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在這部包羅萬象、扣人心弦的歷史巨著中,理查德·J.埃文斯通過爬梳二戰前納粹德國在經濟、文化、藝術、教育等領域的政策和影響,以海量的數據分析與官方檔案描繪了第三帝國極權統治的猙獰面貌,以生動的私人材料與親歷記錄勾勒出普通德國人在這段歷史中的鮮活命運,揭露了納粹黨如何以殘暴血腥的獨裁手段將德國改造成一架全力沖刺的戰爭機器。
(英)理查德·J.埃文斯 ·世界史 ·27.7萬字
《大繁榮時代》以美國一戰后,經濟突飛猛進為背景,以三任總統執政方針為線,全景呈現了美國1919-1931的十二年間政治、經濟、藝術、時尚、科學與娛樂等方面的發展歷程。對原有封閉藩籬的打破、經濟迅猛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會產品的豐富……這一切,仿佛一粒石子被投入湖中,打破了原有的平靜。
(美)弗雷德里克·劉易斯·艾倫 ·世界史 ·27.7萬字
1914年夏天,一場前所未有的戰爭席卷歐洲,并很快蔓延至整個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因錯綜復雜,但它的導火索是一樁愛情悲劇。本就不受公眾喜愛的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違背皇帝的意愿,執意與下層貴族索菲結婚。因此之故,整個帝國的上流社會都刻意羞辱和回避他們。然而1914年6月28日,薩拉熱窩的兩顆子彈不僅結束了他們飽受非議的愛情和生命,也導致幾乎整整一代歐洲年輕人為他們殉葬。《刺殺費迪南》聚焦在這段引人注目的歷史上,發掘出大量未曾發表的信件和罕見的第一手資料,運用紀錄片式的表達手法,將皇室秘史、政治謀殺和感人的愛情結合在一起,描繪出19世紀末歐洲的風云,揭示了刺殺背后的驚人真相,并講述了皇室后裔在戰后流離失所的命運。
(美)格雷格·金等 ·世界史 ·27.7萬字
烏克蘭,地處歐亞大草原西緣文明的斷層線上,誕生于東方和西方相遇之處,許多個世紀以來都是通往歐洲的門戶。當戰爭和沖突到來,關閉的歐洲之門成為阻擋東來或西來侵略者的屏障,而當歐洲之門開啟,烏克蘭就成為連接歐洲與亞洲、東方與西方的樞紐。從希羅多德時代開始,烏克蘭大地見證了兩千年來帝國的起起落落,經歷了世界秩序的多次變更。定居和游牧、東正教與天主教……不同的文明在此接觸,塑造出烏克蘭獨特的邊境身份。它是歐洲的面包籃,也一度成為殺戮的戰場。從羅馬帝國到奧斯曼帝國,從哈布斯堡王朝到羅曼諾夫王朝,甚至希特勒的第三帝國,每個帝國都索求烏克蘭的土地與財富,在這片土地上留下自己的印記。直到今日,烏克蘭仍是東西方力量沖突的焦點。若不理解兩千年以來塑造東歐的復雜力量,就看不清當前牽動世界的動蕩。哈佛大學烏克蘭研究院院長浦洛基以同情的理解,寫下歐洲之門所經歷、所見證的兩千年,為理解東方與西方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補足了拼圖上缺失的一塊。
(美)浦洛基 ·世界史 ·27.7萬字
本書探索了羅馬在公元前1000—前264年間的發展,以及它對意大利控制的本質。最初羅馬只是幾個新興勢力之一,后來卻實現了輝煌的統治地位,本書分析了羅馬人是為什么及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從其復雜的政府形式,到其有創新性的與其他國家交流的方式,洛馬斯展示了羅馬的獨到之處。
(英)凱瑟琳·洛馬斯 ·世界史 ·27.7萬字
本書考察了從1648年威斯特發里亞和約簽訂以來,英國與法國和普魯士德國之間的關系,呈現了一份及時而又富有遠見的研究。作者認為歐洲一體化是從這三國之間的外交、經濟和文化關聯中演變而來的;隨著戰爭的破壞性逐漸增強,經濟期待不斷提升,這些國家開始拼命地想要自己存活下來。然而,這三個國家很少同時處于和睦關系之中。雖然整個歐洲看起來好像是一個共同體,但其實不同的文化獨特性還是在某種程度上阻礙著歐洲各國的結合,所以歐洲整合始終如夢。在這樣的背景下,英國脫歐是可預見也可控的。畢竟,這些根源為圣羅馬帝國的聯邦間血脈太緊密了,所以歐盟依然是由二十七的國家組成的強大機構。英國脫歐后,將在歐盟外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而作者看到的是這樣的“保持距離”,將凸顯歐洲中心的實用主義和歷史穩定性。
(英)斯圖爾特·斯威尼 ·世界史 ·27.6萬字
本書對拜占廷的政治活動、經濟生活、軍事與外交、文化生活、宗教活動作了較為全面的概述,梳理了拜占廷文明發展的主要線索,介紹了眾多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展示了拜占廷帝國千余年的歷史及其豐富的精神和物質遺產。
