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主體性”是哲學中一個十分重大的課題,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主體性”觀念在中國當代哲學的進程中產生了十分特殊的作用,對于推動思想解放、觀念變革居功至偉。今天我們究竟應該怎樣理解和評估“主體性”原則?馬克思哲學的“主體性”思想在哲學史上所具有的重大意義究竟是什么?對我們今天重新闡釋“主體性”思想有什么價值?本書正是試圖圍繞上述問題,在當代哲學的歷史語境中對“主體性”觀念進行專門研究和當代闡釋。
賀來 ·理論流派 ·23.7萬字
《西方美學史》是朱光潛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中國學者撰寫的第一部美學史著作,具有開創性的學術價值,代表了中國研究西方美學思想的水平。全書由序論和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古希臘羅馬時期到文藝復興,第二部分,17、18世紀和啟蒙運動;第三部分,18世紀末到20世紀初,最后對全書四個關鍵性美學問題專題研究。對該書的主要流派中主要代表的選擇是根據代表性較大,影響較深遠,公認為經典性權威,可說明歷史發展線索,有積極意義因而足資借鑒的。而在具體評述每一位美學家時,先介紹總的時代背景和思想淵源,再分析和評價其具體美學觀點,總結其得失。
朱光潛 ·美學 ·47.7萬字
《莊子》一書記載了莊子本人及其門人后學的思想言行,是道家的代表作品。自魏晉以降,其影響力更是跨越道家范囿,與儒、釋等學術流派相結合,成為中國傳統士人修身應世必讀之書,其中尤以《內篇》七篇,因嚴密的思想體系和恣肆的文風向來為人所稱。歷代有關《莊子》的注疏之作也是如縷不絕。南懷瑾以融貫中西的學術視野及其通透靈動的人生感悟,上下古今、廣征博引中國各類典籍,并參照西方宗教思想,撰成《莊子諵譁》一書,對《莊子》內篇進行了逐句講解。全書透過《莊子》看似突兀跳蕩的行文,為我們展示了其中清晰的內在思想脈絡,是當下讀者了解《莊子》的優良入門讀本。
南懷瑾著述 ·知識讀物 ·38.8萬字
本書是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一本經典之作,是20世紀法國著名思想家米歇爾·福柯的代表作性經驗史的第四卷,也是最后一卷。本書基于對歐洲古代基督教的思想家、哲學家(查士丁、奧古斯丁等)的相關文本研究和解讀,闡述了中世紀性概念的形成,以及性關系、婚姻的制度規范、倫理,等等。在哲學上看,本書是福柯的欲望主體解釋學的“一個章節”。從歷史上看,本書側重于講解早期基督教教父對主體性的重塑,福柯認為,這些教父們著手將真實的人類話語的經典邏各斯轉變為神學的。這些規則和學說的本質是對西方古典時期和古代晚期希臘和拉丁哲學家所闡述的自律性的重新加工的遺產。本書的內容廣泛而深刻,是一位哲學大師的力作。
米歇爾·福柯 ·經典著作 ·26.7萬字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的重要資料。上卷經王陽明本人審閱,中卷里的書信出自王陽明親筆,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雖未經本人審閱,但較為具體地解說了他晚年的思想,并記載了王陽明提出的“四句教”。
王守仁 ·經典著作 ·36.9萬字
如果只讀一本尼采,就讀這本超人意志代表作!原北大哲學系主任趙敦華導讀,1380條注釋,附思維導圖。讀客三個圈經典文庫《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幾乎囊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給整個西方哲學帶來戰栗!尼采宣布:上帝死了!“超人”誕生!尼采說:去重估一切價值,賦予事物以人的意義!去創造價值,在創造中不斷超越自己。超越他人之上,超越他人之外,成為自己的超人。
(德)尼采 ·經典著作 ·26.1萬字
本書結合中西方哲學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相關思想,結合科學文化和生活實際,對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及其方法論在體系結構上作了較為合理的安排,在思想內容上作了新論證、新表述并提出了一些新觀點、新見解,在本體論和辯證法上作了新解讀、新論述。本書旨在深化理解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及其方法論,為做一名堅定的辯證唯物主義者奠定堅實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基礎,從而于科學文化和生活實踐有所裨益。
