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宏大的歷史敘事,內容涵蓋戰場的方方面面。既有主要戰場的詳細敘事,也有各分戰場,如巴爾干戰場、阿爾卑斯山戰場、蘇伊士運河戰場、兩河流域戰場、高加索戰場、東非殖民地戰場、海空域戰場等的詳盡敘事。對一戰的全方位解讀。除了正面戰場敘事,還包括各參戰國內的政治社會生活,后方民眾對前線的各種支援,各民間慈善組織對前線士兵的生活救助和心理輔助等,立體地全景地展現了戰爭對人類的綜合影響。
(美)霍蘭·湯普森 ·軍事史 ·33.2萬字
本書論述了福建本地在抗日戰爭時期,在前線兵源不足時,福建地方兵役機構嚴格執行政策,落實兵員動員宣傳工作,積極征兵,為前線充補大量兵員,也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全書分為六個部分,分別是緒論、福建兵員動員的背景與有利條件、福建兵員動員的法規體系與組織機構、福建兵員動員的準備,以及重點描述了福建兵員動員的具體實施情況及兵員動員的成效與影響。
蘭雪花 ·軍事史 ·23.5萬字
本書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當前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改革,培養大學生的國防觀念和國家安全意識,強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觀念,有效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國防教育的具體要求而編寫。主要內容包括國防建設概述、軍事思想、戰略環境、軍事高技術、信息化戰爭、人民防空、普通高校軍事技能訓練等。此次在第一版的基礎上,總結教學實踐經驗,吸收了軍事科學研究的新成果,對部分內容做了增刪,以更好地適應教學需要。
易賢文 馮煉 ·軍事理論 ·20.6萬字
本書系作者近年來研究嚴復軍事、政治及群學思想的論文結集,主要由三部分內容構成。“軍事思想”部分論文2篇,首次對嚴復的海軍建設和海權思想、軍事戰略思想及其特點等進行較為系統的探討。“政治思想”部分論文6篇,分別研析嚴復《辟韓》的語境及其與晚清道統變化的關系,嚴復的民族主義,嚴復對俄國及中俄關系的認識,嚴復與英國思想家柏克的“保守主義”之間的關聯與差別,嚴復晚年的建國構想及其與孫中山建國思想的同異等。
王憲明 ·軍事理論 ·21.2萬字
本書包括“雷達傳奇”和“恰當還是不當,這是個問題”兩個系列文章。“雷達傳奇”系列文章,從20世紀初防空作戰面臨的困境說起,講述了二戰前和二戰過程中,雷達在英、美等國的發明和發展,在陸戰、海戰、空戰中的運用,以及雷達如何深刻地影響和改變了二戰重大戰役的進程及結局。“恰當還是不當,這是個問題”系列文章,列舉了20世紀40年代至今,24個外軍處置不明海空情的案例,逐一講述了不同案例發生的時代背景,處置經過,以及值得后人反思和借鑒之處。
小之 ·軍事技術 ·26.7萬字
1944~1945年,從太平洋中部到日本本土,美國跨越全面戰爭門檻。在馬里亞納群島戰役中,第五艦隊一路向西,引出日本的整個航母艦隊,搗毀日軍據點;陸戰隊正面登陸有數萬防御兵力的塞班島,在短短兩個月內相繼攻入塞班、關島、天寧三島;陸軍航空隊首次大范圍空投凝固汽油彈,火攻東京,使在劫難逃的敵軍陷入地獄般的火海。一系列戰役幫助美軍開辟了通向日本的空中走廊,使美軍得以向日本本土投擲原子彈——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在戰爭中動用核武器。基于權威學術研究、大量一手資料及個人敘述,霍恩費舍爾以其電影般的筆觸與敏銳的洞察力,記錄了二戰改變全球命運的最后一幕。
(美)詹姆斯·D.霍恩費舍爾 ·軍事史 ·41.5萬字
軍事戰略是籌劃指導戰爭全局和軍事力量建設及運用的總體方略。日本由于近現代特殊的歷史原因,其軍事戰略有其獨特之處。本書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開始,系統闡述戰后初期、冷戰期間、冷戰結束后特別是進入21世紀后日本軍事戰略的重大調整和發展演變,對日本現行軍事戰略進行重點剖析,對日本軍事的未來走向進行了展望。從戰后以來日本軍事戰略的不斷調整可以清晰看出日本一直致力于重新走向政治大國、軍事大國,早日實現“正常國家”的戰略目標。
劉哲民 石宏 ·軍事文學 ·29.4萬字
