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作者從“堅持理想信念,堅守精神追求”“全面建成小康,推動科學發展”“全面深化改革,激發創新活力”“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講求科學方法,堅持實干興邦”等幾個方面,對當前的理論熱點問題作了認真的梳理并結合時代背景加以深入淺出的闡釋。其主要內容已在《求是》《學習時報》和《浙江日報》上發表,為正在深入開展的“兩學一做”制度化常態化提供了一本難得的通俗理論讀物。
李輝衛 ·中國政治 ·16.3萬字
本期論題圍繞馬西利烏斯的政治思想編排文章,其中第一篇為馬西利烏斯的《論帝權的轉移》,譯者參考多種資料,從拉丁文譯出。其他幾篇分別從權力、帝國問題、大眾主權、自由主義對馬西利烏斯的借用、馬西利烏斯對亞里士多德的繼承與偏離的角度深入探討馬西利烏斯的政治思想。
婁林主編 ·政治理論 ·19.4萬字
本書依照組織運作環境-過程-結果的三維分析框架,通過對J市行政服務中心不同歷史階段特定事件的“深描”,力圖展現一個新機構創建和發展的全景,以及各核心行動者在該“場域”中演繹的真實故事,探析影響地方政務服務機構運作的關鍵因素、運作困境及深層原因,從而厘清地方政務服務機構的運作邏輯、技術和機制。
譚海波 ·中國政治 ·15.5萬字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25周年,照理說中日關系應該進入一個比較成熟的時期,但從現實來看,兩國關系并不是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本書收錄了中國日本學界元老吳學文和卓南生對日本的接觸以及所見所聞,并回顧了中日建交以來的歷史,并對兩國的發展史作了評價,得出兩國發展至此的原因,最后還為日本今后的發展前途作了科學預測。
吳學文 ·國際關系 ·15.5萬字
本書根據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大黨章編寫,緊緊圍繞黨章這一管黨治黨的總規矩展開論述,從黨的性質、黨的指導思想、黨的理想、黨的宗旨、黨的最高原則、黨的路線、黨的組織工作、民主集中制、黨的紀律、全面從嚴治黨等方面,全面系統深入地對黨章進行充分解讀,準確闡釋黨章的內涵要義,深入闡述黨章的發展歷程和根本作用,可以作為廣大黨員干部學好黨章、用好黨章的重要參考讀物,也可作為各級黨校、各級黨組織的黨員干部教育培訓教材,還可以作為一般群眾學習黨章、了解黨的相關知識的重要學習資料。
徐斌等 ·黨政讀物 ·19.1萬字
本書通過浙江縣域改革的實踐研究,全面地介紹了區域性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領域圖景研究,包括經濟發展、民主政治、政策法治、文化生態等。
占張明等 ·公共管理 ·19.3萬字
《大灣區城際公共交通的供給體系與治理機制研究》基于城市和區域層面交通地理與交通政策的基礎理論和前沿進展,在借鑒國外都市區規劃委員會實施城際公共交通投資、規劃、建設經驗的基礎上,聚焦我國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一體化地區城際公共交通的典型案例(含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巴士公交、綜合交通等),采用案例研究和政策分析思路,研究大灣區不同城際公共交通模式的供給體系與治理機制,剖析大灣區多模式城際公共交通規劃建設過程與實施效果,評估城際交通供給的政策因素、實施邏輯、影響效果與優化策略,能為現代化都市圈和交通強國背景下的區域交通供給提供思路和方法。
林雄斌 ·公共管理 ·19.3萬字
《亞洲與世界》是基于中、德、奧、日、韓五國六所高校多年以來在中國研究、歷史研究、亞洲研究等學科的緊密合作,使用全球互動而非個別國家交往的視角,分析各領域內重大及前沿問題。本書為第3輯,分為東西文化的交涉、東亞間知識的環流、多元視角下的漢語研究三個部分,作者多為北京外國語大學、德國波恩大學、德國埃爾蘭根-紐倫堡大學、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日本關西大學、韓國外國語大學6所大學的在讀博士生。
李雪濤 (日)沈國威主編 ·世界政治 ·16.7萬字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這個大變局中,作為世界大國俄羅斯的內部發展以及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發展對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有鑒于此,我們集中本所俄羅斯政治、經濟和外交領域的骨干研究力量,對2000年至2020年間俄羅斯國內政治發展、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政策問題,以及這個階段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發展情況,采用時間順序和問題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全面梳理總結,希望此書能夠為讀者了解俄羅斯內部發展和對外交往以及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提供幫助。
龐大鵬 柳豐華 徐坡嶺等 ·世界政治 ·8.9萬字
本文主要以我國轉軌時期政府俘獲問題為研究對象,從微觀層面上分析少數擁有“權勢”的企業與政府官員串通以獲取政策支持的過程和方式,并在有效識別政府俘獲的影響因素和形成機理的基礎上,給出相應的治理機制。該分析綜合了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和政治學等跨學科研究視角,以政府俘獲理論、扎根理論、企業社會資本理論和博弈理論為理論基礎,對政府俘獲的形成和運行都提出了新的洞見。在運用一個完全信息動態博弈模型分析政府俘獲對生產分配和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負面影響后,提出了我國在政府俘獲治理方面的對策和建議。
李健 ·公共管理 ·8.8萬字
本書以“動員”與“認同”為理論視角探討法治中國建設的動態過程與主客體關系。法治中國建設的根本保證在于加強黨的領導權威,這反映出黨的領導權威內在結構中具有法治建設事業所需要的動員力量。這其中包括領導法治建設的思想權威、確保法治建設高效展開的制度體系以及實現國家治理體系法治化的權力結構。與此同時,法治中國建設不是純粹“自生自發秩序”的結果,而必須在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進程中以強有力的政治智慧與領導核心加以推動,并由全社會在“公度性聚合”過程中產生全面的認同。
趙子堯 ·中國政治 ·15.6萬字
從介紹新時代的人文交流入手,介紹“一帶一路”的多領域人文交流及所取得的成績,包括文教、旅游、科技、青年、黨政、智庫等方面,并展望高水平的民心相通,努力將“一帶一路”打造成綠色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智力絲綢之路以及和平絲綢之路。
