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章太炎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奇人。他熱心革命,是一位超卓的政治家;又是首屈一指的學術宗師,影響深遠。章太炎是大名士,而且有不少奇特的行為和言談,經歷很有傳奇性。作者許壽裳是太炎先生的學生,記錄生平所見所聞,細節生動,感情真摯,讀者如在現場。章炳麟,號太炎,既是革命元勛,又是國學大師。本書是許壽裳的傳記代表作之一。本書記述了章炳麟與孫中山先生同謀革命、締造民國的功勛,以及其對古今東西文化的融會貫通,在語言文字上的著述與貢獻等。
許壽裳 ·歷史人物 ·14.2萬字
《花甲錄》作為一部重要漢學著作,不僅是內山完造的個人史——自出生到從上海回國的六十年回憶,從中也折射了從十九世紀末至“二戰”結束的日本現代史、社會世相史和中日關系史。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戰云密布,扼守公共租界戰略要津的內山書店,吸引了中日兩國各界視線,其影響力遠遠溢出文化圈。書店“往來無白丁”,陳望道、歐陽予倩、田漢、郁達夫、郭沫若、沈雁冰、柔石、蕭軍、蕭紅……
(日)內山完造 ·歷史人物 ·26萬字
蔡倫,字敬仲,桂陽郡耒陽縣人,永平初年(61或63)出生于冶鐵世家。蔡倫從小勤思好學,尤其對冶煉、鑄造、種麻、養蠶等興趣濃厚。及至少年,蔡倫已是滿腹經綸,頗具才學。永平十八年(公元75),蔡倫經鐵官推薦,進入皇宮,開始在皇宮旁舍嬪妃所居的掖庭當差。永元九年(公元97),蔡倫加任尚方令,其才學得以真正發揮出來。在他的帶動下,尚方制作坊大幅改進劍、弩等器械的制作工藝。元興元年(公元105),蔡倫改良造紙術,試制出既輕薄柔韌,又取材容易、來源廣泛、價格低廉的紙獻于漢和帝,深受漢和帝推崇,此紙很快得以推廣,被后世稱為“蔡侯紙”。本書由一組故事,描繪了這位著名發明家的一生。
譚偉雄 ·歷史人物 ·3.1萬字
任鴻雋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任鴻雋在民國年間是中國教育界、科學界一位有著重大影響的人物。本書的創新之處,一是以時間以軸,比較完整全面地梳理了任鴻雋一生的重要活動;二是探討了近代中國科學救國思潮的興起,以及任鴻雋在這一重大思潮形成過程中的作用。作者認為任鴻雋對這一思潮的形成起到了發起人和組織者的作用,并在此基礎上闡釋了任鴻雋科學救國論的思想體系。
黃翠紅 ·歷史人物 ·22.8萬字
本書從嚴嵩與徐階二人的家庭背景出發,通過對兩個人不同的生活經歷、成長路徑、性格特點進行剖析,梳理兩人的科舉之路、仕途歷程,結合當時發生的一些歷史事件,挖掘二人思想轉變的過程。在攀登首輔大位的關鍵時刻,二人采取的手段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以主動構陷的方式拉前任下馬,讓自己最終位極人臣。在貴為首輔的歲月里,他們在與皇帝的相處方式、用人特點、對待異見者的態度上,有著迥然不同的風格。兩位嘉靖年間的股肱之臣對待彼此的態度和應對辦法,應對重大問題和危機的手腕,也給我們帶來深思。嚴嵩再奸,始終如一的是忠君思想;徐階人稱其賢,卻有一味迎合皇帝、討好嚴嵩的種種不堪行為。為了迷惑攀附嚴嵩,甚至不惜將家族遷往江西成為嚴嵩的老鄉,將孫女許配給嚴嵩之孫,附籍聯姻,幾無人倫底線。更有甚者,解甲歸田后放任子弟橫行鄉里,欺男霸女,家族有海量田產。對比嚴嵩不到三萬畝的田地數量,徐氏雖有清廉之名,卻無清廉之實。以往對嚴嵩與徐階二人的評價,過于臉譜化、簡單化。僅憑經過多次刪改的官方史料和帶有主觀色彩的民間記載,不能全面、客觀地判斷歷史人物。評價嚴嵩與徐階,需要還原到當時的歷史情境中,多種史料交叉印證,才能做出符合人性的判斷。
汪冬蓮 ·歷史人物 ·25.7萬字
蔣鼎文,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區隊長,國民黨軍的“三鼎甲”、“五虎上將”、“八大金剛”之一,國民黨軍史對其“保有勇敢善戰紀錄”的評述,并非浪得虛名。東征陳炯明,北伐吳佩孚,剿滅張宗昌,擊潰唐生智,尤在慘烈的中原大戰中,他仗劍執盾,“忽而向東,忽而向西,迂回閃擊,勢無常形”,重劍所指,難攖其鋒,眾軍無不擊節,譽之為飛將軍,實為國民政府立下非凡戰功。本書即講述蔣鼎文一生傳奇的傳記小說。
陳侃章 ·歷史人物 ·39.1萬字
