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講述了從花園天皇讓位至后光嚴天皇即位南朝與北朝對峙復雜的歷史過程。日本為何會出現兩支皇統輪流執政的局面?兩支皇統又怎樣演變成四支皇統并最終造成南朝與北朝各自為政的事實的?權傾天下的北條家族是如何走向滅亡的?北條家族的滅亡與南北朝分立存在怎樣的關系?倒幕大將足利尊氏為何與南朝天皇反目?南北朝分立為何會使日本六十六國陷入戰火?南北兩朝為何必然走向統一?本書將一一解答。
(日)久米邦武 ·世界史 ·42.4萬字
本書從文化傳統的角度討論歐洲中世紀以來的貿易和擴張,所涉及的時間范圍大約從公元9世紀到當代。這里講的歐洲主要指一般所說的西歐,包括從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經德國、奧地利到南歐的意大利及其以西的歐洲,是今天天主教和新教流行地區,但不包括波蘭、匈牙利等天主教流行的東歐國家。本書除《前言》外,共分四編。第一編討論西歐在中世紀時期的擴張。第二編講述歐洲通過地理大發現(或稱“新航路的開辟”)初步建立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的過程,也就是展開世界性征服活動的開端。第三編討論歐洲近代早期為輸出商品而爭霸的過程,其內容緊接第二編,都屬于商業資本主義時代。第四編討論工業革命以來西歐的貿易與擴張。
侯建新主編 ·世界史 ·42.3萬字
《歐洲全史》一書,分為《中古歐洲史》和《近世歐洲史》兩篇。《中古歐洲史》敘述了從公元5世紀西羅馬帝國瓦解到16世紀為止的歐洲歷史進程。《近世歐洲史》主要講述了17世紀初代議制度及科學興起至20世紀初的近代歐洲史進程。全書講述了歐洲各國的政治、經濟、思想及藝術等方面內容,對人類活動中的重要人物,查理曼大帝、馬丁·路德等人一生都做了詳細的論述。全書敘述嚴謹,語言簡潔,通俗易懂,可以說是一部非常好的歐洲史入門書。
何炳松 ·世界史 ·42.1萬字
魏瑪共和國是德國現代史上的一段重要時期,它誕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失敗的陰影之中,其締造者試圖從舊世界的秩序中為德意志民族開辟一條新的道路。德國革命創造了德國第一部民主憲法,卻未能給國家注入民主的精神。精英階層不斷追念過去,各派政黨一味妥協,經濟遭受重大挫折,民粹主義日益增長,使這個年輕的國家難以為繼——這為納粹黨的崛起和共和國的覆滅鋪平了道路。《魏瑪共和國的興亡:1918—1933》便講述了從1918年到1933年,德國內部各派政治勢力面對內憂外患,各自掙扎求存的歷史。
(德)漢斯·蒙森 ·世界史 ·42.1萬字
本書通過作家屠格涅夫、法國女高音兼作曲家波利娜·薇雅朵,以及波利娜的丈夫知名翻譯家和藝術評論家路易·薇雅朵三人的經歷,探討19世紀鐵路時代的興起如何促成藝術與資本主義的相遇,如何塑造歐洲文學藝術,以及使歐洲在文化上被視為一個整體,不受國界的限制,形成“歐洲文化”“歐洲文明”的共識。藝術家及其作品穿梭于各國,像1847年柏遼茲就從巴黎,搭著前面這條鐵路,經布魯塞爾到達俄羅斯舉辦音樂會。樂隊、合唱團、歌劇和戲劇演員、藝術巡回展覽、作家等成為火車的常客。國際市場向量產的廉價畫作復制品和書籍、樂譜的印刷品開放。
(英)奧蘭多·費吉斯 ·世界史 ·41.8萬字
