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普魯斯特的煌煌巨著《追憶似水年華》是那種誰都覺得自己應該去讀但對大部分人來說又確屬望而生畏的書。但在德波頓的這本結合了文學傳記和實用、勵志手冊的書里,作者以他嚴正詳實的專業學識為根基,用他的生花妙筆向我們娓娓道出《追憶》的真正妙處,描繪出普魯斯特真實而又生動的精神肖像;同時他又把圣典拉到人間,從巨著和大師身上尋覓到改變我們每個普通人谷世人生的妙招法門,指點我們如何珍惜時光、體驗人生的真諦、學會調整人生的輕生緩急。
(英)阿蘭·德波頓 ·文學家 ·9.3萬字
無論風雨沉浮,楊絳先生從未辜負命運和歲月的饋贈,活得瀟灑,活得透徹。談起楊絳先生,我們都會由衷地感嘆,她的一生竟活得如此完美,有讓人溫暖的家庭,讓人望其項背的學識,令人羨慕的愛情……但她也說過: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作者以細膩客觀的筆觸,用大量鮮為人知的生活故事帶領讀者徜徉于楊絳先生百年過往,共同回眸那顆與世無爭,卻自有萬種風情的優雅靈魂。這個穿越世紀、用水一般的個性流淌于人世長河的女子,活成了無數人心中完美的模樣。
李雪 ·文學家 ·11.9萬字
高語罕1920年10月加入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曾參與發起新文化運動、參與策劃八一南昌起義,本書敘述了高語罕61年生涯中的61件重要事件,以此反映其參加革命和曲折坎坷的一生。
王軍 ·文學家 ·13.8萬字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也。”中華文壇幾千年,其中的女詞人寥寥無幾,有才有貌又兼具人格魅力的女詞人更是鳳毛麟角,千秋才女李清照就是其中的翹楚。她不僅是中國古代文學目前一道亮麗的風景,甚至成為太陽系當中一道獨特的風景:1987年,靠前天文學會選取15個世界名人的名字來命名水星上面的15座環形山,李清照就是其中之一。僅憑詩詞,她就可與蘇軾、陸游、辛棄疾相媲美,與陶淵明、杜甫、李白、韓愈等各個時代風格的開創者比肩。她所創立的“易安體”,甚至連辛棄疾都仿而效之。她的《詞論》在文學批評目前也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
美芹 ·文學家 ·11萬字
這不是一本研究魯迅的生平、思想及其著作的書,而是近三百則魯迅的故事。這些故事是魯迅的近三百個人生片段,它們連綴起來成了一種故事文體的魯迅傳記。這些故事還原了一個活生生的肉身之魯迅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狀態,它們雖不能完全概括魯迅一生的每一個細節、但故事的細節會讓讀者更貼近魯迅的人生、也折射出魯迅對中國文化產生的影響。
蕭振鳴 ·文學家 ·18.8萬字
本書是國內首部穆旦權威傳記,兼為穆旦詩歌評傳,全書以穆旦的生平經歷為線索,結合他各個時期的詩歌創作,完整敘寫了穆旦作為一個詩人的一生,也寫出了一個在鐵與火的歲月中成長起來的青年,努力不懈、為現代漢語的成熟而建立的不朽功績。同時,作者追蹤勘測了他那些不朽詩歌的源頭。穆旦是現代漢語詩歌領域極出色的詩人。他早早地就決定了,這一生要為漢語服務。書稿可分為三個部分:一是家世與早期的求學經歷;二是西南聯大時期;三是抗戰以及抗戰勝利后的創作與生活。借助于檔案、采訪資料、抗戰史、回憶錄、日記等,本書提供了大量的珍貴歷史圖片,并詳細而有深度地書寫了一個詩人以及他所身處的那個時代的一個民族的傳奇。詩人是種族的觸須(龐德語),穆旦更是創作出了無愧于時代的詩歌。他獻身語言的這一生,應該像紀念碑記住英雄的名字一樣,值得我們民族的語言牢牢地去記住他。如同軍人用劍服務于自己的祖國,詩人用語言服務了自己的國家。
鄒漢明 ·文學家 ·19.4萬字
