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春秋戰國是一個偉大的時代,人們追求的平等、自由、仁愛等思想噴薄而出,出現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思想體系,延綿千年,影響至今。在這段歷史的大舞臺上,最耀眼璀璨的就是那些縱橫卑闔的政客們,他們站在時代的制高點,通過政治革新,引領時代潮流,改良社會風氣,翻掌為云覆掌為雨,奏響了時代的最強音。
高慧超 ·歷史人物 ·12.3萬字
王國維的一生顛沛流離,曾幾度陷入經濟窘境。生于憂患之時,自身又命運多舛,王國維一生常覺自己是悲劇人物,而在這陰郁瘦弱的外表之下,潛藏著一個厚實豐繁的靈魂。在風云詭譎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他在哲學、文學、歷史學、教育學等多領域推動了中國新思想的發展、新學科的開創,無論是在思想上倡導的思辨精神,還是在教育中提出的“以人為本”,亦或是在史學研究中強調的“二重證據法”,其學術思想、方法與他堅持的學術研究獨立的精神,都值得后人永遠景仰。本書以嚴謹細致但不失飛揚激情的文字,對偉大的國學巨人王國維的短暫人生進行了理性而客觀的記述和解析,幫助讀者進一步認識、理解王國維的生平及思想。
陳銘 ·歷史人物 ·15.7萬字
此書是傅雷的經典譯作之一。《服爾德傳》又可譯為伏爾泰傳,是法國著名傳記作家和小說家莫羅阿所著。本書敘述了法國作家、哲學家、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的生平主要事跡、戲劇創作和哲學思想,記述了他衛護正義和真理的一生。
(法)莫羅阿 ·哲學家 ·4.2萬字
1984年起,鄭樹被推薦擔任了近14年的浙江醫科大學校長,為浙江省乃至全國培養了成千上萬名優秀的臨床醫生、藥學專家和醫學工程技術人才,并在醫學教育領域進行了很多大開大合、開合有序的探索:最早開展臨床醫學七年制教育,選拔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學科帶頭人。
鄭樹 朱瑾 陳玲英 ·自傳 ·13.5萬字
人們常常用“博覽古今,學貫中西”這樣的話來贊美學識廣博的人,然而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真正虛心向西方學習的人并不多,能做到“學貫中西”的人則更少。明代末期奸臣當權,倭寇侵擾,天災頻繁,同時也被人稱為中國的“文藝復興”時期。在這股重實用、重民生的思想解放浪潮中,徐光啟無疑是一朵引人注目的“浪花”。《中國文化知識讀本·中西會通:徐光啟》以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了徐光啟傳奇的一生。
金開誠 ·歷史人物 ·2.8萬字
這是一部關于著名詩人徐志摩生平故事的書。詩人和情種,已然是徐志摩的大眾化標簽。鮮為人知的是,他還是憐惜長輩的好孩子,是勤奮努力的學霸,是朋友圈的核心,是最受學生喜愛的大學教授,他至死有著濃濃的家國情懷。不過這些,似乎都被他傳奇般的婚戀故事所遮蔽。本書另辟蹊徑,講述徐志摩的不同側面,還原一個不一樣的徐志摩。他與張幼儀的怨憎會、與林徽因的求不得、與陸小曼的愛別離,上演了怎樣的悲歡離合;他遭遇空難又有哪些詭異的征兆;他身后的八寶箱之謎,為何成為一筆糊涂賬等等,本書將一一解密。
胡俊修 ·文學家 ·8.8萬字
郭道甫,本名墨爾森泰,習稱墨爾色,號浚黃,達斡爾族,1894年生于呼倫貝爾索倫左翼鑲黃旗。達斡爾民族的政治家、教育家、民族革命家。為達斡爾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達斡爾民族的民族英雄。
