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言語傳播在清末的勃興究竟具有怎樣的媒介文化意義?透露了什么社會訊息?這些一直是傳播史學界極少觸碰的領域。本書聚焦清末的宣講與演說活動,以清末社會變局為背景,探究言語傳播興盛之原因和這種媒介現象本身所蘊含的時代特征。在系統梳理清代宣講與演說傳播的內容、面貌、特點與發展規律的基礎上,透過這兩種言語傳播形式在清末劇烈變革的表象,揭示這一時期社會結構及人際交往關系之變,進而探索傳播媒介進化與社會結構、社會關系重構之間的互動機理。
程麗紅 ·中國史 ·17.7萬字
自張騫“鑿空”以后,綿延萬里的絲綢之路創造性地構建了東西方交流互動的網絡體系。而附著于絲綢之路上不勝枚舉的古文明遺址遺跡,則生動展現了五千余年的璀燦文明。本書對鑲嵌在絲綢之路上的古文明遺址遺跡進行了多角度描述,不僅使讀者領略到絲綢之路在東西方文化交流、文明互鑒中的橋梁紐帶作用,還有助于人們深刻理解東西方古文明的孕育發展、傳播交流、相互影響。
安文華 侯宗輝主編 ·中國史 ·14.7萬字
抗日戰爭時期,霍亂菌是日軍細菌戰部隊使用最廣泛的細菌武器之一。侵華日軍的霍亂細菌戰是造成中國抗戰時期霍亂大流行的重要根源,所造成的嚴重危害必須加以揭露。本書第一章概述了世界各地以及抗戰前中國的霍亂流行歷史;第二章考察侵華日軍的霍亂菌武器化研究活動;第三章考察侵華日軍1937—1941年的霍亂細菌戰試驗和作戰方法技術的形成;第四章至第六章逐年考察1942—1945年日軍在華霍亂細菌戰情況;第七章從總體上討論日軍霍亂細菌戰的特點、規律與后果、危害,為繼續深入研討日軍細菌戰史提供參考。本書認為,1938—1945年,侵華日軍進行了20余次霍亂細菌戰活動,攻擊范圍涉及20個省市,造成數十萬中國人民受害,其中至少有16萬人死于日軍霍亂細菌戰。本書是對侵華日軍霍亂細菌戰的系統考察,對于研究和探討中國的霍亂流行與日軍細菌戰關系,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羅運勝 ·中國史 ·12.2萬字
本期共刊載資料6篇,其中中文文獻4篇,譯稿2篇。《恩澤存札有關甲午戰爭史料選編》,內容為曾任黑龍江將軍的恩澤所存長順、安定、依克唐阿、劉坤一等在甲午戰爭期間來函,內容多與軍務有關,尤詳于各方應對方略,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顧肇新家書》收錄曾任總理衙門總辦章京的顧肇新家書19封,涉及膠州灣交涉、戊戌年張之洞入樞受阻、翁同龢開缺、總署議復康有為《第六書》、政變后張蔭桓被革職、光緒皇帝下詔求醫等內容。《中蘇關系檔案選譯(1924—1932)》,選自俄羅斯檔案館及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后出版的文件集,內容主要為蘇聯對中東鐵路、九一八事變后的中蘇關系、新疆問題等的態度,對了解這一時期的中蘇關系很有參考價值。《張太雷在青年共產國際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發言》來自俄羅斯國家社會政治歷史檔案館,系1924年張太雷在青年共產國際大會上的發言記錄。本期將繼續刊載《錫良函稿》及《六二回憶》。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輯部編 ·中國史 ·17.9萬字
前燕是由慕容鮮卑以東北為政治中心建立的地方政權,始于西晉武帝太康六年(285),止于東晉廢帝太和五年(370),經慕容廆建立前燕、慕容皝自稱燕王、慕容儁稱帝,至慕容暐時期滅國,歷4世,先后存續85年。本書共分通史、典志、傳記、圖表、考異、大事編年等對前燕史事進行梳理,展示前燕統治者及其輔政集團勵精圖治,使慕容鮮卑建立的地方政權從東北一隅到問鼎中原,位列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五胡”建立的十六國之一的歷史進程。
趙紅梅 ·中國史 ·1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