《締造和平:1919巴黎和會及其開啟的戰后世界(大國外交三部曲)》重回20世紀外交現場,見證戰爭世紀中催生新秩序的大國角力。牛津大學教授、約翰遜獎得主犀利重現巴黎和會,看百年前元首繪出當今世界的草圖。翻天覆地的一戰,破天荒的和平努力,終結戰爭的戰爭之后,終結和平的和平。國際關系史家瑪格麗特·麥克米倫用小說筆法,借助海量文獻呈現了巴黎和會的真實歷史。麥克米倫用豐富的細節和辛辣的文筆,為我們展現了締造和平者的群像,將他們的個性、理想與偏見都表現得淋漓盡致,對于她的曾外祖父勞合·喬治也不留情面。她告訴我們,巴黎和會不只是被世人詬病的《凡爾賽和約》和國際聯盟,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也不該歸因于此。不過,與會者決策失誤,也難辭其咎,他們本想締造和平,卻為更大規模的戰爭、更多的沖突埋下了種子。
(加)瑪格麗特·麥克米倫 ·世界史 ·41.8萬字
20世紀上半期,美國三位著名史學家聯合寫作了《世界史》,從文明演進的角度來論述人類過去的歷史,在美國風行一時,歷經修訂。我國于1946、1948年兩次翻譯此書,1975年又出版了冰心、吳文藻、費孝通等人的譯本。此次我們采用1975年譯本,并重新更換了大量精美而有趣的插圖,撰寫了豐富多樣的圖注,冀以展現原作的風采。本書雖是寫于近一個世紀前,今日讀來卻不無有益有趣之處。它將從人類文明產生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漫長過程,劃分為四個階段——文明的開端、古典文明、基督教文明、近代文明——加以介紹,尤其以西方文明的發展路徑為重點,文字輕快,論述精當,常有讓人耳目一新之見。
(美)海斯 穆恩 韋蘭 ·世界史 ·41.7萬字
日本文化通史(約40萬字)本卷首先詳細論述日本先民在島國的自然風土和生活實踐中,自主生成的宗教、文學藝術和學術的成果,以及由這些成果凝聚而成的文化精神。同時,簡明地敘說這些文化的形成,與日本政治社會發展歷史的有機聯系。其次,從比較的視角出發,論述日本千余年與中國交往和融合中國文化的悠久歷史,以及近代以來百余年與西方交流調適西方文化的新鮮經驗。還有在與對外文化交流中,出現過全盤“漢風化”和全盤“洋風化”的思潮,乃至曾一度陷入文化的黑暗時代,最后經過古代的文明開化和近代的文明啟蒙,分別以“和魂漢才”、“和魂洋才”作為對外文化交流的指導思想,構建起“沖突并存融合”的文化模式,吸收和消化外來文化,創造了占據文化核心價值的日本獨特的宗教、文學藝術和學術,
葉渭渠 ·世界史 ·41.7萬字
本書追溯了從1700年到現在,種族隔離作為一種全球現象在城市中的傳播。在這部嚴肅的史著中,作者重點展示西方殖民過程中種族隔離的形成與發展,對世界各地的城市和社會的扭曲。從種族隔離的古老根源開始,以及考古證據所揭示的人類長期利用被割裂的城市來強化政治和經濟不平等,作者隨后轉向了歐洲殖民主義的世界。他指出,正是在那里,基于膚色的種族隔離最終強化成基于種族的不平等;這種劃分從非洲復制到美洲。20世紀之交見證了迄今最咄咄逼人的種族隔離運動,幾乎世界各地的白人社區都開始按照種族界限重新安排整個城市。城市的種族隔離歷史揭露了人類困難重重的過去,而從中得到的反思為未來更美好、更平等的城市發展道路奠定了基礎。
(美)卡爾·H·奈廷格爾 ·世界史 ·41.7萬字
1853年,沙皇尼古拉一世借宗教爭端入侵今屬羅馬尼亞的多瑙河兩公國。隨后……持續18個月的克里米亞戰爭造成了巨大的人員損失,并徹底改寫了歐洲的政治格局,深刻影響了俄羅斯和土耳其的現代化進程。費吉斯大量引用俄羅斯、法國、英國和奧斯曼帝國的文獻資料,全面展現了民族主義情緒、帝國勢力博弈和宗教沖突是如何影響各國介入戰爭的。從國王與大臣、報道戰爭的記者與作家,到戰場上的軍官與士兵、圍城內的婦孺,費吉斯不僅從多個視角還原了戰爭的全景,也為今天理解19、20世紀的“東方問題”,黑海地區基督徒與穆斯林的關系,以及俄羅斯與西方的世界裂痕提供了新的入口。
