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精選西方重要英文文本資料,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對之進行介紹乃至解讀,力圖多層次、全方位地揭示西方各個歷史時期在經濟、政治、軍事、思想文化、社會生活諸方面的基本狀況與特征,從中透顯出西方歷史的演進脈絡、流變趨向乃至發展規律。各卷所選的篇目,既有對某文獻的全文收錄,也有對某文獻核心部分的截取。每篇文獻后還開列了一些相關問題的研究著作,引導讀者延伸閱讀,并作進一步的探究。
孟廣林 主編 許海云 金永麗選編 ·世界史 ·26.9萬字
撒路斯提烏斯曾著有一部《羅馬史》,記述了公元前78年至公元前67年羅馬的重大事件。可惜這部著作自佚失之后再也沒有被發現,只能在他的另外2部著作中找到一點線索和片斷。他流傳下來的2部著作是:《喀提林陰謀》(ConspiracyofCatiline,亦譯作“喀提林叛亂記”),記述了羅馬貴族喀提林利用當時社會上的不滿情緒興兵叛亂、最后戰死的經過?!吨旃胚_戰爭》(JugurthineWar),記述了公元前2世紀末年羅馬用兵努米底亞王國、其國王朱古達率軍抵抗、最后戰敗的經過。
(古羅馬)撒路斯提烏斯 ·世界史 ·25.8萬字
本書詳細敘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整個過程,其中著重描寫了參與戰爭的政治家、軍事家以及戰后重建等問題。此外,作者還對科學在戰爭中的運用做了深刻的剖析。這是作者以理學博士身份撰寫的一部一戰史,為后人搜集、研究國家政治和一戰提供了頗為詳盡的資料。
張乃燕 ·世界史 ·24.9萬字
《自由與毀滅》用新的歷史角度和清晰度呈現這場法國大革命,從浩如煙海的塵封檔案中打撈出鮮活的歷史記憶,把個人故事與政治大勢編織在一起。我們至今依然生活在法國大革命的遺產之中。它塑造了人類對于現代意義上的政府、法律、權利乃至人之存在的認識。兩百余年來,不斷有人宣布法國大革命“過去了”,“完結了”;但又不斷有人民要再次探尋法國大革命理念的實現之途,或許也再次經歷血與火的考驗?!蹲杂膳c毀滅》在沿襲前人的史學傳統和問題意識的同時,也是在新世紀的變革浪潮、全球化、生態意識等背景下寫就。這本書“將成為今后數年中法國大革命的一份標準講述”。
(澳)彼得·麥克菲 ·世界史 ·29.5萬字
這是一本普及人類文明發展中重要的一環——稅收歷史的圖書。從蘇美爾城邦時代到今時今日,從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到黃河流域。7000年來,向民眾征稅一直是全世界各個王朝和國家維持生存最重要的方式。大部分戰爭爆發、權力更替都因稅收而起;每一次科學進步、制度革新又影響著稅收的制定。人類文明就在兩者的斗智斗勇之中發展和推進。在本書中,作者從全新的視角,跨越千年的時空,從人類文明萌芽到現代社會成形,用風趣的語言講述了關于稅收的起源、發展和現狀;用一個個精彩的故事和案例對世界各國的稅收發展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剖析,折射出人類進步的艱辛和文明發展的偉大,是一部集知識性和趣味性的優秀讀物。
(英)多米尼克·弗里斯比 ·世界史 ·18.2萬字