《軍語概論》分上、下編,上編寫的是軍語的基礎理論,下編寫的是軍語的實際工作。《軍語概論》的編寫堅持從軍語工作的實際需要出發,全面、系統、完整地研究了軍語的基本理論,總結了《軍語》編修工作60多年來的實踐經驗,探討了《軍語》編修工作的基本規律,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提出了《軍語》編修工作的方針、原則、指導思想和解決重點難點問題的方法與思路,闡明了我軍軍語工作的發展方向、趨勢和軍語的建設、管理、研究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從而構建了用于指導軍語實踐的理論體系,提出了編修我軍《軍語》的基本方法,闡明了軍語建設、管理和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路徑,以期填補軍事科學研究領域的空白,成為第一部全面梳理和研究軍語基礎理論與編纂實踐的標志性成果。
韓韌主編 ·軍事理論 ·34.4萬字
《戰爭論》是普魯士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的軍事理論著作的精選本。書中深刻揭示了戰爭從屬于政治的本質,強調了人的因素尤其是精神力量在戰爭中的作用,闡述了戰爭性質向民眾戰爭轉變的趨勢。書中探討了戰略與戰術、進攻與防御、戰爭目的與手段之間的辯證關系,提出了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等經典理論。此書被譽為西方近代軍事理論的經典之作,對軍事思想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德)克勞塞維茨 ·經典著作 ·22.7萬字
1943年6月至12月,盟軍合力攻克西西里島、迫使墨索里尼垮臺,從而進一步收緊對納粹德國的包圍圈。而隨著戰爭形勢的逐漸明朗,二戰后國際秩序的雛形初步形成。追蹤再現了盟軍戰勝意大利的全過程,觸及了美英法等盟國之間復雜而微妙的關系。
(英)溫斯頓·丘吉爾 ·軍事史 ·25.4萬字
本書從兵器控制系統的實際應用出發,以自動控制理論為主線,系統介紹了經典控制理論和現代控制理論的分析、校正及綜合設計方法。全書共分10章,其中經典控制理論部分主要闡述控制理論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統的數學模型、控制系統的時域分析、根軌跡分析、頻率特性分析和反饋控制系統校正設計;現代控制理論部分在介紹控制系統狀態空間分析、狀態反饋與狀態觀測器設計的基礎上,闡述了最優控制系統設計的基本方法與典型應用。本書在保證理論知識體系結構完整的前提下,融入控制理論在兵器控制系統設計中的應用。
周奇鄭等編著 ·軍事理論 ·22.2萬字
本書通過考察和梳理古代傳世文獻,以及甲骨文、銅器銘文、簡帛文字,結合新發現的考古資料,并參鑒世界上其他古代民族的戰爭資料,綜合復原出石器時代以迄商代戰爭的立體畫面,揭示商代戰爭和當時宗教信仰之間的關系,以及商、周之間在戰爭方面的歷史劇變。
李競恒 ·軍事史 ·29.8萬字
(美)霍蘭·湯普森 ·軍事史 ·32.8萬字
美國海軍五星上將回憶錄,二戰美軍戰略規劃及決策的權威著作。威廉·丹尼爾·萊希,美國海軍五星上將。美國參加二戰后,擔任新設置的總統參謀長職務并主持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是事實上的第一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參與了二戰時期盟軍的一系列重大軍事決策。1944年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獲五星上將軍銜的軍官。《身歷其境》是萊希將軍的回憶錄,根據其日記整理撰寫而成,是研究美國在二戰期間戰略規劃和決策過程的一部權威著作。書中極為詳盡地記錄了萊希主持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英美聯合參謀長會議和參加盟國最高級政治會議的情況,極具史料價值。
(美)威廉·丹尼爾·萊希 ·軍事史 ·44.7萬字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統一戰線和統戰工作。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統一戰線是我們克敵制勝的三大法寶之一。紅軍長征結束到達陜北時,革命武裝力量只剩下幾萬人,在非常困難的條件下,黨把一些最好的干部派去做統戰工作。革命事業一經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相結合,就調動起了千軍萬馬,開創出抗日救國的新局面。我們黨正是依靠工人階級同農民階級的聯盟,聯合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結成強大的統一戰線,經過長期斗爭,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榆林統戰史話以中共在榆林統戰歷史上的著名人物為主線,包括從事統戰工作的共產黨員及其統戰對象——愛國將領、愛國民主人士、起義投誠的國民黨軍將領、回蒙等少數民族文化界知名人士等內容,通過這些人物故事勾勒出榆林統戰工作的全貌。
