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吳伯簫,中國現代著名的散文家、教育家,在近半個世紀的創作、教學和出版生涯中,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其中有許多被的中學課本,影響了大批的青年學子。本書以吳伯簫先生的創作活動為主要線索,運用書信、報紙、期刊、政府文件以及時人回憶錄等史料,詳細地記述,并考證了吳先生獻身文學創作和教育出版的歷程。再現了他與老舍、王統照、洪深、臧克家、王亞平等一批中國現代著名作家的真實交往情況。
子張 ·文學家 ·22.8萬字
本書是自傳小說《我的奮斗》系列的第三部,講述了主角卡爾·奧韋在已然失落的童年生活中所經歷的恐懼、挫敗、喜悅和成長。不同于前兩部作品相對復雜的結構,在回溯童年時,作者選擇遵循時間的脈絡,盡可能忠實地重現了記憶中的那個“極其敏銳的耳朵”所聽到的一切。“我”生活在被一堵不可逾越的高墻完完全全地隔離開來的兩個世界中。在一個世界,父親總是強迫“我”屈服于他的意志,對他的恐懼和仇恨使死亡成為了一種甜蜜的存在;而在另一個世界,“我”被排除在群體之外,被稱為“費米”,被嘲諷、恥笑,然而,媽媽的陪伴、大量的閱讀、音樂和足球拯救了“我”,“我”的自我意識逐漸開始蘇醒,原本互斥的兩個世界似乎有了連結,而童年似乎也離“我”遠去了。
(挪威)卡爾·奧韋·克瑙斯高 ·文學家 ·29.3萬字
本書是大型叢書《當代嶺南文化名家》之一種。全書分為三部分:“作者小傳”簡要講述著名作家章以武的生平事跡和主要成就,“從藝訪談”通過訪談全面展現章以武從事影視文學創作的心路歷程,“代表作精選”收入《雅馬哈魚檔》《南國有佳人》《歷史的見證》等代表性作品。
章以武 ·文學家 ·30.9萬字
孫犁是一位人們熟知的作家。提起他,人們就會想起他那種“香遠益清,亭亭凈植”的“荷花淀”風格,想起文學史家稱道的“荷花淀派”。由于傳記作者對孫犁的生活和創作經歷的深刻了解,對其作品的獨到研究與藝術把握,以及作者明麗流暢的敘述筆調,這部傳記給我們生動描寫了孫犁的生活和創作道路,再現了這位作家在現代文壇上的獨具風采,揭示了他的富于啟迪、意蘊豐厚的人生奧秘。本書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迄今為止孫犁傳記作品中的佼佼者。
郭志剛 章無忌 ·文學家 ·30.9萬字
本書以史實為依據,輔以合理的文學想象,以第一人稱視角展開蕭紅的人生經歷和內心世界,敘述其從童年到成年,從哈爾濱流亡到香港的全部人生經歷,詳細展開她與汪恩甲、陸哲舜、蕭軍、端木蕻良等人的情感糾葛,以及與魯迅、茅盾、聶紺弩等文化名人的交往,將蕭紅人生中存留的諸多迷案一一解開,還原一代才女的悲情一生。
葉君 ·文學家 ·25.6萬字
20世紀70年代,金介甫在哈佛求學期間接觸到了沈從文作品,最后以論文《沈從文筆下的中國》獲得博士學位。論文寫作期間,他專程來中國多次拜訪沈從文先生。之后,又寫成TheOdysseyofShenCongwen一書。金介甫先生由此也成為在西方世界介紹沈從文、研究沈從文的重要學者之一。金介甫先生寫作此書時,掌握了大量的一手材料,包括一些來自西方的獨特資料,完整呈現了傳主當時的生活環境和時代氛圍,傳遞出作者清晰的歷史觀念和厚重的生命意識;在評論傳主的文學成就時,又能放諸世界文學的發展和傳播的大環境里,彰顯出沈從文的文學價值和地位。本書英文版傳到中國以后,經過蕭乾、荒蕪先生等人引薦,資深翻譯家符家欽先生翻譯了此書。其譯文精準、流暢,又得沈從文先生筆墨趣味;所引材料詳實,盡顯原著面貌。20世紀80年代以來,該書的中譯本曾以《沈從文傳》為名出版。本次更名出版,對之前的版本做了重新校訂,是近二十年來作者首次授權出版的中文版。