我們要想了解今天的法國,就必須理解其歷史沿革。要想了解法國人對共和制的擔憂,就得回溯法國大革命;要想認識法國先進的教育體系,就得尋訪拿破侖;要想體會拉辛戲劇的力量,就得把握路易十四人生中的緊張與矛盾;要想明白優雅法語的發展,就得尋訪羅馬帝國統治下的高盧地區。法國扣人心弦的歷史,在革命與王權、藝術化與世俗化之間搖擺,這并非因為它喜怒無常的性格,而是源于它在歐洲大陸身處包圍的地理位置。因此,法國的身份是由一系列復雜的關系所決定的,從羅馬帝國到拿破侖戰爭,再到“二戰”后的英國和美國,各種各樣的沖突關系塑成了今天的法蘭西。
(英)塞西爾·詹金斯 ·世界史 ·19.1萬字
美國內戰結束后的1865年至1877年,史稱“重建時期”,這段時間重建的不僅是南方經濟,更是整個美國的民主,其余波在100年后的1960年代乃至今天的美國依然存在?!吨亟ㄖ畱稹肥菍γ绹鴼v史重大且極富挑釁性的貢獻。了解重建時期,對于人們理解那些今天仍在攪動美國政治的問題,如公民身份的定義、平等的含義、國家和州政府的相對權力,是大有裨益的。
(美)道格拉斯·R.埃格頓 ·世界史 ·29.8萬字
《韓國研究論叢》為復旦大學韓國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集刊,創刊于1995年,一直秉承“前沿、首創、權威”的宗旨,致力于朝鮮半島問題研究,發表文章涉及朝鮮半島問題研究的各個領域。全書設有政治、外交與安全;歷史、哲學與文化;社會、經濟與管理三個專題。
復旦大學韓國研究中心編 ·世界史 ·20.1萬字
本書以經濟社會史學科為視角,集結了歐洲文明史的專題研究論文,內容涉及歐洲文明起源與觀念、發展與權利、生活與習俗、沖突與和平,兼具理論性探索和實證性分析。西方文明即歷史上的歐洲文明,是與古典文明不同質的文明。誠然,它從古典文明中吸取“靈感”,然而日耳曼人為主體的西歐諸民族,以及經過中世紀過濾的日耳曼文化和基督教,無疑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西方文明誕生于中世紀,數個世紀后歐洲實現現代化,然而其文明的基本規則在中世紀中期既已確立。
侯建新主編 ·世界史 ·27.8萬字
自羅馬建城,意大利的歷史就是一部造城史。本書以城市空間為經,以歷史為緯,編織成一幅意大利史的宏偉畫卷,在這場跨越時空的旅行中,我們可以深入理解其歷史和文化。在意大利的發展史中,城市文化無不與人息息相關。那些深刻影響意大利歷史進程的人與事,也將其印記烙在了城市空間中。作者以歷史作為引子,游走于城市空間,在過去與現在的穿插變換中,解讀意大利的國家命運和意大利人的身份困境。全書緊扣城市與空間,政治與權力,凸顯權力如何塑造空間,政治如何形塑城市,這既是一部城市史,也是一部意大利史,從中我們可以領略到意大利最迷人的魅力。
朱明 ·世界史 ·19萬字
本書是一部講述古代地中海諸文明興衰、探討西方文明起源與形成的地中海古代通史。作者查爾斯·弗里曼以埃及、希臘與羅馬這三個最具代表性的地中海古代文明作為切入點,帶領讀者全面回顧了自公元前5000年古代近東文明勃興,至公元600年古典時代結束為止,整個地中海世界跌宕起伏的歷史。本書超越了傳統的政治史框架,力圖通過文學、藝術、哲學、建筑以及社會經濟等多種維度,全方位地介紹與解釋歷史。作者還用大量篇幅回顧了近代以來歐洲人重新發現與接受希臘—羅馬文明的歷程,提醒讀者警惕對于歷史的濫用。書中另附有多幅精美的插圖與地圖。本書雖然是一部古代歷史的入門級讀物,但書中仍不乏嚴謹的學術討論和嚴肅的思考,并用淺顯的文字為讀者呈現了西方學術界近年來的最新研究成果與重大考古發現。
(英)查爾斯·弗里曼 ·世界史 ·71.1萬字
