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早稻田大學日本史(卷二):飛鳥寧樂時代》從時代的運轉及其動力、佛教文化的浸潤、佛教的起源及其傳播、政體的改變、改造社會組織、飛鳥時代的文化現象、寧樂時代初期的社會狀況、日本致力于建設成為佛教國家、寧樂時代藝術的內涵及外延、寧樂時代末期的墮落等角度講述了飛鳥時代(公元592年至公元710年)和寧樂時代(公元710年至公元782年)的日本歷史。
(日)西村真次 ·世界史 ·25.1萬字
由中東史著名專家王鐵錚教授主持編寫的《非洲阿拉伯國家通史》是我國學者撰寫的第一部比較全面反映非洲阿拉伯國家自古迄今的通史著作。其中《摩洛哥史》由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林松業副研究員撰寫,是中國學者撰寫的第一部較完備的摩洛哥通史。全書共10章,作者按照從古至今的時間順序分別介紹了上古時期的摩洛哥、中古時期的摩洛哥、阿拉維王朝的建立與早期統治、歐洲列強對近代摩洛哥的爭奪、淪為“保護國”的現代摩洛哥、摩洛哥民族獨立國家的建立、延續至今的摩洛哥阿拉維王朝等;作者在歷史發展的敘述中,分析了摩洛哥的政治、經濟、外交、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特點。
王鐵錚主編 ·世界史 ·28.9萬字
從歷史和現實來看,印尼華人既是推動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也是繁榮當地文化,特別是興盛民間信仰文化的建構者和促進者。可以說,印尼華人民間信仰文化滲透于大眾的生活之中,是當地華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包括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探討印尼華人民間信仰的類型及源流,主要從群體監護神信仰、人口保障神信仰、個人命運神信仰和綜合神靈信仰進行分析;第二部分是探討印尼華人民間信仰的廟堂分布及其特點,主要從華人全社會神特征祭拜的廟堂分布、華人社區或地域神祭拜的廟堂分布,以及部分社會群體祭拜的廟堂分布進行分析;第三部分是探討印尼華人民間信仰的文化體系,主要從華人民間信仰的象征體系、民間信仰儀式與廟堂文化體系進行分析;第四部分探討印尼華人民間信仰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主要從印尼華人對“原鄉神靈”的祭拜傳統,以及創造“在地化神靈”的路徑和表現進行分析。
鄭一省 ·世界史 ·23萬字
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的維也納,在政治和社會解體的危機中,誕生了諸多現代藝術和思想成果。創新者們在音樂和哲學、經濟和建筑、精神分析等方面,斬斷了同某種歷史觀的維系;這種歷史觀是他們成長其中的19世紀自由主義文化的核心。本書即探索這一文化轉型在特定歷史環境中的肇始。本書出版后在歐美等地的評論界及讀者中產生了強烈反響,并榮獲1981年普利策獎非虛構作品獎,至今仍受到歐洲思想史領域的重視。
(美)卡爾·休斯克 ·世界史 ·26.6萬字
本書輯錄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張海濤研究員在世界歷史研究,特別是美國研究方面的文章,共計20篇。這些專題文章主要論及美國的經濟、政治以及對外政策等領域,同時包括對20世紀的世界歷史研究的回顧等內容。
張海濤 ·世界史 ·36.8萬字