柳永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也是兩宋詞壇上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于詞,同時充分運用俚詞俗語,以適俗的意象、淋漓盡致的鋪敘、平淡無華的白描等獨特的藝術個性,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而關于柳永人生的種種,其軼事流傳甚廣,但大多瑣碎,甚至互有矛盾,作者以嚴謹考證、合理想象與流暢的文筆,展現柳永曲折坎坷的人生歷程,真實生動地再現了這個既是浪漫風流才子又是勤政愛民好官的形象。
沐雪兒 ·歷史人物 ·9.8萬字
從一介書生到晚清重臣,曾國藩——作為做官從政的楷模和持家教子的典范,被崇拜他的人奉為“古今完人”,但“天津教案”的軟弱處理又讓他頭頂“賣國賊”的罵名,可謂毀譽參半,成為中國歷史上爭議最大的人物之一。正由于傳奇的出身和經歷,曾國藩給后人留下了用之不竭的人生處世經驗。曾國藩一生嚴于治軍、齊家、修身、養性,實現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一部《冰鑒》展露出他在識人用人方面的獨特眼光;流傳最廣的家書言辭懇切、情理兼備,讓后人不得不由心嘆服;“做官要學曾國藩”——深諳官場之道的曾國藩,他的奏稿被譽為“官方匯報的典范文稿”;同時,進士出身的他詩文功底了得,成為桐城文派的領袖人物;而出色的軍事戰略戰術能力更是讓他鞏固了在清廷中不可撼動的“第一功臣”的地位。本書全面整理收集了曾國藩的著述內容,精心編譯,并配以深化閱讀,讓每一個渴望了解曾國藩的讀者都能從中讀出這位中興名臣真正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
曾國藩 ·歷史人物 ·34.2萬字
《史記》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它的作者司馬遷被后世尊稱為太史公。李長之以《史記》為切入口,通過洋溢豐富情感的文字,從時代、家學與人生際遇等不同角度,描繪出司馬遷跌宕起伏的一生,在領略史學巨著《史記》魅力的同時,一起見證司馬遷骨血中的堅韌與浪漫。
李長之 ·歷史人物 ·19.7萬字
嚴獨鶴先生是我國新聞界德高望重的前輩,是從浙江桐鄉走出來的文化名人。特別是在上世紀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的上海,他幾乎是婦孺皆知的大手筆。嚴獨鶴先生還是一位小說家和翻譯家,是當時上海通俗文學的代表性人物。傳記從他家世寫起,按時序展示他的童年生活,求學經歷,得中秀才,擔任教師,編寫詞典,進入報館,直至新中國成立后當圖書館長、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從橫向看,又寫了他的民族氣節、辦報經驗、創作成就、伉儷情深、情系故鄉等,字字有出處,篇篇有故事。通過這部傳記,可見證中國報刊史一個重要的階段,了解海派文化的流變和發展。
嚴建平 ·歷史人物 ·11.9萬字
朱熹,中國南宋時期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他是“二程”(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派”。朱熹是理學集大成者,被后世尊稱為朱子。他的理學思想影響很大,成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學。朱熹著述甚多,有《四書章句集注》《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說》《周易讀本》《楚辭集注》等。本書以一組故事,為青少年讀者展示這位古代哲學家的思想、性格與精神。
郭慶財 ·歷史人物 ·5.9萬字
皮洛士是古希臘伊庇魯斯國王,生于亞歷山大大帝死后分裂的希臘化世界。本書以皮洛士征戰的一生為主線,展現了一部公元前4世紀到公元前3世紀的西地中海地區歷史,主要內容包括:伊庇魯斯王國的歷史、馬其頓王國的歷史、斯巴達城邦的歷史、皮洛士的童年、馬其頓戰爭、意大利戰爭、西西里戰役、斯巴達戰爭。皮洛士雖征戰多地,卻從未守住一片江山。最終,在斯巴達戰役中,皮洛士死于一位老婦人的板磚。
