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知名國際問題專家馬曉霖的國際時政專欄文集,作者基于長期一線采訪和深入學術研究,精通中東地區事務,并對諸多熱點問題的走勢做出過比較精準的預測。本書涉及中東近十二年來重大問題和局勢演變,包括巴以沖突、伊拉克戰爭、敘利亞內戰、“阿拉伯之春”巨變、伊朗核危機、恐怖主義浪潮、能源安全、大國地區博弈,以及中國中東外交等多個方面。作者以新聞記者的敏銳嗅覺、學術專家的深厚功力,以及專欄作家的優美文筆,系統梳理和全面呈現了當代中東復雜的地緣爭端圖景。
馬曉霖 ·世界政治 ·40.6萬字
該書從模式的視角闡釋古巴社會主義,對古巴選擇社會主義的背景,探索社會主義的歷程,古巴社會主義的戰略目標、本質和基石以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進行研究,提出啟迪和借鑒,解讀古巴對什么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的探索,闡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古巴答案。
王承就 ·世界政治 ·32.7萬字
《英國殖民地公職機構簡史》在應用大量第一手英文資料的基礎上,對英國殖民地公職機構(ColonialService)的歷史進行了比較系統的考察。本書共八章,前四章按“編年體“模式撰寫,重點揭示英國殖民地公職機構形成、發展演變和走向終結的脈絡,對英國殖民地公職隊伍入選的產生方式、教育和社會背景、待遇和要求等進行了考察和分析;后四章為“專題性探討”,考察了“印度文官機構“和“蘇丹政治機構”,并重點考察了英國殖民統治的關鍵角色“總督”和“區長“的概要情況,以便讀者加深對英國殖民地公職機構歷史的理解。本書是一部扎實的專題研究著作,對相關專業的學生和研究人員具有重要的學術參考價值。
張順洪 ·世界政治 ·22.4萬字
本書是一部國際關系理論著作,主要探討的問題是如何認識國家在不同國際環境下的戰略選擇,即國家何時應該競爭、何時應該合作?為探討這一問題建立了理性理論,幫助讀者理解國際環境對國家戰略的影響,證明無政府狀態并不是導致國際競爭的一般趨勢,在各種物質和信息的條件下,合作是國家獲得安全的最佳選擇。本書建立的理論是理性主義的戰略選擇理論,它的基本假定是國家是一個理性行為體,一國的戰略選擇是在合理考慮自身利益及所面對的國際約束和機遇的基礎上作出有目的的決定。國際政治理論與外交政策是緊密聯系的,本書的出版對于理解國際社會中不同國家的外交戰略決策具有重要意義。
(美)查爾斯·格拉澤 ·世界政治 ·23.5萬字
本書在結構上分為三篇。第一篇是有關捷克基本國情的全面闡述,包括捷克的綜合國力評價、人口狀況、資源稟賦、基礎設施、產業結構、政治生態、民族宗教及對外關系等,旨在為讀者呈現捷克國家、社會、政治、經濟、外交各領域的面貌。第二篇為專題研究,重點考察捷克的中長期發展戰略、投資與營商環境、研發與創新能力、氣候保護政策、教育體系與制度、勞動力市場與勞動保障制度、重要城市及區域影響、政治變遷與疑歐主義、國防與軍事和在捷中國移民的融合與發展等經濟、社會和軍事等議題。第三篇則關注中國與捷克雙邊關系的發展,尤其是“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的政治歷史關系、捷克智庫和媒體對華態度、貿易投資合作、金融與銀行合作、人文交流合作、旅游合作和地方合作,分析所取得的成果、面臨的挑戰和發展潛力。
胡麗燕 ·世界政治 ·43.6萬字
本書是作者二十多年來研究國際政治的部分學術成果和心得。書中既有關于戰爭與和平理論的思考,也有對國際關系理論與中國外交的研究;既有對“文明沖突”的論戰評述,也有對亨廷頓理論中荒謬的質疑;既有對美國外交思想傳統與對華政策的分析,也有對冷戰后美國的世界地位探索;即有對蘇美爭霸的歷史教訓的總結,也有對中美危機行為的比較分析……全書觀點新穎,分析透徹,見解獨到,體現作者深深的社會關懷之心。
王緝思 ·世界政治 ·28.5萬字
本書以美國的邊疆架構與國家發展之間的互動關系作為研究對象,梳理了美國自建國至奧巴馬政府時期的歷史進程中二者之間的互動關系。書中首先著重闡明邊疆架構與國家發展確實存在互動關系,以及美國的邊疆架構與國家發展存在歷史邏輯互動關系;接著分別研究了美國陸地邊疆架構、海洋邊疆架構、立體化邊疆架構以及超主權性邊疆架構共四個時代的邊疆架構與國家發展的互動;最后主要對美國邊疆架構與國家發展互動關系展開整體性回顧,并總結經驗教訓。
李朝輝 ·世界政治 ·22.5萬字
