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現象學研究(卷一):全球化中的中國古代哲理
作者以思想與文化上的夷夏之辯、夷夏之防和良性的夷夏之交為背景和基本結構,從五個方面進行了詳細地闡述。第一部分從討論全球化中的華夏文化所面臨的危機,辨析全球化的文化本性,以及中國自家文化在這個大格局中的不利地位,反駁那種混淆中國一時的經濟國力狀況與自己文化狀況的看法。第二部分闡發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就從辜鴻銘的《中國人的精神》談起,標明一個讓人驚異、醒覺、感慨和嘆為觀止的“辜鴻銘現象”。第三部分是對中華古典經學的新解,也就是通過現象學、結構主義等能良性對待中國古學的方法論視野,讓古代文本說出不同于西方傳統哲學框架解釋的、既鮮活又質樸原發的意思。第四部分討論中國古代哲理作為一個整體的特質,以及它的教化含義。第五部分涉及西方哲學、宗教的總體特點、當代變遷及海德格爾思想與老子、孔子學說的關系,其中含有新材料的發現和新鮮理解的形成。本書記錄了作者對面臨嚴峻挑戰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審視與思索,見解深刻,發人深省。
·25.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