(英)奧蘭多·費吉斯 ·世界史 ·41.6萬字
本書主要敘述經濟史實,材料很豐富;對于經濟理論的轉變,如自由放任思想的確立和國家對經濟生活的態度也有一定的敘述;對自由資產階級的剝削狀況有所描述和揭露。本書對于我們研究英國產業革命很有參考價值。
(法)保爾·芒圖 ·世界史 ·41.5萬字
中國的日本研究在經歷了20世紀80~90年代的“恢復期”后,自2000年進入“發展期”,成果豐碩,逐漸顯現其特色。本書全面梳理21世紀以來的研究狀況,總結范式的變化,并展望了新動向。領域涵蓋:語言學與教育研究(日語語言學、日語教育和漢日翻譯),文學藝術研究(日本古代文學、日本近現代文學、日本美術和日本大眾文化),社會研究(日本社會、日本經濟、日本政治和日本外交),文化研究(日本歷史、日本思想、日本民俗和日本宗教)。
王志松 ·世界史 ·41.4萬字
普利策獎獲獎作品《黑旗:ISIS的崛起》與《審判薩達姆:午夜的絞刑》中東政治平衡遭到破壞,薩達姆預言成真;其中《黑旗:ISIS的崛起》一書深入描述了ISIS奠基者扎卡維如何將一個從約旦黑獄中走出的組織,發展為足以操控全球60億人心理恐慌的中東幽靈,同時首度揭露了小布什、奧巴馬的接連軍事誤判,如何幫助恐怖組織ISIS一步步發展壯大。《審判薩達姆》則完整呈現薩達姆對24年執政生涯中所發生的重大事件之“自述”,深度解析霸權主義對當今世界的深刻影響,石油、宗派、權力、伊斯蘭國,大國博弈為什么選擇中東?“一葉知秋”,伊拉克戰爭改變了美國乃至整個西方世界對中東和亞太地區的政策。
(美)喬比·沃里克 約翰·尼克松 ·世界史 ·41.4萬字
《早稻田大學日本史(卷一):彌生古墳時代》從日本史前社會一直寫到天武天皇在位時期。作者久米邦武教授旁征博引《古事記》《日本書紀》及中國史籍、正倉院珍藏的相關資料與明治時期日本史學界、歐洲史學界的研究成果,將日本史置于以中國史為中心的古代亞洲史中,詳細闡述了日本的古代疆域、日本宗教和政治的起源、伊奘諾尊和伊奘冉尊循服八洲、朝鮮與閩地的上古時期、螢蠅之亂、日本的統一、高千穗宮時代、大倭肇國、大倭的缺史時代、大倭的第二次肇國、設置國縣、倭國擴張版圖、京師貴族傾軋、任那筑紫之變動、國教國政改革、天智帝中興大業、天武天皇整頓朝綱等內容。久米邦武教授從人種學、人類文化學角度對日本人的起源、發展進行了考察,從實證角度對《古事記》《日本書紀》進行了解讀,挖掘出不少史實,耐人尋味。
(日)久米邦武 ·世界史 ·41.3萬字
《5000年文明啟示錄》是美國知名歷史學家、全球史奠基人威廉·H.麥克尼爾的又一力作。在本書中,作者以其全球史觀,將人類不同社會的歷史整合為一個整體,從全球的角度來考察世界各個地區人類文明的產生與發展。從文明的發韌到現代文明的發展,本書分四個部分描述了數千年來人類文明的發展,涵蓋了文明眾多層面,包括社會變遷、戰爭戰事、地理發現、人文藝術發展等。此外,作者摒棄了歐洲中心論,充分肯定了中國在全球貿易網絡中扮演的關鍵角色,對中華文明的發展有獨特的介紹與分析。
(美)威廉·H.麥克尼爾 ·世界史 ·41.2萬字
耶路撒冷的歷史是整個世界的歷史。它是一個神的殿堂、兩個民族的首都、三大宗教的圣地,是擁有天堂和塵世兩種存在的城市;它是文明沖突的戰略要沖,讓世人魂牽夢繞的去處,惑人陰謀、虛構傳說和二十四小時新聞的發生地。