1945年8月6日上午8時15分(日本時間),一顆名叫“小男孩”的炸彈在廣島上空爆炸并被寫入了歷史。第一顆被用于實戰的原子彈當即造成7萬人死亡,核輻射誘發的癌癥以及其他并發癥還將奪走超過20萬人的生命。關于爆炸當時的情況以及爆炸后續的影響已經有太多太多的著述。在這本與眾不同的《廣島倒計時》中,作者史蒂芬·沃克以冷靜、克制的文筆描述了廣島原子彈爆炸前驚心動魄的21天以及爆炸后18個小時的一切:從美國在洛斯阿拉莫斯進行的原子彈核爆試驗到“三巨頭”之間的外交博弈;從提出原子彈概念的科學家反對使用這一“弗蘭肯斯坦的怪物”到強硬派堅持無需警告就直接投彈;從轟炸機組“忍辱負重”苦練高難度的飛行動作到一名狂放的飛行員向日本皇宮投下炸彈;從一對廣島戀人在爆炸前度過的美好一夜到爆炸后目擊者描述的那“地獄一瞥”……每翻過一頁,你都能感受到時間在嘀嗒嘀嗒地流逝,感受到一場災難正在越來越近。最終,你將與書中的人物一起,經歷核爆前那漫長的30分鐘,3分鐘,45秒鐘,并與幸存者一起見證爆炸后的慘狀:那些炭化到不成人形的尸體、橫掃一切的火焰風暴、全身被燒焦到已分不清是男是女的“行尸走肉”……本書資料異常豐富詳實,來自作者對超過40位成書時仍然健在的轟炸機機組成員、參與研發原子彈的科學家、廣島核爆的幸存者的采訪記錄;當事人及其親人的回憶錄和信件;美國國家檔案館等權威機構的解密文件;相關領域歷史學家的學術著述;以及多位親歷者提供的照片。在本書中,史蒂芬·沃克從未渲染過仇恨,而是從多個角度冷靜地描述了這一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事件,呈現出戰爭,尤其是核武器的可怕。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這部佳作于2006年獲得了著名的戴頓文學和平獎。
(英)史蒂芬·沃克 ·世界史 ·21.3萬字
從250萬年前的非洲大地到21世紀的超級城市開羅,從公元7世紀全球有著百萬人口的中國長安到日本明治維新的重鎮北海道,從13世紀成吉思汗麾下的蒙古世界帝國再到20世紀叱咤風云的德意志帝國……18個人類歷史上重要時段,18個人類文明的璀璨區域,共同編織了一部令人驚嘆、交織纏繞的世界史。發現與征服,革命與戰爭,隔絕與互聯,中心與邊緣,誰在改變世界?誰又在被世界改變?18個時空故事,人類文明交替閃耀,再現滿天星斗的世界圖景。世界史不是英雄們的跑酷,更不是進步的接力賽,而是一塊織法混亂、布滿窟窿和裂口的地毯,遍布小人物和大人物、英雄和失敗者、進步、中斷以及遺忘的故事。這段世界史故事,由德國圖賓根大學歷史學教授埃瓦爾德·弗里為你講述……
(德)埃瓦爾德·弗里著 索菲婭·馬丁內克插圖 ·世界史 ·23.1萬字
作為自古以來就存在的普遍歷史現象,人類的跨文化交流雖時顯時隱,時濃時淡,但這一宏大敘事和壯麗畫卷從未間斷,鋪展至今。一部人類跨文化交流史,就是人類在自然所賦予的交流能力的基礎上,在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的推動下,不斷發明和疊加傳播介質,使人類文明不斷延展和完善的歷史。阿瑪納時代東地中海世界的文明共生現象,堪稱迄今為止有確鑿文獻可考的人類歷史上通過大規模跨文化交流,從而推動各文明單元之間和平相處,進而形成區域性文明共生現象的最早范例之一。本書從縱向上考察了阿瑪納時代東地中海世界文明共生現象產生的國際政治生態;從橫向上探討了跨文化交流介質、主體、渠道、內容等要素在阿瑪納時代東地中海世界文明共生現象形成過程中的價值和功能,以及其中所蘊含的經驗和教訓。人類文明的本質屬性是多元一體。埃及、米坦尼、赫梯、巴比倫、亞述等阿瑪納時代東地中海世界各國各地區達成了當時歷史條件所允許的交流交融與互學互鑒,成就了長達五百年的相對和平與繁榮,這與中國提出并倡導的“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具有跨越歷史時空的諸多契合之處。
