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日本哲學與思想研究》為中華日本哲學會的會刊。中華日本哲學會作為研究日本哲學、思想與文化的全國性學術團體,成立近四十年來,積極開展對日本哲學與思想、文化方面的學術研究,并促進中日兩國在這一研究領域的學術交流。本輯內容涉及日本戰后、近代以及近世的哲學、思想和文化,作者為國內知名高校的權威學者,并設置了特邀日本學者論壇及代表我國日本哲學、思想研究領域新生力量的青年學者論壇,可以體現目前國內外日本哲學、思想領域的研究水平。
刁榴 ·東方哲學 ·23.8萬字
《淮南子》是西漢初淮南王劉安主持撰寫的一部重要的學術著作,至今已兩千多年。本書30多萬字,涵蓋了《淮南子》所包容的古代科學百科,如天文學、物理學、地理學、化學、農學、水利學、氣象學、樂律、度量衡等方面,都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論述,解釋了《淮南子》在繼承以往科技思想基礎上的發展與創新,以及這些發展與創新的歷史地位與啟發后世的價值。
陳廣忠 ·東方哲學 ·22.9萬字
《原儒》兩卷,是熊十力論述儒家思想的代表作,主要包括《原學統》《原外王》《原內圣》三篇。全書以《周易》《春秋》《禮運》《周官》等儒家經典為依據,融貫釋、道、名、墨、法諸家,綜合考辨與分析,抉發孔子政治倫理思想的宗旨和內涵,使傳統儒家思想得以煥發新生。
熊十力 ·東方哲學 ·30萬字
對于莊子的“齊物”,前人主要有兩種詮釋:一種詮釋由向秀、郭象肇其端,認為萬物確有差別,但只要充分實現各自天性,那么,萬物便都可自得其樂;另一種詮釋源于支遁,認為萬物其實無差別,差別只是主觀的假相。以上兩種詮釋在《莊子》中都能找到依據,但前者的詮釋依據在外雜篇,而后者的詮釋依據在內篇。一般認為,《莊子》內篇為莊子自作,外雜篇出于莊子后學之手,據此,莊子“齊物”思想應系內篇所體現的“齊物”思想。然而,當今學界對莊子“齊物”的主流詮釋卻與郭象幾無二致。有鑒于此,筆者力圖厘清《莊子》內篇和外雜篇各自的“齊物”思路,呼吁學界重視支遁式詮釋。
李凱 ·東方哲學 ·20.3萬字
本書為論文集,主要是作者關于漢代經學,宋代儒學,及清代以降至于現代中國學術史、思想史重要問題研究論著的選集。就研究內容與方法來說,涵括漢學與宋學兩種傳統學術形態,二者間既有明顯的差異與界限,又是互相憑藉、左右取資的關系。
趙燦鵬 ·東方哲學 ·20.9萬字
《中國哲學簡史》原名AShortHistoryofChinesePhilosophy,是馮友蘭先生于1947至1947年在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講授中國哲學史課程的英文講稿。該書在世界范圍內都影響巨大,是迄今為止西方人了解、研究中國哲學的必讀書,是世界各地許多大學教授中國哲學課程的教材。本次收入”國民閱讀經典”叢書的《簡史》,采用趙復三先生的中文譯本。
馮友蘭 ·東方哲學 ·20.3萬字
《日本哲學與思想研究》為中華日本哲學會的會刊。中華日本哲學會作為研究日本哲學、思想與文化的全國性學術團體,成立近四十年來,積極開展對日本哲學與思想、文化方面的學術研究,并促進中日兩國在這一研究領域的學術交流。本輯內容涉及日本戰后、近代以及近世的哲學、思想和文化,收錄了國內高校日本哲學與思想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以及一批代表新生力量的青年學者論文,同時設置了特邀日本學者論壇。
郭連友主編 ·東方哲學 ·26萬字
《讀經示要》三卷,首卷論述經為常道不可不讀,次卷講論讀經應取的態度,末卷略說六經大義。第一卷中,熊十力略述了六經所蘊含的大道與政治思想,并疏解了《大學》首章和《禮記·儒行》。第二卷中,熊十力指點了治經應持的態度,強調了立志的重要性。第三卷中,熊十力略講了六經(主要是《周易》《春秋》二經)的義理。
熊十力 ·東方哲學 ·32.6萬字
企鵝出品,豆瓣評分超過8.0,著名歐陸哲學家、批判理論家齊澤克等執筆!哲學能否幫助我們找到一種與屈從妥協無關的成熟狀態?《地鐵上的哲學》叢書小而易讀,由當世頂尖哲學家執筆,依各自專長的思想領域,擇定“事件、真理、自我、為什么長大”四大主題,交出最精當、最生動也最富啟發的答卷。叢書的每一主題都發端于哲學史,裹挾著先哲贈予的豐厚思想遺產,來到今日思想論爭的風眼。頻繁迭代的生活方式早已全面改變了我們對諸如真理、自我這樣一些最基本問題的想法,身處其中的我們可能習焉不察。本套叢書的哲學家們用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無論真實還是虛擬)作為思想的起始站,帶領讀者游歷與審視現代生活變動永無停歇的實境。
(美)蘇珊·奈曼 (斯洛文尼亞)斯拉沃熱·齊澤克 (美)約翰·D·卡普托 (英)巴里·丹頓 ·東方哲學 ·40.7萬字
《傳習錄》由王陽明弟子所記,是王陽明問答語錄和論學書信的簡集,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觀點,是儒家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哲學著作,“傳習”一詞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該書卷上主要闡釋知行合一、心外無物等觀點,經由王陽明親自審閱。卷中收集了八篇王陽明親筆寫的書信,除了回答有關知行合一、格物說等問題之外,還講了王學的內容、意義以及宗旨,另還附有兩篇闡釋王陽明教育觀點的短文。卷下主要是說致良知,雖未經王陽明本人審閱,但較為具體地展示了他晚年的思想。