劉偉 ·國際關系 ·4884字
《路在腳下:如何看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書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怎么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怎樣進入新時代的?”“中國人是怎樣選擇社會主義的?”“中國人是怎樣建立和建設社會主義的?”等問題為導向,配合豐富的史實,回答“中國道路是什么”的問題,幫助讀者深入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戚義明 ·黨政讀物 ·6.2萬字
本書從中國共產黨所處的時代以及中國共產黨如何應對時代挑戰的新視角,研究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重大事件,把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看作不斷應對新的挑戰、審時度勢、順應時代大潮從而不斷取得勝利的歷史,并將最終落腳點置于中國共產黨的現實發展上,指出中國共產黨將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以“趕上時代”為目標,以“科學預見”為方法,以“與時俱進”為精神狀態,以“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為堅強意志,永不止步地追趕時代大潮、接受時代大潮的考驗,進而引領時代大潮,永葆自己的先進性。
李君如 ·中共 ·20萬字
當代美國政治哲學家、道德哲學家羅納德·德沃金,根據其倫理個人主義的兩個原則(重要性平等原則與個人責任原則)提出其別具一格的分配正義理論——資源平等觀。本書將德沃金的平等思想置于馬克思主義視域下,運用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分析德沃金平等思想產生的理論淵源與社會背景,剖析德沃金平等思想的實質,評介有關德沃金平等思想的一些理論爭論,透視其內在困境與矛盾,在對其平等思想進行審視分析的同時,進一步闡明馬克思主義的平等理論。
劉美玲 ·政治理論 ·17.4萬字
中東地區位于亞非歐大陸交匯處,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在中國創造和平有利發展環境、實施“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過程中,中東地區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成為中國外交方面的重要戰略依托。吳思科大使從親歷、親見、親聞的角度,講述了他近半個世紀以來從事對中東地區外交的重要經歷,為我們帶來了中國和這片神秘熱土的大事、趣事、軼事。
吳思科 ·國際關系 ·2.9萬字
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研究”課題組在全國開展了“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問卷調查”,力圖從制度建設的角度,嘗試了解地方官員的民主觀念和認知。本書就是課題組及學術界同人利用該數據進行深入研究的成果,主要包括地方官員對民主價值觀、民主制度建設、民主實踐路徑、民主認知的性別差異、協商民主與公共政策,以及滿意度測評等方面的認知。
陳家剛 ·中國政治 ·14.9萬字
省直管縣是指由省直接管理縣的制度安排,包括縣財省管、“強縣擴權”、“擴權強縣”、省直管縣行政體制改革等,本質上是政府層級調整。省直管縣有利于緩解縣鄉財政困難,提高行政效率,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但也存在著權力下放不到位、財權與事權不統一、市縣關系復雜化、監督能力弱化、跨區域公共產品供給困境等問題。這就需要進一步明確省直管縣改革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條件,以改革的設計原則為指引,以改革的制度框架為支撐,以改革的制度內容為重點,以改革的各項配套措施為保障,將頂層設計與因地制宜相結合,實現省直管縣體制改革平衡有序推進。
龐明禮 ·政治理論 ·15萬字
《數字治理評論》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中國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和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創辦,是一本致力于推動數字治理研究的學術性集刊。本刊力圖追蹤數字治理理論前沿,回應數字治理實踐中面臨的問題,倡導規范嚴謹的學術研究,提升數字治理的研究質量。
鄭躍平 ·公共管理 ·9.9萬字
本課題緊緊圍繞“一條道路”、“兩個目標”以及它們之間的辯證關系來展開討論的。“一條道路”即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路,“兩個目標”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國夢”的戰略目標,它們之間是“路”與“標”、過程與目標、原因和結果的關系。小康社會是一個比現代化水平較低的社會狀態,其側重點在經濟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現代化更多的情況下是一條“路”,它是實現小康社會和中國夢的必經之路,但有時候也是“標”,一種比小康還理想的社會發展水平。隨著小康社會的即將全面建成,我們需要確立下一個新的目標,中國夢由此誕生。中國夢是我國新一屆領導人習近平提出的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核心內容的我國現代化建設之路上的又一新的目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后中國各項事業繼續發展和全面進步的一個更高的發展目標。實現中國夢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辯證的邏輯關系。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構建和實現中國夢的基礎。其次,實現中國夢是對小康社會的鞏固和發展。中國夢雖然美好,但面臨的挑戰依然很嚴峻。只有我們走對路、走好路,中國夢是一定能夠實現的。所以,走什么樣的路,依靠什么力量,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
中共廊坊市委講師團 ·黨政讀物 ·15.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