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在資源配置規則視角下,中國社會轉型本質上是從計劃體制下的垂直化規則轉變為市場體制下的水平化規則。政府推動的外顯制度層面的規則轉型迅速推進,而內隱的個體認知狀態和行為模式調整遠遠未完成。本書采用實驗研究方法,從微觀個體認知與行動角度解釋社會和制度轉型經驗,嘗試把轉型期的復雜場景抽象到控制實驗中,考察轉型期規則認同異質個體間協調信任、合作與行為調整問題,以期更好地理解資源配置規則下的社會轉型現狀及新合作秩序的發育。
關宏宇 ·中國政治 ·17.9萬字
本書從剖析具體、生動、形象的事例、故事和事件細節入手,從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中國文化以及為世界提供的中國方案五個維度介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探索、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及取得的偉大成就,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各種動力及其相互關系,以向全球讀者闡釋“中國為什么自信”。
徐斌等 ·中國政治 ·5.3萬字
本書圍繞當代中國政治文化的變動這一主線展開,不僅歷時性分析了從社會主義建設初步探索時期到改革開放時期再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不同階段的價值觀念整體性變化,而且共時性分析了同一階段價值觀念變化的結構性特征和表現。基于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從社會發展的整體維度探討中國現代化建設中價值觀念轉型的文化向度和思維路徑。本書對這一長時段中國社會發展文化轉向的研究,有助于我們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理論邏輯、價值支撐和社會形態。
張悅 ·中國政治 ·21.4萬字
本書以閩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為主線,追根溯源,從閩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的原因、時間及移居方式,閩人三十六姓居住地久米村的興衰,琉球王國對閩人三十六姓的禮遇與重用,閩人三十六姓及后裔對琉球王國的貢獻,閩人三十六姓對中琉朝貢貿易關系的作用與影響,閩人三十六姓氏源流考,久米村家譜與福建家譜的比較研究,福建中琉關系歷史遺址調查等各個方面深入探究了明清福建移民對琉球社會的進步與繁榮,對中國與琉球綿延五百余年的政治、經濟、文化友好交往的特殊貢獻。
賴正維 ·中國政治 ·18.6萬字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全文如下。
- ·中國政治 ·5336字
本書由中國政府網組織編寫,收入了新華社、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第一財經日報等權威主流媒體的有關稿件,圖文并茂地生動展現了加快融資租賃和金融租賃行業發展、建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平臺、全面建立殘疾人補貼制度、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保障糧食安全和農民利益、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推進教育領域公共服務均等化、以綠色發展促結構調整民生改善等8方面的舉措,以新聞速遞、一圖快覽、媒體視角等連綴成篇,對廣大黨員干部了解形勢與政策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為讀者帶來愉悅的閱讀體驗。
中國政府網 ·中國政治 ·8.5萬字
本書從國家中心主義的路徑出發,以國家建構理論為理論基礎,從中國現代國家建構的視野出發,力爭深刻解讀城市街道辦事處作為城市基層政權的派出機關,其設立、發展與演變背后的國家構建邏輯,并運用結構—功能研究方法,分析了街道辦事處制度作為一種國家治理城市基層社會的基礎制度,在中國現代國家建構中的定位、功能及其組織制度結構與權力運作邏輯。最后,從中國現代國家建構的視角審視和探討了城市街道辦事處在新時期的改革、轉型及其走向。
袁則文 ·中國政治 ·25.9萬字
《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結構性改革努力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著重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發展理念”來全面深刻解讀《政府工作報告》,并且從總結過去一年政府工作,闡述了“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全面部署了2016年的政府工作等三個主要方面解讀《政府工作報告》。
黃守宏 ·中國政治 ·2.2萬字
本書以“大國”和“大國形象”為主題,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相互交織、相互激蕩的歷史方位,圍繞“什么是大國和大國形象”“構建什么樣的大國形象”“怎樣構建大國形象”展開分析研究。本書綜合運用理論界重要研究思路方法,分析“大國”的存在方式、核心變量等要素,形成對“大國”內涵的基本定義;并結合近代以來中國構建大國形象的歷史進程和探索經驗,提出在新時代進一步構建和合、進步、美好的大國形象。同時本書提出,構建中國大國形象關鍵在中國共產黨,因此,新時代中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大國。本書豐富了學術界關于“大國”定義的討論,同時對在新時代進一步構建中國大國形象的實踐工作具有一定價值。
方正 ·中國政治 ·18.6萬字
全書立足大數據,用具體可感的數據呈現改革開放40年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除總報告《光輝歷程偉大成就——大數據看改革開放40周年》外,分為“重大改革篇”“民生保障篇”“區域發展篇”三個板塊,擬收入報告20余篇,從不同角度呈現改革開放新時代。
