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在這本杰出的闡釋當代科學核心思想的著作中,彼得·阿特金斯盛贊了伽利略極具象征意義的手指在揭示宇宙、地球及人的本質時所具有的強大力量。作者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解,帶領我們逐步領略科學的全貌與本質,深入了解當今十個核心科學思想。無論是你身處其中而不自知的能量,還是一切變化之源——熵,從宇宙學到時空,從DNA到對稱,你能接觸或想到的相關知識。
(英)彼得·阿特金斯 ·物理學 ·28.6萬字
本書介紹了電子微組裝可靠性設計方法,提出了基于失效物理的可靠性設計核心技術鏈,包括潛在失效機理分析、可靠性設計指標分解、參數退化及失效時間評估、優化設計分析等關鍵技術,系統論述了微組裝產品在溫度應力、機械應力、潮濕應力、電磁應力下的失效物理模型與可靠性設計。本書適合從事電子微組裝產品研發設計、工藝研究、可靠性評估、失效分析等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學習參考,也可作為電子設備可靠性設計與可靠性評價的參考資料。
何小琦 ·物理學 ·29萬字
本書精選了全世界最常見的、最具有典型意義的300種魚,以生動的文字、精美的圖片形象演繹,詳盡介紹了魚的歷史、分類、習性、繁衍等,引領讀者進入五花八門的魚類世界,深度解讀其中蘊含的無窮奧秘,并以獨特而多元的視角啟迪讀者的思維。
王嘉編著 ·生物科學 ·36.9萬字
光子作為入射輻射,是引起分子激發的綠色能源,進而,光子作為次級的輻射,是人們期望的信息產物。從這個觀點來看,熒光、磷光或光散射光都可以看作發射光譜的范疇。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分子發射光譜分析緒論,熒光光物理基礎,分子結構與發射輻射光物理過程,溶劑效應和溶劑化動力學與發射輻射光物理過程,質子轉移、溫度和黏度與發射輻射光物理過程,電荷轉移躍遷:吸收光譜和熒光光譜,溶液和異相介質的熒光猝滅,熒光偏振和各向異性,磷光光物理基礎,發光量子點化學傳感及其機理,光散射現象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譜分析,拉曼光譜分析原理和應用。
晉衛軍編著 ·物理學 ·26.6萬字
本書為2018年12月在廣東召開“2018海洋史研究青年學者論壇”論文專輯,共收入會議主題相關的論文和學術綜述18篇。內容聚焦“海島歷史”,圍繞海島環境與海洋社會變遷、海島網絡與海域交流、海島開發與治理、海島知識與海洋權益等議題,涉及亞洲、南太平洋等廣闊海域,在研究內容與方法、理論上均有新意,展示了我國海洋史學青年學人的主流風范,也反映了我國海洋史研究的新取向和前沿水平。
李慶新主編 ·地球科學 ·23.3萬字
《脊椎動物比較解剖學》第一版。程紅曾是我的研究生,畢業后長期在動物形態學領域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并到國外研修。《脊椎動物比較解剖學》第二版是在她的倡議并作了大量前期工作才得以啟動的。另外,她接替我講授本課的多年經驗和收集的同學反饋意見,都為《脊椎動物比較解剖學》的修訂作了鋪墊。《脊椎動物比較解剖學》新增加了第三作者姚錦仙,她對第三章脊椎動物的胚胎發生和發育以及第十五章內分泌系統的內容進行了修改和補充,并為骨骼系統和肌肉系統增加了人類骨骼肌肉的特點以及與生物力學相關的內容。《脊椎動物比較解剖學》統稿工作由姚錦仙負責。此外,她在為第二版的立項申請、與責任編輯的聯系、補充文獻資料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楊安峰 ·生物科學 ·23.4萬字
本書是一部簡明的技術史著作,全書將遠古至20世紀末的技術發展過程劃分為若干章,盡量將重要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情節、結果說清楚,并對每個歷史時期的社會、科學狀況設一專節介紹。在緒論中,從技術哲學的角度研究了技術史的理論問題;在最后一章中,則從技術社會學的角度探討了技術發展與社會的關系問題。同時精選了具有學術價值的歷史性插圖,做到圖文并茂,以達到知識性、科學性、可讀性和趣味性相結合。本書適合從事科學技術史、經濟史、社會史、工程技術的研究人員以及大專院校師生閱讀。
姜振寰 ·科技史 ·38萬字
