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收入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及人民日報社論。
— ·中國政治 ·3.1萬字
本書是比較政治哲學理論讀物,共分為四編,研究并探討了孔子、老子思想體系中的政治哲學、政治權力的轉移與制衡、“自由”一詞在哲學發展歷史上的演變等比較政治哲學問題,探索了中國政治哲學的思想源流,理清現代政治哲學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闡釋了中西方政治哲學發展的異同,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對促進與推動比較政治哲學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吳根友 ·中國政治 ·29.6萬字
鐵人追求完美、苛求細節。用最高、最嚴格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他擁有最優秀的品質和素質,他熱情、踏實、自律;他精業、樂業、敬業:他忠誠、知恩圖報,是當代員工的典范。鐵人精神。是大慶精神典型化的體現和人格化的濃縮,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組成部分。具有不朽的價值和永恒的魅力。鐵人精神推動了石油大會戰走向勝利。推動了中國石油的發展。同樣。偉大的企業必然要有偉大的精神推動。偉大的精神是企業的靈魂。是企業全體人員活力的集中體現,是激發員工奮發向上的強大動力。通過它,在企業內部會形成一種強大的凝聚力。使每個人受到熏陶和感染,從而激發起高昂的士氣,提高工作激情。
張艷紅 胡華白 ·中國政治 ·13.1萬字
本書作者從事香港工作二十余年,主要工作領域即為香港政制發展,參與過中英雙方關于香港問題的有關談判,對香港政制發展的來龍去脈,有深入了解,并能做出透徹的分析。作者在書中吧香港的政制發展歷程分為三個階段:1843—1985年,是香港政制發展漫長的停滯期;1985—1997年,是匆忙的政改期;回歸以后至今,是政制發展期。作者利用包括中英之間政府文件、歷史檔案等資料,系統而清晰地介紹評介了香港政制發展的歷程,重點在于1985年以后的中英關于香港政制問題的不同立場及其在中英談判中的表現、香港回歸后特首和立法局等選舉過程中涉及的重大政制問題。本書是目前系統了解香港政制發展的首選圖書,對了解相關問題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中國大陸)王鳳超 ·中國政治 ·15.9萬字
您在本書中看到的,不是臆測、不是推理、不是概念,而是真實的歷史和現實:——美國在與英國的霸主角逐中曾遭遇自由貿易的切膚之痛;——它痛定思痛,決心轉型,卻遇到意想不到的阻礙;——它依靠高昂的民族主義和長期的保護主義實現了成功的經濟轉型——它成為霸主后發現曾經傷害自己的“自由貿易”對此時的自己而言是一把鋒利的矛。——它富有創造力地這把矛升級成了強者恒強的全球化版本。——它在后院拉美安裝這個版本,拉美曾經的經濟奇跡毀于一旦。——它在盟友日本運行這個版本,日本從一個雄赳赳的挑戰者淪為一個二流跟班;——它也在中國推行這個版本,極端的富裕和貧困、極端的繁榮和凋敝是它創造的一對雙生子。中國轉型,路在何方?《大國興衰》給您最深刻的啟示。
黃樹東 ·中國政治 ·33.8萬字
中國的發展進步,是在推進一系列國家發展戰略的過程中實現的。要讀懂中國,首先要讀懂中國的國家發展戰略。本書全面解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發展戰略,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的新戰略、新征程和新要求。既對這些戰略逐個加以介紹,又從全局高度作了整體性的解析,還介紹了中國國家發展戰略的實施方式和政治保障。這樣,就從國家發展戰略的角度,深刻說明了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發展進步的原因。這是國內外第一本從總體上全面介紹中國國家發展戰略的權威讀本。一書在手,便可對中國的國家發展戰略了然在胸。
李忠杰 ·中國政治 ·33.1萬字
中國是世界上首個真正的國家,將中國的國家與西方的民族國家放在一起衡量,后者在很多方面都未達到前者的標準。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認為,西方只有政體,沒有國家,只有中國這樣的國家,才是國家,而且是大一統國家。中國共產黨建立的“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兩千年來大一統國家、天下為公傳統的延續,是當下中國區別于世界其他各國的獨特政治價值。今天的中國,無論與百年前歷史上的中國相比,還是與當今世界各國相比,都算得上是一個成功的現代化國家。
文揚 ·中國政治 ·8.4萬字
“學習進行時”是新華網策劃的互聯網專欄。專欄為廣大網民提供了內容豐富、形式生動的精神食糧,在社會各界產生了廣泛、深刻的影響。本書主要以“學習進行時”播發的“不忘初心”系列稿件為基礎,還收錄了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和謝春濤教授的專訪,對“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深刻內涵進行了闡述。全書論述客觀準確、通俗易懂,生動形象,可作為各地區各部門黨員干部的學習讀物。
