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分中國政治、歷史政治學、政治學理論三部分,收錄了《“送溫暖”:窮人、救濟與當代中國的情感治理》《政治之“善”與“大臣不易得”:王船山經學、史論對于政治家政治道德、政治能力的思考》《雙重認證與互聯網治理》《民主的在場邏輯與非在場邏輯——對《民主的邏輯》的感悟與沉思》等文章。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主辦 ·政治理論 ·12.8萬字
《烏托邦之后:政治信仰的衰落》是施克萊出版的首部作品,是以她的博士論文為基礎,做了大量修改寫就的。這本書屬于思想史研究。施克萊站在“二戰”結束后、西方對啟蒙運動以來的歷史,特別是兩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歷史感到灰心喪氣的時候寫了這樣一本書。這本書的基本觀點是,啟蒙時代那種宏大、樂觀的政治理論已經失敗了,現在已經無法再提出這種類型的政治理論。事實上,不僅是啟蒙主流失敗了,啟蒙運動的批判者——主要是浪漫主義思潮——同樣處在一種非常沮喪衰頹的狀態,無法對時代問題作出回應。這本書對啟蒙思想、浪漫主義等重要的現代思潮作了極具洞見的診斷,奠定了施克萊對西方現代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理解。
(美)朱迪絲·N.施克萊 ·政治理論 ·17.8萬字
斯賓格勒在時代的不安氣息中,試圖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去理解地緣政治變局,或曰世界史。悲劇《蒙特祖瑪》(1897)是人文中學里“最優秀的史科學生”斯賓格勒早年的一種文學嘗試。這一年,學術領域值得注意的是,地緣政治學先驅拉采爾(F.Ratzel,1844—1904)的代表作《政治地理學》(PolitischeGeographie)問世,而在政治領域則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對外政策,業已由德相俾斯麥(1815—1898)主張孤立法國的大陸政策,轉變為在海外積極進取的世界政策(Weltpolitik),即德意志版本的帝國主義,標志性事件就是這一年對我國膠州灣的占領。尤其對史學、地理學、政治學感興趣的中學生斯賓格勒,在德意志土地上彌漫的帝國主義氛圍中,早在十四五歲時就開始構思著自己的“亞非洲”版圖。此外,本書收錄了斯賓格勒在世時發表的新奇小說和文評作品,以及后人整理的史學筆記。為了更好地理解斯賓格勒,編者選譯了法倫科夫的《斯賓格勒早期政治哲學》一文,和特洛爾奇對兩部《西方的沒落》的書評文章。
(德)斯賓格勒 ·政治理論 ·13.8萬字
本書的研究對象是馬克思恩格斯的社會公平理論。本書從該理論的思想淵源和理論依據、主要內容和特征、理論在蘇聯和新中國的發展以及該理論帶給當代中國社會的啟示等幾方面入手,全面梳理了該理論的歷史、發展脈絡、實踐及指導意義。本書通過梳理和研究馬克思恩格斯的相關文獻,認為大力發展生產力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基礎和根本途徑,并且就推進我國社會公平提出了采取發展生產力、加強公平制度建設、對公民進行公平觀教育等措施的建議。本書對馬克思恩格斯社會公平理論的研究具有學術意義,對我國公平社會的構建具有理論指導意義。
馬陸艷 ·政治理論 ·11萬字
本書是對和平文化的概念進行了分析與解讀,并對和平文化的主要內容、特點以及和平學相關理論作系統介紹。本書系統介紹了中國傳統和平思想,并對中國傳統和平思想的特質及其現代價值進行審視,亦對西方和平思想的起源及其發展、對近代以來的西方和平運動的形成與發展進行了介紹,并分析了新世紀西方和平運動發展面臨的國際格局。本書共分為九講,主要內容包括:系統探討了和平文化與生態環境保護、芷江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湖南文化旅游、戰爭文學、大學生和平教育以及民俗文化的關系等。內容全面翔實,每一講對有關學術問題或人物的反映評價客觀到位,出版導向正確,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普及意義。
劉克兵 董正宇主編 ·政治理論 ·13.7萬字
作為國家治理的結構性指標,政府質量是促使治理制度良好運行的關鍵驅動力,發揮著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重要作用。本書基于政府質量的理論和實證研究,闡明了過程導向國家治理的運行機制和政治邏輯。過程導向的國家治理是國家治理理論在新時代強調“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創新發展,既是過程導向國家治理實踐的理論提煉,也是中國特色治理模式為人類社會提供的國家治理新范式。本書讀者主要包括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中從事國家治理、政治學和公共管理相關理論研究的學者學生;從事國家治理、公共管理的創新實踐者以及其他關心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社會大眾。
孟天廣 ·政治理論 ·17.2萬字
