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秦朝末年,作為反秦起義軍的兩股重要力量,劉邦和項羽不約而同地登上了歷史舞臺,經過數年的較量,劉邦在眾多文臣武將的幫助下,終于贏得了勝利。本書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楚漢相爭中的各個人物性格刻畫得入木三分,一大批古代治國能人紛紛登臺,項羽和劉邦自不必說,韓信、張良、蕭何等人物都由此而名垂千古。以史為鑒,將歷史照進現實。我們通過本書可以輕松地抓住歷史的主要脈絡,愉悅地體驗歷史故事,建立正確的歷史觀,過好當下的生活。
歷史不是僵尸 ·中國史 ·21.9萬字
《二十五史藝文經籍志考補萃編》2011至2014年由清華大學出版社陸續出版,總27卷31冊960萬字。《萃編》匯集了正史中原有的藝文經籍志及后世的考證、注釋、補遺之作凡84部,對每種書都精選底本,加以標點校勘,可謂史志目錄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匯輯和整理。《二十五史藝文經籍志考補續編》是《萃編》的內容補充和自然延伸;市場需求及產品定位:《續編》是一套收書全面、校勘精良的高質量史志目錄叢書,是史學、目錄學、文獻學、圖書史、學術史、文化史、科技史等多個學科領域研究者的必備之書,市場需求量龐大。
王承略 劉心明 ·中國史 ·21.9萬字
《歷史大變局:形塑中國三千年》是龔鵬程教授主編的一部特殊的中國歷史讀物,全書收錄歷代經典文章139篇,按照縱向的時間順序,全面展現了中國歷史的發展軌跡。書中收錄的文章,起于堯舜,終于孫中山先生過世,可分為改變了歷史的文章和標記了歷史改變的文章。中國的歷史因這些文章改變了命運,而這些文章不僅記載了歷史,也解釋了歷史,更直接形塑了中國,是歷史變動的直接證詞。全書依照簡介、原點、譯文、背景說明、影響五大塊解析相關文章,條分縷析。該書分三冊出版,本冊為該書中冊,主要收錄了從唐中期到明初的文章。
龔鵬程主編 ·中國史 ·21.9萬字
本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主辦,是中國最早創辦的明史研究學術專刊,刊登以明史為主題的研究論文、綜述、評論等,每年一期,公開發行。歡迎海內外同好惠賜佳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編 ·中國史 ·21.9萬字
書稿分上下兩篇。上篇論述元史研究領域特殊的理論與方法,包括硬譯文體史料研讀、審音與勘同之法、“征服王朝論”以及“世界史上的蒙古時代論”等;下篇為元代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幾個專題,重在闡述元王朝的特殊現象及它們對后世的影響。書稿各章節多數在已發表過的相關論文基礎上修訂而成。
屈文軍 ·中國史 ·21.9萬字
由《漢通西南夷》《淮南謀反》《漢通西域》《武帝伐匈奴》《武帝平兩越》《武帝擊朝鮮》《武帝惑神怪》《巫蠱之禍》《燕蓋謀逆》九篇組成,通過漢通西南夷、淮南謀反、漢通西域、武帝伐匈奴、武帝平兩越、武帝擊朝鮮、武帝惑神怪、巫蠱之禍、燕蓋謀逆等歷史事件,展現漢武帝靖邊拓土、平定內亂的雄才大略,也記錄漢武帝晚年惑神怪興巫蠱之禍終遭喪妻失子之痛的歷史過程。
袁樞 ·中國史 ·21.9萬字
本書是一部講述大漢與匈奴征戰百年的紀實之作。兩千多年前,當冒頓單于統一了自猿人時代就一直動亂分裂的蒙古高原,建立了不可一世的匈奴帝國的時候,中原即再一次陷入戰亂與分裂。隨著西漢帝王的東征西討,至漢武帝時期,漢朝的疆域空前擴大,一個對匈奴進行呈C型包圍的戰略浮出水面。經歷了數不清的波折與勝利后,漢朝慢慢恢復了往日的平靜。在昭帝的修養之后,宣帝一次空前的騎兵突襲行動,導致了匈奴大規模的饑荒,匈奴徹底淪為弱國。匈奴四分五裂,內斗不斷。最后,南匈奴呼韓邪單于親自前往長安覲見宣帝,俯首稱臣。
