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現實就是,占總量75%的資源是被占人類總數25%的發達國家人口所消耗的,而這“75%”中的最大頭,又是被發達國家中的“1%”即全球總人口的0.25%所消耗的。在一些人不斷強調要遵守國際游戲規則,讓世界“接納”中國的時候,我們必須意識到,現有國際規則中的絕大部分正是建立在這樣一個分配極度不公的經濟基礎之上的。一個國家是否屬于發達國家,歸根到底是要看其國民在世界范圍內能獲得多少資源配額。
王偉 ·中國政治 ·2.2萬字
本書以中國城市化的全面推進和加速擴展為背景,借助獨具中國特色的城市化路徑—“村改居”,立足宋村的“村改居”過程和治理實踐,力圖從城鄉關系的視角呈現“村改居”社區轉型及其治理,探討“城”、“鄉”元素及城鄉關系是如何在“村改居”社區內被實踐和被呈現的,進而為“村改居”社區的轉型和發展,找到新的路徑。研究認為,“村改居”是國家借助城市化名義和市場化力量,滲透、改造、再造甚至侵入鄉村社會的治理機制,而“村改居”社區作為“村改居”工程的結果,則是兼具現代與傳統、城市與鄉村的特殊化生活空間和治理單元。“村改居”社區不僅深受城鄉關系的外在與宏觀變遷的影響,而且本身就蘊含城—鄉元素及其結構性關系??梢哉f,“村改居”社區轉型,既是一個經過“自然共同體—城市吞入鄉村—城鄉交互混雜—城鄉共生”的過程,也是一個充滿城—鄉多元化力量交織和互動的治理空間。
屈群蘋 ·中國政治 ·13.7萬字
本書講述了陜甘寧邊區在艱苦的環境中,通過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建立了一個豐衣足食、政通人和、誠信友愛、生機勃勃的全新社會,并且創造了與這個全新社會相適應的延安精神。中國共產黨在陜甘寧邊區的一系列實踐為建立新中國奠定了基礎。
寧夏回族自治區延安精神 吳忠市延安精神研究會 鹽池縣延安精神研究會 ·中國政治 ·23.2萬字
本書從發展型國家理論中提取分析框架,旨在剖析轉型時期中國國家形態在政治經濟關系上呈現的國家主導型“強汲取-高發展”特征。從國民財富分配、國家財政收入與支出結構等方面論證了“強汲取-高發展”特征。同時,從消費角度揭示了國家潛在支配的社會資源的比重之大,充分體現了中國較一般發展型國家更強的汲取能力和社會控制力,再次強化了中國“強汲取-高發展”模式的內涵。最后分析了形成并維持這一國家主導的“強汲取-高發展”模式的介入機制。
許瑤 ·中國政治 ·12.9萬字
財產申報制度(propertydeclarationsystem),是根據法律規定,要求特定人群對其財產進行如實申報的制度。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一直在理論上進行探索,在制度中進行實踐,但截至目前,官員財產申報制度在我國仍處在有“路線圖”無“時間表”的尷尬境地。中國政府在反腐敗領域的態度明確,但由于財產申報制度不健全和執行不力,因此腐敗案件的發生率并沒有因為打擊力度的加大而減少,創新官員財產申報制度已迫在眉睫。本書從理論分析、海外借鑒、申報現狀、制約因素、有利條件及制度設計六大方面對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官員財產申報制度進行了深入分析。只要中國共產黨人既有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智慧,又有“自報桑田”的胸襟,那么財產申報制度一定能夠得到完善,并能充分地發揮預防腐敗的作用。
劉志勇 ·中國政治 ·13.6萬字
本書是作者擔任全國政協委員15年的第三個提案小集,匯集了作者在過去兩年里提交的47件提案,這些提案涉及落實慈善法、推進稅制改革、深化社會組織管理制度改革、精準扶貧、購買服務、教育改革、環境、文化、生育、養老、兒童福利、社會救助、共享經濟、一帶一路、社會公正、軍民融合、社會服務、農村綜合改革等諸多方面。
王名 ·中國政治 ·13.2萬字
本書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宏觀背景下,從協同學視角出發,對天津、成都、武漢、廣州、深圳等5個城市的“三社”聯動案例進行了系統探究,總結提出了在中、微觀層面建立“三社”之間高效聯動與協同治理的機制與模式,為更好地指導“三社”聯動實踐,提升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水平,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和案例借鑒。
許亞敏 原珂 ·中國政治 ·18.6萬字
為客觀記述陜西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所經歷的重大事件、取得的重大成就,科學總結陜西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為省委省政府決策提供參考,從2017年開始,陜西省委黨史研究室組織各市縣黨史部門共同開展《陜西改革開放實錄》課題的研究和編寫工作。各地黨史部門以專題的形式,主要圍繞改革開放以來具特色的重大事件和重大成就來確定題目。每個專題都以翔實的史料為基礎,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生態及社會建設等方面反映了陜西省委團結帶領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干部群眾深化改革,擴大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和寶貴經驗?!蛾兾鞲母镩_放實錄》第一輯已經于2018年6月正式出版,此次將要出版的為第二輯。
