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網絡行政問責:場域分析之視界
本書主要探討如下五個問題:一是通過分析網絡行政問責內部場域結構和外部場域環境的關系,以及二者的關聯性,研究網絡行政問責生成的機理;二是建構網絡行政問責的行動者策略模型,并深入探討不同行動者所使用的具體策略,剖析網絡行政問責的運行過程;三是基于對2008-2014年的網絡行政問責事件樣本數據的采集和建構,測度和檢驗網絡行政問責的效果;四是綜合探討網絡行政問責在生成、運行過程以及效果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從行動者慣習等多維視角分析其成因;五是探討推進網絡行政問責制度建構的主要路徑。本書特點第一,在研究框架上有所突破。本文以場域理論作為分析工具,以“場域結構—場域資本—場域行動者和策略—行動者慣習—制度建構”為研究的理論框架,探討網絡行政問責制度化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國內已有文獻研究框架的局限。第二,研究內容有一定新意。本文在借鑒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分別從廣義和狹義的角度提出網絡行政問責概念,并引入實體行政問責的術語,比較分析網絡行政問責的效果。此外,本書還從場域結構的角度分析網絡行政問責的生成機理,建構行動者策略模型探討網絡行政問責的運行過程等,研究內容具有一定的創新性。第三,研究方法有所創新。本文主要以內容分析方法定量研究網絡行政問責的效果,在同類研究中尚屬首次。
·21.1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