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成果之一。本書摘編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有關人口問題的論述,比較全面地收集、整理了經典作家在人口問題上的觀點和分析方法,對于讀者進一步掌握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人口問題上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與現實意義。
張世生 ·馬哲 ·26.5萬字
本書是《馬克思主義史學思想史》6卷本的第3卷,主要內容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思想的形成和發展(1949年前)。作者從中國社會歷史進程和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思想史的實際出發,探求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發展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作者在闡述馬克思主義史學思想在中國的傳播發展時,重視分析中共早期領導人李大釗、瞿秋白、蔡和森、李達等對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建設的貢獻。這一部分,還專門分析了毛澤東的歷史觀,毛澤東的中國歷史研究等。
彭衛 楊艷秋 ·馬哲 ·25.3萬字
該書從價值理論、資本理論、所有制理論、收入分配理論、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關系、當代資本主義的再認識、經濟學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研究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中國化問題,該書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可以結合中國傳統哲學和中國的社會主義實踐而形成新的思想和理論,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有著自身內在的邏輯與結構,還面臨著西方經濟學的挑戰,其所面臨的理論困境遠遠大于哲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中國化需要解決其與一般經濟理論、西方經濟學及中國實踐等的關系問題。只有構建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體系,才能實現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的理論價值。
賈后明 ·馬哲 ·24.9萬字
本書的文本解讀對象,是日本著名哲學家廣松涉的代表作《存在與意義》兩卷本。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最早是通過日本傳入的,到了當代,日本哲學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繼續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這方面的杰出代表當推廣松涉。以“脫歐入亞論”為社會歷史背景,以馬克思、馬赫、卡西爾及龍樹等關系論哲學為立足點,以“物象化論”為方法,以批判以胡塞爾為代表的西方實體論哲學為突破口,廣松涉系統地闡發了關于認識世界和實踐世界的“四肢結構論”,由此實現從物的世界觀到事的世界觀、從實體主義到關系主義的新推進。
鄧習議 ·馬哲 ·25萬字
本書從馬克思的世界歷史整體雙重發展的思想出發,論述了馬克思關于東方社會非資本主義發展的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論述了馬克思關于西方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邏輯:勞動異化為資本,揚棄資本的異化性質與形式向勞動新的社會形式的再轉化。本書根據馬克思關于“兩個矛盾方面的共存、斗爭以及融合成一個新范疇”的思想,論述了世界歷史整體雙重發展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趨勢,這是當代世界歷史的新特點、新趨勢和新規律。本書探討了馬克思的許多很少被人理解的重要思想,特別是1847年關于辯證運動的實質的思想,值得學術界認真思考、研究和探討。
謝霖 謝靜靜 ·馬哲 ·24.5萬字
編輯本論叢,旨在加強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傳承與發展。收入本論叢的書目,都是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退休老教授的研究成果。這些成果既有關于“史”的研究,又有關于“論”的研究;既有關于基礎理論的研究,又有關于重大現實問題的研究,涉及的領域和內容非常廣泛,為本學科的發展奠定了厚實的基礎。這些成果是這些老教授長期研究的真實記錄,是他們探索軌跡的生動描繪,共同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絢麗畫卷,為弘揚和發展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傳統發揮了重要作用。
施德福 ·馬哲 ·23.4萬字
范文瀾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杰出的馬克思主義史學大師。范文瀾是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研究歷史最有成就、最早的歷史學家之一。范文瀾對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的第一個貢獻,就是建立中國通史撰寫的科學框架,毛澤東給予高度評價,認為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不僅有了發言權,還有自己的科學著作。范文瀾對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的第二個貢獻,就是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近代史研究。范文瀾撰寫的《中國通史簡編》和《中國近代史》,被譽為革命時代的“《資治通鑒》”。二十世紀前期是一個偉大的時代,涌現了以毛澤東為首的一大批在各個領域里的杰出人才,歷史學界也產生了有著“五老”稱譽的郭沫若、范文瀾、呂振羽、翦伯贊、侯外廬這樣一大批人物。
謝一彪 ·馬哲 ·23.2萬字
本書是《馬克思主義史學思想史》6卷本的第5卷,主要內容是對英國、法國、意大利和德國等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研究。作者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上,較系統地描述這些國家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發展軌跡。在西方資產階級的歷史編纂學中,一些學者出于某種階級偏見,不承認馬克思主義史學流派的重大成績和影響,不屑一顧。本成果用事實論述了這些國家馬克思主義歷史學派的主要貢獻:即促進了歷史研究的重大轉向,加強了對人們的物質條件、技術發展的宏觀研究。
姜芃 沈堅 陳新 孫立新 ·馬哲 ·22.1萬字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法》較系統、完整地編入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對新聞出版的論述,編選自他們的著作、筆記、書信等內容。《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法》摘編了他們在不同時期對新聞出版的基本看法,反應了他們在上述方面的思想和理論貢獻。
李林 陳甦 ·馬哲 ·21.9萬字
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理應成為中國經濟學的主流。然而,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在我們學習、借鑒和吸收西方經濟學的科學合理成分時候,經濟學界卻出現了對經濟學地位問題認識上的偏差,一定程度上動搖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理論指導地位。本書從理論上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科學性和實用性,論證了西方經濟學作為一個理論體系的偽科學性,闡釋了當前中國堅持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主流地位的必要性。
丁堡駿 ·馬哲 ·21萬字
“民生”并非僅指人們的物質需要得到滿足的境況,而應從三個層面加以詮釋,第一是物質經濟,第二是社會權利,第三是精神文化,這三個層面反映出從人的生存到幸福生活的演進邏輯。馬克思主義民生理論從哲學倫理學高度,深刻地論述了上述三個層面的內涵。馬克思主義民生觀首先關切生活在最底層勞苦大眾的生存、生計與生活;進而強調社會公正和平等人格,以便讓每個人都生活得有尊嚴;最高層面的民生應當歸旨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即人的自我實現。為了實現民生幸福,必須要深刻揭示并不斷消滅現實中的各種異化現象,這正是馬克思主義的批判性和科學性特征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生正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現實相結合的產物,要求我們從這三個層面出發,努力實現國家繁榮、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之夢想。
李謐 ·馬哲 ·20.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