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自民族國家出現以來,外交作為一種“治國之術”得到不斷發展。數百年來,運用這種說服、妥協或強制力的藝術為國家獲取利益、機遇和榮耀的事例不勝枚舉,而由于外交策略失敗喪失國家利益、發展機遇與民族尊嚴的例子亦俯拾皆是。本書主要研究30年前主張并推動兩德統一的政治力量,如何在兩德統一的外部進程中折沖樽俎,最終使受到國際法承認的兩個主權德國實現和平統一這一罕見歷史現象的博弈過程。
周弘主編 ·國際關系 ·21.7萬字
本書對百年來蘇聯/俄羅斯與中東國家關系的發展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梳理,深刻反思了其中東政策的得與失,揭秘其中東外交政策的制定過程,并探討了這些政策背后的指導思想。書中有不少作者個人的見聞和感想,特別是對一些關鍵人物的訪談,頗具學術性、資料性、可讀性。相信本書有助于中文讀者深入了解俄羅斯中東政策的的歷史脈絡、底層邏輯和頂層設計。
(俄)阿列克謝·瓦西里耶夫 ·國際關系 ·48.3萬字
資深媒體人、國際問題專家馬曉霖,曾應邀主編、主持寧夏衛視多語種訪談節目《解碼“一帶一路”》,歷時三年多,先后走訪東南亞、中亞、海灣、北非和歐洲近三十個國家,以及國內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調研近百個“一帶一路”共建項目和相關企業,對話上百位外交、學術和商企人士,推出二百多期電視節目并產生廣泛和積極影響。本書精選了該訪談節目的部分內容,以及作者與“一帶一路”共建相關的學術文論,既有對“一帶一路”倡議宏觀層面的觀察與思考,也有田野調查的見聞與評論,對系統了解“一帶一路”共建實踐具有多維度的參考價值。
馬曉霖 ·國際關系 ·27.1萬字
為全面介紹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內涵和生動實踐,增進國際社會了解和理解,凝聚廣泛共識,更好與各國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政府特發布本白皮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國際關系 ·2.2萬字
本書以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全球轉型的進程為大背景,以世紀之交以來俄羅斯與大國關系為切入點,探討了歐亞地區一系列危機與世界秩序演進之間的關系。對此,在作多方位思考之后,作者將所獲得的的認知與結論歸結為兩個詞:“危機”與“秩序”。一方面,作者以危機現象為分析重點,討論了未來,俄羅斯能否超越“危機應對式”的外交戰略,進入一個新的面向全球的格局:既有政治與經濟的均衡,又有國內與國際的均衡,兼顧俄羅斯本身處境與國外反響之間的均衡,以及當下與長遠的平衡。另一方面,作者以全球轉型為思辨的軌跡,進一步討論了一個更加重要的問題,即未來的世界秩序將走向何方?作者提出,全球化和國際轉型本身是一個需要不斷調整、糾偏和完善的歷史進程。當前的調整期,不過是其中的一個片段而已。但是,如果把握得當,短暫的調整期對于全球轉型的宏大進程,乃至未來世界秩序的更替,都會起到重要作用。
馮紹雷 ·國際關系 ·62.2萬字
本書是一部關于日本政府在日韓歷史問題上的外交政策研究的國際關系學術專著。本書的主要內容是,歷史問題是國際關系研究的重要議題,其產生、發展、影響與和解都對國際關系理論與國家間關系產生深遠影響。日韓歷史問題爭端是其重要代表之一,日本政府在此問題上的外交政策對日韓關系產生重要影響。本書主要研究2012年底至2023年底日本各屆政府在不同時期對歷史問題的采取的不同政策。作者首先針對日韓歷史問題進行了分類,依此對2012年以來日本政府在不同歷史問題上對韓國采取的不同政策進行追溯,并圍繞國內因素與國際因素,討論了日本政府在日韓之間不同類型的歷史問題上采取具有差異性的政策的原因,并對日本政府謀求解決日韓歷史問題的方法進行分析與評估,剖析其局限。
于海龍 ·國際關系 ·18.1萬字
