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這本書集結星球研究所近3年來中國主題文章的精華,按照中國地勢三級階梯順序,呈現出荒原到人間的變化,全書收錄300余張精致攝影作品,涵蓋詩詞、動植物、人文等豐富內容,以廣闊的地理視角和宏大的時間尺度,重新解讀中國故事。以18個關于中國的獨特話題,365張具有地域代表性的高清攝影作品,串聯起中國的地理科普和人文故事。了解中國在時間長河中的起源和變遷、生命和文明的孕育及成長。
星球研究所 ·地球科學 ·10.4萬字
“浪漫”與“地理學”看似是一對矛盾的詞。地理學腳踏實地,充滿常識,亦是生存所必需。在過去,每個人都要懂得去哪里尋找食物、水源和棲息地;而如今,所有人都必須細心經營地球家園,使之更宜安居。當今的地理學著作缺乏戲劇性,地圖、數據、描述和分析比比皆是,卻沒有豪俠之舉,沒有孜孜以求的精神。然而,在不遠的歷史中,地理學的確曾有魔力,并被認為是浪漫的。那是一個英勇探索的時代。探險家深入海洋、山岳、森林、洞穴、沙漠和極地冰原,檢驗著自己身體和精神的忍耐力……作者指出,若是將精神視為人類存在的核心,或許人類需要將整個宇宙當作游樂場:超越中庸之道,信奉諸如光與暗、高與低、頭腦與肌肉等兩極化價值,皈依一些并不滿足生存需要,卻迎合熱烈的浪漫渴望的地理環(huán)境。全書以靈動的筆調,從哲學、心理學、人類學的角度講述人性與大地的互動,發(fā)掘地理學的詩性潛力。
(美)段義孚 ·地球科學 ·8.6萬字
《人人都該懂的地球科學》是影響世界的著名科普作家約翰·格里賓全新力作。是一本“追索地球起源與進化,解鎖人類生命未來”的解答之書。在這本書里,你不只將看到大陸、山脈、海洋、盆地等巧奪天工的自然奇觀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還將了解到人類在整個宇宙中的位置,以及當下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和地球母親共生。本書不僅是一本人人可讀的地球科普之書,也是一部描繪地球之美的震撼人心的紀錄片,更是一部警示全人類善待地球的啟示錄。
(英)約翰·格里賓 ·地球科學 ·8.7萬字
德國氣象學家、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在書中系統(tǒng)論述了他所提出的大陸漂移說,闡述了漂移論的本質內容以及與地球冷縮說、陸橋說和大洋永存說的關系,從地球物理學、地質學、古生物學等學科方面對漂移論的合理性進行了論證,探討了大陸漂移的可能性以及動力。本書內容在地質學界和地球物理學界引起了巨大轟動,之后拉開了地球科學革命的序幕。
(德)阿爾弗雷德·魏格納 ·地球科學 ·12.3萬字
人類對地球的認識在幾十年前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彼時地質學家意識到,各個大陸在地球表面漂移,海洋也此起彼伏地新生和毀滅。本書文字簡練清新、內容引人入勝,它更新了我們關于地球的敘事。馬丁·雷德芬考察了最新的地質學研究,解釋了人類在板塊構造、地震學和衛(wèi)星影像等領域的全新認識如何幫助我們逐漸理解地球的本質:這是一個活躍的、變動不居的星球。
(英國)馬丁·雷德芬 ·地球科學 ·6.8萬字
本書以科考歷程為主線,通過大量照片和文字,記錄了作者在羅布泊參加綜合科學考察工作的經歷。其中不僅包括對工作內容和工作過程及意義的描述,也包括對被稱為“死亡之?!钡牧_布泊地區(qū)自然風貌、歷史地理變遷的記述和感悟。作者遴選了多張在工作過程中拍攝的照片,包括了在樓蘭古城、樓蘭東古墓群等重要歷史遺跡工作的場景,用影像的形式為讀者帶來親歷感。同時,結合文字的記述和對前人工作的必要性介紹,向讀者展開了一幅自然和人文交織的歷史畫卷。
魏東 ·地球科學 ·5.6萬字