烏尼日 ·政治人物 ·19.3萬字
于成龍是清朝初年的著名清官。他四十五歲才出來做官,在二十多年的為官生涯里,從知縣做到兩江總督,最后卒于總督任上。于成龍出任偏遠的羅縣縣令三年,就使當地擺脫混亂,百姓安樂;治理合州不到兩年,使得人口驟增,土地大量開墾;在“三藩之亂”中,運用智謀在短暫的時間內平定了叛亂。三次被舉為“卓異”,康熙帝褒獎他為“清官第一”。
趙志明 ·歷史人物 ·3.7萬字
1964年,石仲泉到中央馬列主義研究院工作,從此與胡繩結緣,兩人保持了近半個世紀的工作關系和師生之誼;2018年,胡繩100周年誕辰之際,石仲泉念恩師,憶往昔,深情寫成此書。全書評傳式回顧了胡繩的成長經歷,包括其從書香門第到投身革命,以及作為黨的兩代核心領導的又“一支筆”,參與黨內重要活動和文字工作的親身經歷,勾勒了胡繩生平和情感世界的完整圖景,也再現了一系列重要文件起草、修改等諸多不為人知的歷史。而圍繞胡繩的著述,作為國內黨史和理論研究大家,石仲泉鞭辟入里,深入挖掘胡繩思想演進的來龍去脈,展現胡繩對國內外政治、歷史以及學術問題的深刻洞察,也披露了其一系列具有開創意義的中共黨史范本誕生的過程和細節。
石仲泉 ·哲學家 ·16.3萬字
王水照教授曾于中國社科院跟隨錢鍾書先生治學與工作多年,二人雖無師生之名,而有師生之實,始終保持密切的來往。王水照對錢鍾書的學術、生活有深入的了解,他在宋代文學領域取得的卓越成果,亦曾受錢鍾書啟發。王水照認為錢鍾書手稿中尚有大量相關研究未及整理發表,實為學界之憾。而關于錢氏曾被誣告的經歷、學術究竟有無體系、錢鍾書與陳寅恪觀點碰撞等眾說紛紜的問題,亦以親身見聞,結合自己對學術的理解,給出了答案。本書共分四輯,涉及錢鍾書的生平曲折、為人處世、學術成就尤其是宋詩方面的成就、對錢鍾書手稿集的解讀與探討等多個領域,既有作為學界同仁對錢鍾書學術上的精辟解讀與探討,亦有作為朋友、學生角度的溫情緬懷,多有一手材料和獨家見解,洵為研究、了解錢鍾書不可不讀的著作。
王水照 ·文學家 ·15.4萬字
本書是作者韓石山多年來所寫有關林徽因和研究和評述文章的合集。書中各篇文章引述史料,探究了林徽因的生平經歷、個人性格、在文學和建筑學方面的成就以及婚戀方面的風波等,并透過林徽因的種種事跡,探討那一代女知識分子的品格與生活狀態。對于林徽因其人,作者韓石山的評價是很高的,認為她是那個時代知識女性杰出的代表,也是獨特的代表。對林徽因的身世、性情及婚戀事跡,作者有自己的看法,并對梁思成、林徽因夫婦的婚姻狀況,以及林徽因與徐志摩、金岳霖、費慰梅、傅斯年等人的交游關系,依據史料做了翔實的考辨。現在,經韓石山自己編定,選其有關林徽因的文章十余篇,成一本小書,多數篇目,一仍其舊,有的篇章,有修訂與補充。
韓石山 ·女性人物 ·17萬字
《名人傳》20世紀初法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羅曼·羅蘭把社會變革與進步的希望寄托在“英雄”人物的身上,為他心中理想的精神巨子立傳,為精神世界創造光輝奪目的太陽。為此他先后寫下《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巨人三傳”被一并整理收錄,形成了今天廣為人知的《名人傳》。《貝多芬傳》是為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而作的贊歌。貝多芬不斷遭受肉體和精神的打擊,卻以偉人的姿態從泥潭中爬起,扼住命運的咽喉,用意志和才華為人類創作出了不朽的樂章……
(法)羅曼·羅蘭 ·人物合集 ·18.5萬字
他出身草莽,生性喜歡酒和女人。但性情放浪的他卻在短短的8年時間內,力挫群雄,成為九五之尊——大漢的開國皇帝。他就是劉邦,中國歷史上一個傳奇。
白小龍編著 ·歷代帝王 ·7.3萬字
