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立足中職會計專業學生的全面發展,系統地總結了作者職教生涯中對職教及會計專業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研究和實踐成果,本書主要內容包括會計活力課堂模式構建、中職會計學生潛能激發及心理健康教育、中職教育創新發展等方面。本書對提高會計專業教學成效和中職教育水平具有良好的借鑒作用。本書為作者評特級教師的成果。
嚴水荷 ·綜合 ·13.3萬字
本書以文為經,以圖為緯,經緯交織,圖文互補,以豐富確鑿的史實、完整合理的結構、簡潔流暢的表述和生動活潑的形式,向廣大讀者講述了列寧的故事,回溯列寧從事斗爭的崢嶸歲月,回到列寧主義如日初升的地方,去真切地了解和感悟這位革命導師的實踐經歷、理論成就和精神境界。本書共有九個篇章及列寧生平大事年表,以時間為序全面而立體地展現了列寧奮斗而不平凡的一生,他不僅是工人階級和勞苦大眾的偉大引路人,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繼承者、發揚者和踐行者,更是擁有堅強信念、頑強意志、淳厚品性、高潔情懷的無產階級戰士。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將不僅了解列寧一生的全貌,更能從細節中感悟這位革命家的崇高風范。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政治人物 ·11.2萬字
本書是桂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叢書之一,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廣西文場代表性傳承人何紅玉的口述史。書中記錄了廣西文場表演藝術家何紅玉從事廣西文場表演的工作和生活,較好地展現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廣西桂北官話地區漢族清唱藝術——文場的發展狀況。有利于大眾了解廣西文場,了解桂林文化,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
何紅玉口述 朱江勇編撰 ·藝術家 ·6.7萬字
在民國知識分子中,傅斯年作為北大派和留學歐美知識精英的代表,大力推動中國歷史學、語言學的科學化,在公共言論空間常常發表極富個性和沖擊力的言論,是五四以來新文化的重要人物。本書作者多年來從事傅斯年文獻整理與研究,在廣搜材料、編輯《傅斯年全集》的基礎上,就傅斯年五四時期的思想、學術思想及其成就、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及其實踐等問題展開深入的探討,再現了一代大師的思想風貌和人生軌跡,是傅斯年研究的一部力作。贈書150冊。
歐陽哲生 ·教育家 ·16萬字
珠峰在下,夢想在上。本書是中國登山家夏伯渝老師的自傳,用樸素而有感染力的筆觸講述了登頂珠穆朗瑪峰的人生故事,從入選國家登山隊、凍傷截肢、身患癌癥、折戟沉沙、憾別珠峰,到執著理想,靠假肢登頂珠峰。夏老師的命運和故事緊貼著中國登山事業的時代變遷,他的生活里有著生離死別、心境變換,他的人生經歷堪稱傳奇。69歲高齡的他以殘疾之軀登頂珠峰,鼓舞人心,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人。但當我們走近夏伯渝老師才知道,對于人生攀登者的榮譽,他比任何人都顯得平靜,認為自己就是真實的普通人,他說“我心里就那么一座山”。具有攀登精神的人,永遠都酷到發光!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攀登,實現夢想的路上,最困難的不是橫亙在面前的困難,最困難的是堅持攀登。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不忘初心,勇于攀登自己心中的高峰。
夏伯渝 ·自傳 ·11.3萬字
首架在香港自行組裝、注冊及認證,并于去年完成環球飛行的小型飛機「香港起飛」B-KOO,從無到有,歷時八載,一切都由鄭楚衡的兒時夢想開始。本書圍繞「香港起飛」兩位核心人物︰機師鄭楚衡及工程師達仁,親述從夢想萌芽到完成環球之旅的漫長過程,當中經歷不少考驗和障礙,但都一一闖過,成就一段動人的勵志故事。
鄭楚衡 達仁 盧韋斯 ·軍事人物 ·8.9萬字
“走,去追風暴!”想象一名氣象學家一腳剎車,漂移著急停在你面前,從這輛追風暴的定制“裝甲車”的車窗戶里喊出這句話。風在呼嘯,他在歡呼,一切都很混亂——然而,你清晰地看到他那咧嘴大笑的臉龐,腎上腺素前所未有地飆升!作者在書中講述了令人驚嘆的追逐風暴之旅、哈佛大學的求學歲月,以及相關的氣象學基礎知識。美國佛羅里達州、越南河內、摩洛哥的菲斯和白雪皚皚的北極等,都有他的身影。他說,歸根到底,想過一種抬頭仰望的生活,想要追逐新的地平線。只要有合適的同伴和無畏的態度,每天都可以是一場冒險。有時,開啟冒險只需要抬頭仰望。
