演繹”,與對中世紀藝術的歷史性研究不在同一個界面上。早就有人把馬克思學說的根本精神解讀為一種美學,在本書所揭示的政治美學的意義上,馬克思學說本質上必然是一種關于最美政制和最美人性何以可能的先驗政治美學。
張盾 ·美學 ·17.4萬字
《中國美學》是由首都師范大學“中國美學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期刊,內容以研究中國美學包括古代和現代兩大部分為主,尤其側重中國古代美學和審美文化的研究,兼及中西美學比較研究。本書為第5輯,設有“中國古代環境美學史研究”“中日韓美學交流”“中國古代詩學研究”“中國古代美學思想家研究”“中國當代美學研究”“北京審美文化研究”六個欄目。
杜道明 鄒華 王旭曉 ·美學 ·21.8萬字
大數據時代,現代審美問題變得越來越復雜、多樣和多變,人文精神經過否定之否定后,重新占據人類思想意識的中心位置。在學術界普遍的創新焦慮情緒中,中國經驗和中國學派的呼聲日益高漲。本書立足于馬克思主義元理論,采用人類學視野,直面本土現實,依循新人文學科的建設路徑,在中西當代學術思想的碰撞和融會中,對于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中國范式、民族藝術與文明沖突、美學意識形態、中國當代悲劇問題、人文精神建設、全球化與文化多樣性、地方性審美經驗與認同危機、民族審美經驗等重要理論問題做了深沉的思考。
王杰 ·美學 ·27.9萬字
閻國忠編著的《朱光潛美學思想及其理論體系(精)》旨在將散見于朱光潛各種著述中的美學思想集中起來,按照其內在的邏輯關聯,進行系統化的表述,同時對朱光潛不同時期對美學對象、美的性質、美感經驗、藝術等幾個重要問題的表述進行了梳理和評論。書中充分肯定了朱光潛轉向馬克思主義之后,以實踐觀點對“美是主客觀統一”命題進行的改造和闡發。
閻國忠 ·美學 ·27.3萬字
孔子美學作為儒家美學乃至中國傳統美學的源頭,對它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本著作即為目前所知國內為數不多的系統探討孔子美學思想及其影響的學術專著之一。本著作立足于先秦儒家的經典文獻與出土文獻,以傳統學術中文、史、哲并舉的思路,充分闡述了孔子仁學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美學思想,并深入探討了在這種美學精神觀照下所開拓出來的一種融審美與生存為一體的“詩化生存”的理想境界。最后,又通過史論結合的方式,分別就孔子美學對中國后世美學以及現代社會的影響進行了具體考察,同時也兼顧了對孔子美學思想局限性的反思。
張明 ·美學 ·42.2萬字
這是一本介紹美學大師及其思想精華的圖書。它虛擬了18堂神秘課堂,每堂課都圍繞一個主題展開,并挑選一位合適的美學大師講授。在授課的過程中,聽課人與大師們還有互動和交流。雖然,那些大師們是帶著“任務”前來授課的,但他們可不是如此“聽話”的嘉賓,還會時不時說些自己的趣聞、趣事,如果你喜歡聽這些方面的故事,可千萬別錯過了本書!
王樹生 ·美學 ·15.3萬字
本書以審美時間哲學的兩種基本可能性--審美活動作為靜態的內時間意識視域構成特性與作為動態的意義實現過程的涌現性、興發性特性--作為基點,對現象學美學之外的西方美學史中的時間性問題進行了梳理與研究。本書選取了柏拉圖、奧古斯丁、康德、席勒、黑格爾、叔本華、馬克思、什克洛夫斯基共8位思想家進行研究,以此勾勒時間性問題在西方美學史上的主要脈絡、過渡與轉折。就整體而言,西方傳統美學一直在絕對的主觀與絕對的客觀之間來回劇烈搖擺。在絕對的主觀一極,滋生了神學美學,諸如本書對柏拉圖、奧古斯丁的分析,亦旁涉黑格爾以及康德發揮過度的主體論美學;在絕對的客觀一極,滋生了知識論美學,諸如本書對柏拉圖的分析等;西方美學自席勒始,能夠保全審美活動原初的構成本貌,全面、系統且專題性地探究美學中的時間性問題,并把時間性作為美學思想的機杼之一,本書在此方面還涉及叔本華、馬克思、什克洛夫斯基,他們在審美時間哲學上的論述尤為搖曳多姿。
劉彥順 ·美學 ·26.6萬字
本書以體驗為邏輯起點,運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探討審美體驗問題。具體來說,由體驗這一概念生發開來,論及體驗概念的發展史、研究審美體驗重要的現實意義,并探討體驗與認識、體驗與經驗、審美體驗與審美經驗、審美體驗與非審美體驗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審美體驗的內在規定性以及審美體驗與藝術創造之間的關系等問題。
王蘇君 ·美學 ·23.5萬字
美學研究、文學研究和哲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國內外學術界日益重視。《中國美學研究》旨在立足學術前沿,以現代眼光和方法探討中國美學的各種問題,拓展和豐富美學研究的內容,開展學術討論。《中國美學研究》第六輯主要欄目有“藝術美學”“生活美學”“古典美學”“現代美學”“西方美學”“美學譯文”等。
朱志榮主編 ·美學 ·25.2萬字
《中國美學》是由首都師范大學“中國美學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期刊,內容以研究中國美學包括古代和現代兩大部分為主,尤其側重中國古代美學和審美文化的研究,兼及中西美學比較研究。本書為第6輯,設有“中國古代審美文化研究”“中國古代詩學研究”“中國古代美學思想家研究”“中日美學交流”“中國現代美學研究”“北京審美文化研究”六個欄目。
鄒華 王旭曉 杜道明 ·美學 ·20.2萬字
本書是以西方美學的歷史進程為中心,研究形而上學的發展變化如何決定著存在論的變化,而存在論的變化又如何影響著美學的形態、方法與主要問題。本書的核心線索是描述“存在”范疇的歷史變化如何改變著美學的基本問題與形態,把形而上學史與美學史進行比較研究,從形而上學發展的角度研究美學的發展進程,進而分析一個時代的形而上學如何影響著時代的審美追求,是對美學之存在淪基礎的探究,也是對審美的形而上學性的探索。本書所給出的是一種徹底哲學化的美學,是一種“形而上美學”。
劉旭光 ·美學 ·27.3萬字
《中國美學》是由首都師范大學“中國美學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期刊,內容以研究中國美學包括古代和現代兩大部分為主,尤其側重中國古代美學和審美文化的研究,兼及中西美學比較研究。本書為第7輯,設有“中國古代審美意識生成機制研究”“中國古代審美文化研究”“中國古代詩學研究”“中國古代美學思想研究”“中國現代美學研究”“中日韓美學交流”“中西美學比較研究”“北京審美文化研究”八個欄目。
鄒華主編 王旭曉 杜道明副主編 ·美學 ·21萬字
本書選取科學性和意識形態性的角度,對中西美學做了鳥瞰式比較。認為,中國馬克思主義者強調美學的科學性,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強調美學的意識形態性,而馬克思主義哲學及美學學科的性質本身決定了必須將這兩者有機地統一起來。
閻國忠 楊道圣 ·美學 ·23.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