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首次將政治認同的概念內涵界定為社會成員對政治體系形成同向性(一致性、肯定性)的情感、態度及相應政治行為的總和,將政治認同活動納入到政治實踐的范疇,進而把實踐性作為政治認同的本質規定。政治認同的過程,是認同主體、認同客體以及多種社會因素綜合作用、交相互動的實踐過程。
方旭光 ·政治理論 ·16.1萬字
中國站到了實現“強起來”的新的歷史起點上,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歷史已經證明,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改變了近代以來中國的歷史,不僅讓中國“站起來”,而且讓中國“富起來”。中國要“強起來”,是否繼續需要馬克思主義的指引?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過程,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不斷弱化還是日益強化的過程?中國要“強起來究竟需要做些什么,馬克思主義又能為我們提供什么樣的思想資源?馬克思主義在正走向“強起來”的當代中國的命運與前途如何?本書力圖對這些問題做出富有說服力的回答。
陳學明等 ·中國政治 ·11.9萬字
本書分為大會紀實、重要文獻、海外視聽、會議花絮、熱點聚焦等若干個欄目,詳實地介紹了十九大的會議日程,十九大通過的報告、黨章、決議,十九大選出的新一屆黨的中央組織,十九大后產生的中央領導機構等重要內容,同時,書中還收錄了十九大通過的報告、“兩委”誕生記和相關紀實,海外媒體、政要學者對十九大的熱議等,系統地回答了我們黨將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么樣的目標繼續前進等關系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問題,是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原原本本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及黨章的必備資料。
蔣建農 劉敏主編 ·黨政讀物 ·18.5萬字
中美關系走向直接影響當今世界格局的穩定,決定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未來。如何正確認識中美兩國的異同?如何把握未來中美關系的走向?這本書從中美兩國的歷史和文化淵源出發,對中美兩國在經濟、教育、法治、民主形式、世界觀、價值觀、思維模式等方面的異同及根源進行了客觀分析,指出中美兩國的歷史、文化和現實國情不同,存在認知偏差在所難免,因此要加強相互了解,超越認知藩籬,消弭理解赤字,尋求共同發展。
(美)彼得·沃克 ·國際關系 ·5.7萬字
本書共分為20章,作者圍繞領導干部從政不能違反的20條鐵律進行了深入論述,比如不能搞暗箱操作、權力尋租;不能買官賣官,搞逆淘汰;不能在個人重大問題隱情不報;不能搞封建依附;不能弄虛作假、口是心非;等等。本書觀點正確、富有哲理,論述深入淺出、生動簡潔,以經典的案例和樸實的語言論述了黨員干部應該遵循的鐵律。各級黨員干部要做到忠誠、干凈、務實,把守紀律、講規矩擺在更為重要的位置。本書作者為新華社記者李松,以深度報道見長,文章多篇入選中央黨校培訓教材,且出版過多部著作。本書可為黨員干部學習使用,具有較高的出版價值。
李松 ·中共 ·15.6萬字
《問答中國》是中宣部2020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本書作者陳晉過往多部作品享譽國內外,這本書是浸透他多年心血、非常有可讀性的新作,一如既往延續了話語通俗、故事豐富的鮮明風格,全書以“讀懂中國,難在哪兒”這一問題作為開篇,圍繞中國愿望、中國道路、中國制度、中國共產黨、中國文化、中國與世界等六個核心視點,通過200余段問答式的對話,回答“中國人在今天到底想要什么?”等大眾讀者特別是青年讀者關心的普遍性問題或存在的疑惑,提問者的問題不乏尖銳,回答者的語言透徹精當,通過一本書讀懂過去、當下和未來,是適合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閱讀的通俗理論讀物。
陳晉 ·中國政治 ·12.7萬字
當代最嚴峻的安全威脅是一顆核彈在某個城市里有隨時爆炸的危險,這是佩里通過自己親歷廣島事件的特殊經歷得出的結論:核武器不再給我們提供安全,而是給安全提供危險。這也是本書整體內容的核心點——如何遇到和對抗核威脅。作為知情者,作者旨在把我們面臨的嚴峻核危險告訴全世界公眾,敦促各國政府采取措施大大降低這種危險,并通過其長期研究和深刻經驗,提供了最優建議,即怎樣做才能使未來數代人擺脫逐年增長的核危險。本書闡述的事件構成“選擇性回憶錄”,記錄佩里在核時代的成長,作者從普通軍人到擔任美國國防部長期間,堅定不移地為確保全球核武器永不被再使用進行不懈的努力,并希望引導世界再次走上建設性的禁核道路。
(美)威廉·J·佩里 ·政治熱點 ·14.2萬字
從中國古代先哲老子的名言“治大國若烹小鮮”講起,介紹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并且,圍繞這個總目標,分別闡述了中國共產黨在治理中國這樣一個大國時,正確地解決了“誰來治”、“治什么”、“怎么治”這三個基本問題。同時,中國共產黨正在改革中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構與此相適應的國家治理體系。
李君如 ·中共 ·9.1萬字
《政治的神學》收入卡爾·施米特經典作品五種:《教會的可見性》、《政治的神學》、《羅馬天主教與政治形式》、《政治的神學續篇》、《價值的僭政》;均圍繞一個共同的主題——法學與基督教神學的關系。歐洲的法學傳統與基督教神學有內在關聯,施米特借助“政治的神學”這個提法,力圖在現代語境中保有歐洲傳統的法學品質。本書可以讓我們看到施米特法學思想的基本信念所在?!督虝目梢娦浴浽簩W思考》乃施米特一系列政治法學論著的濫觴,關注的是基督教教會建制的政治形式意義?!墩蔚纳駥W——主權學說四論》討論的是政治法學意義上的公法問題,在現代語境中進一步闡發了博丹“主權就是誰決斷非常狀態”的著名論斷,已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哲學和法學的經典文獻。《羅馬天主教與政治形式》討論政治制度建構中的“代表”問題,從韋伯“新教倫理”的對立面——天主教政治法理來看待自由民主現代性的形成及其問題,帶出截然不同的現代性問題景觀和意識,具有重要理論意義。《政治的神學續篇——關于終結所有政治神學的傳說》乃施米特八十高齡時所著,旨在為針對“政治的神學”的大批判展開反批判,相當神學化,但談論的仍是現代性政治的正當性問題,是其著作中最難迻譯的一篇?!秲r值的僭政——一個法學家對價值哲學的思考》從法學家立場檢討現代啟蒙主義價值哲學,對于了解施米特對議會民主制的思想史批判的理論出發點具有重要意義。