(美)金介甫 ·文學家 ·30萬字
這是一部“感動沈從文家人”的沈從文傳記,一部令《活著》作者“感慨萬分”的人物傳記,一部獲得中國國家圖書館“文津獎”的新經典傳記(增訂版)。沈從文逝世三十周年暨2018年“增訂版”,新增《沈從文的后半生:這是什么樣的故事》,并首次收入沈從文作為“絕筆”的《一點記錄——給幾個熟人》。在時代的劇烈變動中,這種連續、細密、復雜的個人精神活動,清晰見證了一個弱小個人的全力掙扎,一個平凡生命以柔弱的方式顯現的強大勇氣和信心,一個“有情”的知識者對歷史文化長河的深沉而莊嚴的愛——一如他愛家鄉的那條長河,曾經不知疲倦地抒寫那條河的故事,他的后半生甘受屈辱和艱難,不知疲倦地抒寫歷史文化長河的故事。
張新穎 ·文學家 ·21.9萬字
一部全景式展現大唐詩壇的集體傳記,那些唐詩經典名篇里藏著的往事。每個詩人都是自己的傳奇,每一首唐詩都有它的故事。駱賓王、王勃、張若虛、賀知章、孟浩然、王維、王昌齡、王之渙、李白、杜甫、韋應物、白居易、元稹、韓愈、孟郊、賈島、劉禹錫、柳宗元、杜牧、李商隱、溫庭筠……那些鮮衣怒馬的少年,那些充滿詩意的別樣靈魂,唐詩空中這些璀璨奪目的星星,繪成了一軸展現盛世大唐的風華與氣象的精彩畫卷。本書融時代背景、人物傳記、詩歌鑒賞于一體,闡明了唐詩的總體發展脈絡,敘述了八十多位詩人的人生軌跡,對百余首經典詩作進行了鑒賞品讀。力圖完整真實地呈現唐代詩人的人生經歷及歷史背景,讓讀者在唐詩中讀懂詩人的人生,在詩人的快意人生中讀懂唐詩。
包勁松 ·文學家 ·28.9萬字
本書是大型叢書《當代嶺南文化名家》之一種。全書分為三部分:“作者小傳”簡要敘述著名出版家岑桑先生的生平事跡,“從藝訪談”通過訪談對話展現岑桑先生從事文學創作和出版工作的所思所想,“代表作精選”收入岑桑《當你還是一朵花》《老編輯話舊》《春天的對話》等代表性作品。
岑桑 陳海烈等 ·文學家 ·28.4萬字
宋亡之際,先后有四批宋人被元朝押解大都,即祈請使群體、宮室群體、崖山群體、拒聘群體,并被長期羈押、圈禁、流放在北方。這批亡宋“流人”不同于留居江南的遺民,是一個極為特殊的“流人”作家群體,他們要直面元朝的上層統治者,承受極度的身體苦痛與精神掙扎,做出了卓絕的人生選擇,以錚錚鐵骨和悲壯詩篇留刻下歷史的永恒印跡。本書梳理亡宋北解流人群體全貌,探求代表性作家王昭儀、朱美人、家鉉翁、汪元量、謝枋得、文天祥等的人生軌跡和詩文創作,揭示他們的共時性影響與歷時性價值。
閆雪瑩 ·文學家 ·26.5萬字
中國歷史漫長而豐富。中國很早就有記載自己民族歷史的優秀傳統。《品中國文人3》嘗試著從中國歷代大文人的角度來勾畫歷史與文化的脈動,以這些與中國歷史和文化相關聯的單個生命的演進,還原歷史與文化發展的真況。所有文章融文史哲于一爐,同時也注入了作者作為一個生活在當今時代的文化人的見解和情感。《品中國文人3》的作者原為小說家,在對這些文人和歷史的講述中也融入了文學的筆法,展現出作家雄厚的筆力、豐富的藝術再現力和廣博的人生閱歷。