陳志強 ·世界史 ·27.5萬字
《全球史評論》由首都師范大學全球史研究中心于2008年創辦,劉新成教授擔任主編,致力于在中國歷史學界推進全球史的研究視野與方法,提倡有關跨文化、跨國家、長時段的歷史現象的研究,注重揭示全球視野中的文明互動與交往,探尋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的全球化進程,及其與地方特性的相互影響。
劉新成主編 ·世界史 ·27.5萬字
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希臘聯軍統帥亞歷山大揮師東征,開啟了古代東西方文明首次大碰撞、大交流、大匯合的序幕。雖然亞歷山大英年早逝,他的帝國迅即分裂,但他開創的希臘化世界卻在從東地中海到印度河的廣袤大地上延續了約三個世紀之久。面對歷史悠久、傳統深厚的東方文明,希臘征服者不得不在保持自己政治統治和文化優勢的同時,對當地的文化心存敬意,有條件地加以吸收、改造和利用,從而和部分希臘化的當地人一起創造了以希臘因素為主、兼容東方因素的混合文化——希臘化文化。該文化源遠流長,經羅馬帝國影響了歐洲文化的發展方向,經絲綢之路與遠東的中國文明也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接觸和交融。
楊巨平 ·世界史 ·27.5萬字
本書作者以其獨特的視、清晰的思考和略帶諷刺的現實主義風格,解讀和還原了大英帝國,將我們帶入一個個歷史場景,深入了解大英帝國全球擴張的過往,以及對當今世界乃至未來都極為深刻的影響。任何想了解大英帝國的歷史以及當今世界格局緣起與發展的讀者都不能錯過此書。
(英)約翰·達爾文 ·世界史 ·27.4萬字
以色列是一個小國,但建國以來一直吸引著世界的注意,既受到許多人青睞,也常常成為抨擊的對象。為什么國際社會如此關注以色列這樣一個小國?為什么以色列人在眾多關鍵問題上存在如此嚴重的分歧?為什么以色列會做出這些決策?它的未來將會怎樣?戈迪斯帶我們重溫以色列歷史上的一個個里程碑式事件,向我們介紹一位位憑借滿腔熱血和強大靈魂在關鍵時刻改變國家命運的關鍵人物。他既向我們展示了以色列是如何成為一個文化、經濟和軍事強國的,也指出了這個國家犯下的錯誤,追溯了其在國際上長期受到孤立的根源。戈迪斯清晰而權威地證明,以色列最主要的目的和最重大的成就是實現猶太民族在現代的重生。本書探究的正是這個民族和國家的靈魂。
(以色列)丹尼爾·戈迪斯 ·世界史 ·27.4萬字
大博弈剛剛在中亞平息,新的大博弈又再次上演。本書講述了“一戰”時中亞大地上發生的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圍繞著大英帝國的存續,同盟國與協約國競相出手,在鮮為人知的戰線,烽火再度燃起。德皇試圖打擊英屬印度,徹底摧毀英帝國的世界體系;奧斯曼的恩維爾則渴望在中亞建立自己的新帝國;俄國從未放棄對君士坦丁堡的野心;英屬印度的官員們則憂心忡忡地警惕著任何來自境外的威脅,為此他們組建東波斯防線、交好阿富汗、出兵巴庫、扶植傀儡……本書可讀性極強,向讀者展示了“一戰”時期在中亞土地上發生的鮮為人知的故事,其中有些故事產生的影響至今仍未完全消失。
(英)彼得·霍普柯克 ·世界史 ·27.3萬字
在人類尋求短暫解脫的過程中,鴉片有著特殊的“魔力”。每天,它為成千上萬的人提供慰藉,確保醫療護理體系的正常運轉;同時,它也讓很多人產生了毒癮,加劇了人類社會惡劣的墮落和剝削現象。從古至今,鴉片作為一種無可匹敵的商品,以合法或非法商品的形式遍布全球。在本書中,著名的文化歷史學家露西·英格里斯將帶領我們經歷一場從美索不達米亞到當今美國、從罌粟乳汁到海洛因、從嗎啡到人工合成鴉片的史詩之旅,客觀審視鴉片這種引人關注的物質,從人類對它的使用及背后的原因入手,展現人類與這種魅人物質的交往史。一部鴉片史,半部是金錢對人性的嘲諷,半部是肉體與精神的悲歌。這是一個關于成癮、貿易、犯罪、戰爭、文學、醫學,尤其是金錢的故事。正如這部視野雄闊、包羅萬象的作品所深刻揭示的,鴉片的歷史就是我們人類的歷史,它能讓我們了解到自身究竟是什么樣的人。
(英)露西·英格里斯 ·世界史 ·27.3萬字
本書通過精彩動人的故事,展示了美國種族問題相關聯的,社會意識和法律演進史。介紹了在契約社會里,立法的民眾基礎,法律對人性的思考,法律的變化與社會理趟的關系等問題。通過作者的敘述,讀者能夠看到,在法治國家里,民眾,尤其是弱勢人群怎樣運用法律,經過長期抗爭,取得自身權益,并由此推動社會認識的深化,使整個國家在消除不公正的歷史進程中取得穩定的進步。
林達 ·世界史 ·27.2萬字