在本書中,作者以新的視野講述了發(fā)現太平洋的歷史過程:從巴拿馬地峽到靜靜的達連山,從波利尼西亞人對太平洋最早發(fā)現到麥哲倫等人的航海之旅,從新大陸探險的狂熱到由此引發(fā)的造成數萬歐洲人破產的大騙局,從復活節(jié)島上的奇跡到《魯濱遜漂流記》主人公原型的真實生活……房龍以其深厚的學養(yǎng)和語言功底,將幾百年來航海家們的偉大功績娓娓道來,告訴我們太平洋的一個又一個奧秘是怎樣被發(fā)現的,不但充滿了綺麗的異國情調,而且蘊涵著豐富的人生哲理。
房龍 ·地球科學 ·7.9萬字
本書共8章,分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為理論部分,介紹MapGIS搭建式GIS開發(fā)構建的理論基礎,從搭建式GIS開發(fā)的技術特點、開發(fā)體系、開發(fā)框架、關鍵技術等多個方面展開描述;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為搭建式GIS開發(fā)篇——C/S和搭建式GIS開發(fā)篇——B/S,從簡單的系統(tǒng)搭建,到深入的開發(fā)擴展,再到最后的項目應用三個層次展開介紹,同時選擇具備一定代表性的開發(fā)案例,滿足不同層次的二次開發(fā)用戶需求。
吳信才主編 ·地球科學 ·11.6萬字
《星期日泰晤士報》年度圖書、《福布斯》2016年度十大環(huán)保圖書,北京大學教授、博物學文化倡導者劉華杰傾情推薦!同一片水面為什么會有不同的顏色?水滴、漣漪、涌浪、潮汐,水這種簡單的化合物為什么會呈現出如此豐富的形態(tài)?水是我們身邊再常見不過的存在,卻鮮有人真正了解。英國探險家特里斯坦·古利醉心于研究各種與水有關的跡象,在《水的密碼》中,他總結自己“行走江湖”的經驗,整理多年自然觀察心得,從廚房臺面上濺落的水滴,到海洋中令人稱奇的罕見現象,哪怕在家門口的池塘里也能看到浩瀚太平洋上奔騰的涌浪。奇聞趣事的背后隱含著不為人知的讀水技藝,引領我們探尋與水有關的科學謎題。
(英)特里斯坦·古利 ·地球科學 ·18.8萬字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藍色生命王國、海洋植物、古老海洋動物、海洋哺乳動物、海洋魚類、海洋爬行動物。
青少科普編委會 ·地球科學 ·15.4萬字
河流是文明的搖籃,也是災難的根源;河流可以是屏障,也可以是運輸通道;河流承載著貿易和泥沙,也孕育了文化和沖突。地理學家尼克·米德爾頓擷取豐富多樣的主題,包括自然地理、神話、歷史和文化等,對河流的多樣性進行了廣博而精妙的探索。此外,米德爾頓援引各大洲的大河為例,如亞馬孫河、剛果河、多瑙河和密西西比河等,考察了河流在人類歷史上從定居、貿易到戰(zhàn)爭所扮演的角色,還思考了修建水壩和切斷河道等人類行為對河流的影響。
(英)尼克·米德爾頓 ·地球科學 ·6萬字
海洋生態(tài)和海洋資源的可持續(xù)開發(fā)與管理,是一直被關注的問題。本書稿從倫理學角度對此進行了深入的探究,內容包括:海洋意象中的神性、父性和母性;海洋意象的道德意蘊等,作者認為要構建一種求內務外的海洋倫理,其基本條件應包括尊重海洋自身的特性、人類共同價值的支撐、規(guī)范本身的不斷健全和完善等。書稿未涉及政治、宗教、民族等內容。
梁純生 ·地球科學 ·9.1萬字
我們眼里的海洋是一望無際的蔚藍的海水,但你知不知道水下是怎樣一番景象呢?是否隱藏著和陸地上不一樣的秘密?打開本書,就如同打開探尋海洋的大門。揭開種種海底謎團,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深入海底和魚兒一同游玩,測測到底是山高還是洋深,嘗嘗水母的厲害,找找“美人魚”在不在,看看形形色色的水下生物……