為了紀念魯迅小說《祝福》發表100周年,獲北京魯迅博物館授權,本次推出“我的沉默震耳欲聾”魯迅作品精選系列(包含小說、散文、雜文、傳記)插畫本,首度收入魯迅藏木刻版畫、魯迅照片等珍貴影像。為讓廣大讀者更加全面地認識魯迅這位二十世紀的偉大中國作家,特地收錄了魯迅先生好友許壽裳所著《魯迅傳》。作者語言曉暢,描繪出魯迅波瀾壯闊的一生,實乃一本出自專家之手而足可信賴的普及讀物。本次出版《魯迅傳》,《亡友魯迅印象記》以1953年6月人民文學出版社版本為底本,參考1947年10月峨眉出版社版本進行編校;《我所認識的魯迅》以1978年6月人民文學出版社版本為底本,參考1952年6月人民文學出版社版本進行編校。此外,本書還特別收錄《魯迅古詩文的一斑》《魯迅書信·致許壽裳》《魯迅先生年譜》三篇,讓廣大讀者更加全面地認識這位二十世紀的偉大中國作家。為方便閱讀,編者對書中的人名、地名、作品、重要事件等進行了簡要注釋。
許壽裳 ·文學家 ·12.7萬字
作者分11個階段回顧了他60多年的藝術生涯,包括苦難是人生的重要財富、革命的自修大學、建立劇場藝術、地下工作點滴、回解放區、建立中央戲劇學院、高年級教學、大躍進中的教學、赴蘇留學、教學在風浪中航行、發揮余熱的晚年等。對了解和研究我國當代藝術發展史具有重要啟示意義和資料保存價值。
冉杰 ·文學家 ·15.8萬字
破碎的愿望梗塞我的呼吸,傷禽似的震悸著他的羽翼;白骨放射著赤色的火焰——卻燒不盡生前的戀與怨。1922年前后,對于日后在詩壇上負有盛名的徐志摩來說,是一個痛苦的年代。其時,他正被“一份深刻的憂郁占定”,處于種不可解脫的感情纏繞中。他是于1918年8月離開北京大學,轉而到國外留學的。
石地 ·文學家 ·11.2萬字
胡里奧·科塔薩爾終其一生都在經歷一場詩意般的突圍:用幻想構建現實,用行動打破幻想。他的作品如爵士樂般充滿著幻想與即興的成分,就像隨時可能從人嘴里吐出兔子。本書作者跟隨傳主腳步跑遍法國、西班牙和阿根廷,采訪了科塔薩爾的妻子、親友和同事,并實地考察了他創作《跳房子》的房間,結合歷年書信與檔案,探尋他的創作秘籍。本書此前已被翻譯成俄語和土耳其語,如今又為中文版重新修訂,堪稱科塔薩爾“傳記的完美形態”。
(西)米格爾·埃賴斯 ·文學家 ·19.7萬字
一百年前,俄羅斯偉大的心魂——托爾斯泰——點燃了一支火把,成為照亮作者青春時代的最精純的光彩。羅曼·羅蘭將托爾斯泰視為精神導師,基于對托爾斯泰多方面的詳盡研究,寫就本書。讓我們傾聽智者的聲音,用心去探求托爾斯泰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法)羅曼·羅蘭 ·文學家 ·10.5萬字
本書是沈從文的自傳,記錄了作者在湘西的成長歲月。作者回望從鄉野童年到投身行伍的種種經歷,真實描繪了故鄉的生活,表達了對親人的懷念,文字中充滿了生命的熾烈和真誠。這本自傳,是《邊城》等一切樸野湘西文學的源頭。
沈從文 ·文學家 ·8.1萬字
《王小波傳》是國內外首部完整再現王小波驚艷一生的唯一傳記,以王小波的生平經歷為縱軸,以王小波對時代、社會深刻思考的文學創造和思想橫向鋪展開來,以點帶面,以人帶史,描述了王小波精神世界的心路歷程,呈現了王小波幽默機敏、理性清澈、特立獨行的人性特點,反映了王小波及其文學思想的價值與當代意義。
樂文城 ·文學家 ·11.7萬字
本書是我國著名魯迅研究專家陳漱渝集數十年研究積累,在考察以往魯迅研究作品優劣得失的基礎上寫成的。作者不孤立地看待魯迅其人其事,而是從其所處的時代、環境,以及身邊的親友入手認識魯迅,力求做到全面;不夸張、不神化魯迅其人其事,將其作為一個普通人去觀照,力求做到真實;不盲從現有的關于魯迅的評論,也不輕易下任何判語,對有爭議之處不偏袒、不妄議,力求做到客觀。本書從多角度、多層面再現魯迅的經歷、生活、思想、作品,值得關注魯迅、研究魯迅的人閱讀參考。
陳漱渝 ·文學家 ·12.1萬字