開放復雜巨系統是復雜性研究的腹地,至今沒有較為成熟的理論,尤其缺乏有效的數學工具。本書接續作者《開來學于今——復雜性科學縱橫論》一書的思路,遵循錢學森要對具體的開放復雜巨系統“一個一個摸”的意見,分別對社會、經濟、政治、軍事、文化、歷史、創新研究、災害學、中醫學、《紅樓夢》研究中的復雜性作概要的考察,以揭示不同領域復雜性的共性和個性,深化對復雜系統規律性的了解。
苗東升 ·總論 ·29.3萬字
《中國邊疆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新疆智庫聯合主辦。本書是第十三輯,選入有關邊疆史研究的論文19篇,包括當代邊疆治理與創新、邊疆學理論研究、東北邊疆研究、北部與西北邊疆研究、西南邊疆研究、海疆研究、域外研究等方面,希望有助于推動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進一步深入。
邢廣程 ·地球科學 ·26.9萬字
本書以海洋經濟的發展為主線,系統地介紹了我國海洋經濟概況、海洋經濟發展戰略與規劃、海洋區域經濟、海洋漁業、濱海旅游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濱海工業、海洋生態產業、構建海洋強國的戰略選擇、海洋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海洋災害經濟學、科技創新與海洋經濟的發展、海峽兩岸海洋事業發展比較、國際海洋經濟發展經驗等問題。
葉向東 陳思增主編 ·地球科學 ·29.3萬字
《自然史》是一本傳世博物志,全書包括了地球史、人類史、動物史、鳥類史和礦物史等幾大部分。在《自然史》中,布封綜合了大量的事實材料,對自然界作了精確、詳細、科學的描述和解釋,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創見。布封那純藝術家的人生態度在《自然史》中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他用異常平靜、悠然自得的語調歌頌自然界中所有重要的品物,呈現出造物的尊嚴與靈性。
(法)喬治·布封 ·生物科學 ·23.2萬字
秉承華西邊疆學派源流的《華西邊疆評論》創辦于2014年,辦刊宗旨與內容體現了學為國用的學術傳承。作為國內新創的邊疆研究學術輯刊,已經出版的前五輯《華西邊疆評論》,收錄了國內外專家學者有關邊疆研究的成果和譯文,為促進學術交流,培育學術新人,對國內外同行設立一個學術交流的平臺,努力助推中國邊疆研究事業邁上新臺階,起到一定作用。經過時間檢驗,本輯刊4年來得到業內同行的普遍認可。為適應時代發展形勢與學術研究進展的需要,《華西邊疆評論》按照新的編委會所確定的編撰原則和要點,將在《華西邊疆評論》中涵蓋邊疆學科建設、邊疆理論、邊疆史地、邊疆經濟、邊疆治理、邊疆安全、邊疆現實問題、邊疆文化、宗教、民族語文等各個方面;同時重視采用邊疆學者專訪、邊疆研究書評、邊疆論壇綜述等稿件,以供研究者與參閱者交流品鑒。第六輯《華西邊疆評論》,開有特稿、邊疆學學科建設、邊疆史地研究、邊疆經濟研究、邊疆治理研究、邊疆研究譯林、邊疆研究鉤沉、邊疆學者專訪、邊疆研究書評等欄目。這些欄目以及欄目中的論文和專稿,體現了學術輯刊應有的內涵。
孫勇主編 ·地球科學 ·22.9萬字
這個被我們稱作“家園”的地方,為什么就如此適合人類居住呢?這是一個未解之謎。龍卷風,臺風,干旱,沙塵暴,熱浪,火災和冰凍……這些事件無一不在考驗人類的適應能力。“我們正在邁入這樣一個時代,小尺度預測前途一片光明”,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國家風暴服務實驗室的氣候學家蘭斯·羅斯弗斯這樣說道,“老實說,天空才是我們的極限。”研究者們不懈地努力以期理解全球變暖帶來的后果,但要改變這一現狀,不僅需要科學知識,也需要同樣多的社會和政治意愿。
(美)《科學新聞》雜志社編著 ·地球科學 ·21.5萬字
藥用植物親緣學是研究藥用植物的植物親緣關系-化學成分-療效(藥理活性及傳統療效)間的相關性的一門邊緣學科,是中藥資源和植物藥資源研發的基礎工具。本書在藥用親緣學框架下,以植物類群和物種的遺傳親緣關系為線索,系統論述代表性藥用族屬的植物化學、化學分類學、分子生物學和系統發育關系,以及上述各方面與植物藥藥代動力學/藥效的關聯。在藥用親緣學的知識譜系中,增加了藥用基因組親緣學新概念。本書系統梳理藥用親緣學的認識論和研究方法的進化,對研究范式轉換提出了初步見解。本書可供藥用植物、中藥資源、生藥學等相關專業教師、研發人員和相關決策部門參考,也可供上述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學參考。