(美)馬修·卡普奇 ·科學家 ·17.2萬字
浙江南潯被譽為“中國電梯之鄉”,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見證了書中主人公錢江明用自己近一生的心血,將恒達富士電梯發展成名揚四海、出口國外的馳名品牌的傳奇故事。本書開篇介紹了錢江明青少年時期的成長之路,如艱苦的童年往事、考學的曲折波瀾以及湖州工專師生之間的深情厚誼等,生動有趣,情感細膩,給人以心靈的啟迪。接著著重講述了他的創業之路,讓我們了解到恒達富士電梯有限公司今天所取得的一切成就皆是錢家父子三人勠力同心、多年艱苦打拼的結果,向我們生動地展示了錢江明面對挫折矢志不移、百折不撓、踔厲奮發的浙商精神。此外,書中還羅列了很多有關電梯的專業知識和公司多年來所取得的榮譽,映射出錢江明身上的執著、堅守、誠信、一絲不茍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高鴻 ·財經人物 ·18.7萬字
本書為桂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叢書之一,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桂劇代表性傳承人羅桂霞的口述史。書中從羅桂霞學習桂劇、演繹桂劇、傳授桂劇等方面展示了她與桂劇的深厚淵源以及對桂劇發展做出的貢獻,展現了桂劇的發展狀況。有利于大眾了解桂劇,了解桂林文化,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
羅桂霞口述 蘇韶芬編撰 ·藝術家 ·5.3萬字
《恩格斯畫傳:恩格斯誕辰200周年紀念版》共十章,分別是“童年和學生時代”“探求真理的青春歲月”“為創立新世界觀和無產階級政黨而斗爭”“投身于1848—1849年的革命洪流”“曼切斯特二十年的理論研究和革命活動”“參與領導第一國際支持巴黎公社的斗爭”“與馬克思共同奮斗的最后十年”“為整理出版馬克思遺著嘔心瀝血”“世界無產階級的導師和顧問”“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國的傳播”,附“恩格斯生平大事年表”,全面而立體地展現了恩格斯奮斗而不平凡的一生。他不僅是馬克思的親密戰友,也是工人階級和勞苦大眾的偉大引路人,更是信念堅定的無產階級戰士。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哲學家 ·13.9萬字
本書首次以家族史的視角對行商家族的儒商化現象進行了研究,揭示了潘振承家族由商而儒成為書香世家的歷程,以翔實的史料對家族成員在經濟、文化上的貢獻進行解讀。這個大家族不僅走出了最早“睜眼看世界”的國際商人,還陸續走出了廣東鑒藏界的魁首、出色的教育家、近代詩界革命之先行者……其文化成就,在嶺南文化史上占據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其貿易軌跡,在海上絲綢之路史上刻上了永不褪色的一筆。
潘劍芬 ·歷史人物 ·16.7萬字
本書作者為傅抱石先生二女兒,她以一個女兒和畫家的雙重視角,回憶父親的藝術生涯、生活軼事、創作細節,還原了一個真實可信、有血有肉的藝術家形象。一個家族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作者記述了傅家幾十年的生活點滴,配有珍貴的影像照片,再現了兩代人的跌宕命運。
傅益璇 ·藝術家 ·9.2萬字
想象力、決心和勇氣的力量會帶你去往哪里?這些會讓一個孩子的夢想成真,甚至成為傳奇。本書主要講述巴雷西夢想成真過程中那個最本我、真實的經歷。巴雷西成長于一個溫馨、和美的家庭,在鄉村度過了他的整個童年并愛上了踢足球。正是在那時,他有幸參與了當地教區牧師皮耶羅成立的足球隊,14歲時被選入AC米蘭。在此前后,他經歷了父母接連去世的打擊,但他沒有一蹶不振,反而把這轉化為渴求成功的動力。本書將帶領讀者重溫巴雷西職業生涯中的各個階段,從利德霍爾姆為薩基“不敗隊”奠定的基礎,到卡佩羅的“無敵戰隊”戰術,分析了助他成為足球神話的各方面因素。在這段旅程中,他也遭遇了一些危機時刻,如正值上升期時因不知名的血液感染被迫坐上了輪椅;對失敗的焦慮導致他與全隊在一場歐冠比賽中不得不中途離場;以及1994年美國世界杯期間,不幸發生嚴重的膝傷。他的球員之旅結束于1997年10月,球隊為巴雷西舉辦了一場告別賽,他的球衣——AC米蘭隊的6號球衣也隨之退役封存。回味這段人生旅程,巴雷西終于理解,成功不能被歸結為單一的公式,輸贏與夢想本身多么偉大無關,而是與實現夢想的不懈努力有關。
(意)弗朗哥·巴雷西 ·自傳 ·6.3萬字
本書以中學校長為研究對象,以職業幸福感為研究內容,構建中學校長職業幸福感的理論分析框架,開發中學校長職業幸福感量表,研究我國中學校長職業幸福感的總體狀況和個體差異,分析中學校長職業幸福感的來源和影響因素,以及提升職業幸福感的途徑等問題。以期為當前我國中學校長審視自己的職業生活狀況提供切實的參照,為中學校長思考自身的職業幸福感狀況提供有意義的思考視角,從而有意識地為提升自身的幸福感、教師的幸福感和學生的幸福感做出更大的努力。
