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薄伽梵歌》是印度古代史詩《摩訶婆羅多》(MahabharaIa)中的一部宗教哲學詩。因此,在閱讀《薄伽梵歌》之前,先要了解一下《摩訶婆羅多》。《摩訶婆羅多》的成書年代約在公元前四世紀至公元四世紀,歷時八百年。它以口頭方式創作和傳誦,不斷擴充內容,層層累積而成,最后定型的篇幅達到“十萬頌”(每頌一般為三十二個音節),譯成漢語約四百萬字。
(古印度)毗耶娑 ·經典著作 ·5.1萬字
靜心的修習在于獨抒靈性的思考,這并不是一個模仿的過程,不是說樹立一種好的模式,然后跟著去做就行了。正如東施效顰的可笑在于東施只知道西施捂著自己的胸口楚楚可憐,樣子很美,卻不知道這種美是因人而異,不可復制的,同樣的動作發生在她身上就顯得很丑。盲目去模仿別人,會失去自己應有的特色,所有對于他人的成功和經驗,只能借鑒而不可照搬。
賢宗法師 ·普及讀物 ·5萬字
《星云禪修》叢書是整理星云大師在電視臺播出的“星云說喻”欄目的文章而成。星云大師將七十余年修禪行佛的參悟和身體力行,教世人親近佛理、通達人生的道理,娓娓敘來。本次出版,將“星云說喻”的九百篇佛理文章以佛光寺三修——修身、修口、修意,即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為主題來整理分冊,共分為九冊,本書《把握當下:星云大師談修身》,是為“星云談修身”之一種。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4.9萬字
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老好人,處處被人壓、騙,為什么?因為他沒有智慧,僅僅有慈悲心,最后他沒能真正做好自己的事情。所以我們要用智慧去引導我們的人生,但智慧來自哪里?來自眼光的高度,透視事物的深度,來自“空”的宇宙觀。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觀照自己,在現實生活中去修行,從日常的每件事做起,佛法雖然是出世間的,但并不離世,相反要在市井生活中去成就。所以說佛教離我們并不遙遠,它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賢宗法師 ·普及讀物 ·4.9萬字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們是浮澡的,人們常常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本書通過一系列富有哲理的故事,講述了如何讓人歡喜的道理。
我們所認識的世界,所熟習的人,真的就是的確如此嗎?有沒有一顆時刻澄明的心能夠去隨時隨地看透任何一個流轉不息的人和瞬息萬變的世界呢?當這樣追問自己的心靈時,就會發現執著于自己一時一地、一人一物的幻象是多么可笑的事情。認識的主體在遷流變化,認識的客體也同樣在遷流變化;我是有限的我,你也并非全知全能的你,那么為何那么確實地相信這個虛妄的、流動的自我呢?
本書是作者多年來對道德經深入探究和領悟的結晶,不僅在文字的解析方面有獨到之處,在道德經的含義上也有作者自己的理解和認識。
道布 ·道教 ·4.8萬字
本書是弘一法師晚年將其學佛心得整理、修訂,以大才子、大學者、大藝術家的俗家修為向常人揭示出佛門的真諦。他的演講稿與輯錄的處世格言被梁實秋、林玉堂等作家譽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閱讀、慢慢體味、用一生的時間靜靜領悟”。
弘一法師 ·佛教 ·4.8萬字
當世大德、《佛陀傳》作者一行禪師專為職場人生而寫的職場修行書。工作就是修行。工作中的一切磨礪,都是你修行的助緣。一行禪師將指引你在工作的重壓下磨煉自己的心性,提高自己的人格,使自己的工作、事業在平和喜樂中獲得成功。翻開《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平和喜樂地成就事業》,跟隨一行禪師的腳步,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平和喜樂地成就事業。
一行禪師 ·普及讀物 ·4.3萬字
《阿賴耶識論》共10章,于1942年冬至1945年秋作于黃梅,脫稿則在三十四年秋。本書是一本宗教哲學論著。阿賴耶在梵文中的原意為:藏,能藏、集藏,阿賴耶識即是指能夠集藏分段生死等有漏無漏法種的第八識如來藏。作者在本書里說“我選擇阿賴耶識做題目,卻是從我的友軍儒家挑撥起來的。我歡喜贊嘆于大乘佛教成立阿賴耶識的教義,覺得印度圣賢求真理的習慣與歐西學人一般是向外物出發,中國儒家則是向內,前者的方法是論理,后者的方法等于“詩言志”。究其極儒佛應是一致,所謂殊途而同歸,歐西哲學無論唯心與唯物卻始終是門外漢未能見真。”