劉小川 ·文學家 ·20.2萬字
抗戰時期是艾蕪創作生涯中的重要階段,其作品豐產而高質。編著者沉潛于圖書館,涵泳于數據庫,爬羅剔抉,多有發現與收獲。全書按內容大致分為五輯:“作品集及有關評論”“集外文拾補”“人物與事件”“書信繹讀”“他人筆下的艾蕪”,收文31篇。書中所錄文字,俱從原始資料得來,信實可征。本書的出版,對于《艾蕪全集》,無疑會具有一定的補佚作用,同時也將進一步夯實艾蕪研究的文獻基礎。
熊飛宇 ·文學家 ·26.2萬字
俄羅斯著名學者格羅莫夫畢生心血力作,還原最真實的契訶夫。以俄羅斯文學信徒的視角重新闡釋契訶夫的文學地位,認識契訶夫就是獲取一種生活的力量。_x000b_《契訶夫傳》是蘇聯學者格羅莫夫關于契訶夫的眾多研究著述中公認的集大成者,也是蘇聯契訶夫研究中最優秀的作品之一。在《契訶夫傳》中,格羅莫夫從契訶夫最初期的作品開始一一梳理了契訶夫的整個創作生涯,并將契訶夫的作品與書信、日記、手記已經目前可以確認的契訶夫生活中發生的事件等有機地結合起來,非常系統地介紹了契訶夫一以貫之的完整世界觀,從而推翻了前人對契訶夫的簡單定義。契訶夫作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短篇小說家,在俄羅斯文學乃至世界文學中都占據著非常重要又相對獨特的地位。格羅莫夫從一個俄羅斯人、一個俄羅斯文學信徒的角度,重新闡釋了契訶夫在俄羅斯文學中的地位,厘清了他作品中自普希金、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一脈相承的俄羅斯文學血脈。
(蘇聯)格羅莫夫 ·文學家 ·32.3萬字
作者記錄了俞平伯大概從新中國成立之后到1990年逝世前這段期間的經歷。本書由王伯祥之子王湜華先生所寫,王伯祥與俞平伯相識于抗日戰爭之上海,新中國成立后,王伯祥舉家遷居北京后二人又成為同事,又因兩家距離甚進而交往甚密。王湜華以長達數十年時間的交往所感講述俞平伯的晚年生活,描繪傳主的生活細節,如遭到不公正待遇后對待生活的態度、晚年后妻子過世后的悲痛以及后半生紅樓夢研究的態度等。
王湜華 ·文學家 ·22.7萬字
“不讀艾爾曼,無以談葉芝”,一代批評巨擘理查德·艾爾曼的成名作,揮灑文筆,廣博眼界,深厚學養,探索多面葉芝的精神世界與藝術世界。理查德·艾爾曼是美國著名學者、文學批評家,憑借三部重磅傳記《葉芝:真人與假面》《喬伊斯傳》和《王爾德傳》躋身二十世紀現代主義文學研究巨擘之列。其中,初版于1948年的《葉芝:真人與假面》是其成名作,材料豐富,功力十足,字里行間更透著一股可貴的學術朝氣,是為其學問生涯奠定基調的作品,也是關于葉芝的傳記類作品中獲得學界一致認可的權威之作。在這本廣受贊譽的文學研究經典中,艾爾曼以揮灑的文筆、廣博的眼界和深厚的學養探索了大詩人葉芝的精神世界與藝術世界,揭開了他的一張張假面——神秘學者葉芝,愛爾蘭自由邦參議員葉芝,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葉芝,耽于感官享受的老年葉芝。中譯本根據1979年修訂新版譯出。
(美)理查德·艾爾曼 ·文學家 ·24.3萬字