翁琴雅 ·綜合 ·16.9萬字
上天讓你不同,也必將賜你異能,你只是與眾不同,但不比別人差。被視為“像牲畜一樣思考”的女孩天寶四歲了還不會講話,也不喜歡與人接觸,媽媽在醫生那里得知這是自閉癥,可能永遠不會說話,也可能永遠無法治愈。她表現得與一般自閉癥患者不同:能讀書寫字、熱愛科學,只是不喜歡與人接觸,不知道如何表達情緒。但是她卻能以一種全新的方式看待世界,看到不被察覺的東西。與此同時她也在忍受著他人投來的嘲笑和異樣的眼光。好在天寶不斷告訴自己,“勇敢一點,不過是扇門而已”,在她的內心也有這么一扇門,這扇門將她與外面的世界隔離開來,于是她任內心的花園盛放,她有著無人理解的精彩……后來最終成為了美國動物學家、畜牧學博士。天寶媽媽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讓她打開了通往新世界一道又一道的大門,她知道,她又將邁過一道新的大門……
(美)天寶·葛蘭汀 瑪格麗特·M.斯卡里諾 ·女性人物 ·9萬字
聽,青音。聽她的成長故事、聽她的奮斗歷程,聽她與廣播的不解之緣,聽她眼里的同事、口中的合作者,以及合作者眼中的她。再聽聽在主持情感節目15年后,她的眼界和視角,以及對事物和世界的感受。在青音的故事中,你會看到一個女子的堅韌、獨立、自信與智慧。本書既是青音的一部成長自傳,也是一本感人至深的勵志書。也許,你我能夠看到里面也有我們自己的影子。讓我們一起聽青音,在她的故事中感受生活,正視自我,做一個快樂、豁達、堅強、自信的我。
青音 ·藝術家 ·12.7萬字
2014年9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布首批三百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在這個名錄中,有一個并不見于太多記載的英烈:盧廣偉。2015年,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文獻紀錄片《鐵血丹心——抗日英烈盧廣偉》播出。本書即是對盧廣偉將軍一次亦步亦趨的叩訪,以實錄、實地、實時的寫實風格,循著盧將軍的抗戰足跡,以軍人的家國情懷與戰爭中人們所遭受的苦難經歷作為線索,探尋中華民族在面對外侮的生死存亡的歷史關頭,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號召下,一個中國軍人誓死守衛國土的壯懷砥礪與鐵血本色,這是每一個時代終不可缺的英雄情懷與赤子丹心。
何振虎 ·綜合 ·15.1萬字
《蘭臺蹤跡:羅文與上海檔案工作:1949-1984》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羅文的日記、回憶選錄。第二部分為文稿,主要是羅文主持上海檔案工作期間的一些講話材料等。第三部分為回憶與紀念,主要是羅文曾經的同事、下屬對其的懷念性文章。羅文是新中國成立后上海檔案工作的重要參與者,在上海檔案工作的制度安排、人才培養、場館建設、檔案收集等多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貢獻。
上海市退(離)休高級專家協會管理專業委員會 上海黃浦區檔案局館 ·自傳 ·19.5萬字
本書是北京同仁醫院的同仁人用心記錄的一部傳記,力求用最真實客觀的文字、圖片去還原一段歷史。張曉樓教授1940年6月畢業于私立北平協和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他曾任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主任、副院長,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所長、中華醫學會眼科學會主任委員、世界衛生組織防盲咨詢組成員等職。幾十年中,他在醫療、科研、教學和防盲事業中貢獻突出,曾在國際國內多次獲獎。書中真實地記錄了張曉樓從一名優秀的眼科醫生到沙眼衣原體的研究者,再到沙眼防治及防盲工作的先驅;記錄了同仁眼庫乃至全國眼科醫療技術的發展過程,詮釋了我國著名眼科專家張曉樓為我國眼科醫學事業無私奉獻、不平凡的一生。
魏文斌等編著 ·科學家 ·6萬字
由王棠口述,書成于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以革命為主軸,記錄他由四歲至五十六歲的所見所聞,書中所記之時、地、人,均巨細無遺。王棠身處中國歷史上最動蕩時的時期,歷經中華民國、北洋、國民政府、香港淪陷等各時期,加上他交游廣闊,認識當時許多政、商名人,自己亦是其中若干事件的見證和參與者,故王棠得悉不少政海秘辛。
王頌威 黃振威 ·軍事人物 ·6.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