廢名 ·理論 ·4.1萬字
本書從禪的起源開始,講述了禪的發展與傳承,描寫了其從古流傳至今在人們的生活與思想中的的衍變,穿插著有趣和耐心尋味的公案故事,充滿哲思。易中天老師運用詼諧幽默的語言,配合國畫大師黃永厚的精彩畫作,引據神話傳說與真實史料,靈活運用古代文豪與禪師的對話,解釋了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常識及俗語的出處,它們都與禪擁有著密切的關系。讓我們了解禪是什么,理解禪文化和禪意,感悟禪的美妙。
易中天 黃永厚繪 ·普及讀物 ·4.1萬字
當今時代,如此振聾發聵的教言,對許多人來講,應該說見所未見、聞所未聞。書中一些教言似乎尖銳,個別人看后或許有如坐針氈之感。但正如阿底峽尊者所言:“擊中要害的批評,是最殊勝的教言;指摘弟子過失的師父,是最好的上師。”愛之深,才會責之切。法王對某些人的嚴厲,猶如慈母呵斥犯錯的獨子,一切只因慈悲。
法王晉美彭措口述 索達吉堪布編譯 ·普及讀物 ·4萬字
高僧寫就的戀愛指導書,一行禪師開先河,用佛法闡述兩性情感關系,幫助處于危機中的情侶度過難關,化解彼此情感矛盾,攜手擁有美好的未來。一行禪師說:在戀愛中修行,就是永遠不對伴侶有一絲一毫的懷疑,既牽手便攜手,擁有相愛一生、相守一生的幸福。這是一本勸導愛侶之間如何相互忠誠、相互關愛,擁有幸福、親密關系的小書。一行禪師從佛學的角度看待愛侶之間的親密關系,用正念、專注與智慧引導,使愛侶擁有持久、健康的感情。
一行禪師 ·普及讀物 ·3.5萬字
該書凝聚中觀大師近年來的佛學論文精選,以正能量的視角看待世間百態,以佛法解讀世界局勢,以佛法來評析金融危機,以佛的智慧來談如何應對心理疾病,由此獲得社會正能量。文章通俗易懂,將佛法與現實緊密聯系,展示給讀者一個全新的佛學世界觀。
中觀大師 ·普及讀物 ·3.5萬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叢書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編寫的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中國文化知識讀本:佛教的傳入與傳播》為叢書之一,系統全面介紹了佛教史相關歷史知識。《中國文化知識讀本:佛教的傳入與傳播》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
金開誠 ·理論 ·3.4萬字
金開誠、杜永剛編著的《中國禪學》禪學對佛學教義的把握并非義學式的,而是具有藉教悟宗的特點,參禪者開悟時稱其感受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成為禪師悟感的典型表述。在禪學看來,所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感受,只是禪悟的某個階段的境界,其最高境界仍要求視山為山、視水為水。《中國禪學》講述中國禪學的文化精神,早已融入了傳統文化思想之中,并對中國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金開誠主編 ·理論 ·3.1萬字
本書記載的就是丘處機以七十三歲高齡,越高山,涉大川,跨戈壁,渡荒漠,崎嶇數萬里的西游的這段歷程。此書分上下兩卷,上卷開篇記載邱處機拒絕金和南宋的邀請,認為蒙古方才是天命真主,故率弟子18人于1220年自山東出發,經今北京、宣化、呼倫貝爾、烏蘭巴托、阿爾泰山、準噶爾盆地等地,抵達今阿富汗境內的興都庫什山脈覲見成吉思汗。下卷記述邱處機三次向成吉思汗講道,并隨其返回蒙古,其間,邱處機多次勸諫成吉思汗戒殺。書中所記包含沿途人文地理之描述、丘處機所寫的詩詞及其為成吉思汗所講的內容等,不僅是著名的道教典籍,也是研究中外交通史書、民俗、宗教等方面的珍貴史料。
李志常 ·道教 ·3.1萬字
中觀大師 ·普及讀物 ·3萬字
本書以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為基礎,以佛家禪理感悟人生的高超智慧為核心,融合了儒家、道家思想的精華,幫助人們正確認識自己,把握為人處世的分寸,掌握生活智慧,端正工作態度,享受真正的自由與快樂。文字直指人心,充滿了哲學旨趣。
楊天 ·普及讀物 ·3萬字
中觀大師 ·普及讀物 ·2.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