(美)雅各布·阿伯特 ·歷史人物 ·7.7萬字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市)人。東晉大臣、書法家,丹陽尹王曠的兒子,太尉郗鑒的女婿,有“書圣”之稱。憑借門蔭入仕,歷任秘書郎、江州刺史、會稽太守,累遷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永和九年(353),組織蘭亭雅集。撰寫的《蘭亭集序》,成為“天下第一行書”。永和十一年(355),稱病棄官,遷居于紹興金庭。升平五年(361年)去世,安葬于金庭瀑布山。本書以小說筆法描繪了王羲之的一生經歷,表現了王羲之不朽的人格魅力。
高方 ·歷史人物 ·5.1萬字
本書詳細真實地記載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的生平活動、思想發展、學術成就、社會交往,并注意敘述傳主生活的社會環境、文化氛圍、學術思潮、師承傳習、歷史影響等。作為中國早期民主啟蒙時期偉大的思想家,黃宗羲被稱為“中國的盧梭”。其《明夷待訪錄·原君》中的名句振聾發聵:“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凡君之所畢世而經營者,為天下也;今也以君為主,天下為客,凡天下之無地而得安寧者,為君也。”浙江“文獻名邦”的稱號,銘刻著梨洲先生的一份貢獻。特別是在政治思想領域,以及在總結、整理宋、元、明三代學術思想史方面,黃宗羲的偉大成就,不僅不下于古之名家,甚至是前無古人的。他以豐碩的著述成果,成就了一個文化巨人和偉大思想家的不朽聲名。
吳光 ·歷史人物 ·19.1萬字
改革家歷來受人民仰慕,因他們有雄心壯志,要改造所處的社會。他們有卓識遠見,洞察到社會問題的癥結,并以他們的博學、睿智與毅力,革除種種弊端。他們勇往直前,不怕保守勢力與反對派的阻攔,以無比英勇的氣概,敢于赴湯蹈火。改革家是時代的精英,是走在時代前面的人。作者立旨于此,參考眾多歷史典籍,以“變革革新”為主題、歷史進步為脈絡,將歷代有影響的改革人物編撰為譜。本書為哲學人文社會科學普及讀物,專為中小學生課外讀物,也可為黨政干部、科技人員閱習。
丁芬編著 ·歷史人物 ·9.2萬字
本書從寒窗苦讀中進士到熱血請纓赴越南聯絡劉永福抗法,到任職臺灣,后署理臺灣巡撫領導乙未抗日,到自臺灣倉皇內渡并被勒令休致回籍(桂林),到在桂林革新桂劇、發展廣西教育,再到圖謀復出卻客逝廣州,全面敘述了唐景崧的一生。書中對唐景崧的一生進行了較為客觀的解讀,對以往種種以訛傳訛的陳年舊賬均羅列史料加以澄清,充分肯定了唐景崧抗日保臺的英勇壯舉,還歷史以真相,還人物以清白,重塑了唐景崧的歷史形象。
文崇禮 ·歷史人物 ·17.3萬字
柳公權是中國歷史上著名書法家和詩人,也是唐時的多朝臣子,但史上對他的記載卻不多。本書正是從不多的史實中,梳理挖掘,以歷時順序,從柳公權人生重要節點開展,再現一代書法大家的社會人生歷程和藝術成就,力圖還原一個真實柳公權。與此同時,書中對書法歷史和藝術流變有著較為突出的闡述和分析,是一部厚實的作品。
和谷 ·歷史人物 ·25.4萬字
本書擬用十二個故事,敘述玄奘西行到印度取經的全過程。每個故事獨立成篇,整本書相互關聯。玄奘是我國唐代著名的佛教翻譯家、西行印度的取經高僧、漢傳佛教唯識宗的創立者。當年,為解決漢傳佛教各派學說中存在的分歧,玄奘偷渡出關,孤身西行5萬里,以“決志出一生之域,投身入萬死之地”之堅強意志,歷經艱辛,到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求取佛教經典,從長安到印度,西行求法途中,玄奘一路面對的有磨難、挫折與艱辛,也有驚喜的發現和意外的獲得。本書擬以玄奘西行求法為主線,再現他光大佛法、傳承文化的遠大理想,回報祖國、利益人民的愛國情懷,為法忘軀、普度眾生的擔當精神,追求真理、一絲不茍的求實精神,不畏艱險、矢志不渝的頑強意志,體現中國人的智慧、自信和學習域外文化的卓越能力和堅韌精神。
馬明博 ·歷史人物 ·5萬字
李時珍是明代著名醫藥學家。他在長期行醫的過程中,發現古代醫藥書籍錯誤很多,決心重新編纂一部本草書籍。經過二十七年的努力,《本草綱目》初稿完成。本書為本草學集大成之作,被譽為“古代中國百科全書”。
滕毅 ·歷史人物 ·4.8萬字
關羽是三國時期蜀國的名將,唐宋以后逐漸被帝王和民眾神化,由歷史上一個忠勇的將領,變成一個萬人景仰、古今同拜的神靈。本書兼取歷史上的關羽和被神化了的關公,以其一生的經歷為線索,在考證歷史事實的基礎上,以軍事路線圖和人生軌跡圖解讀關羽,揭秘關羽走上神壇之路。
馬寶記 ·歷史人物 ·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