孫寶國 ·世界史 ·25.1萬字
《19世紀的大旅行家》主要講述19世紀歐洲著名的旅行家和航海家對西亞和中亞諸地、非洲內陸、環球航海、南北極地等的探索和考查。不同于“地理大發現”時代,旅行家和航海家們的目光更多轉向了所到之地的人文歷史及文化的探究,旅行家們同時也是語言學家、文學家、宗教歷史學家和地理學家。他們的考察記錄讓人類的歷史更加生動和豐滿,他們的探險經歷也激勵人們繼續探索未知世界。
(法)儒勒·凡爾納 ·世界史 ·29萬字
傳統的蘇格蘭歷史,總是以英格蘭為坐標系,充斥著戰敗和羞辱。無論是民族英雄威廉·華萊士的犧牲、命運多舛的瑪麗·斯圖亞特女王,還是成立聯合王國后的附屬地位,都透露出一種失敗者和受挫者的氣質。但是這樣的歷史真的準確嗎?尼爾·奧利弗使用了前沿的考古發現和歷史研究成果,將蘇格蘭的歷史放入了更為宏大的歐洲史、世界史的范疇來考察;并且根據不同階段,采用了地質史、古人類史、帝王史、貿易史、啟蒙思想史的寫法,用幾千年的歷史脈動、精彩紛呈的人物,激烈的戰役書寫出蘇格蘭人尋求思想解放和民族自由的輝煌斗爭。本書一改蘇格蘭悲劇性的刻板印象,準確地把握了蘇格蘭的身份認同,在這廣袤的世界中為蘇格蘭找到了更為恰切的位置。
(英國)尼爾·奧利弗 ·世界史 ·29.1萬字
現實版“權力的游戲”。鹽野七生“中世紀的故事”壓軸之作。亂世精英的生存法則。王石、王巍、俞敏洪、司馬遼太郎推崇。既是成長史,又是亮點與槽點并存的上升攻略。第一所大學、第一部憲章、第一個和平解放耶路撒冷的男人。綁架、暗殺、瘟疫、陰謀、背叛、情人、私生子……伴隨一生。看懂腓特烈,看懂圈子的規則與邊界。神圣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作為歐洲中世紀神權時代的異色領袖,既虔誠篤信,敢愛敢恨,也是富有創造精神的改革者。他精通阿拉伯語、熱愛學問、喜好獵鷹、重視法律、擅長外交、情感生活尤其豐富,是那個時代罕見的個性凸顯的政治家。鹽野七生饒有趣味地講述了腓特烈二世的成長史,從銳氣血性到看懂人情世故,可謂一部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權力的游戲”。
(日)鹽野七生 ·世界史 ·27.9萬字
社會和政治工程的混搭實驗室。全面論述20世紀歐洲的艱難歷程。馬克·馬佐爾戳穿自由民主的神話,深入探索歐洲有史以來糾結、扭曲、暴力、撕裂和重組并存的100年。一邊是接納異族,一邊是種族歧視;一邊是帝國主義的野心,一邊是民族自決的呼聲;一邊是自由民主,一邊是獨裁暴政,歐洲始終被裹挾在兩股勢均力敵的力量之間,不斷地被撕扯、打碎、拼接、粘貼。本書帶領我們探尋“自由、民主、公民權利”等西方社會長久以來奉行的價值觀的源頭,同時也在不斷發問:這些價值體系經過百年的爭戰、割裂、沖突、對立和統一,如今如何體現?又剩下些什么?在馬佐爾的筆下,歐洲并非民主與自由的發源地,而是各種思想派別、利益集團和政治勢力的實驗室與賽馬場。戰爭、革命及意識形態的利益爭奪戰,使歐洲不斷新生及再造,過程往往令人觸目驚心。
(英)馬克·馬佐爾 ·世界史 ·28.2萬字
《戰后歐洲史》是當今世界最受尊崇的歷史學家和思想家托尼·朱特最重要的代表著作,歷經20年構思10年撰寫,廣泛運用6種語言文獻資料,涉及34個國家,兼顧西歐東歐,囊括整個歐洲,第一部全面展現現代歐洲60年政治、經濟和文化變遷的大師級歷史杰作,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歐洲議會議長舒爾茨、訪送獬に骼納等歐美政治首腦人物隆重推薦。