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13章 叔叔和嬸嬸的婚姻悲劇
- 第12章 綰高髻 戴白花的鄰家女孩兒
- 第11章 抗戰勝利后,鄰居財政局局長是個貪官
- 第10章 一條好漢,廚師秦爺
- 第9章 我到刑場看到槍斃大漢奸惡霸袁文會
- 第8章 我同學的哥哥,畫蒼鷹的大學生
第1章 序言 另一個世界:我在天津租界里的童年
在人生羈旅中,童年太短暫,還沒來得及打個招呼,就匆匆消失了,于是“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這是無可逃避的宿命。
但每當想起它,總會卷起往昔的綿綿情懷。它如同一片浮云、一帶青山,又恰似一支純真、清亮的歌謠,快樂并有些憂傷地在自己的精神時空中柔軟地回蕩、延伸。
童年是個快樂干凈的世界,也是一種別樣的鄉愁。
少年別有贈,含笑看吳鉤。童年,學著打量世界,又培植了我對文學的夢想,讓我一生九牛莫挽地與文學不離不棄。我干的是編輯行當,終日埋頭閱讀浩如煙海的文字,精心打撈其中的璣珠,為人作嫁衣裳。桑榆之年,我終于遂了自己的夙愿,寫了幾本研究文學和文人的小書,希冀能為文學史提供一份個人的證詞。我陶然其中,樂不思蜀。
忽有專司出版的友人,非常鄭重而執拗地請我寫童年的回憶錄。我初時婉拒,然而,“古今難免余情繞”,特別是常有童年往事縈繞于心,便開始嘗試寫童年那些“別來滄海事”。于是,心頭便鼓蕩起越來越多的童年往事的漣漪……
童年是人生的另一個世界。
人的生活都帶有兩面性,一方面它瑣碎、平庸,另一方面它又蘊含著人性的美麗和力量。而人的童年純潔無瑕,是一個朝向審美的烏托邦的詩性世界,充盈著人性的光輝與詩意的光芒,正所謂“往事所以鑒心者也,有善惡則省之于內”,由此讓人充滿向上而生的希望。
我的童年是在天津意奧租界度過的。余生也早,1941年伊始在一棟意大利風格的帶花園的別墅里呱呱落地。這座別墅,是我童年的百草園。
意奧租界,是舊中國風雨飄搖之船的獨特一角,濃縮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屈辱歷史。這里中西文化交融,文脈悠長,各界名人薈萃,其中的少數人有歷史局限,但更多的人尚有不能遮蔽的火燼的價值。
文化名人梁啟超的家人、清朝遺老華世奎、木齋中學創辦人盧木齋、創辦含光女中的大家閨秀張淑純、《新天津報》的愛國報人劉髯公、我的啟蒙老師國學社創始人李實忱、我七歲就結交的武俠小說宗師白羽等,都與我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我的家族和親戚各色人等也都紛紛在別墅登場亮相:混跡軍界的牛三姑爺、神秘的身世凄涼的章老師、俠肝義膽的廚師秦爺、抗日烈士之子司機楊二、鄰家那位綰高髻戴白花的郭英、為我黨搞地下工作的母親的表弟楊虎、祖母導演的婚姻悲劇中度日如年的叔叔嬸嬸……他們的出身、個性稟賦、時代際遇、傳統背景,不盡相同,但他們以各種因素碰撞,塑繪出并不單純的色彩,其中不少帶有拂衣高蹈、不囿流俗、慷慨任道的精神和人性之美。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我的童年,得到了他們的言傳身教。
拒絕記憶被風化,我寫下了這部記錄童年生活的小書,唱了一曲天真無邪又飽盈意趣和憂傷的悠長歌謠。
這些交織在我童年百草園里的人物,其命運是獨立的,又都因我而隱隱相關,有偶然性,也有存在生發的必然。故事中的人物有笑聲和甜蜜,又有嘆息和苦澀。在追憶他們的時候,童年的我與當下滿頭白發的我是雙重身份,共同敘述,于是,過去和現在、我和熟悉的那些人之間,便有了“永無休止的對話”(愛德華·霍列特·卡爾語)。重返生活現場的真實,讓這一切變得和諧統一。
“往者不可復兮,冀來者之可望。”作為作者,在講自己的童年故事時,會投入更多的熱情和心力,甚至,一不留神,讓自己的童真里,夾帶了對未來的追逐,被物化成“另一個我”,一個活在夢里,與孤獨和單調不斷抗爭著的對自我的重塑。但平心而論,我還是盡力還原了我那本真、質樸、溫潤卻又庸常的童年,在講自己和別人的故事時,著眼于人物命運的復雜性,把對社會和人性的思考付諸筆端,這或是這本小書的一種價值。
呵,與時代、社會、人生相對應的童年生活,是個多么斑斕的世界,多么絢爛的百草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