這部書是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資助項目“中俄關系”的最終成果。2014年該項目立項,主要研究中俄關系問題。俄羅斯是中國最大鄰國,在國際上具有重要的國際影響和政治地位。2019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這期間,中俄關系既有友好同盟的歷史,也經歷過兵戎相見的時期。蘇聯解體后,中俄關系不斷發展,目前中俄關系已經進入新時代。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局勢發生了很大變化,美國不斷采取同時打壓中俄兩國的外交戰略,試圖遏制中俄兩國的崛起進程。在這個大背景下研究中俄關系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學術價值。本書圍繞中俄關系主要合作領域展開,研究對象是蘇聯解體后1992年至現在的中俄關系。研究內容涉及中俄關系的政治、經濟、人文以及中俄在地區和國際層面的戰略合作與互動。中俄關系要保持發展的遞進性,在全面發展的同時突出重點。
邢廣程 初冬梅主編 ·國際關系 ·46.5萬字
《南大區域國別研究》廣泛薈萃國內外區域國別研究成果和動向,展開多元、細致的學理討論,促進學科間的交叉融合提供基礎理論和方法,為中國區域國別學的發展與研究提供知識增量。本期收錄了卷首語、學理探幽、思者對話、前沿巡禮四個欄目。
王逸舟主編 ·國際關系 ·12.4萬字
中泰建交近半個世紀以來,雙邊關系在“中泰一家親”的傳統情誼基礎上持續深化發展,穩步邁入歷史最好時期,并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樹立了“中泰命運共同體”的新目標。本書從中泰友好交往的歷史沿革出發,聚焦“一帶一路”倡議的合作新動力,透過中美戰略競爭下的地緣政治博弈、泰國發展模式變革下的內政外交演化、數字化浪潮下的中國形象塑造等多元視角,客觀全面展示了新時期中泰關系的歷史機遇與現實挑戰,并為更好促進雙邊友好關系的傳承與發展,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周方冶 ·國際關系 ·20.2萬字
《中外關系史研究》由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2021年創辦,李興教授任主編,陳奉林教授任副主編,立足于本土資源與全球史觀,以東方區域和世界視角,致力于中外關系史研究與整體推進,反映中國外交和中外政治、文化、軍事、經濟、社會關系等研究的前沿與動向,探討中外關系史研究的理論和方法,打造世界史和中國史融通的學科交叉平臺,培養中外東西博通的專門人才,推動中國的中外關系史、國際關系史、東方外交史、世界史和區域國別研究。
李興主編 ·國際關系 ·22.8萬字
中國倡導的文明交流互鑒基礎是中華文明中的和合文化,超越了西方的“文明沖突論”等,既是中國作為世界性大國的道義擔當,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人類和平與發展做出積極貢獻的客觀需要。以文明交流互鑒推動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建設,不僅具有深厚的歷史背景,更具有堅實的現實基礎。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建設是周邊命運共同體的先行實踐,文明交流互鑒則是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建設的人文基礎與重要環節。
盧光盛 任華 ·國際關系 ·11.9萬字
本書在吸收借鑒中西方公共外交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國際關系學、外交學、傳播學、公共關系學等多學科理論、觀點和方法,提出了涵蓋理論分析、概念界定、環境評估、策略規劃、路徑選擇等環節的“一帶一路”公共外交分析框架,對“一帶一路”公共外交這一命題進行了探索性研究。本書聚焦“為何表達和實施”“誰來表達和實施”“向誰表達和實施”“實施和表達什么”“如何表達和實施”等核心問題,探討如何通過公共外交的方式,向“一帶一路”域內外國家公眾全面、準確地展示和宣介“一帶一路”倡議,深化“一帶一路”域內外國家公眾對“一帶一路”倡議及中國的理解、信任與支持,推動“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實現。
楊榮國 ·國際關系 ·24.9萬字
本書為《國際關系評論》2023年的第二輯,收錄了特稿、情報史研究、國際戰略研究、書評、稿約啟事五部分,包括拜登政府對臺政策;大國戰略相持及其啟示——以英美霸權轉移和美蘇爭霸為例;華德事件與美國對中共外交政策選擇(1948—1949);“帝國鐵路”與19世紀英國對印地緣政治經濟戰略初探等。
譚樹林主編 ·國際關系 ·17.3萬字
李興主編 ·國際關系 ·22.5萬字