(明)王陽明 思履 ·東方哲學 ·42.9萬字
本書匯集了錢遜先生研究《孟子》的學術成果,對《孟子》全文做了完整的翻譯和系統的講解。全書分為兩部分,導讀部分重點講述了孟子其人其書、《孟子》思想的主要內容和研讀《孟子》的具體方法、注意事項等。解讀部分注釋力求簡要,譯文緊貼經典原義,講解深入淺出,在歷代研究基礎上精心疏解,結合新的時代精神做出作者自己的獨到見解,為讀者導正學習經典的方向。
錢遜 ·東方哲學 ·20.2萬字
《易經》是中國文化名著,也是古代士子學人必讀的教科書,相傳為孔子所作的《系辭傳》上下篇,則是《易經》的通論。這本《易經系傳別講》是南懷瑾對《系辭傳》的講記,其方式是先摘錄每一章的原文,然后綜羅古今歷史知識、社會現象和自然現象,逐段逐句地加以闡述。
南懷瑾著述 ·東方哲學 ·24.2萬字
李退溪是朝鮮朝最為重要的儒學家之一。本書以朝鮮儒學的一段公案——“四七之辯”開始談起,以文獻考據和哲學分析為基本方法,重點分析了李退溪的“理氣互發”說和心學思想的理論淵源與后學影響。李退溪受《周易》和周敦頤《太極圖說》中動靜說的啟發,推發了“理”之能“發四端”的可能性,由此建立了人性之善與天理之間牢不可破的聯系。退溪心學的形成與宋、元、明時期儒學的多元化發展有關,是以朱子思想為根基對《心經附注》、《延平答問》的繼承,強調“十六字心傳”——道心對人心的統帥。另外,本書還從文獻流傳的角度揭示了朱子學東傳之路徑及李退溪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金香花 ·東方哲學 ·21.1萬字
本書將《紅樓夢》故事情節看作是作者入世修行全過程的演繹,《紅樓夢》中的人物則是修行過程中的心識現象的象征,而《紅樓夢》中人名、地名、詩詞名物等均含有微妙的寓意,具有提示作用。因為是按照原著順序解讀,單讀此書也能夠與《紅樓夢》的故事情節一一對應,省去了翻檢原書的麻煩。
陳嘉許 ·東方哲學 ·34萬字
丁福保所作佛典箋注系列中之一種,丁氏系民國著名佛教居士,佛學學者。此書注釋簡明扼要,釋義準確,對于普通讀者閱讀佛經既有幫助又不致太過繁瑣,比較符合叢書要求。
(唐)惠能 丁福保箋注 哈磊整理 ·東方哲學 ·21.4萬字
熊十力哲學三部曲:《新唯識論》《體用論》《乾坤衍》。從中可以清晰看到熊十力思想的出發點和演變軌跡。熊十力先生對于傳統各家各派的評判屬其一家之言,其得失自可討論,但其對于時代脈搏的精準把握,對于傳統文化根本精神的深入體會,以及其“舍我其誰”和著眼于全人類的時代責任的擔當,來自于儒家和佛教大乘為主的深厚精神資源。因此,對于想深入了解傳統文化的讀者是一個很好的橋梁和階梯。
熊十力 ·東方哲學 ·22.6萬字
在印度哲學史上,凡承認吠陀圣典的權威性的婆羅門教哲學都被稱為正統派哲學,凡否認吠陀圣典的權威性的哲學流派被稱為異端派。前者因為共有六派,所以又被稱為“六派哲學”。本書對印度的流派哲學進行了系統的考察。這六派包括吠檀多哲學、數論派哲學、瑜伽拍哲學、勝論派哲學和正理派哲學。作者對其起源、主要思想和代表人物、對后世的影響都進行了詳細的論述。
孫晶 ·東方哲學 ·26.9萬字
《荀子》是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言論匯編。荀子是先秦諸子中的一大家,他批判和總結子各家各派的學術思想,是孔子之后的又一個集大成者。他雖出自孔門,而思想之博大,非儒家所可包容。本書凡哲學、倫理、政治、經濟、軍事、教育,乃至語言學、文學,皆在精辟之論,為先秦一大思想寶庫。本書之譯注,博采前人之長,而又力求超越前人之短。頗多獨立見解。譯文也甚通順流暢,有自已的特色。
張覺 ·東方哲學 ·38.6萬字
本書在廣泛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力求在“新、奇、趣”上下工夫。“新”就是鮮為人知的,很少被其他書籍提到的知識;“奇”就是不一般,能讓人的精神為之一振的事物;“趣”即是興趣,也是趣味,是人們想看、愿意看的東西。在走向世界的今天,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良好的國學素養。請翻開本書,走進博大精深的國學長廊,領悟國學的精髓,感受國學的智慧,把握傳統文化的脈搏,豐富自身的內涵,成為文化達人。
斗南 ·東方哲學 ·48.1萬字
發掘儒家美德對當代大學生發展的現實意義,是文化自信的內在訴求。在儒家美德體系中,有十種美德與當代大學生尤為相關,即“仁愛”、“友善”、“誠信”、“義”德、“公忠”、“孝親”、“智”德、“勇敢”、“節儉”、“愛物”。陳繼紅等著的《儒家美德與當代青年發展》基于對儒家經典文本的抽樣式分析,深入闡釋十者的基本意涵并展開中正的價值評判,并開掘其創造性發展與創新性轉化的價值路向。在上述基礎之上,說明此十種儒家美德何以指導當代大學生道德實踐中存在的若干重要問題。
陳繼紅等 ·東方哲學 ·26.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