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發生在明末清初并且延續到清朝中葉,伴隨著耶穌會士來華傳教而展開的西方科技傳入中國的歷史事件,被稱為西學東漸第一波。它讓東西方兩個原本平行發展的科技傳統開始交會,給中國科技發展帶來了全新的可能性。可惜的是,由于多種因素交互作用,“西學東漸”后來逐漸蛻變為“西學東源”,中國喪失了這一科技轉型的機會。本書記敘和分析這一時而令人興奮、時而引人扼腕的歷史故事。
劉大椿等 ·總論 ·47.9萬字
本書為兩卷本《中國近現代科技轉型的歷史軌跡與哲學反思》之第二卷。自晚清直至民國,內憂外患,形勢艱危,國人自覺技不如人,學習西方,實現中國科技和教育從傳統到近現代的轉型,成為目標明確、鍥而不舍的追求。此乃西學東漸第二波,被稱為“師夷長技”。此百年間,思想雜呈,但對于師夷長技,卻是愈挫愈堅。學習、移植、再造,不恥以對手為師,不畏懼險阻反復,科技和教育轉型竟成國人無悔的基本選擇。本書試圖記敘和分析了這一艱難卓絕的歷史實踐。
劉大椿等 ·總論 ·46.6萬字
本書旨在揭示人類從早期好奇探索到當今全力投入、認知和操控宇宙自組裝機制的全景。第一部分描述物理學如何成為人類知識與技術的基礎。首先講述物理學從孕育到今日的知識;接著以信息科技為例,介紹這些知識是如何變成技術用于制造物質和物品的。然后,其他科學基于物理學知識和技術進行了根本性地重建。今天,很難想象從事化學、生物學、地球科學研究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不掌握量子力學的理論體系、觀測技術和計算工具。本書第二部分梳理了物理科技對戰爭力和生產力的作用,歷史告訴我們,基于物理精神的創新是競爭效率最高的創新。離物理知識和技術越近,則戰爭力越強,經濟運行的效率越高,企業生存的概率越大,人民物質生活的質量越好。第三部分揭示了物理精神的全新活動——自下而上的自組裝。納米科技提倡自下而上的物質和物品自組裝,是材料科技和機器制造的終極前沿;人工智能提倡自下而上的智能自學習,將物品和機器變成智能實體,使其自行組裝物品、能量、信息和知識。納米科技和人工智能是人類精神物理化的產物,表達了物質、能量、信息和思維自組裝的自然趨勢,體現了人類依據物理科技追求美好未來的終極意志。
方禮勇 ·總論 ·22.3萬字
本書從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簡稱NSTL)面向香山科學會議前沿主題提供的情報服務中,遴選核糖核酸與生命調控及健康、光合膜蛋白、細胞可塑性調控與細胞工程、多倍體植物、植物學、生物多樣性、營養與代謝、有機生物電子及傳感器、生物能源、計算光學成像、深地科學、制造流程物理系統與智能化12個國際科學前沿重點領域和方向,深入、系統地開展了國際戰略規劃、項目基金資助、研究發展趨勢、專利技術態勢,以及社會影響評價等有針對性的情報分析和可視化展示,從國際科技發展和客觀數據視角,為我國科學前沿重點領域和方向的科技創新發展和科技管理決策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本書中所闡述的國際科學前沿重點領域和方向,選題新穎,具有前瞻性。本書采用了學科情報服務人員與領域研究專家密切合作的模式進行編寫,數據資料翔實、分析全面透徹,適合政府部門科技管理人員、決策咨詢研究人員和相關科技領域研究人員使用。
NSTL香山科學會議主題情報服務組編著 ·總論 ·26.5萬字
科技場館和學校是培養青少年科學素質的主要陣地,肩負著推動教育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責任。如何充分調動科技場館和學校的優勢資源、有效促進科技場館與學校的深度融合,是館校結合科學教育工作的核心議題。本書是第十二屆館校結合科學教育論壇評審出的入選論文合集,以“新形勢下館校結合科學教育:無處不在的科學學習”為主題,內容涉及科技場館與學校合作的國際現狀、科技場館與學校合作的新思路與新模式、科學教育評測的內容與方法、校外科學教育環境下科學教師專業發展、科普研學與青少年科學學習等。
高宏斌 李秀菊 曹金主編 ·總論 ·29.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