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21世紀海外漢學的風景理論、圖像理論和草稿思維為研究工具,以朱子的山水美學為研究內容,探討朱子理學美學的歷史來源、研究方法、倫理內核和現代轉化。本書認為,長期以來對于朱子理學的義理化、哲學化的研究路徑,遮蔽了朱子思想的本來面目,有把朱子倫理思想法家化的嫌疑;而美學與理學視域的融合,不僅揭示了朱子的整體思想,而且還原了真實的朱熹及其生活世界,對于朱子思想研究以及中囯古代思想智慧特質的揭示均有重要的意義。
陳永寶 ·美學 ·18萬字
本書以焦慮體驗為研究對象,在現代文化轉型的框架中集中探討焦慮體驗帶給現代人審美現念的變化,挖掘焦慮體驗作為一個現代美學問題的理論譜系和文化成因。在西方現代主義藝術、中國現代文學表意實踐文本和后現代媒介消費語境中,索解中西方焦慮體驗的不同審美表征和文化意蘊,同時將焦慮放在不同審美范疇中考察,探尋作為一個審美范疇,焦慮與傳統審美范疇的關聯性及其自身的獨立性。本書從審美話語與審美表意實踐的層面上,系統深入地分析了焦慮體驗的審美內涵和文化價值,拓展了現代美學的研究領域,為反思現代性問題提供了有益啟示,也為在全球化語境和充滿不確定性的年代中探索現代人的生存之道提供了有益參考。
史修永 ·美學 ·25.9萬字
本卷收入作者關于審美文化、文藝美學、傳媒藝術等領域的研究論文50余篇,從中可以見出作者對當代的審美文化的建構性理念,對于傳媒藝術的功能解析,對于視覺文化的批判性反思,對于藝術媒介、藝術語言作為藝術學理論的基本范疇,都有頗具深度的認識和理解,且有獨樹一幟的理論建樹。作者還將中國古代文藝理論作為文藝美學的重要資源,使古代文藝理論的當代價值得以彰顯。
張晶 ·美學 ·49.5萬字
本卷收入了作者的兩部學術專著:《禪與唐宋詩學》及《神思:藝術的精靈》。前者由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出版,后者由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6年出版,都有豐富的理論價值和獨創性的學術觀點。《禪與唐宋詩學》對唐宋時期盛行的佛教宗派禪宗的理論要義作了獨特的理解與闡釋,并對禪學觀念深層地影響唐宋詩歌風貌的因素作了獨到的剖析。《神思》一書則是以劉勰《文心雕龍》中的《神思》篇作為重點,將神思作為中國美學的重要范疇進行系統的研究,并從審美心理方面揭示其內在機制及獨特意義所在。
張晶 ·美學 ·31.3萬字
本卷收入作者多年來發表在各種學術刊物上的美研究論文50余篇,其中為經過融會西方法及哲基礎后加以整合審范疇、命題。具有鮮明獨創性質如美感興論化境觀照構形能力等本卷中關于國學的研究文占有二分之一以上比重。作者其深厚哲基礎,并西方法為參照系將中國美學的要命題予整合性建構如“透徹之悟”、自得興象天機等,通過西會闡發使具有當代的美學理論價值。
張晶 ·美學 ·60.8萬字
在生活美學研究已于中西方學界興起的背景下,如何找到生活美學的中國問題,凸顯生活美學的中國話語與本土經驗就成為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為此本書將目光投向晚明文人的生活美學,既從生成背景、日常生活審美實踐、功能指向和內涵特質等方面展現晚明文人生活美學的豐富性和復雜性,揭示晚明文人生活美學的實踐特色、社會文化意蘊和審美精神,又以當代再生產的視角充分挖掘、激活和利用晚明文人的生活美學資源,使其參與當今全球生活美學的理論建構和介入當代人的審美化生存實踐,發揮其應有的理論潛力和實踐效能,從而推動生活美學研究的古今中西對話,并由此彰顯生活美學的中國智慧與中國貢獻。
田軍 ·美學 ·23.3萬字
本卷收入作者多年來關于中國古代詩學及文學史研究的論文50余篇。其中不乏具有典型意義的個案研究,但更多的是從文學史和文論史的角度加以透視的詩學現象。這些論文雖然是以一些作家作品或詩史現象為研究對象,但仍有頗為鮮明的美學理論色彩,有普遍的文學史研究方法論意義。本卷更為鮮明地體現了作者的研究特色,即以中國哲學或美學的角度進行文學史的觀照,并提出一些重要的問題。如在“詩與禪”的單元中,通過禪學與詩學的關系,揭示了詩學中的重要特征。“詩詞審美”則通過對大量詩詞創作的整合及分析,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美學問題。
張晶 ·美學 ·49.6萬字
美學界對古代中國美學問題的探討集中在以文論、樂論、畫論為主要內容的藝術審美,對古代中國生活審美這一審美形態的關注較為有限。本書對古代中國生活審美概念進行了界定,對古代中國生活審美的原理形態進行了深入研究,從秩序審美,德性審美,禮儀審美等幾個角度對古代中國生活進行了分析,并論述了古代中國生活審美的現代轉化。
張翠玲 ·美學 ·16.5萬字
本卷收入作者早年出版的兩部學術專著:《遼金元詩歌史論》與《遼金詩學思想研究》。《遼金元詩歌史論》是張松如先生主編的“中國詩歌史論”叢書之一種,也是中國古代文學研究領域中的開拓性著作。作者以具有自覺意識的文化史觀和文學史觀,建構了遼金元三代的詩史框架,并以三編分述了遼代詩歌、金代詩歌和元代詩歌的發展軌跡。《遼金詩學思想研究》則是從古代文論的角度來揭示遼金兩代詩學思想的理論內涵及其獨特的美學與文論價值。
張晶 ·美學 ·47.4萬字
本卷收入作者多年來遼金元詩學研究論文30余篇,其中多有個案研究,如關于王庭筠、趙秉文、李純甫、戴表元等;也有相當數量的論文是關于遼金元詩的整體特征、民族文化內涵、發展演進軌跡的探求。對于遼金元詩學,作者以民族文化心理作為其參照模型,揭示其內在的發展規律,確定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獨特地位。其中還有關于遼金元文學批評的相關論述。本卷還有畫論研究的專題論文12篇,是從美學角度來探討畫論中的一些命題。另有多篇學術性的書評及書序。
張晶 ·美學 ·42萬字
明代中晚期是整個中國古代審美意識發展史上的重要轉變期。作為明代文化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明代中晚期休閑文化及其審美意識發生的變化和當時的政治經濟變化密切相關。明代中晚期特殊的“兩京格局”、集權統治及其后期逐漸失去控制是休閑文化及其審美意識發展流變的重要原因。經濟上尤其是商品經濟的發達為休閑文化的繁榮奠定了穩固的物質基礎。“心學”及其后學的發展,推動異端思潮的興起,對傳統的倫理道德觀提出挑戰。明代中晚期繼承和發展了宋代文化,并且在平民化道路上走得更遠。概括來說,其表現在審美意識的深化、審美對象多元化、審美訴求的雅俗兼容等方面。明代中晚期休閑文化及其審美意識的流變,一方面是當時社會時代精神的體現,另一方面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美學上的影響和意義。
李玉芝 ·美學 ·18.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