從殘酷的種族滅絕到人權價值的倡議,從法西斯主義席卷全球到蘇聯東歐社會主義集團解體,從自由資本市場到大政府福利主義國家,從軍備競賽到成立互助合作的歐盟,從關稅壁壘到統一貨幣歐元……歐洲就是人類活動的實驗室,它經歷了各式各樣政治體制、意識形態、社會制度、經濟秩序、文化思潮的洗禮和試驗。無怪乎,托尼·朱特說:“像狐貍一樣,歐洲懂得很多。”對于現代公眾而言,“不了解歐洲,無以了解世界”。《戰后歐洲史》是當代最頂尖的歷史學家托尼·朱特歷時十余載而成的心血巨著。從“二戰”結束直至21世紀初,這本書展現整個歐洲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歷史面貌,全面而簡練地再現了歐洲在戰爭廢墟上重建的現實與精神歷程,并揭示出歐洲走向聯合自強的未來之路。托尼·朱特以敏銳的觀察、深厚的人文關懷以及高超的敘述能力,將1945年至2005年的歐洲六十年歷史,淬煉成了一部引人入勝、意義非凡且極具個人見解的偉大著作。《戰后歐洲史》出版后贊譽如潮,獲獎無數,被譽為“關于戰后歐洲歷史的最佳著作”“短期內無法超越的偉大著作”,并已成為社會大眾“理解現代世界不可不讀的經典巨著”。
(美)托尼·朱特 ·世界史 ·21.6萬字
“武裝和平”被歐洲史學界公認為揭開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鑰匙”。普法戰爭打垮了法國,德意志實現了統一,為什么無法滅亡法國?歐洲大國協調在柏林會議上扮演了哪種角色?德意志第二帝國從俾斯麥時代向威廉二世時代轉變為什么是戰略上的失誤?奧匈帝國對巴爾干半島的覬覦與俄羅斯帝國的泛斯拉夫主義為什么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奧斯曼帝國為什么在第一次巴爾干戰爭中敗于巴爾干同盟?巴爾干同盟分贓不均如何引發了第二次巴爾干戰爭?摩洛哥危機是如何發生及解決的?奧匈帝國皇儲弗朗茨·斐迪南大公遇刺事件究竟是塞爾維亞王國的官方行為還是民間行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關鍵十二天到底發生了哪些事?歐洲協調、大使會議為什么失靈,從而未能阻止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本書將給予詳細解答。
(英)羅伯特·巴爾曼·莫厄特 ·世界史 ·20.4萬字
完整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來龍去脈。他更聚焦納粹黨的普通成員、一般德國人和“非德意志”人的日常經歷與心境,細膩地描繪在這段悲慘的烽火歲月中,“普通人”是怎么生存的。全書融合了敘事、描述和分析,從戰役、政策、黨內斗爭、經濟發展,乃至文化宣傳、武器研發、科學研究到種族屠殺,完整而精確地展現第三帝國從1939年全面開戰到1945年徹底覆滅期間的各個面向。
(英)理查德·J.埃文斯 ·世界史 ·37.4萬字
《大英帝國的崛起與衰落》是一次對大英帝國歷史的全景展示。時間跨度從伊麗莎白時代開始,一直至20世紀晚期。書的第一部分,作者盛贊早期冒險家為英帝國的崛起立下汗馬功勞,以及一代代移殖民的艱苦奮斗。第二部分,主要講述的是英國為維持其霸業,與諸帝國爭霸的故事,最終以拿破侖戰爭的勝利開創不列顛的百年霸權。第三部分講述的是19世紀英帝國鼎盛時期,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來臨。第四部分敘述的英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的表現,是英帝國衰落的開始。第五部分敘述的是戰后英國維護帝國做出的種種努力,是英帝國落幕的故事。全書引人入勝、發人深省,從中我們不僅能重溫日不落帝國的興衰光影,而且能深刻洞悉世界歷史的發展走向,是一部非常值得期待的歷史巨獻!