劉佳輝編著 ·地球科學 ·4.2萬字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jié)氣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本書按照一年中二十四節(jié)氣的時間順序,將詳實的內容配以精美圖片,細細打磨,將與每個節(jié)氣有關的傳說、民俗等知識娓娓道來,從二十四節(jié)氣這農耕文明的古老智慧中,吸取當下生活的感悟和啟示。
王臣 ·地球科學 ·8.3萬字
本書從經濟學的角度研究氣候變化。具體而言,是基于宏觀經濟學的一般均衡方法來研究氣候變化,故取名為“氣候變化的宏觀經濟分析”。該方法在氣候變化經濟學文獻中的體現,即為氣候變化綜合評估模型(IAM)。在眾多的IAM模型中,Nordhaus的DICE、RICE系列模型具有較大的影響力。筆者在本書中所展示的,是對DICE、RICE系列模型做了一個模型結構上的修改,并將修改后的模型DICE-E、RICE-E應用于對現實情況的分析。
李賓 ·地球科學 ·9.7萬字
《海風下》是美國最偉大的自然作家蕾切爾·卡森的第一部作品,比《寂靜的春天》早了二十年。這部充滿新鮮活力,如詩又如散文般的作品,讓我們了解大海邊緣生命的流動與循環(huán),以及海洋、海鳥、魚類無盡的美與神秘,隨后也成為后世自然寫作的標竿??ㄉ跁幸陨锏囊暯菍懽?,透過視野不斷轉換,描繪海岸大環(huán)境以及海洋生物活潑而完整的面貌。寫下的生命故事深刻而雋永,如同海風千萬年不曾停止吹拂海岸,亙古不變。
(美)蕾切爾·卡森 ·地球科學 ·7.6萬字
《洞穴與洞穴生命》是一本嚴謹的洞穴科考史,菲利普·查普曼從歐洲西北部不列顛群島的典型洞穴形態(tài)出發(fā),展示了令人大開眼界的洞穴地形地貌,介紹了洞穴生態(tài)群落,引導我們去探索和開發(fā)這個神秘的世界。書中配有大量珍貴插圖和照片。
(英)菲利普·查普曼 ·地球科學 ·16.8萬字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昆蟲的世界、昆蟲的一生、昆蟲的身體、古怪的行為、不同的昆蟲。
青少科普編委會 ·地球科學 ·18.4萬字
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是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營的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已經被廣泛應用于交通、測繪、航空、航天、航海、農業(yè)、水利、救援等領域,在中國的國民經濟和國防安全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本書根據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的基本原理和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的最新技術文獻,以及導航接收機的特點,在北斗衛(wèi)星導航原理的基礎上,重點介紹北斗導航電文的組成、北斗接收機的技術指標和軟件接收機的信號處理方法。本書共8章,主要內容包括:緒論、空間坐標系統(tǒng)與時間系統(tǒng)、衛(wèi)星的運動與星歷、北斗導航衛(wèi)星信號、北斗系統(tǒng)定位原理、北斗衛(wèi)星導航接收機、BDS信號的捕獲與跟蹤、GPS系統(tǒng)和其他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等。
范錄宏 ·地球科學 ·13.2萬字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恐龍時代奧秘、恐龍成長探秘、走進恐龍生活、恐龍寫真、恐龍時代動物。
青少科普編委會 ·地球科學 ·16.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