郝大程 肖培根 ·生物科學 ·21.5萬字
行為生態學將生態學同行為學、遺傳學和進化論緊密結合在一起,并引入經濟學思想對動物的行為進行分析。該學科在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的同時,提出了進化穩定對策、博弈論、頻率制約、最適模型、經濟可保衛性、兩性利益沖突、親緣選擇、廣義適合度、利他主義、行為權衡和決策以及基因的自私性等概念。本書全面概要地介紹了行為生態學的理論,全書共分為12章,分別從覓食行為、生殖行為、社會行為、生境選擇和領域行為、社群、捕食、信號與通信、資源競爭等不同角度,較為系統和全面地介紹了行為生態學的基本理論、基本內容和基本方法。本書可作為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為科學工作者和研究人員的參考書。
尚玉昌 ·生物科學 ·47.5萬字
共3卷,對杭州市區野生植物種質資源調查,編寫杭州市區的地方植物志,為該地的野生植物資源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提供基礎資料。反映最新的植物分類研究成果;具有明顯的地域性。
杭州植物園 ·生物科學 ·33.9萬字
本書是作者精選其撰寫的部分科研報告以及公開發表的文章所形成的論文集,分為應用氣候的意義、風壓研究、風能太陽能資源研究以及城市與氣候四部分,提出了中國應用氣候的概念,在建筑氣候中研究城市規劃與氣候的關系,給出了風壓、雪壓計算模式以及采暖通風空調的氣候指標;在太陽能、風能研究中提出風能計算模式并首次給出中國風能分布和區劃圖以及復雜地形下風場數值模擬等等,附錄是國內媒體對朱瑞兆的公開采訪報道以及朱瑞兆所獲獎項及榮譽。
朱瑞兆 ·地球科學 ·26萬字
鞘翅目昆蟲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類群,它目前已知40萬種,占整個地球已記錄生物種類的40%。生態環境的穩定和發展需要生物多樣性的支撐,人類生存需要生物多樣性來提供資源。對生物多樣性的認識始于物種。因此,對物種多樣性的研究、編目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同時也是生態環境安全、農林生產安全、人類健康和生存安全所必須的工作。本卷是天目山鞘翅目專志,由國內各單位鞘翅目專家共同努力完成的,代表了國內最高水平。經野外標本采集,鑒定共計36科414屬883種。同時,作者對實際研究過的種類作了比較詳細的形態描述,每個種均列有分布、生物學、有關文獻和分布等,并編有分種檢索表。本卷志不僅有助于人們全面了解天目山豐富的動物資源,而且還可供農、林、牧、畜、漁、環境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工作者參考使用。
吳鴻 ·生物科學 ·30.7萬字
這是享譽世界的智力游戲專家、設計師、藝術家伊凡·莫斯科維奇的作品集,用他精心設計的600多個精彩智力游戲,從不同角度幫助大家開發大腦潛能。發展你的創造力,增強你的直覺和洞察力,提升你的決策力。每個游戲都用有趣的圖片呈現,富有表現力和互動性,易于理解,讓你在輕松愉快中鍛煉數學思維,打造更強大腦!巧妙地將從史前時代到21世紀的數學史融入這些游戲題中,讓你在挑戰謎題、開啟大腦潛能的同時,了解數學前進的軌跡,領略數學的迷人魅力。這是一套有觀點、有故事的數學益智書,獻給所有熱愛美感、驚奇、挑戰、數學與游戲的人。
(英)伊凡·莫斯科維奇 ·數學 ·29.7萬字
本書基于科技發展的內在因素,從數學的進步、科學的方法、文明的交融、思想的解放,多維度追溯西方科技文明的發展歷程,梳理近代科技發展的脈絡,展示文明融合對于西方近代科學發展的作用,呈現中華文明燦爛光輝照耀下的西方近代科技發展的輝煌畫卷。本書通過大量歷史史料,明確地揭示了中華文明在西方近代科學發展中的作用。包括中華文明在內的歐亞古文明的成果,填補了歐洲數學發展的斷崖、促進了歐洲思想解放、直接和間接地推動著近代科技的發展。通過對西方近代科學發展的再認識,對于正確認識近代中國科技落后的根本原因、了解中華文明的偉大貢獻、理性思考中國未來的科技發展,具有重要的正面意義。
王元慶 ·科技史 ·33.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