科學社會主義是以哲學中的唯物史觀和政治經濟學中的剩余價值學說為理論基礎,研究改變資本主義帝國主義世界、建設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世界的一般規律,是直接、全面指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并指導全世界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一門頭等重要的科學。科學社會主義與政治學、社會學等相關學科有重大的區別,同時又與它們密切相關、相互促進。本書集中呈現了高放教授在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領域數十年研究的成果。本書從科學社會主義學科在中國的形成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學科的獨特性,社會主義思潮的演變,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社會主義流派的劃分,不發達國家首先實現社會主義的原因、過程和特殊規律,蘇聯社會主義興衰成敗的軌跡和經驗教訓,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曲折歷程,20世紀世界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變化等方面,對科學社會主義領域的基本問題和重大問題進行系統梳理和深入探討,內容全面、思想深邃,適合高校科學社會主義運動、政治學、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等專業師生及黨政干部閱讀。
高放 ·政治理論 ·18.6萬字
改革開放導致中國社會逐漸產生階級分化,中產階級的出現和壯大成為改革開放之后中國社會最明顯的特征之一,所以人們急于了解中國的這個新生階級與傳統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或者當今所說的西方中產階級有何異同,國內學術界對中產階級的研究隨之呈現方興未艾之勢(不久前社科文獻出版社還出版了《中國中產階級報告》和《世界中產階級報告》)。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德國研究中心組織中德兩國哲學、法學、史學、社會學、政治學等領域的知名甚至頂尖級學者,譬如德國當代史學泰斗尤爾根·科卡等就該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所形成的成果具有學術補白和開拓性意義。
韓水法 黃燎宇 ·政治理論 ·19.3萬字
彌爾頓是英國17世紀最重要的思想家和詩人之一,對于英國現代思想和政治觀念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本輯選譯相關經典論文,解讀彌爾頓重要的政治作品,一方面分析了彌爾頓與英國現代政治的關系以及他“歪曲歷史式”的筆法構造,另一方面亦探究了彌爾頓與美國政制之間的關聯,進而有助于我們理解英美思想世界的某種內在一致性,也有助于我們進一步理解彌爾頓在思想史上的意義。其他常設欄目包括思想史發微、舊文新刊、評論等,也各具特色。
婁林主編 ·政治理論 ·18.9萬字
本期論題圍繞馬西利烏斯的政治思想編排文章,其中第一篇為馬西利烏斯的《論帝權的轉移》,譯者參考多種資料,從拉丁文譯出。其他幾篇分別從權力、帝國問題、大眾主權、自由主義對馬西利烏斯的借用、馬西利烏斯對亞里士多德的繼承與偏離的角度深入探討馬西利烏斯的政治思想。
婁林主編 ·政治理論 ·19.4萬字
美日同盟是美國全球霸權體系的重要支撐。冷戰結束后,美日同盟如何經受國際秩序重構的考驗,將在國際舞臺扮演何種角色,是當前亟需研究的重點。更為重要的是,美日同盟是影響中國安全與發展的最大外部因素。本書立足于作者國防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的基礎之上,分析闡述了冷戰結束后美日同盟轉型的歷史背景與現實因素,剖析預測了可能前景及影響,研究提出了中國的戰略選擇,是一部嚴肅的學術著作。
衣昭杰 ·政治理論 ·19.6萬字
在中國現代化發展與轉型的現實境遇中考量地方政府社會治理問題,開展地方政府社會治理質量測度標準研究,既有其深刻的時代背景,又有其獨特的價值意義。“郡縣治,天下安”,《縣級政府社會治理質量測度標準研究》一書聚焦地方政府中的縣一級政府,創造性地提出并系統闡述了社會治理質量的概念,在系統歸納和梳理了社會治理質量測度相關理論的基礎上,構建了測度指標體系、測度指標權重以及質量分級標準三者統一的縣級政府社會治理質量測度標準,同時按照“理念體系—制度體系—機制體系—支撐體系”的邏輯框架系統地分析了縣級政府社會治理質量的約束條件,并結合該邏輯框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提升縣級政府社會治理質量的政策建議。本書在社會治理質量方面的探索能夠豐富和深化社會治理的研究視角,推動社會治理研究的科學化,有利于解決“治理”知識的身份危機。
范逢春 ·政治理論 ·17.7萬字
《互聯網使用與政治參與》探索中國的公民是如何通過互聯網的使用影響現實政治參與和網絡政治參與的。在選舉現實政治參與和群體性事件現實政治參與中,互聯網的使用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同的,這是由于不同類型政治參與情況在中國發展的不同情況導致的。在網絡輿論監督型政治參與、網絡獻言獻策型政治參與、網絡另類政治參與的分析中,本書發現其受制于現實政治參與的制度安排與影響,并認為互聯網的使用影響的現實政治參與和網絡政治參與這兩方面的政治參與是互為補充、互相影響、此消彼長的。
曾凡斌 ·政治理論 ·18.5萬字