馬光華 ·理論流派 ·22.2萬字
古往今來,整個世界哲學存在種種大小傳統。東西方哲學首先分為中國、印度和希臘三大傳統;而中世紀西亞(中東)地區又分為猶太(希伯萊)、波斯和阿拉伯三大傳統。其中,希臘哲學首先超越它的古代形態,發展為它的近代(現代)形態,亦即西方哲學;西方哲學以英美和歐陸兩大傳統再進一步發展為它的當代形態,這是本書所描述的人類精神形成和發展的基本歷程。在梳理古代哲學傳統時,作者把印度哲學、近東哲學囊括其中,在梳理當代哲學形態時,作者沒有拘于一般的流派和思潮,而是以問題意識貫穿其中,相對同類教材,體現了一定的新意。
程廣云 ·邏輯學 ·24.5萬字
《傳習錄》是王陽明門人子弟所記錄的王氏講學言論及其答友人弟子的論學書信的匯編,包含了王陽明思想的哲學體系及基本主張,是研習王陽明心學的最基本的著作。本書從現代人立身處世的需要出發,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闡釋了王陽明在立志、修心、仁愛、至誠等方面修身處世的人生智慧,以期幫助讀者正確地理解王陽明的言論及其心學的基本宗旨。
(明) 王陽明 思履 ·中國哲學 ·43萬字
本書是一部通俗易懂的《易經》讀本,歷史故事經典重現,深度詮釋易學哲理,讓你輕松把握為人、成事、興業的奧妙玄機。本書從《易經》64卦的本意出發,生動而具體地講述了如何修身養性、立身處世、把握與人交往的分寸,成功開創和發展事業,極具實用性和趣味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大眾讀本。
史冷金 ·中國哲學 ·20.3萬字
《美學十五講》索解美的神秘本質,詮釋難以捉摸的美感,縷析美的范疇,觸類美的緣際,標的美的功用,弘揚美的襟胸。介紹了美的起源、本質,美的種類,審美和美感,中國近現代美學的成就,藝術品的本質和鑒賞,美與現代經濟與工業生產等問題。作者語言通俗易懂,又有大量圖片,使該書更方便讀者閱讀和使用。
凌繼堯 ·美學 ·22.8萬字
本書秉持問題意識,堅持課程教學與教學研究相統一,旨在實現從“理論體系”向“教材體系”再向“教學體系”的轉化,從“知識體系”向“信仰體系”的轉化。本書對知識點進行了全面梳理,分為導讀、理論框架、重點難點、要點精講、考研真題、原著導讀、延伸閱讀、紅歌賞析、影像資料、話題探討十個部分,深度解讀教材內容。
賈鋼濤 岳婷婷 ·馬哲 ·27.3萬字
《大學》是儒家的代表作之一,相傳為孔子的學生曾子(曾參)所著。它與《中庸》《論語》《孟子》合稱“四書”,是宋代以后士人學子必讀的教科書。文中以“明明德”“親民”“至善”為綱,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目,對道德修養與社會政治的關系做了系統的論述,對我國古代的思想文化產生過深遠的影響。本書是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有關《大學》的講記。書名中說的“原本大學”,指的是《大學》的古本《小戴禮記·大學》。作者以淵博的學識,綜羅大量的文史典故,對《大學》中的微言大義做了揭示,給人以知識的樂趣和人生的啟悟。茲經版權方臺灣老古文化事業公司授權,復旦大學出版社將老古公司二〇一一年四月版校訂出版,以供研究。
南懷瑾著述 ·知識讀物 ·32萬字
《易》為五經之首,《易》是”人更三圣,世歷三古”。兩千多年以來,因《周易》內容晦澀難懂,故而誤解相承,誠為可嘆!筆者數十年如一日,潛心求索易學真諦。以為理解圣人“觀象系辭”、極數而明象之成果,力求明確《周易》“觀變于陰陽而立卦”之內涵,發掘其與天文學之內在關聯。本次修訂在原版《周易注釋》基礎之上,博采先人正確注釋,正確句讀,注重音義和訓詁。旨在便于讀者通曉理解,進一步領會其真諦。于翻譯方面,本書重新參酌考校,力求信實通達,趨近古人易注本義。于注釋方面,則補充了一些古代王弼、孔穎達、朱震等易學大家的真知灼見。讀者可藉此譯注,登堂入室,一窺易學之奧妙。本書為《周易》全集,共兩冊。
郭彧 ·中國哲學 ·26.7萬字