本叢書系國家社科基金“一帶一路”建設研究專項“‘一帶一路’沿線國別研究報告”的成果,以推動“一帶一路”倡議深入發展為著眼點,對沿線國家的基本國情、重大專題以及與中國的雙邊關系進行比較深入、系統和全面的研究。本叢書的特色是:第一,通過跨學科協作,突出基本國情研究的綜合性,分別從綜合國力、人口結構、資源稟賦、基礎設施、產業結構、政治生態、民族宗教、對外關系等方面對沿線國家的基本國情進行深度剖析。第二,結合“一帶一路”建設需要,突出重大專題研究的專業性,重點關注各國的中長期戰略、投資與營商環境、中心城市及其區域影響力等方面。第三,著眼于務實合作,突出雙邊關系研究的縱深度,從歷史與前瞻、中國觀、“一帶一路”與投資貿易關系等方面呈現沿線國家與中國的關系。
戴軼塵主編 ·世界政治 ·42.5萬字
中亞五國地處歐亞大陸腹地,不僅戰略位置重要,而且具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更是實施與拓展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核心區域。了解那里不僅有助于中國與中亞人民之間的民心相通,也能更好地促進國家間的政策溝通、道路連通、貿易暢通和貨幣流通。本書翔實地介紹了中亞國家的民族起源、人口概況、家庭關系、組織結構、宗教信仰、民間文學、語言文字、衣食住行、文藝體育、傳統醫學,等等,可謂關于中亞社會與文化的百科全書。
吳宏偉 ·世界政治 ·35.6萬字
本書是一部論文集,內容涉及俄羅斯(包括沙俄、蘇聯時期等)、澳大利亞、日本、尼泊爾、夏威夷、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經濟、外交、民族、國家認同、歷史記憶等問題,對我們了解亞太國家歷史的各個層面,尤其是近現代亞太國家在發展過程中的道路選擇、轉型等重大問題具有重要意義。本書為第3輯,分三大板塊:俄國史研究、日本與東亞歷史研究、亞太地區其他國家歷史與相關問題研究,內容涉及多個國家歷史上的的政治、經濟、民族、文化等諸多方面的問題。
蘇州科技大學亞太國家現代化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 ·世界政治 ·21.7萬字
富蘭克林·德·羅斯福,美國第32任總統,是美國建國以來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四次當選、任期超過八年的總統。其自1933年至1945年當政,前6年實施“新政”,緩和了國內的矛盾,后6年執行了反法西斯侵略擴張的外交政策,為奪取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直到了重要作用,為戰后美國成為超級大國奠定了強大的基礎。美國官方于1938年出版了13卷本的《羅斯福總統公開文件和講演集》,由其本人作序并加注,詳細闡述了羅斯福的執政理念及其政治思想,本書為原著的編譯本。
(美)富蘭克林·德·羅斯福 ·世界政治 ·32.6萬字
本書是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文集的一本,除了一般國際問題,單列了時代問題和日本問題兩項。因為時代問題關涉全局,日本問題一直是我國對外關系的核心問題之一,對于日本尤其是侵略戰爭的錯誤,礙于時代,也有今天看來錯誤的認識。本書多是幾十年前的論文,一些觀點可以商榷,但作為一個年代的記載,自有其價值所在。
何方 ·世界政治 ·31.3萬字
《聯邦黨人文集》包括論文85篇,是三位作者共同以“普布利烏斯”為筆名在紐約報刊上發表的。《聯邦黨人文集》對后來一些國家的憲法的制定有著深遠的影響,也是今人研究美國憲法和政體的重要資料。后來的美國法官常引用本書解釋憲法。1787年,美國歷史上著名的制憲會議舉行,該會議制定并通過了一部新憲法。新憲法要由13個州的代表會議分別批準,一旦征得9個州同意,憲法即生效。但是在討論過程中,各種擁護和反對之聲不絕于耳,于是便發生了一場激烈的論戰。《聯邦黨人文集》就是這次論戰的產物,是全面為新憲法辯護的一部著作。它一方面反駁了反對派對新憲法的抨擊,另一方面闡述了美國憲法的基本原則和美國聯邦政體的運作模式。
(美)亞歷山大·漢密爾頓 詹姆斯·麥迪遜 約翰·杰伊 ·世界政治 ·34.3萬字
本書為國內第一本針對國際關系、國際政治學生的系統知識普及讀物,用學術的話語普及國際關系基本知識,是國際關系、國際政治及相關專業的老師、學生的輔助讀物,也可以作為國際關系、國際政治專業學生考研、考博以及國際新聞記者以及相關愛好者的讀物。
黃日涵 張華 ·世界政治 ·26.9萬字