本書是以第七屆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獲獎項目為研究對象,包含15個案例。隨著我國地方政府創新實踐的發展,本書涉及的內容更加廣泛,其中有幫教人員安置、社會公益行動、殘疾人個性化服務、戶籍制度改革、農村產業制度改革、小額信貸、微博管理、元治理模式、工會職能轉變等一些微觀領域的創新經驗,說明我國地方政府的創新在不斷深入。本研究報告由專業人士在實地考察的基礎上完成,同時對當地的改革又提出專業性的觀察和建議。本書對于傳播、交流地方政府改革經驗,響應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促進中國政府治理開創新局面都將具有理論和實踐的參考和借鑒的價值。
俞可平 ·政治理論 ·19.2萬字
本書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色”從四個方面展開了研究。第一,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色”的建構進行了分析。第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色”進行了解讀。第三,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色”的發展進行了思考。第四,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色”若干問題進行了探討。此外,還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其他各類社會主義進行了多維度比較。本書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視角,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色”的相關問題置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框架內展開研究。
歐永寧 吳翠云 ·政治理論 ·19.8萬字
隨著社會結構與功能的變化,重構公共生活空間行為規范應屬當務之急。道德與法律兩種行為規范之間,一直運行著彌散在人與人互動行為中的倫理,這應該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現實和邏輯起點。兩個人以上的公共生活都是具有相對公共性的生活,其自身與他人的交往是需要且存在道德、法律以及倫理等各種行為規范的。公共生活空間行為規范的欠范、生成或建構、解構和重構是一個自然的歷史過程,是公共生活空間要素及其結構的客觀性和行為主體的主觀能動性相統一的矛盾演化發展過程。
丁社教 ·政治理論 ·19.8萬字
大數據是全球化與后工業化時代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新的表現形式,它不僅具有高速度、多樣性、大容量等技術屬性,還具有大價值、關注相關關系等社會屬性。大數據的這些特點使社會呈現出了流動性、多元化、虛擬性、相互依存性等特征,使政府在社會治理中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和沖擊。本書提出以大數據為合作治理行動的基礎來推動政府治理變革,以大數據為合作的基礎資源,通過大數據利益相關者的合作行動來共同應對大數據的挑戰與沖擊。與此同時,又通過合作治理行動的深入推進來推動政府治理變革,進而實現政府模式轉型,促使政府由管理型政府走向服務型政府。
耿亞東 ·政治理論 ·18.3萬字
拉采爾是19世紀末著名的德國政治地理學家。所謂政治地理學,就是觀察地理環境背后的生存意志,由此探究人類政治世界與自然地理之間的深刻關聯,這正是本期輯刊所探究的主旨。”論題“欄目選入四篇文章,分為兩組:一組聚焦于地緣政治學的演進與發展,提綱挈領,介紹政治地理學的總體發展脈絡。另一組三篇文章都圍繞拉采爾的政治地理學展開。“思想史發微”欄目收入一篇長文《歷史作為慰藉——伊瑟林的歷史哲學》,研究法國歷史學家伊瑟林,可以為政治地理學增加歷史維度的理解。“古典作品研究”選譯三篇文章,分別解讀荷馬、埃斯庫羅斯和莎士比亞的作品,尤其是第一篇探討了荷馬筆下的教育主題。
婁林主編 ·政治理論 ·18.5萬字
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基層領導干部起到讓“最后一公里”暢通的重要作用。現階段,全面考察基層領導干部群體成長狀況,積極探索基層領導干部成長機理,建立符合時代要求和人民期待的基層領導干部隊伍,仍是中國共產黨自身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任務。那么,如何有效確保基層領導干部健康成長?如何科學把握基層領導干部成長機理?這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正是基于此,本書著眼于環境、制度和個體三個方面,基于結構、關系、文化的分析框架,從歷史性與時代性視角來分析基層領導干部成長問題,聚焦場域優化、機制構建和角色塑造三個維度,為確保基層領導干部成長健康成長提供對策參考,從而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馬正立 ·政治理論 ·19.4萬字
本書由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學生處策劃、組稿、編輯,是匯集了學生工作者理論成果、研究和實踐經驗的一本文集,記錄了融智學院學生工作隊伍的努力和探索。本書涵蓋了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學生管理、學風建設、就業創業、心理健康和素質拓展等學生工作的方方面面。同一戰線不同領域的探索足音,既是每名學生工作者的成長印記,更是學生工作事業不斷發展的奠基之石。
陳龍國主編 ·政治理論 ·18.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