中共陜西省委黨史研究室 ·中國政治 ·23.9萬字
《公務員勝任特征實證研究》書稿共由四個研究報告及相關輔助材料組成:課題研究采取集中時間深入訪談和發放調查問卷的辦法,對具有代表性的公務員進行了深度行為事件訪談的方法,研究勝任特征模型的研究現狀及其發展趨勢,勝任特征模型建構方法思路,國家公務員核心勝任特征通用結構模型的建立,對不同類別公務員勝任特征模型及差異的比較分析。為探索國家公務員選拔考核的新途徑新方法,為培養、選拔、考核、評價各級各類公務員領導干部,進一步提升公務員隊伍綜合能力素質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
胡月星 ·中國政治 ·12.4萬字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新中國建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社會發生了千年未有之巨變。已經由原來積貧積弱的東方小農國家轉變為新興的工業化大國,城鎮化水平超過60%,人民生活總體上已經進入中上等收入國家行列,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本書介紹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人口變遷及未來政策改革,新中國成立70年家庭結構變遷,新中國70年收入分配的改革和變化,新中國成立70年來居民消費變遷歷程,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教育事業發展,新中國成立70年發展成就--健康保障,新中國成立70年我國社會基層組織的發展與變遷,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居民消費變遷歷程,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婦女發展,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青年發展。
李培林 張翼主編 ·中國政治 ·20.7萬字
《政務微博在創新社會管理中的運用》內容簡介:微博作為新興的媒體工具,正在我國演變成為民間輿論場,進而改變了我國社會的治理環境。微博新媒體平臺不僅為公眾帶來了政治參與的平臺,也為政府的社會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政務微博作為當前形勢下創新社會管理的手段,正在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墩瘴⒉┰趧撔律鐣芾碇械倪\用》以北京市政務微博為主要研究對象,從前臺的信息發布以及互動回應數據的采集和定量分析,梳理出當前政務微博運營的現況以及運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等。并且通過對政務微博運營管理機構的調研,分析了后臺運營的成功經驗以及面臨的發展瓶頸。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政務微博在創新社會管理中的運用》提出了政務微博在創新社會管理中發揮作用的運營模式。
張玲 ·中國政治 ·12.5萬字
20世紀90年代,中山已在勾畫一幅未來的藍圖:努力構建一個以中等收入階層為主體的橄欖型社會,這個社會不僅應該擁有“前所未有的富裕”,而且應該成為和諧、有序、安寧的生活共同體。這一圖景包含了極為豐富的品質內涵和更高層次的價值理想,它試圖讓每一個中山人都擁有包容共享、公平正義、祥和安寧的共同生活。隨著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發展,中山市進一步認識到,新形勢要求我們更加注重公平,更加注重協調不同群體的利益,真正做到效率與公平兼顧,單純追求效率的做法是不可能持久的,必須使社會資源得到公平合理的優化配置。中山繼續發揚了敢為天下先的城市精神,恪守科學發展理念,扎實推進各項改革,全力破除社會各群體之間的身份壁壘和地域壁壘,推動改革發展成果的共建共享、文化心理需求的共融共通,在當代中國面對多元利益訴求的現實下,不斷提升整個社會的包容共享與公平正義。中山的努力表達了一種對高品質社會生活的全方位訴求,這也是“全域中山”的理念。在社會建設和社會治理的創新過程中,這是值得珍視的“中山經驗”。
鄭杭生 殷昭舉主編 ·中國政治 ·43.5萬字
本書對“頂層設計”“改革梗阻”“政策執行”等相關概念進行了內涵界定,并在此基礎上確定了研究思路和研究重點;分析了當前我國改革梗阻問題的主要表現形式,挖掘出當前我國改革梗阻問題產生的背景和原因;明確了當前破除改革梗阻、完善改革推進機制的總體思路,并提出了政策建議;提出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國有企業改革、財稅體制改革、戶籍制度改革、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五個重點改革領域完善改革推進機制的政策措施。
張林山 孫鳳儀 ·中國政治 ·11.7萬字
王國維自視其《殷周制度論》為經史二學上的大文字,但其藏經學于史學的進路一再被遮蔽。本書由史而經,由王國維而上及歷代諸儒,對西周王制要素的繼統法、封建、禘禮,尤其是宗法等,進行了翔實而具有系統的闡發,試圖在規模、廣度與深度上呈現西周王制的幾本架構、制度基礎、精神原則和理念根基。本書的特色在于:基于經史之學的進路,立足于儒家思想的大視野,對西周王制做了別開生面但又根植于經典的詮釋,尤其是對繼統法、宗法等進行了集大成性的研究,對《殷周制度論》與三代王制的理解提供了新的可能進路,也為中國思想的起源的研究提供了恢宏的視野。