國家信息中心 ·中國政治 ·9.6萬字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根據上海市嘉定區委宣傳部、區政府新聞辦要求,《嘉定報》開設“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特刊”專版,集中采寫刊登了一批嘉定改革開放親歷者、親聞者的事跡,以及通過他們所見證的大歷史。本書由特刊內容結集而成,分為嘉定經濟發展、城鄉建設、社會事業、市民生活、精神文明建設等五個方面,并對書中重點篇目進行了英文翻譯,以期回顧40年光輝歷程,記取所取得的成就和經驗,推進嘉定改革開放再出發。
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嘉定報社 ·中國政治 ·20.9萬字
清初,清廷為“隆重陪都”仿效京師六部在盛京設立戶、禮、兵、刑、工五個部,統稱為“盛京五部”。本書以“盛京五部”為研究對象,對五部的沿革、機構、人員、職能,以及五部與清帝、其他衙門的關系進行了論述,內容涉及清代盛京的行政設置、土地、戶籍、詞訟、禮制、軍務及旗民關系等,是學界首部對盛京五部進行全面、整體研究的學術著作。
李小雪 ·中國政治 ·21.5萬字
本書以清末新疆、西藏、蒙古新政為研究對象,從國家視角探討了清政府為應對邊疆危機,通過在邊疆地區實施新政將國家權力滲透到邊疆社會基層的歷史脈絡;在細致梳理清末邊疆新政內容和過程的基礎上,闡釋了實施邊疆新政的內在機理,客觀分析了清政府通過邊疆新政加強邊疆治理、重新統合邊疆地區的實際效果。
高月 ·中國政治 ·26.7萬字
作為唐代建國過程中的重要政治力量,太原功臣這一群體在唐初的政治際遇,反映了武德時期的政治模式與權力關系。本書以這一群體為切入點,對晉陽起兵至李淵稱帝這一過程中體現的政治關系與唐初政治結構之間的關聯性進行梳理,并對陳寅恪提出的“關隴集團”“李武韋楊婚姻集團”等中古史研究中的理論命題有所回應。此外,有關太原功臣的歷史敘事,是唐初修正建國模式、重新塑造開國史的重要文本,本書以此為個案,對唐初政治實踐對歷史觀念與國史編纂的影響也略有分析。
張耐冬 ·中國政治 ·18.7萬字
所謂中堅社會勢力,是指相對于一般民眾而言,支持某個王朝政權存在的擁有強大經濟實力和社會勢力的中堅勢力階層或勢力集團。秦亡于中堅社會勢力的缺失。漢初有意識地對中堅社會勢力進行了彌補。西漢前期,舊貴族、豪強、文吏、士人、貧窶者等各種社會勢力都實現了向士大夫階層的轉化。西漢中后期,士大夫間的關系逐漸緊密,由“相善”“厚善”發展為“同志”“同好”再到“黨人”“吾徒”的群體性認同關系,士大夫階層逐漸形成。士大夫階層構成了漢政權的中堅社會勢力。
張繼剛 ·中國政治 ·19.2萬字
經過40多年的發展,民國史學科早已突破自我學科限定,從狹義的民國時期的政治史,發展成為涉及民國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發展、政黨斗爭等各方面的“廣義民國史”。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大量海外民國時期珍稀檔案史料的出版與開放,民國史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都得到進一步拓展和提高。本書從政權建設的角度,系統梳理了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民國政治史的學術發展脈絡與研究現狀。
張靜 李志毓 羅敏等 ·中國政治 ·38.8萬字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本書建立起新發展理念評價體系,是對新發展理論體系的擴展研究,是基于社會學、經濟學學術框架的重大創新,也為地方政府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提供重要指導。而作為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的經濟發展質量狀態,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與中國共產黨關于發展理念的認識具有一脈相承之處,同時又與時俱進。建立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有助于提高政府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水平,為企業發展提供指引,從而進一步為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張濤 張卓群 ·中國政治 ·12.9萬字
社會改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中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由北京市委社會工委組織編寫,全面分析了中國社會改革的特征、基本框架、目標、任務等,科學、客觀地解讀近年來中國社會改革的成效、成就、不足之處,包括在收入分配、社會管理、社會保障、醫療改革等方面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宋貴倫 ·中國政治 ·22.5萬字
本書圍繞“中國扶貧從哪里來?中國扶貧方案是什么?中國扶貧到哪里去?”三個問題,以介紹習近平扶貧思想的豐富內涵與生動實踐為主線,全面回顧了中國減貧的歷史與現實,總結了中國脫貧攻堅的理論與實踐,展現了以習近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改革發展、消除貧困的情懷與智慧,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以幫助國內外讀者讀懂中國脫貧攻堅蘊含的中國故事與中國方案。
胡富國主編 ·中國政治 ·10.7萬字
本書從管理學理論、歷史、文獻和實證視角提出夢想的內涵和作用,在對“中國夢”解讀和歷史梳理的基礎上,從中國“經濟夢”、“科技夢”、“軍事夢”和“文化夢”等方面進行了系統闡釋,在分析“中國夢”的溢出效應時提出了“中國夢”也是“世界夢”。“中國夢”是中國人的高遠目標,實現“中國夢”匹夫有責,并提出不同時代的中國人應該承擔的使命,以及“中國夢”的行動路線規劃,確定了“中國夢”的落地計劃、組織和實施管理工作。本書為對“中國夢”有興趣的研究者提供了大量理論和實證參考資料,為推進“中國夢”落地生根的各級相關政府部門,特別是宣傳部門的工作人員提供了理論指導,本書也適合“中國夢”的研究者和踐行者作為參考用書。
孫焱林 ·中國政治 ·17.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