高嶇 ·中國軍事 ·28.1萬字
本書是十四位古代歷史人物的小傳,回顧了皮洛士、安條克三世、米特拉達梯六世、龐培、安東尼、尼祿、阿提拉,以及孫策、公孫瓚、苻堅、李密、朱溫、陳友諒、李自成等人從崛起到隕落的過程,講述了與他們相關的戰役及歷史故事。
指文烽火工作室 上帝之鷹 ·世界軍事 ·39.9萬字
《壬辰戰爭》一書綜合運用中日朝韓史料,全面、客觀地描述了發生在16世紀末的日本侵朝戰爭。1592年,剛剛統一日本不久的豐臣秀吉在野心的驅使下,動員15萬8800名遠征軍入侵朝鮮半島。他的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個囊括其所知的整個世界的龐大帝國。戰爭初期,日軍一路長驅直入,短短一個多月便攻下朝鮮三都漢城、開城、平壤,進抵中朝邊境。危急時刻,明朝萬歷皇帝當機立斷,決定派大軍支援朝鮮。明軍在平壤大敗日軍小西行長部,隨后一舉收復三都。與此同時,朝鮮名將李舜臣在半島南部海域屢挫日軍水師;朝鮮各地義兵蜂起,四處襲擊日軍補給線。日軍戰事不利、兵力不足、后勤不濟,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只能退守半島東南一隅。最終,隨著豐臣秀吉的過世,日軍全面撤出朝鮮半島,壬辰戰爭結束。這場戰爭不僅給東亞各國人民帶來了災難,也對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此戰過后,舊勢力紛紛衰落,新勢力漸次崛起,東亞地緣政治格局發生了巨變。
(加)塞繆爾·霍利 ·軍事史 ·35.4萬字
在人類文明史中,每一個民族的戰爭史都是其民族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在不斷的征戰中,集精神、智慧、技術、財富于一體的武備文化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每個階段武器的制作水平都是當時社會生產力發展最為突出的標記,它們擁有著極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本書作者根據不同歷史時期發生的事件,通過對古籍史料的研讀,并結合相關的繪畫、雕塑,以及歷代出土的甲胄實物和諸多收藏家的藏品進行反復考證,歸納出了跨越三千余年的中國古代甲胄的發展脈絡,對代表性的甲胄裝備做出了細致的描述與講解。
龔劍 ·軍事史 ·34.5萬字
一百三十年前的中日甲午戰爭,是近代中國命運的重要轉折點。中日海戰幾乎貫穿了戰爭的全過程,是戰爭爆發、轉折和最終結局的突出標志,牽動著整個戰局的走向,對于雙方的勝負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清廷為什么會戰敗?誰是責任人?教訓是什么?這些問題引發了國人百數十年的反思,時至今日,“雪恥甲午”仍是國人揮之不去的情節。本書以北洋海軍的軍事行動為主線,從豐島海戰、黃海海戰、旅順之戰、威海衛淪陷、北洋艦隊覆滅五個部分全景展示甲午海戰的整個過程。書中利用中外稀見史料、水下考古成果和歷史圖片,配合嚴謹的歷史敘事,還原戰爭場景細節,生動再現瞬息萬變的戰爭態勢、驚心動魄的海戰場面和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本書還對中日雙方海軍戰略戰術問題予以精彩分析,并清晰呈現了晚清政府的制度弊病、派系斗爭,以及參戰將領的內心活動和抉擇,深刻揭示了北洋海軍慘敗的真相和奮力一搏的無畏勇氣。
陳悅 ·軍事史 ·33.5萬字
一部軍事理論史上的里程碑一部闡釋三千年來戰爭真相的軍事史經典《西方三千年戰爭簡史》是英國軍事理論家李德·哈特的經典之作。李德·哈特詳細研究了上起希臘羅馬時代下至二戰的二百八十多個西方軍事史上的著名戰例,還原其中的奇謀鬼略。通過研究,作者總結出了對現代軍事理論產生了重大影響的“間接路線”概念,提出間接路線才是現代軍事理論中最有效的軍事戰略模式;在此基礎上,他還構建出了一套全新的戰略理論體系。此外,作者還率先對原子能時代的大戰略以及游擊戰等戰術進行了思考和研究。
(英)李德·哈特 ·軍事史 ·24.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