《古希臘史》以希臘人的遷徙、發展、崛起、衰落為主線,以人口遷徙、地理、文明、戰爭為線索,剖析古希臘的發展,為我們呈現了一幅波瀾壯闊的古希臘歷史畫卷。希臘人究竟自何而來?他們為什么要在小亞細亞和意大利建立殖民地?雅典和斯巴達分別由誰來建立?又分別是怎樣的政治形式?為什么雅典和斯巴達崛起為希臘的霸主?而兩個霸主之間又是怎樣進行戰爭、聯合,直到最后又全都突然衰落的?希臘和波斯帝國之間有怎樣的糾葛?名垂后世的溫泉關戰役究竟是什么樣的?雅典為什么會成為孕育古希臘哲學的土壤?希波戰爭和伯羅奔尼撒戰爭對希臘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底比斯的崛起為什么會曇花一現?馬其頓王國是怎樣征服希臘的?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又為世界帶來了什么?在本書中,這些問題都將得到解答。作為人類歷史上最耀眼的明星之一,古希臘的歷史值得您細細品味。
(英)查爾斯·歐曼 ·世界史 ·37.7萬字
《新的舊世界》是一部直擊歐洲一體化核心問題的巨著,也是歐盟及歐洲歷史研究者的必備參考書。本書綜述了歐洲大陸幾大核心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歐洲一體化進程的緣起、進程和結局;就歐盟三大核心國(德國、法國、意大利)共同市場形成之政治和文化背景作了詳盡分析。還探討了諸多有關土耳其與塞浦路斯之間相互關聯問題的“東方議題”,追溯了自啟蒙運動至今的歐洲一體化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總結,同時展望了歐盟的未來前景。
(英)佩里·安德森 ·世界史 ·55.9萬字
《締造和平:1919巴黎和會及其開啟的戰后世界(大國外交三部曲)》重回20世紀外交現場,見證戰爭世紀中催生新秩序的大國角力。牛津大學教授、約翰遜獎得主犀利重現巴黎和會,看百年前元首繪出當今世界的草圖。翻天覆地的一戰,破天荒的和平努力,終結戰爭的戰爭之后,終結和平的和平。國際關系史家瑪格麗特·麥克米倫用小說筆法,借助海量文獻呈現了巴黎和會的真實歷史。麥克米倫用豐富的細節和辛辣的文筆,為我們展現了締造和平者的群像,將他們的個性、理想與偏見都表現得淋漓盡致,對于她的曾外祖父勞合·喬治也不留情面。她告訴我們,巴黎和會不只是被世人詬病的《凡爾賽和約》和國際聯盟,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也不該歸因于此。不過,與會者決策失誤,也難辭其咎,他們本想締造和平,卻為更大規模的戰爭、更多的沖突埋下了種子。
(加)瑪格麗特·麥克米倫 ·世界史 ·41.8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前氏族社會時期的教育、母系氏族時期的教育、父系氏族時期的教育、軍事民主制時期的教育、古代埃及的教育、古代亞述和巴比倫的教育、古代印度的教育、古代希臘的教育制度、古代羅馬的教育制度等。
聞明 彭萍萍主編 ·世界史 ·5.8萬字
《世界歷史文摘》為西北大學主辦的世界史學術文摘,每年二期。本文摘從國內主要的史學刊物、區域和國別研究刊物,以及主要的綜合類刊物中摘編一定數量的世界史論文,以期成為推介世界史優秀學術論文的平臺。本文摘主要欄目有:古代中世紀史、歐洲史、美國史、東亞南亞史、非洲拉美史、史學理論與史學史、中東史等,不定期設置專欄對學界討論的熱點問題進行轉載。本文摘轉載分為全為轉載、觀點摘編(2000字左右)和推薦論文三種類型,以學術性、理論性、創新性和現實性作為摘轉的客觀依據。相關文章經過編輯部初步篩選,由5-7名業內知名專家匿名評分后,按照分數排序,以確定是否摘轉,以及摘轉的具體類型。