(德)卡爾·施米特 ·各國政治 ·15.4萬字
本書以領導力與領導藝術為主題,內容包括年輕干部需要堅守的3項基本原則、當干部應有6大好習慣、領導干部要樹立的9種理念、機關干部工作18法、對領導干部的36條忠告等五部分和附錄“領導微藝術1000句”,對幫助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掌握科學的領導方法和領導藝術具有積極作用。
曉山 ·黨政讀物 ·10.3萬字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實行什么樣的制度,是由其歷史的傳統和基因決定的。中央集權的大一統觀念和扁平化社會孕育的平民主義,是中國道路最重要的歷史基因。中華傳統文化的本質特征是什么?中國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依據是什么?中國以中央政府為核心的單一制國家結構形式的歷史根源是什么?作者通過回答以上幾個問題,通過對中國共產黨現代建國歷史進程的探索,闡明中國選擇中央集權的單一制國家結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現實的需要和人民的選擇。
寒竹 ·中國政治 ·8.1萬字
自由是人發展的目的,在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社會主義,自由也理所當然是個人發展和社會建設的目的。中華民族的近代史特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中國近代史,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爭取自由的歷史。生產資料的社會公有制,決定了廣大勞動者在社會主義社會才能享有真正的自由。本書以此為理論依據,介紹了自由的一般意義,自由對于國家、社會和個人發展的作用,并在最后說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個人自由與國家建設、社會發展是高度統一的。
韓震總主編 吳玉軍編著 ·中國政治 ·6.9萬字
本書是對《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的進一步解讀和闡發,通過全新的視角和思路,把《提綱》看作一篇“如何觀世界”的作品來進行分析,力求講清楚它讓我們看到的世界有何不一樣,它能夠為我們如何看世界提供什么樣的啟示。全書解讀通俗易懂又不乏理論知識的講解,是集學術研究和大眾讀物于一體的普及作品。
陳培永 ·馬克思 ·6.8萬字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凸顯了“抓書記”在基層黨組織建設中的重要位置。本書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對新時代怎樣當好黨支部書記及委員給出了定位,明確了要求,系統闡述了黨支部書記及委員開展工作的規范流程及工作方法,包含緒論、黨支部書記工作篇、黨支部副書記與委員工作篇、工作方法篇等內容,對建立完善基層黨組織領導體系,按照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要求,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具有指導意義。
潘立魁 ·黨政讀物 ·18.1萬字
本書以問題為導向介紹了馬克思恩格斯的社會主義觀。創新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和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主義觀進行歷史脈絡的梳理;二是對當前對馬克思恩格斯社會主義觀的各種錯誤解讀予以反駁,并通過嚴密的論證證明了馬克思恩格斯的社會主義觀是科學的,在當今社會仍然具有強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指導意義,并沒有過時;三是對列寧新經濟政策的解讀,闡述了落后國家的迂回過渡理論。
石鎮平 ·馬克思 ·4.5萬字
恩格斯的《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中運用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是資本主義矛盾和沖突在工人階級頭腦中的反映,資本主義的矛盾和沖突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物質經濟根源。這些認識對于今天科學分析當代資本主義及其新變化,對于我們在當代背景下重新認識社會主義和建設社會主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書以經典原著的寫作背景、成書過程、結構內容和觀點及其歷史影響和現實意義為脈絡,對《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進行了細致入微的解讀。
張婭編著 ·馬克思 ·10.5萬字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制定了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奮斗綱領,確立了黨在新的歷史時期的總任務,第一次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嶄新命題。本書通過大會紀實、重要文獻、熱點聚焦、海外視聽、會議花絮、歷史述評等欄目,全面展現了黨的十二大是如何總結撥亂反正的經驗、科學制定新的完善的黨章,明確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部署新的歷史時期的總任務。
吳江主編 ·黨政讀物 ·15.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