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孤獨相伴:戈爾巴喬夫回憶錄

在《孤獨相伴:戈爾巴喬夫回憶錄》中,戈爾巴喬夫以坦誠的筆觸回顧了如何從高加索地區的農民兒子成長為蘇聯最高領導人的勵志傳奇,真情敘述了自己的私人生活和情感經歷,披露了蘇聯解體前后不為人知的內幕。在蘇聯解體四分之一個世紀之后,再次對新思維、公開化、戈式改革、八一九事件、蘇聯解體等政治事件進行了睿智而成熟的思考。全書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我的大學”講述了作者二戰時期的童年和戰后的求學經歷,首次毫無保留地披露了他與夫人賴莎的愛情和婚姻生活。第二部分“登頂之路”講述了作者在邊疆區從事的共青團和經濟工作,以及到莫斯科后分管的蘇共中央農業部工作。戈爾巴喬夫是蘇共中央最年輕的政治局委員,1984年契爾年科去世后,在葛羅米科等的支持下當選蘇共中央總書記。耀眼的經濟工作成績和良好的人脈關系是他問鼎巔峰的重要經驗。第三部分“改革是如何完成的”審視了作者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首次揭秘了八一九事件和蘇聯解體的諸多內幕,尤其表明他為拯救蘇聯而付出的艱苦努力。戈爾巴喬夫還詳細敘述了他與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葉利欽等風云人物之間的交往和恩怨。作者對一生的總結性回顧以及大量首次曝光的珍貴圖片,使本書成為研究蘇聯政治最可靠的一手資料。

(俄羅斯)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爾巴喬夫 ·政治人物 ·27.6萬字

一百年,許多人,許多事:楊苡口述自傳

“人的一生不知要遇到多少人與事,到了我這個歲數,經歷過軍閥混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新中國成立之后發生的種種,我雖是個平凡的人,卻也有許許多多的人可念,許許多多的事想說。”本書是五四運動同齡人、西南聯大進步學子、翻譯名家、百歲老人楊苡的唯一口述自傳。從1919年走向今天,楊苡的人生百年,正是中國櫛風沐雨、滄桑巨變的百年。時代與人生的淬煉,凝結為一代知識女性的天真與浪漫之歌。世紀回眸中,相比于傳奇與成就,楊苡更看重她的“日子”,及其承載的親情、友情、愛情和世情:童年深宅里,祖輩的煊赫、北洋政商兩界的風云變幻她不大鬧得清,念念不忘者,是一個個普通人的境遇;同窗情誼、少女心事、詩歌與話劇,“中西”十年乘著歌聲的翅膀,無憂無慮;民族危亡之際,自天津、上海、香港到昆明,西遷途中高唱《松花江上》,文明之火光焰不熄;從西南聯大到中央大學,記憶里依舊是年輕的身影——初見“文學偶像”巴金,大轟炸后滿頭灰土的聞一多,手杖點在石板路上嘀嘀篤篤的吳宓,“夸我們是勇敢少女”的恩師沈從文,還有滇水之邊的月下談心,嘉陵江畔的重逢與告別……學者余斌歷時十年,用傾聽抵抗遺忘,以細節通向歷史的真實。家族舊事、翡翠年華、求學之路、山河故人,一個世紀的人與事在敘述中緩緩展開。“我有意無意間充當了楊先生和讀者的中間人。有一事至此也就明確了,它應該是一部可以面向一般讀者的口述史。”

楊苡口述 余斌撰寫 ·自傳 ·24.6萬字

博物學家:愛德華·威爾遜自傳

愛德華·威爾遜愛德華·威爾遜,當今世界螞蟻研究翹楚,“生物學多樣性”之父,兩屆普利策獎得主,被譽為“達爾文之后博物學家的絕響”。他用優美動人、熱情雄辯的文筆,將他半個多世紀跌宕多彩的人生經歷、成為世界級科學家的成長之路娓娓道來。威爾遜在大自然的冒險和輾轉中度過了童年,對自然世界的好奇心與親近感與日俱增;青年時期確定學術志向,將螞蟻作為畢生的研究對象;與生物學同人一道探訪西印度群島,將島嶼上螞蟻的生態分布盡數掌握;在哈佛任教期間,創立“社會生物學”學科,完成生物學的又一次進化……威爾遜始終保持對科學的崇敬,以及對地球所有生命的深切關懷。他帶領我們暢游繽紛的自然世界,教給我們觀察生物的知識和技巧,繁忙的家蟻、兇猛的毒蛇、斑斕的熱帶飛鳥,都與威爾遜有著迷人互動。20世紀是科學大爆炸時期,威爾遜在強勢的分子生物學夾縫中闖出一條新路,推動進化生物學和社會生物學的發展。從DNA之父詹姆斯·沃森到古生物學家古爾德,再到人類學之母瑪格麗特·米德、科普作家理查德·道金斯,威爾遜用風趣達觀的筆調,回憶恩師摯友和學術勁敵,呈現生物學大論戰的細節,不斷夯實科學和人性的信仰。

(美)愛德華·威爾遜 ·科學家 ·23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北区| 印江| 德庆县| 灵璧县| 永吉县| 石棉县| 自贡市| 临沧市| 内江市| 昌图县| 巴马| 麻栗坡县| 扶绥县| 临颍县| 永泰县| 滦南县| 新津县| 宁安市| 刚察县| 北流市| 宁明县| 台湾省| 习水县| 巍山| 韶关市| 客服| 通山县| 高雄县| 乐陵市| 景洪市| 库尔勒市| 泗阳县| 古丈县| 红原县| 西贡区| 白城市| 香港| 嘉义市| 微博| 思南县| 望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