《革命節日》是莫納·奧祖夫的代表作。與傳統史學研究不同,奧祖夫從文化史和人類學的角度研究法國大革命期間的節日,把文化因素納入了大革命集體行動的分析。該書透視了大革命時期的政治文化,既剖析了革命節日與傳統的聯系與不同,又揭示了革命節日對于法國革命時期集體行動和集體心態的意義。該書被視為法國大革命的文化史研究的開山之作。
(法)莫娜·奧祖夫 ·世界史 ·27.2萬字
一部人類核心文明的延續史,英國知名歷史學家約翰·羅伯遜代表作,英國《今日歷史》年度十大好書。本書是國內當前全面講述伊拉克歷史的唯一版本,完整地記錄了伊拉克境內各民族起源,發展,鼎盛,衰落的歷史,將一個從公元前4000年就屹立在東方的神秘古國的面紗揭開,各種傳說、各段歷史講得精彩、透徹。如今被稱為伊拉克、位于兩河流域的廣闊土地,曾是古代世界的中心。它見證了王朝的更替——從蘇美爾人的城市國家到古巴比倫王國的輝煌,從亞述帝國的崛起到新巴比倫王國的繁榮。它是東方與西方各種文化的交匯點,孕育了無數偉大的哲學家、詩人和科學家;它是人類的樂土,一個個勇敢善良的民族在這里安居、融合;它更以富饒的石油資源著稱于世,聚集了巨大的財富。近代到現代的幾百年中,它卻經歷了國家的動蕩、戰火的燃燒,國民顛沛流離。進入21世紀,它終于走上了正軌,擺脫蒙昧,邁入現代化進程。這片土地何以會成為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在這里繁衍民族憑借什么建立了一個個璀璨的王朝?這里隨處可見的石油究竟是天賜的富貴還是禍根?幾千年的爭端、征服、掠奪和如今的和平背后隱藏著怎樣的歷史邏輯?約翰·羅伯遜經過多年的研究和考證,梳理出一條完整的伊拉克歷史的脈絡,以翔實的史料和細致的敘述,展示了伊拉克古代文明的興起,各個王朝的建立與覆滅,進入近代后遭受戰火荼毒的苦難,現代化改革歷程的艱辛,全面、深入地介紹了伊拉克的過去、現在,并展望了未來,為讀者奉獻出一部充滿趣味又引發思考的歷史巨著。
(英)約翰·羅伯遜 ·世界史 ·27.2萬字
本書對1857—1947年印度獨立運動作了全面系統的敘述,包括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義、國大黨的誕生及早期活動、1905—1908年印度民族革命運動、穆斯林聯盟的誕生及活動、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印度民族運動的發展、20世紀20年代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20世紀30年代的文明不服從運動、國大黨省自治、20世紀40年代的“退出印度”運動、最后獨立等內容,勾勒了跌宕起伏的印度民族運動的歷史軌跡和演進歷程。
尚勸余等 ·世界史 ·27.1萬字
《西方的衰落》一書振聾發聵,也會引發爭論,它是對這個自鳴得意和對問題視而不見的時代的迎頭一擊。當阿拉伯世界正在為民主而奮斗時,當中國努力從經濟自由化邁向法治社會時,歐美社會卻在揮霍幾百年來制度優勢的積淀。弗格森提出這樣的警告,若要遏制西方社會一度稱雄世界的文明日益衰落的勢頭,只能寄希望于強大的領導力,并要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
(英)尼爾·弗格森 ·世界史 ·27.1萬字
歷史是現實的一面鏡子。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在當今日本竭力掩蓋侵略歷史的時候,日帝對東北朝鮮族人民的統治研究,不僅有現實意義,還有深遠的歷史意義。為此,為了全面地、系統地揭露日帝對東北朝鮮族人民的殘暴統治,本書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諸方面,用大量的歷史事實考察了1907年至1945年日帝對朝鮮族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迄今為止,在國內研究日本侵華史的成果可謂汗牛充棟,論著頗豐,然而圍繞一個民族的苦難史研究日帝殖民地統治的專著并不多見。即使有關朝鮮族歷史與文化的研究,也是多集中在朝鮮族抗日武裝斗爭、朝鮮族移民等領域,而本書是在搜集和整理已有相關零星的研究成果基礎上,注意挖掘新第一手資料,進行實地調查,采訪當事人,最后分門別類地梳理而成。特別是結合20世紀東北亞國際關系,系統研究日帝利用朝鮮移民侵略東北的整個過程,是今后擴大研究視覺的一個重要線索。
孫春日主編 ·世界史 ·27.1萬字
本書為邁爾斯教授編寫的希臘史教科書。它敘述了自希臘文明的起源至希臘被羅馬征服的歷史。
(美)菲利普·范·內斯·邁爾斯 ·世界史 ·2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