編寫組 ·中國政治 ·29.2萬字
從唐后期到北宋,一群掌管宮廷事務的內職近侍、"陛下家臣",因其"結構性孤立",在特定的歷史機緣下,逐漸成長壯大為一個新的官僚群體--武選官。邊防軍的統兵官、管理基層經濟事務的監當官,二者看似毫不相干,卻是武選官最具代表性和最大宗的兩類職位。武選官的存在,有效地分割了統兵權,而這個群體卻被"隔離"在政府行政決策權力之外。宋代的官僚結構、官僚生態因而發生重大而微妙的變化。本書所呈現的,是武選官的"前世"與"今生",是成長過程與變化機緣,是皇帝、官僚群與制度互動的生動細節。
趙冬梅 ·中國政治 ·30.7萬字
農村是中國社會之根,農村基層黨建乃“中共黨建之根”。本書以農村基層黨建為主題,以論文為主體,記錄作者20年黨建村建經歷感受觀點,全書分為六個部分:結合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談工作見解和生活感受;就農村基層黨建進行綜合論述;就農村基層黨建某項工作或某方面內容進行專門論述;對黨的建設進行總體論述;結合黨員專題教育、黨建理論培訓、先進典型教育等,闡述思想認識和感悟。
劉文勝 徐勛平 ·中國政治 ·22萬字
中國古代官德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容,是歷代政治家和思想家不斷總結為官從政的經驗教訓而逐步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國家治理和官員道德建設的基本規律,凝聚了中華民族豐富的人生智慧和治國理政經驗,是當代干部為官從政和修身養德的有益資材。作者立足現代視角,以虔敬、辯證和揚棄的理念,梳理了中國古代官德規范的主要內容,歸納了古代官德的培養與建設方法,總結了古代官德的積極作用,分析了繼承古代官德應有的態度,探討了古代官德建設的啟示和當代新型官德建設的途徑,從而發揮古代官德文化資政育人的作用。
吳黎宏 ·中國政治 ·23.4萬字
書稿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編輯記事與編輯心得,一部是學術研究文章。編輯記事與心得的文章主要寫了作者在編輯毛的著作時所得的各種經驗,如:版本的考證與選擇,文章的取舍,文字的辨認和事實的考訂等,這些文章不僅有一定的史料價值,更值得相關研究者與從業者借鑒。學術研究文章為作者在實際工作中,對一些歷史爭論或應相關要求,經過一定的思考與史實的考證所寫,這些文章不但對歷史存有爭論進行了有理有據的闡述與辯駁,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更從中可見作者的治學之道。
馮蕙 ·中國政治 ·24.7萬字
《光輝道路》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主要介紹鄧小平著作和他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共十五大定名為鄧小平理論)。其中一個內容是闡述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關系,強調后者是對前者的繼承和發展。我一直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把這個問題說清楚了,就可以理解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又是與時俱進的,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的歷史發展過程。任何把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割裂開來、對立起來,都是錯誤的。在文集其他部分的文章中,也講到了這個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實踐中不斷發展。繼鄧小平理論之后,經過江澤民提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胡錦濤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形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為中國共產黨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逄先知 ·中國政治 ·7.7萬字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以前所未有的勇氣和定力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推動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取得了歷史性、開創性成就。全書共九章,圍繞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等展開全面論述,針對全面從嚴治黨新形勢下的重點工作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討論,對正風肅紀反腐的最新精神進行了分析解讀,理論方面論述詳實,兼有實踐工作的具體指導,實用性強,對于深刻理解和踐行全面從嚴治黨,建設高素質專業化紀檢監察干部隊伍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邵景均 ·中國政治 ·12.1萬字