陳赟 ·中國政治 ·44.3萬字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表揚和肯定過各條戰線上的優秀黨員干部,本書收錄了新華社對這些人物先進事跡的報道,他們是廖俊波、黃大年、李保國、鄒碧華、張廣秀、牛玉儒、蘭輝、羅陽、谷文昌、焦裕祿、高德榮,這些黨員干部是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楷模,是踐行習總書記要求的好干部,是學習“兩學一做”的“突出典范”。本書收錄的內容均為新華社公開報道,適合廣大黨員干部參閱。
編寫組 ·中國政治 ·11.8萬字
兩個相鄰的地區,一個地區經濟社會建設有聲有色,蒸蒸日上;另一個地區則是困難重重,甚至舉步維艱。為什么?具體的原因可能很多,但兩個地區的經濟社會治理能力差異是關鍵。對于一個地區而言,精準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的“天時”、高效利用經濟社會發展的“地利”、構建協調經濟社會發展的“人和”環境,就可以搭建起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平臺環境,激活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正能量要素,形成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動能,這是區域經濟社會治理能力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如何提升區域經濟社會治理能力,值得相關領域人員思考并參與其中。
李軍 ·中國政治 ·42.3萬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近日,新華社陸續公開播發了以“新時代新征程新篇章”為主題的長篇通訊、系列述評和評論員文章,深刻闡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所蘊含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激勵著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為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講話精神和決策部署上來,我們將新華社上述公開播發的長篇通訊、系列述評和評論員文章集結成冊。
本書編寫組 ·中國政治 ·11.4萬字
本書內容是針對廣東東莞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熱點難點問題的研究,分為: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強黨的建設、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強民主法治建設提升政府服務效能、努力改善民生建設、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加強文化建設等幾大部分;本書的創新主要在:就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進國家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在廣東、東莞落地等內容,分析了東莞面臨的機遇、挑戰,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新思路和相關政策建議,其中有些已經轉化為東莞市的相關政策。
中共東莞市委黨校主編 ·中國政治 ·26.2萬字
本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簡要梳理西方和中國古今公平正義理論,重點闡述馬克思主義公平正義理論的基本立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公平正義理論的要義,揭示公平正義與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社會利益關系之間的深刻聯系,以及公平正義理念對實現社會主義時代人民美好生活的重大意義。下編重點探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程中通過法治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實踐問題。踐行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公平正義理念,才能真正實現良法善治,公平正義引導法治的價值走向。法治的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各個環節都對推動社會公平正義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全面推進公平正義的重要要求。
孫國華 ·中國政治 ·41.2萬字
本書系統梳理了晚清時期士人對于國土陸地邊防的思潮主張,清廷邊防政策的調整與邊防制度的改革,重點分析了邊防思潮演變及其對清廷政策調整的推動作用、嚴重的邊疆危機對于清廷邊防制度改革的影響與清廷制度調試的艱難過程等問題,展現了晚清邊防體制從傳統的“夷夏之防”逐步轉向具有近代意義的中外之防的曲折歷程。
王宏斌 ·中國政治 ·40.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