在《巴爾扎克傳》中,茨威格記述了文壇巨匠、小說家巴爾扎克充滿矛盾與戲劇性的傳奇一生,對其艱苦卓絕的創作生涯著墨尤多。巴爾扎克是茨威格最為敬重的作家之一,茨威格的小說家筆法使本書讀來跌宕起伏,酣暢淋漓。
(奧地利)斯·茨威格 ·文學家 ·30萬字
“詩圣”杜甫何以榮膺“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之稱號?著名史學家洪業身處日寇囹圄,欲以杜甫詩晨禱夕誦;自述平生以杜詩慰其大悲大喜。后寓居大洋彼岸,用英文寫就《TuFu:China'sGreatestPoet》,這部由哈佛大學出版社于1952年出版的杜甫傳記,迄今為止仍是海外漢學領域有關杜甫研究的最重要的著述。洪業的傳記書寫寄寓個人感情,全書譯引杜詩達374首,融合史事,逐一析釋,考實詩人生平蹤跡。譯者曾祥波專研杜詩,研譯相得,譯筆生動流暢。此次出版除訂正疏誤外,全面優化版式,書后附原書索引、洪業自述杜甫相關文章二篇;另選錄洪業英譯杜甫巔峰之作七律《秋興八首》,中英對照,可資賞鑒。謹此紀念詩人杜甫逝世1250周年暨洪業先生逝世40周年。
洪業 ·文學家 ·24.1萬字
《知堂回想錄》是周作人晚年回顧自己一生重要經歷,細述親歷之近現代重要史事,辛亥革命、張勛復辟、新文化運動、五卅、三一八、北伐、清黨等,是了解近現代中國歷史文化必讀之作,文學性與史料性兼具。最初只有“北大感舊錄”數節,后受曹聚仁之邀開始“一生回想”,歷時兩年多,成文二〇七節。手稿總題為“藥堂談往”,出版時改名“知堂回想錄”。曹聚仁先生說:“這么好的回憶錄,如若埋沒了不與世人相見,我怎么對得住千百年后的中國文化界?”
周作人 ·文學家 ·22萬字
中國現代文學六大家中,較之其余五人,茅盾的傳記作品一直缺少重量級、高品質的作品,這是與傳主本人有關系,也是由于缺少必備的史料積累。近年來關于茅盾的一些新的史料陸續被發掘,寫作一部成熟的茅盾傳記成為一種可能。作者是茅盾研究作家,潛心研究茅盾數十年,寫作一部值得歷史檢驗的茅盾傳記是作者的夙愿。此次茅盾傳,將根據新發現的史料對茅盾一生中的諸多曾厘不清的事實重新考證辨析,諸如茅盾的家族,茅盾在商務印書館工作的具體情形,以及對茅盾回憶錄中的許多事件進行補充和修正。簡言之,這是一部既有史料價值又多有創見的一部茅盾傳記。
鐘桂松 ·文學家 ·37.4萬字
《一輩子的活法:王蒙的人生歷練》講述在回首往事七十七年的時候,我最喜歡的一個詞叫做“活法”。我經歷了偉大也咀嚼了渺小。我欣逢盛世的歡歌也體會了亂世的雜囂。我見識了中國的翻天覆地,也驚愕于事情的跌跌撞撞。有時候形勢的波譎云詭令人暈眩,有時候禍福的說變就變,叫人以為是進入了荒誕的夢境、是在開國際玩笑。見過上層的討論斟酌,也見過底層的昏天黑地與自得其樂,還有世界的風云激蕩,我畢竟訪問過中國大陸境外的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我感受了呵護的幸運與“貴人”的照拂。我也領教了嫉恨者明槍暗箭的無所不用其極:他們好累!然而這些只能叫遭遇,只能叫命運,只能叫機緣,只能叫趕上點兒了,這仍然不是活法,不是你老王某某人的笑聲與熱淚,不是你老王的絕門兒與絕活兒。遭遇是外在的,而活法全在自身的選擇。
王蒙 ·文學家 ·29.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