李白是一位家喻戶曉的古代詩人,他深受人們愛戴,被尊稱為“詩仙”。李白的經典詩歌作品傳誦眾口,婦孺皆知。李白的生平事跡和他的個性,跟他的藝術特色一樣令人企慕,讓令人津津樂道。《李白傳》是當代著名李白研究專家安旗先生根據詩人作品展開撰寫的一部作品。該書不僅立論嚴謹堅實,而且文筆省凈利落、氣脈暢達,具有很高的文學性,可以說這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文學傳記作品。
安旗 ·文學家 ·14.4萬字
貝托爾特·布萊希特(BertoltBrecht)是德國著名戲劇家、詩人,現代戲劇史上極具影響力的劇場改革者、劇作家及導演,被視為當代“教育劇場”的啟蒙人物,創作了《大膽媽媽和她的孩子們》《高加索灰闌記》等膾炙人口的作品,在全世界范圍內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菲利普·格蘭通過考察布萊希特在特殊歷史情境中所作出的社會思考和藝術思索,將其各個時期的戲劇實踐還原至歷史現場,目的不在于增加或講述另一個更“現實”或“真實”的故事,而是通過仔細考察一個作家、劇作者與其身處時代的對話,以及這種對話如何延伸至作者自己的思考與寫作使命,從而揭示布萊希特的作品與當代社會的關聯。
(美)菲利普·格蘭 ·文學家 ·11.3萬字
全新的傳記,傳奇的一生。《金庸傳》講述了武俠宗師金庸的傳奇一生。《金庸傳》作者深入采訪,拿到一手材料,依托原始檔案,講述一代武俠宗師的家國天下,揭秘金庸小說的江湖風云。《金庸傳》通過金庸家族的興衰,突出了其童年至青年的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從多個細節入手,通過穿針引線的方式,將金庸的日常經歷同日后的小說表現聯系起來,幫助讀者在金庸的武俠小說當中找尋現實生活的影子,還原一個有血有肉的江湖,認識一個真實純粹的金庸。“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俠小說。”《金庸傳》是獻給金庸粉絲的一份厚禮,也是給金庸先生九十四歲的生日獻禮。
上官圣泓 ·文學家 ·13.2萬字
《屈原傳》是知名教授楊雨的代表作。全書對屈原的傳奇人生做了全景式描繪,并從浪漫文學始祖、愛國思想先驅、香草美人情意、正道直行精神四個維度,對屈原的精神內核和人格魅力進行了深度解讀。行文既有學者的嚴謹,又不乏詩人的浪漫,深入淺出、娓娓道來,把屈原的驚世才華、多舛命運和他“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執著愛國精神完全展現在讀者面前。
楊雨 ·文學家 ·15.7萬字
太宰治是日本著名小說作家,生于1909年,1948年投水自盡。在此之前,他曾多次自殺未遂。他的小說《人間失格》《斜陽》等成為膾炙人口的作品。井伏鱒二和太宰治是亦師亦友的關系,在東京帝國大學任教時,井伏鱒二受太宰治長兄的委托,照顧在那里讀書的太宰治,后來更成為太宰治的密友,無論是資金幫助還是送醫治療,都傾盡全力,并且還是太宰治與石原美知子結婚的媒人,與太宰治有近二十年的友情。本書匯集了22篇井伏鱒二回憶太宰治的文字,是他對太宰治的獨家個人回憶。
(日)井伏鱒二 ·文學家 ·10.4萬字
沈從文創作了一部文學的《邊城》,又創造了一座學術的“邊城”,在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上取得了雙峰并峙的成就。從文人到學者的轉身,使沈從文接榫于古典中國“學者而兼文人”的傳統,并成為這個傳統在現代中國的一道亮麗風景。本書融合文學史與學術史視野,考證沈從文文學創作與學術研究相互闡發的關系,發覆這種跨界現象之所以形成的內在邏輯和發展路徑,樹立起沈從文作為文學家與學問家的立體形象,為解開著名的“沈從文轉型之謎”提供新鑰匙,為沈從文研究貢獻新見解。
李青果 ·文學家 ·17.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