(英)勞倫斯·詹姆斯 ·世界史 ·47.3萬字
本書主要深入探討了公元前三千紀以來絲綢之路上東西方特殊商品、特別器物長途交易及技術交流等問題,填補了海洋史與東西方交流史研究中的若干空白。與此同時,書中所收論文還在占婆史、越南史研究,日本“風說書”與明清鼎革研究,萊茵河三角洲與長江三角洲開發研究,山東與海上絲綢之路研究,以及2018年中國海洋史研究新進展等方面,均有獨到見解,呈現當前國際海洋史研究的前沿成果。
李慶新 ·世界史 ·33.3萬字
距今70萬年前到公元前300年是歐洲的史前時代,這是今天歐洲文明的孕育期,也留下了無數未解之謎:英國巨石陣為何而建?西班牙山洞里距今3萬年的巖畫又有什么寓意?智人的到來又是怎樣導致了尼安德特人的滅亡?古希臘神話中的傳說是否真的存在?……英國牛津大學歐洲考古學泰斗巴里·坎利夫為你揭開史前歐洲神秘的面紗。
(英)巴里·坎利夫 ·世界史 ·29.5萬字
在古代,地中海南北兩面屬于同一個文明圈,是羅馬人創造的羅馬世界。直到7世紀以后才開始分離。羅馬世界滅亡于地中海不再是內海之時,消失于地中海不再是連接人與人之間的通途,而變成隔離人與人的界海之時。以后的地中海變成了這樣一片海洋,海邊崖頂必定建有通知人們撒拉森海盜來襲,讓人們逃難的的撒拉森塔,海面上還航行著滿載著十字軍士兵東去的船只。公元1000年逝去的時候,比薩,熱那亞和威尼斯這些意大利海洋城市國家與東方伊斯蘭世界的交易日益興旺,地中海漸漸變成了貿易船只往返的航行之海。再后來,地中海又成為高舉古代復興與人權復興大旗的文藝復興時代之海。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后,地中海進入群雄割據的時代。“右手握著寶劍,左手拿著古蘭經”,擅長掠奪和綁架的撒拉森海盜,在地中海肆虐。地中海秩序被打破,他們的野蠻行徑讓地中海人民飽受掠奪之苦。隨后奧斯曼帝國利用北非的海盜作為自己進入地中海的踏板對基督教世界步步緊逼。與之相對,基督教世界兼任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的卡洛斯率領的西班牙,弗朗索瓦一世率領的法蘭西以及威尼斯共和國等,不同的國家及領導者的想法、利益交織在一起,大國之間相互抗爭。為了對抗伊斯蘭的海盜,基督教世界的軍事力量集合到一起……
(日)鹽野七生 ·世界史 ·31.3萬字
1592年春,豐臣秀吉下達渡海作戰令,兵鋒直指朝鮮。5月,日軍登陸釜山,勢如破竹,朝鮮無力招架,緊急向明廷求援,一場東亞大戰拉開序幕。本書作者關注戰爭動員、戰略戰術、軍事技術、后勤補給和戰場環境,分析內政、外交與軍事的互動,對圍城戰、山地戰和海戰的細節描述扣人心弦,立體地講述了這場大戰的來龍去脈。萬歷援朝之役是近代東亞歷史上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爭,不僅改變了三國的歷史走向,也深深影響了今天的東亞地緣政治格局。
(美)石康 ·世界史 ·23.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