《閑話汪曾祺》為孫郁研究著名作家汪曾祺的著作,以傳記形式呈現,又區別于普通意義上的傳記。《閑話汪曾祺》以汪曾祺的人生軌跡為經,以他的人際交往為緯,展開筆墨。通過《一個儒者》《愛的文學》《詩人教授》等章節來寫汪曾祺各個時期的重要事件,同時將汪曾祺同廢名、沈從文、黃永玉、林斤瀾,以及阿城、賈平凹等結合起來評述。用作者孫郁自己的話說“是想通過汪曾祺,來寫這么一群人”。
孫郁 ·文學家 ·15.4萬字
1948年寫定的版本,當時作者思想自由,文思活潑,語言生動,正當盛年。在他筆下,一個歷經艱辛磨難,乞討度日的小流氓和英勇睿智、氣度恢宏的統帥;一個勤政愛民、夙興夜寐又猜忌心極重,殺戮成性的矛盾復雜多面的帝王形象活靈活現,本書終成明史及帝王傳記的不朽名著。
吳晗 ·歷代帝王 ·13.2萬字
北宋著名學者、思想家、教育家張載,創立了宋代理學重要分支“關學”。與程顥、程頤的“洛學”并稱,是十一世紀后期影響力最大的學派之一。他提出“氣化萬物”“民吾同胞”等哲學觀點,提倡社會改革,重視社會教育和家族組織,還觀察自然現象,提出“月繞地,地繞日”等科學觀點,比歐洲早數百年。蘇軾、邵雍、司馬光、朱熹、王陽明、王夫之、譚嗣同、錢穆等古今學者名人,都對張載有過極高的評價,甚至直接繼承、發揚他的思想。通過還原張載主要生平事跡,結合北宋時代、社會環境,探索展示“橫渠四句”精神的豐富歷史內涵、人文情懷和現實意義。
鄒賀 ·歷史人物 ·5.2萬字
高莽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著名翻譯家,為將俄蘇文學介紹到中國可以說居功至偉,他翻譯的作品曾經入選中學語文教材;他還是美術家,舉辦過畫作展覽;他也是編輯家,主編《世界文學》多年,為中國與世界的文化藝術交流溝通做出重要貢獻。本書中的一個個故事,如同一幅幅鮮活生動的畫面,構成了高莽先生作為翻譯家、美術家、編輯家的生命組圖,其彰顯的是學者畢生的執著追求與人生哲學。
高莽 杲文川 ·文學家 ·13.4萬字
吳道子,唐代畫家。畫史尊稱吳生。又名道玄。漢族,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少孤貧,初為民間畫工,年輕時即有畫名。曾任兗州瑕丘(今山東滋陽)縣尉,不久即辭職。后流落洛陽,從事壁畫創作。開元年間以善畫被召入宮廷,歷任供奉、內教博士、寧王友。曾隨張旭、賀知章學習書法,通過觀賞公孫大娘舞劍,體會用筆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鳥獸、草木、樓閣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長于壁畫創作。《中國文化知識讀本:“畫圣”吳道子》為“中國文化知識讀本”系列之一,以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了“畫圣”吳道子的有關內容。
董曉畔編著 ·藝術家 ·2.7萬字
《走向和諧:弗蘭納里·奧康納研究》介紹了20世紀美國南方天主教女作家弗蘭納里·奧康納(1925—1964)的一生平凡而神秘,集作家、批評家、知識女性、幽默家、天主教徒、南方人和鳥類愛好者于一身。正如奧康納兒時所飼養的“倒行的小雞”到成年后飼養的“開屏的孔雀”,平凡中成就了獨特的美麗。
楊紀平 ·文學家 ·16.5萬字
汪兆騫的童年,是在天津意奧租界一棟意大利風格帶花園的別墅度過的。他以這一童年百草園為圓心,輻射開去,以與之相關的各階層人物的傳奇人生為題材,多角度地展示了解放戰爭前后這一時代背景下的社會風貌。作者以第一人稱,以婉轉而簡潔、平靜而感人的筆致,照見大時代下各色人物的人生命運與際遇,向讀者展示了一幅豐富而復雜的大千世界風景。
汪兆騫 ·自傳 ·12.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