近年來,歷史虛無主義在黨史研究、國史研究和毛澤東思想研究中,提出了種種錯誤觀點,或以偏概全、攻其一點不及其余,或刻意歪曲、以揭秘之名行曲解之實,或顛倒黑白、通過無限上綱達到全盤否定的目的。《還歷史的本原》收入的文章,便是黨史、國史研究者們,有針對性地選取了若干錯誤論點,從歷史事實出發,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和方法,擺事實講道理,有理有論有據地加以澄清。
李慎明 李捷主編 ·中國政治 ·52萬字
當今世界的社會經濟是一個高度相互依賴、極其復雜多變并伴有大量不確定因素的復雜動態系統。在這種變化的時代,企業要想生存和發展,其組織能力特別是動態能力顯得尤其重要。自從上0世紀80年代以來,組織能力形成機制一直是組織研究和戰略管理研究中的熱點問題。近幾年來關于動態能力的研究又進一步升溫。但主流的研究范式仍是基于組織慣例的組織能力觀,即使是動態能力也是通過引入所謂動態慣例來研究。本書試圖突破這個基于行為慣例的范式,深入到認知表征和習慣表征層次解釋行為差異,并將前者分解為問題表征和設計規則兩個方面,通過對兩者的不同組合,在實驗室里人為地創造出三種組織架構,來研究集體問題解決活動中組織認知對組織慣例和組織架構以及最終對組織績效的影響,以揭示組織能力形成的認知機制。
王建安 ·中國政治 ·13.5萬字
本書為《政績考察與信息渠道:以宋代為重心》《文書·政令·信息溝通:以唐宋時期為主》二書的姊妹篇,分“文書性質與日常政務”“制度因革與政治理念”“地方軍政與中央決策”“儀式空間與政治文化”“周邊關系與內政措施”五個部分,對宋代政治史進行動態考察。諸文作者自過程和空間兩個視角出發,關注政治史的演變“路徑”,考察宋代政治史的不同議題,探索制度運行與人物活動的實態,以期豐富對于宋代歷史的認識,從而讓對古代歷史的面貌,產生更加真切的了解。
鄧小南 ·中國政治 ·36.6萬字
作者認為,在四十年的改革開放過程中,深圳在探索和完善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當中是立了大功的。作者作為深圳改革開放的參與者,對深圳近四十年改革進程進行了系統梳理,對深圳取得的寶貴經驗進行了全面總結,同時也對改革中存在的不足進行了反思,并對未來改革方向和重要領域的改革舉措做了深入思考。
張思平 ·中國政治 ·15.6萬字
中國社會主義民主為什么能干事、干好事、干成事?本書以治理績效為核心,以生動的案例回顧了中國人民對于民主的探索,展現了中國社會主義民主實踐的諸多重要領域,說明了中國政治理念對于“民主就是人民當家做主”這一民主實質的認識,在此基礎上闡述了“黨的領導”“依法治國”為何是實現人民民主的雙保險。與此同時,與人民民主形成鮮明對比,本書對美國、法國、埃及等西方國家,以及印度、中國臺灣地區等接受了西方民主輸出的國家和地區的治理現狀做出了觀察和思考,犀利揭露了西方民主如今已經淪為“資本民主”,不具有制度上的優越性和競爭力。本書以民主為切入口,是總結中國制度探索實踐、建立中國政治話語的有力嘗試。
張維為 ·中國政治 ·12.9萬字
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以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中國的實踐,推進了以毛澤東、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兩代中央領導集體開辟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事業。以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主題,集中全黨的智慧,堅持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中國夢”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理論成果,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重大問題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發展。本卷主要對1992年黨的十四大召開至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這一時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的過程及其規律性,以及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進行了較為全面而系統的分析和研究。
張雷聲 袁銀傳 ·中國政治 ·46.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