本書是全球政治、經濟、金融、企業等方面的領袖人物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和國家金融研究院主辦的“未來已來——全球領袖論天下”系列講座的演講和現場對話專集。演講者包括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黑石集團董事長蘇世民,美國前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主席兼首席外交官彼得·毛雷爾,摩根大通董事局主席雅各布·弗蘭克爾,標準普爾公司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道格拉斯·彼得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吉塔·戈皮納特,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原行長蘇馬·查克拉巴蒂,高盛前總裁兼聯席首席運營官哈維·施瓦茨,小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資生堂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魚谷雅彥,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洪小文,奇績創壇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陸奇和哈佛大學肯尼迪政治學院首任院長格雷厄姆·艾利森。演講者都是各自領域的改革者、推動者、創造者、思想者和實踐者,他們站在世界制高點觀看全球,又從身邊發生的真實故事引出細節,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闡述對未來的理解,展望世界發展的前沿趨勢。
朱民主編 ·世界政治 ·23萬字
《為什么美國人恨政治》梳理了1960年代以來美國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在一系列核心問題上的不斷分化,他們為了贏得選舉,不惜一次次撕裂社會共識,置美國人民于不顧。本書的核心觀點是,觀念對政治的塑造,遠遠超過大部分關于公共生活的記錄通常承認的程度。核心論點是,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長久以來把政治議題設定為一系列的虛假選擇,美國政治中的許多問題都可以追溯到美國主導意識形態的失敗。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被各自的矛盾所折磨,為了對自己形形色色的選民的需求做出回應,不容許他們國家去解決那些被最困擾的問題。
(美)小尤金·約瑟夫·迪昂 ·世界政治 ·33.6萬字
非殖民化及其歷史遺產是20世紀學術界關注的重大課題。透過一種歷史的棱鏡,重新審視美國20世紀非殖民化政策形成的基礎、演化路徑和基本特征,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美國對第三世界政策的起源和變遷。本書通過在宏觀視野下考察美國在解決殖民地問題上的態度和政策變化的基本脈絡,來探討20世紀的非殖民化與美國締造世界霸權的目標之間的關系,以及對美國與第三世界國家關系的影響。同時,以東南亞為個案,把美國對歐洲東南亞屬地非殖民化政策的演變置于全球戰略和亞洲政策的整體框架下進行分析,解讀國際政治的現實利益如何影響了美國人對非殖民化的若干問題的思考,從而揭示出20世紀美國外交和非殖民化政策的兩難困境及其實質。
孫建黨 ·世界政治 ·38.8萬字
讀書期于明理,明理歸于致用。本教材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介紹國際政治研究的成果,以唯物史觀分析國際政治名著篇目并闡釋其中資政育人的思想資源,力求做到學用統一、知行合一。
余麗主編 ·世界政治 ·23.8萬字
舊作《日本官僚制研究》,此次更換了出版社,由東京大學出版會出版,值此之際,我增補了若干論文。增補的是前篇的第四、第五篇論文和后篇的第三、第七篇論文。本書書名之所以變為新版,主要就是基于這一原因。發表這些論文的日期和雜志、著作如下:前篇的第四篇論文是昭和40年(1965年)1月(《思想》),后篇的第三篇論文是昭和33年(1958年)1月(收于岡義武編《現代日本的政治過程》),后篇的第七篇論文是昭和35年(1960年)7月(收于東畑、有澤、中山編《經濟主體性講座》第四卷),前篇的第五篇論文是以以前的論文為材料新寫的。在收于本書之際,這些論文多少都有增補。此外前篇的第二篇論文沒用舊版的頁下注,改為各節的節后注。
(日)辻清明 ·世界政治 ·20.9萬字
種姓是印度持有的制度,是理解印度社會和文化的一把鑰匙。本書利用社會人類學家的調查報告和大量的文獻材料,對種姓制度的起源、概念、構造特點、變化、種姓與印度教社會的理論等作了深入系統的研究。該書視野開闊,資料翔實,是了解印度社會、宗教和文化的重要參考書。
尚會鵬 ·世界政治 ·27.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