“講故事的大師”西蒙·蒙蒂菲奧里依年代順序,以三大宗教圍繞“圣城”的角逐,以幾大家族的興衰更迭為主線,生動講述了耶路撒冷的前世今生;作者通過大量的田野調查和文獻考據,以客觀、中立的角度,通過士兵與先知、詩人與國王、農民與音樂家的生活,以及塑造耶路撒冷的家族來呈現這座城市三千年的瑰麗歷史,還原真實的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三千年》在國內暢銷多年,一問世即獲頒“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收獲鳳凰網、深圳商報、南方都市報、中國出版傳媒商報等媒體和專業機構評選的“年度好書”“年度影響力圖書”等贊譽,并在當當月度和年度榜單中名列前茅。全新增訂版則在此基礎上新增第54章《21世紀》等3萬字內容、30張彩色插圖,同時還有作者致中國讀者的信。
(英)西蒙·蒙蒂菲奧里 ·世界史 ·41.2萬字
掌握人類社會整體發展的各個階段,樹立全球史觀,才能正確看待現代人類面臨的各種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在這里,我們用通俗流暢的語言來解讀重大的歷史事件、鮮活的歷史人物、豐富的多元文化,把厚重的史實通過簡潔明了的形式表達出來。閱讀《世界通史》,讀者可以在輕松愉悅中了解人類歷史發展進程,增長知識和膽略,提高歷史修養,進而用世界胸懷和歷史眼光更好地把握現在,展望未來。本書由宛華主編。
宛華 ·世界史 ·41.2萬字
本書為紀念文集,收錄了曹特金女士大部分的文章,并配有多幅珍貴的照片。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對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的相關情況、馬克思、布朗基進行了研究;第二部分的重點內容是翻譯了俄國學者對共產國際的一些觀點和看法;第三部分是曹特金對自己的經歷和研究歷程以小短文的形式呈現出來。本書內容豐富,對世界史的把握和闡查,有助于從總體上把握世界史這一概念,加深對世界史的認識和理解,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曹特金 ·世界史 ·41.2萬字
本書以歐洲思想史為鏡鑒,全景式地介紹了從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到20世紀初共百余年的俄國思想發展的歷史進程。在作者看來,俄國的18世紀和19世紀構成了一個具有鮮明特征的文化時代,便于人們將它視為一個結構整體。正是在這一時代,作為一個群體的知識分子在俄國出現,他們關于俄國命運、關于自身使命等問題的思考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義;他們圍繞著傳統與現代、俄國與西方、民粹與馬克思主義等主要軸線的思考,呈現出俄國思想家對西方思想的接受和駁斥的過程,也有助于建構整個歐洲思想史的發展語境。
(波蘭)安杰伊·瓦利茨基 ·世界史 ·41.1萬字
著名歷史學家楊生茂先生作為中國美國史學科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其道德文章受到學界的廣泛贊譽與推崇。為紀念楊生茂先生百年誕辰,南開大學歷史學院、美國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邀請國內外多位優秀美國史學者精心策劃,傾力撰寫,結成此集。本論文集所涉歷史時段上迄美國革命,下至冷戰時期,主題涵蓋政治史、外交史、社會史、思想史、城市史、經濟史等多個研究領域,既有視野廣闊的宏觀綜論,也有專精深入的個案研究,集中展示了近年來中國美國史研究的深度和廣度。
趙學功 ·世界史 ·4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