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我國當代著名儒學家楊朝明教授對中國儒學經典著作《中庸》的通俗性解讀作品。全書分為“中庸之為德”“人生難得中庸”“儒家,耕耘在社會中”“哀公問政”“至誠與至圣”等五章,從為人之德、為政之道、治世之法等方面對《中庸》中蘊含的儒學思想進行了詳實的解讀,能夠幫助我們深刻理解儒家文化,為現代人修身正德和現代國家建設提供有益的啟示與借鑒。
楊朝明 楊傳召 ·知識讀物 ·10.2萬字
本書為康德的三大批判之一。中譯本分上下卷出版,上卷包括導論和審美判斷力的批判,表述美學思想;下卷是目的論判斷力的批判,把審美和道德聯系起來進行論述。
(德)伊曼努爾·康德 ·理論流派 ·14.1萬字
《戀人絮語》是羅蘭·巴特于1975年在巴黎高等師范學院開設了一門討論課。這門課以德國大文豪歌德的名著《少年維特之煩惱》為分析對象,和青年學子們探討戀愛百態。浪漫的愛情故事在這本書里被羅蘭?巴特拆解成各種情境:嫉妒、瘋狂、困惑、焦灼、無解、絕望、相思難耐、舊病復發、輕生之念……這門談情說愛的討論課,聚焦點不是文學名著本身,而是其中戀人的傾訴方式和喃喃自語。兩年后,巴特將自己的情感軌跡和心路歷程融入到這種分析里,發展成一種新的文體,1977年付梓成書隨即風靡西方,被譯成近三十種語言,并搬上舞臺演出,成為一代思想家羅蘭?巴特流傳最廣、最為人所知的著作。
(法)羅蘭·巴特 ·西方哲學 ·12.1萬字
本書是德國馬克思學研究專家伊林費徹爾的著作,費徹爾從馬克思的文本出發,對馬克思的思想觀點進行了考證,回顧了整個馬克思思想發展進步的歷程,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德)伊林·費徹爾 ·馬哲 ·10.9萬字
本書是這一系列簡短便攜、又充滿原創思想的叢書的第二本。在書中,身為當代最杰出的哲學家之一的斯拉沃熱·齊澤克,和我們一起探討他那充滿新意而又不乏爭論的事件概念。事件可以是那打碎了日常生活的重大變故,也可以是激進的政治決裂;它可能預示著宗教信仰的萌蘗,也可能意味著新藝術形式的興起,當然,它還可以是像墜入愛河那樣的強烈體驗。但無論如何,事件發生之后,一切都不再相同——即便這變化未必顯著。齊澤克的列車,帶著我們在象征著事件各種定義的站點間穿行。他在旅途中也向我們提出了根本問題:我們在多大程度上是自身命運的主宰者?需要哪些條件,才能覺察到那些真正存在的東西?在遷流不息的世界中,有任何真正的新事物發生嗎?從柏拉圖到小眾電影,從大爆炸理論到佛教思想,齊澤克在《事件》中旁征博引,使之成為一段通往激動人心的哲學腹地的概念之旅。
(斯洛文尼亞)斯拉沃熱·齊澤克 ·知識讀物 ·9.5萬字
主要內容包括:性愛的形而上學、種屬的生命、論本能和遺傳、素質的遺傳、論女人、論面相、論精神失常、心里散論、論命運。
(德)叔本華 ·經典著作 ·12萬字
水平思考是一種開啟創造力、打破僵化的固有思維模式、拓展思路、培養創新思維的思考方法。與強調數學思維和邏輯思維的垂直思考不同,水平思考容許暫時地犯錯,包容多種方案的存在,不是一味地追求正確性,而是追求豐富性,不是完善舊觀點,而是提出新觀點。書中提供了一套水平思考的方法、工具、步驟,還包含了充滿趣味性的例子,幫助我們在實踐中反思自己長期以來所形成的固有感知和做事方式,通過對信息進行重組,發現創新性的、有效的新方案。《水平思考》和《六頂思考帽》是創新思維之父愛德華德博諾先生的兩本代表性著作,這兩種思考方法幫助無數企業及政府機構有效地改變工作方式、提高工作生產力,在全世界得到廣泛的推廣和肯定。
(英)愛德華·德博諾 ·邏輯學 ·11.9萬字