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 ·世界史 ·43.3萬字
許倬云先生以宏闊的視野與通俗的語言,高屋建瓴地描繪出一幅現代文明的全景圖:從宗教革命到民族國家的興起,從啟蒙運動到工業革命到近代資本主義大發展,提綱挈領,要言不煩,勾勒出現代社會的形成及發展,反思了文明進步的得與失,展望了人類的前景。
許倬云 ·世界史 ·9.4萬字
本書是一部關于印度土邦歷史發展的學術著作。印度土邦是指承認英屬東印度公司和英王最高宗主地位,在內政上享有完全或部分主權,在外交上受到嚴格限制的印度獨立的王國。作者追溯了主要印度土邦早期的歷史,以英國對南亞次大陸的統治為主線,闡明英屬東印度公司涉足南亞次大陸,征服各王國,最終確立對印度土邦最高統治權的過程;剖析英王政府接管南亞次大陸統治權后與土邦王公的關系;展示大多數土邦王公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給予英國政府的幫助;解讀印度土邦的憲政改革;陳說英國撤離印度時土邦王公的抉擇。本書的出版為印度土邦研究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與借鑒。
諶煥義 ·世界史 ·32.9萬字
消失在近代黎明中的先驅者們“凜冬時節”的最后抗爭!日本是東亞地區最早進入近代化轉型的國家。從明治時代起,一批知識分子接觸到西方的先進思想,為其建立平等而和平的社會的理想所傾倒,并翻譯相關經典著作向社會推廣,由此誕生出了日本最早的社會主義思想。在此過程中,出現了中江兆民、幸德秋水、大杉榮、堺利彥等個性鮮明、命運迥異的思想家。雖然在日益黑暗的大環境中,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在歷史長河中折戟沉沙,但這些先驅者留下的探索足跡依然能給后人重要的啟迪。
(日)梅森直之 ·世界史 ·18.4萬字
一部人類核心文明的延續史,英國知名歷史學家約翰·羅伯遜代表作,英國《今日歷史》年度十大好書。本書是國內當前全面講述伊拉克歷史的唯一版本,完整地記錄了伊拉克境內各民族起源,發展,鼎盛,衰落的歷史,將一個從公元前4000年就屹立在東方的神秘古國的面紗揭開,各種傳說、各段歷史講得精彩、透徹。如今被稱為伊拉克、位于兩河流域的廣闊土地,曾是古代世界的中心。它見證了王朝的更替——從蘇美爾人的城市國家到古巴比倫王國的輝煌,從亞述帝國的崛起到新巴比倫王國的繁榮。它是東方與西方各種文化的交匯點,孕育了無數偉大的哲學家、詩人和科學家;它是人類的樂土,一個個勇敢善良的民族在這里安居、融合;它更以富饒的石油資源著稱于世,聚集了巨大的財富。近代到現代的幾百年中,它卻經歷了國家的動蕩、戰火的燃燒,國民顛沛流離。進入21世紀,它終于走上了正軌,擺脫蒙昧,邁入現代化進程。這片土地何以會成為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在這里繁衍民族憑借什么建立了一個個璀璨的王朝?這里隨處可見的石油究竟是天賜的富貴還是禍根?幾千年的爭端、征服、掠奪和如今的和平背后隱藏著怎樣的歷史邏輯?約翰·羅伯遜經過多年的研究和考證,梳理出一條完整的伊拉克歷史的脈絡,以翔實的史料和細致的敘述,展示了伊拉克古代文明的興起,各個王朝的建立與覆滅,進入近代后遭受戰火荼毒的苦難,現代化改革歷程的艱辛,全面、深入地介紹了伊拉克的過去、現在,并展望了未來,為讀者奉獻出一部充滿趣味又引發思考的歷史巨著。
(英)約翰·羅伯遜 ·世界史 ·27.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