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夢游者》講述了西方宇宙觀在幾千年的時間里經歷了怎樣的曲折,最終抵達現代人所熟悉的版本。本書按照時間線分為五個部分,分別是英雄時代、中世紀、哥白尼、開普勒以及伽利略。作者突破了“科學”和“人文”之間的僵化區分,用動人的筆墨展示了宇宙學家們的創造性探索,描繪了17世紀的科學革命如何艱難而戲劇性地擺脫中世紀世界觀的桎梏。他為一系列偉大的天文學家提供了生動而明智的肖像,并明確指出政治偏見和無意識的偏見在他們的探索中所扮演的角色。
(英)阿瑟·庫斯勒 ·天文學 ·38.4萬字
本書是一本全面介紹各類天文望遠鏡原理和設計的專著。涉及各類天文望遠鏡的原理、技術及設計,內容包括主動光學和自適應光學,人造引導星,斑點,能量和振幅干涉儀,口徑綜合,全息面形測量,紅外信號調制,光學桁架,隱形面形設計,激光干涉儀,車任科夫熒光探測器,大視場后向反射器,X射線和伽嗎射線的成像,精密測量系統等等。望遠鏡的各個專門部件的設計原理分別在相關的章節中進行介紹,幫助讀者將原理應用到各類望遠鏡中。
程景全 ·天文學 ·38.1萬字
《關于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采用對話的形式,參與對話的是支持他的兩個朋友,沙格列陀和薩爾維阿蒂,與一個亞里士多德觀點支持者辛普利邱,對話分為4天,除第4天討論潮汐問題的基本觀點有錯外,前3天的主要論點都為后來科學的發展所證明。書中全面系統地討論了哥白尼日心說和托勒密地心說的各種分歧,并用作者的許多新發現和力學研究新成果論證了哥白尼體系的正確和托勒密體系的謬誤。
(意)伽利略 ·天文學 ·34.3萬字
天文分野是由中國傳統星占學衍生出來的一套認知天地對應關系的理論體系,它既是傳統星占學的理論基礎,又是古代地理學的重要內容,同時又反映了古代中國人的宇宙觀與世界觀,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本書從歷史學的視角出發,采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首次對中國古代天文分野的歷史演變、理論模式及其政治文化涵義做了系統研究。全面梳理了天文分野學說的起源、釋義和理論類型,重點考察影響最大的二十八宿及十二次分野體系的形成、定型與衍變,以及在古代王朝政治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和折射出的天下觀思想,進而透過天文分野的視閾對東西方世界觀試作比較,體現出一種全球視野。
邱靖嘉 ·天文學 ·31萬字
本書探索了我們宇宙的歷史,包括宇宙運轉和進化的方式,也就是我們當前理解的整體圖景,并嘗試如何去理解這個世界,理解那些構成我們的物質,包括粒子、力和量子現象的領域,它們構成了我們感知和思考的系統的方式。同時,作者帶我們思考這個世界的本質,在一個沒有終極意義的宇宙中,應該如何構建意義和價值。
(美)肖恩·卡羅爾 ·天文學 ·28萬字
我們身處廣袤的宇宙之中,可是對它又有多少了解呢?恒星是如何誕生和死亡的?冥王星為什么會失去其行星地位?人們在墜入黑洞的過程中將有什么奇妙的體驗?宇宙中其他地方的智慧生命前景如何?宇宙是如何起源的?它為什么在膨脹,為什么它的膨脹在加速?我們的宇宙是單獨存在的還是無限多宇宙的一部分?在本書中,普林斯頓大學的三位天體物理學家尼爾·德格拉斯·泰森、邁克爾·A.施特勞斯和J.理查德·戈特將帶你進行一趟奇妙的宇宙之旅。他們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向你揭示宇宙的萬千奧秘。本書的編寫基于三位作者多年來共同講授的一門面向非天文專業學生的基礎課程,書中延續了課程講授的通俗性、趣味性和嚴謹性,內容涵蓋行星、恒星、星系、黑洞、蟲洞、時間旅行、多重宇宙、外星生命等方面。
(美)尼爾·德格拉斯·泰森 J.理查德·戈特 邁克爾·A.施特勞斯 ·天文學 ·27.8萬字