本書對“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的構建進行了深入的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全書內容由三大板塊構成:一是對“命運共同體”構建與“一帶一路”倡議的一般性理論探討及框架建構;二是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構建的戰略環境研究,包括瀾湄區域合作的歷史基礎、動力機制、現實條件、推進障礙及他方行為體對“一帶一路”倡議、瀾湄合作和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的認知等內容;三是“一帶一路”背景下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構建的方案,包括總體思路、建設內容及對中國進一步推進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構建的對策建議。
盧光盛等 ·國際關系 ·25.8萬字
本書以冷戰結束以來海合會六國和伊朗、伊拉克的經濟與安全合作為研究對象,構建了海灣地區合作研究的整體框架。本書既分析了海灣地區合作的歷史變遷、合作動力、合作議題和制度設計,也對21世紀以來海灣地區國際關系進行了前瞻性研究,做到宏觀研究與專題研究相結合,基礎研究和政策研究相結合,為“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和海灣國家深化全方位合作提供了學術參考。
喻珍 ·國際關系 ·21.2萬字
伴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中國與外界的聯系亦越來越密切,對外部世界的深入了解也越來越迫切。區域國別研究作為一個新興學術領域在國內迅速成長。2022年,區域國別學成為交叉學科門類下的一級學科。區域國別學是大國之學,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支撐之學。2022年9月,聊城大學成立區域國別研究院。為推動該學科建設,教育部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秘書處、聊城大學聯合創辦《區域國別學文摘》。文摘收錄了2022年以來區域國別學方面的論文,以期為中國區域國別學建設貢獻力量。
趙少峰 倪凱 孫云之鵬主編 ·國際關系 ·46.5萬字
本書將明初近70年的中琉關系置于東亞區域秩序演進的整體視閾下進行探討。通過搜檢關聯性史料,依托奉天門曉諭、楊載鑿空、李浩市馬、梁民出使、地保奴移居、呂淵使日、柴山渡琉等重要交往事件,分析明朝與琉球關系的發展演變過程,并兼及其與北元、高麗、朝鮮、日本、倭寇等的內在聯系,嘗試構建立體、動態、系統的“明初中琉關系相”,借以凸顯明初東亞國家關系的廣泛聯動性和區域秩序構建的復雜過程。
李健 ·國際關系 ·24.5萬字
本書主要論述歐債危機后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的發展與現狀,重點考察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分析其原因,從政治、經貿、人文交流等方面提出進一步推動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的路徑與建議。
劉華 ·國際關系 ·18.7萬字
本書研究對象為目前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國際安全秩序與規則,重在厘清現有國際安全秩序的整體框架、構成,分門別類梳理國際安全的規則,使人們對現有國際安全秩序的整體概貌和各國需遵循的各領域的國際安全規則有一個全面認知。本書厘清了國際安全秩序的概念、構成要素、定義及內涵,闡述了其評判方法、標準及框架;追蹤和總結了國際安全秩序演變的歷史和規律;提出了國際安全秩序體系建構方法并據此給出了現有國際安全秩序的框架、組成和內容,梳理出國際安全秩序的整個規范體系,在此基礎上對主權與領土安全、國際公域、和平解決爭端、武裝沖突與戰爭、裁軍和反恐六大安全領域的154個國際安全規則進行了全面梳理;提出未來國際安全秩序的發展目標、方向和行動、措施。本書兼具學理探索、政策研究和工具使用特性,希望對讀者有所裨益。
鄒治波 ·國際關系 ·33.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