赫西俄德是荷馬之后古希臘最早的詩人,以長詩《工作與時日》和《神譜》聞名于后世。眾所周知,荷馬只是古代以彈唱英雄史詩謀生的盲歌手的代名詞;《伊里亞特》和《奧德修紀》乃是依據民間流傳的歌唱英雄業績的許多短歌編寫而成的。它們的真正作者是民眾,是一個民族,是許多代人。赫西俄德則不同,他是一位真實的歷史人物,而《工作與時日》、《神譜》等也被認為是他的個人作品。
(古希臘)赫西俄德 ·知識讀物 ·4.3萬字
道家思想的千年不衰在于它幫助人們在出世和入世之間找到了平衡點,既取得了世俗的成功,又不失去自我的精神家園。然而無論是《道德經》還是《莊子》都太過玄妙深奧,艱澀難懂。本書將《道德經》和《莊子》輯錄在一起,總結了道家的智慧精華。從生死、機心、名利、養生、自由等幾個方面,以理論和事例相結合的形式將老子和莊子的智慧闡述出來。希望以此來安頓人們的心靈,啟發人們超脫現實世界的物欲之海、名利之場,過上一種合理節欲、有利身心的生活,提高大家的生命質量。
慧鈺 ·中國哲學 ·17.9萬字
《自我的超越性》是薩特最早的著作。此前出版的僅有的兩部作品嚴格說來不能算作哲學研究。其一是1927年發表的有關狄驥(Duguit)法律現實理論的文章,另一篇則是在1931年發表在《公牛》雜志上的《真理的傳說》,薩特在這篇文章中以寓言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思想。薩特以這部著作開始了通向《存在與虛無》的探索。此外,薩特的生平紀事也可肯定它與薩特當時的哲學關注是一致的。可以說,薩特那時的所有著述,如果不是同時的,至少也是同時構思的。《自我的超越性》寫于1934年,其中一部分是薩特在柏林為研究胡塞爾現象學而寫的。1935年間,他還寫了《想象》和《想象物》(分別在1936年和1940年發表),后來在1937年和l938年間完成1934年就構思的《心理》。
(法)薩特 ·知識讀物 ·9.9萬字
本書初版于1663年,是斯賓諾莎生前用他自己的名字出版的唯一著作。本書包括兩部分:《笛卡爾哲學原理》和附錄《形而上學思想》。前者是采用幾何學方式講述笛卡爾哲學原理,后者是對一些重要的形而上學問題和概念分析說明的札記。
(荷蘭)斯賓諾莎 ·知識讀物 ·12.2萬字
本書作者是最早的空想社會主義者,他以卓越的才力,熱情描繪了烏托邦人在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的生活圖景,同英國十六世紀社會形成鮮明的對照。本書不僅是社會主義思想史和政治學術史上的重要文獻,也是西方文學領域的傳世佳作
(英)托馬斯·莫爾 ·經典著作 ·10.3萬字
《列子》為道家重要典籍之一,與老莊并列。它高深莫測,易讀而難懂,以故事、神話的形態,闡釋道家的學術及觀念。《列子臆說》是南懷瑾先生關于《列子》的講記,共分上中下三冊。南懷瑾先生講述列子,深入淺出、生動自在,以《列子》的內容為研究重點,帶領讀者進入廣闊的視野、深入難測的奇妙境界,并打破了意識的種種局限。列子,這個御風而行的人,要我們從一切自設的框架中突圍,成就天地間的自在逍遙。
南懷瑾著述 ·理論流派 ·17.4萬字
南懷瑾著述 ·理論流派 ·15.1萬字
你知道什么是邏輯嗎?現代人常說的一個詞匯就是邏輯,但邏輯到底是什么?是電視劇中神探長達1分鐘的分析,還是以“因為”和“所以”為關聯詞的句子呢?邏輯遍布在我們的生活中,但大多數人對它都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而演繹法作為邏輯學中ZUI基本、ZUI常用的方法之一,也因此一直保持著模糊的形象。本書是一本專為中國人打造的邏輯科普書。作者通過70個有趣的事例,從演繹法的原理、推導、論證到應用,帶領讀者逐步認識并掌握演繹法,識破現實生活中的偽邏輯,感受邏輯思維的獨特魅力。
劉洪波 李媛媛 劉瀲 ·邏輯學 ·8.8萬字