天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至為神秘且神圣的內容,對世俗權力轉移與社會生活影響極深。著名學者江曉原教授是中國第一個天文學史博士,中國第一個科學史系的創建人,更是當今國際學界中國天學研究的領軍者。本書集作者40余年研究之功,從天學的哲學基礎、運作模式,以及天學與政治、星象、歷法的關系和中外交流等方向,全方位展示傳統天學的內容、意義與社會影響,為讀者提供了一本全面深入了解中國傳統天學史的學術大眾化之作。
江曉原 ·天文學 ·25.9萬字
本書的內容是關于地球演變的故事,我們會從地球如何形成大行星、如何變成球形講起。本書會為您詳盡解答很多關于地球演變的問題:那么高的山是怎么“長”起來的?“造山運動”的原因和結果是怎樣的?海底的海溝比陸地上的高山還要深,是“誰”造成的?人類歷史上的“四大文明”為什么都是依托著“大河”而產生和發展的?您還會讀到壯麗的山脈、蜿蜒曲折的大河、靜靜的大湖、一瀉而下的大瀑布和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大平原。最終,您會明了——大河孕育文明、草原創造英雄、海洋創造人類的未來!海地擴張、大陸漂移、板塊移動之間有強烈的連帶(因果)關系,而地球正是通過這樣的板塊產生和消亡才得以生生不息。我們是在為您講故事,一個個、一串串的故事一定能吸引您的眼球。看完故事您就完全有資格再去給您的朋友、孩子、父母講關于地球演變的故事。
姚建明 ·天文學 ·24.9萬字
這是一個有關哈佛天文臺歷史上贊助人和天文學家的故事,也是一部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中期的天文學史。作者通過日記、信件和回憶錄等大量材料為我們精確還原了哈佛天文臺與近現代天文學發現史上的一些重要現場,以及背后許多不曾為人知曉的點滴。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回到了愛德華·皮克林與哈洛·沙普利任職哈佛天文臺臺長的時代,親歷了天文臺從美國馬薩諸塞州到秘魯再到南非的觀測活動與玻璃底片庫的擴充,見證了安娜·德雷伯和凱瑟琳·布魯斯兩位女性贊助人對天文觀測和研究的慷慨解囊,更沉浸于威廉明娜·弗萊明、安妮·坎農、亨麗埃塔·萊維特、安東尼婭·莫里和塞西莉亞·佩恩等女天文學家的職業生涯中——她們創造了歷史并影響至今。
(美)達娃·索貝爾 ·天文學 ·23.6萬字
伊斯蘭天文學擁有自己的歷史軌跡和特點。唐宋以后輸入中國。元明時期及清初,中國政府設置專門機構,任命伊斯蘭天文學家從事天象觀測、歷法編制等工作。其人依據的主要文獻《天文書》和《回回歷法》等已加入某些中國元素,是阿拉伯相關典籍的漢文編譯本。伊斯蘭天文學典籍的流播和伊斯蘭天文學家的相關工作,在華產生過較為廣泛的歷史影響。
陳占山 ·天文學 ·23.4萬字
國家地理講述人類對宇宙從“0”到“100”認知的全面歷程。從第一次爭論地球是不是宇宙中心,到令人費解的量子理論正在改變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科學研究的步伐在飛速前進,我們對宇宙的理解也在不斷加深。大爆炸是如何發生的?我們能看到的最遠的星星在哪里?驅動宇宙膨脹的神秘暗能量又是什么?每解決一個難題,下一個難題又會原地破土而生……美國國家地理權威出品,跨越138億年的宇宙歷史和人類3000年的探索史,涵蓋100座人類探索宇宙的里程碑,200多張最新的太空圖片,《紙上天文館》是對人類認識宇宙的最重要的100個理論、事件和發現的深入研究和全面記錄,以一個簡潔又發人深省的視角,完整呈現了人類是如何一步一步探索宇宙的,填補了我們知識網絡上的空缺,同時又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窺探未來的機會。
(英)賈爾斯·斯帕羅 ·天文學 ·23.2萬字
本書分為關于欣賞自然的多種方式和宇宙法則的研究導論;自然宇宙學的界定和相關科學論述;自然之畫卷——-自然現象概述:太空;自然之畫卷——自然現象概述:地球四部分,涉及欣賞自然的多種方式、關于宇宙法則的研究、自然宇宙學的界定、相關科學論述等,介紹了有關宇宙的相關知識。
(德)亞歷山大·洪堡 ·天文學 ·21.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