1.《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全書共分九個章節,以人生、情感、信念、生活、愛、快樂、幸福、智慧、情緒為主題,教我們如何對待生命中的困惑與迷茫,增強面對世事無常的內在力量。2.《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2》:有人問佛陀,你今生得到了什么呢?佛陀說:“我今生什么都沒得到,我失去的只是我的無知。”沒有什么比失去無知更讓人安心、歡喜。如果在我們的生命歷程中越早失去無知,越來越多的時候失去無知,我們就能享受得到佛陀的加持,改變“一切是常,一切都不會變”的執著,終于懂得“無常,就是無限的可能性”,從此不再盲沖瞎撞,開始勇猛精進,把無常變為奇跡,把充滿缺陷的人生轉為圓滿。也從此,活得歡喜,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3.《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3》:本書是這一系列的完結篇,加措活佛在書中對于學會放下后,人生如何精進等問題給出了暖心開示。全書共分七個章節,以自我、內在、逆境、情緒、相處、快樂、生活為主題,詳細講述了我們在遇到人生種種困頓、挫折、痛苦時,如何有效地實現自我、突破自我,活出生命美好的樣子。
加措 ·知識讀物 ·27.2萬字
黑格爾是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大師。他的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來源之一。《精神現象學》是黑格爾的第一部獨立巨作,黑格爾思想龐大的唯心主義體系及其辯證方法都淵源于此。
(德)黑格爾 ·理論流派 ·20.5萬字
和沒有生命的物體一樣,生命體也是由物質粒子構成的。是什么讓某些物質粒子的集合從無生命的物質變成了一個有生命的人?是什么讓他們擁有了感覺和體驗的特權?在《意識的解釋》中,作者丹尼爾·丹尼特提出了意識產生的“多重草稿”理論,向傳統的“笛卡兒劇場”理論發起了挑戰。引用來自神經科學、心理學、哲學、人工智能、計算機科學等多個學科和領域的研究和理論,結合精巧的思想實驗和嚴謹的邏輯推演,作者認為意識并不是“撰寫好”的單一劇本在大腦某個部位的“劇場”里有序上演的產物,大腦中也不存在觀看這種“劇目”并加以詮釋的觀眾(“笛卡兒劇場”理論)。相反,作者認為意識是從并行撰寫中的眾多版本的“草稿”里脫穎而出的,是一場“群魔混戰”的產物,各種片段交替執行高級功能,意識便在其間浮沉。本書入選《紐約時報》年度十佳圖書書單,位列英國《衛報》“有關意識的十佳圖書”書單榜首,并獲得理查德·道金斯、侯世達、托馬斯·內格爾、夸梅·安東尼·阿皮亞、霍華德·加德納等科學、哲學界著名學者的高度贊譽。
(美)丹尼爾·丹尼特 ·思維科學 ·36.2萬字
羅素的《西方哲學史》講述了從公元前6世紀到20世紀的重要歷史事件,記錄了橫跨2500余年的思想演變,盤了上百位名留青史的偉大思想家。其所涉及的歷史之漫長、人物之繁多、學科之廣闊,讓這本書絕不只是一本局限在哲學本身的書籍。正因如此,自1945年第一次出版起,羅素的《西方哲學史》迅速風靡西方文化界。后久經考驗,成為無可爭議的大眾門之作、無數讀者的第一本哲學書。1950年,這本氣勢恢宏的哲學巨作成功將羅素送諾貝爾文學獎的殿堂。而本書最初的寫作目的,借用羅素自己的話,是他作為個體面對“宇宙級孤獨”所給出的答案。
羅素 ·西方哲學 ·37.9萬字
本書是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漢語言文學專業指定教材,也可以作為普通高等學校相關專業美學課程的教材。本書以馬克思的實踐存在論思想為哲學基礎,以審美活動為出發點和主要研究對象,以實踐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審美活動是一種基本的人生實踐為主旨,主要內容包括審美活動論、審美形態論、審美經驗論、藝術論、審美教育論這幾部分內容。本書以馬克思主義實踐論為基礎,適當吸收當代西方存在論(現象學)思想的合理因素,嘗試建構有時代特色的實踐存在論美學理論,以發展我國的實踐美學理論,使之更好地與中國古典美學思想有機地結合,成為21世紀具有生命力的一種美學理論。
朱立元 ·美學 ·28.9萬字
本書收錄了《老子》八十一章和《莊子》三十三篇的內容,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對每篇作品進行了詳細的闡述,《老子》和《莊子》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珍貴遺產,內容豐富、博大精深,對宇宙大道、人與自然的關系、生命的價值都有自己的理解。
(春秋)老子 (戰國)莊子著 黃威編 ·中國哲學 ·45.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