單行本的譯文與《亞里士多德全集》大體一致。個別術語和人名的改動,是苗力田先生在全集重印和做電子版時親自訂正的。單行本的注釋與全集保持一致。全集的腳注中所引證的希臘語詞是按照國家頒布的《漢語拼音方案》的字母表對應拼寫的。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 ·經典著作 ·16.7萬字
陳來先生新著,以孔子、孟子、荀子為主線,并穿插了郭店楚簡出土儒書和《樂記》中的思想,將先秦儒學的思想來源、核心觀點和傳承脈絡等做了概要的梳理與申說,尤其對孔子的“學論”、孟子的仁義原則高于皇權原則的的儒家左翼思想、儒學與德性倫理學的比較以及對荀子的理解等有新穎獨到的闡釋。全書為陳來在香港中文大學和北京大學哲學系講課稿的基礎上整理而成,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淺出,是對先秦儒學思想極佳的入門導讀。
陳來 ·知識讀物 ·10.6萬字
馬可·奧勒留(公元121—180年),是古羅馬帝國“五賢王時期”的最后一位皇帝。作為儲君,他7歲入學于羅馬的薩利圣學院,17歲成為羅馬的執政官,凡所修習無不精專,為同輩之首。作為帝王,他夙興夜寐,勵精圖治,雖統治期間戰爭不斷,國內自然災害頻發,國庫空虛,他卻戰無不勝,武功赫赫,承襲先人余烈,盡力守成,防止腐化。作為哲學家,他致力于古羅馬斯多亞派哲學三大門類中的倫理學,在鞍馬勞頓中寫下《沉思錄》,被稱為“帝王哲學家”、“自古以來獨一無二的以一世英主而身兼苦修的哲學家”。在《沉思錄》中,奧勒留并無意將自己打造成一位哲學家,寫下一部完整體系的哲學著作。整部書只是作者與自己的對話,是自然的本性與沉思的理性之間的對話,是行動之后的反芻再思考,是作者內省的輯錄,是這位古羅馬皇帝對人類生存、價值指向、道德原則、善惡榮辱、苦樂禍福等問題的思考和探究。
(古羅馬)馬可·奧勒留 ·西方哲學 ·12.4萬字
從小便有志于學,卻兩次落第;在宗教中尋找意義,也沒有結果;替他人伸張正義被當眾侮辱,想要弘揚圣人之道又被貶往邊地;在后世受到萬般敬仰的王陽明于人生之初活得并不如意,煩惱一直糾纏著他,是心學點亮了他后來的生命,讓他在中華文明中變得與眾不同。《心學的讀法》是心學名家、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導師周月亮繼《王陽明心學》《王陽明傳》之后的又一力作。在本書中,作者以深厚的心學內涵為基礎,以解答現代人的生活煩惱為目標,解析各種心學概念,梳理心學發展脈絡,將復雜深奧的心學內涵變得簡單易懂,讓讀者在短時間內能讀懂心學。心學告訴我們,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里,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要勇敢地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用良知建立自己與世界的關系,用理想成就更好的自己。
周月亮 ·理論流派 ·10.9萬字
本書主角是《伊索寓言》里的那只蚱蜢,一個游手好閑但思維縝密的哲學家。整個夏天,螞蟻在為儲備冬天的食物而勤勤懇懇地忙碌,而蚱蜢在悠閑地游戲。寒冷的冬天來臨,螞蟻儲備了足夠的食物,而蚱蜢即將死去。故事從這里開始,蚱蜢在他的追隨者面前,為他的生活方式及正在逼近的死亡辯護,然后死去。追隨者發現,死去的蚱蜢留給他們的,是一個關于玩、游戲和生活的謎題。作者運用柏拉圖式的對話方式,通過蚱蜢和追隨者之間的對話,為游戲提出了一個精準而大膽的定義,并通過一個個精妙絕倫的例子闡釋了這一論點。本書不同于大部分哲學作品的嚴肅、艱澀和枯燥,而是兼具哲學的洞見、寓言的智慧、文學的趣味與令人絕倒的想象力,讓人讀來暢快淋漓,驚嘆不已。
(美)伯納德·舒茲 ·經典著作 ·13.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