冬郎 ·中國史 ·21.9萬字
兩次鴉片戰爭中戰敗的清政府為了應對時局,于1862年夏天成立了京師同文館。該館本是一所語言學校,美國傳教士丁韙良成為總教習后,漸漸變成了介紹西方法律文化的重鎮,而國際法著作的譯介尤為詳細。面對語義精細的國際法專門術語,并非修習法科的美國傳教士丁韙良等人克服重重困難,翻譯、出版了《萬國公法》等當時最為前沿的國際法著作,并采用古典翻新、中西涵化等方式,譯定了一批國際法術語。如“InternationalLaw”、“Sovereignty”、“Citizen”、“Terrtory”、“State”等被譯為“公法”、“主權”、“人民”、“疆”、“邦”。探求這些詞語的西義及漢語對譯詞的的古典意義,厘清其流傳、變異、定型過程,進而闡述其對近代國人思想的影響,由此可窺見近代中國異彩紛呈思想文化內容之一斑,亦展現了中國文化的特點以及中西文化的差異,誠如陳寅恪所說“凡解釋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萬齊洲 ·中國史 ·21.8萬字
由《高帝滅楚》《諸將之叛》《匈奴和親》《諸呂之變》《南越稱藩》《七國之叛》《梁孝王驕縱》七篇組成,通過高帝滅楚、諸將之叛、匈奴和親、諸呂之變、南越稱藩、七國之叛、梁孝王驕縱等歷史事件,展現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的過程和漢初風云詭譎的歷史。
袁樞 ·中國史 ·21.8萬字
《哈佛中國史4·儒家統治的時代:宋的轉型》是“哈佛中國史”叢書的第四卷。從10世紀唐代后期到宋帝國早期,中國發生的轉變標志著中華帝國出現了歷史上具決定性的斷裂——北方士族靠著譜牒的政治優勢而形成的“舊世界”,在延續了幾百年后最終在880—960年間的混亂和內戰中消失了;隨著士族的衰亡和士大夫階級的出現,舊的治國之道被遺落。
(加)卜正民主編 (德)迪特·庫恩 ·中國史 ·21.8萬字
中國智慧在其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兩個階段:一是古典哲學形成以前的“前經典”階段,二是用六經施教以后的“經典”階段。在前一階段,人們的公共知識主要是在儀式場合形成的,是通過口語和圖像來傳播的,因而使用了特殊的符號方式。后人不深察,往往憑狹隘的經驗作簡單化的理解。為了找到真相,本書從上古神話、上古藝術、上古儀式與科學等三個方面,各選擇一個切片加以剖析。一方面闡述了鴟龜曳銜神話、饕餮藝術、殷周之際的天文現象等事物的真實內涵,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上古智慧的符號特質、上古中國人的符號思想和上古圖像的語言學特點。作為補充和提升,本書還討論了五個較具理論意義的問題:(一)《老子》“始”“母”“名”“道”等概念的原型;(二)孔子所代表的前經典世界向經典世界的過渡;(三)“巫”和“史”的關系;(四)經典的形成;(五)對“天人之際”“軸心突破”等學說的理解。
王小盾 ·中國史 ·21.8萬字
《二十世紀世界史》為北京大學公選課教材,提綱挈領地介紹了20世紀世界主要地區和國家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內容包括第一、二次世界大戰,俄國十月革命、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中東問題、美蘇冷戰與緩和、歐洲統一進程、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東亞的崛起等等。
王紅生 ·中國史 ·21.8萬字
在最鼎盛時期,唐朝經濟GDP高達世界總量的六成,領土面積是當今中國的兩倍,300多個國家的人們懷著崇敬之心,涌入長安朝圣,2300多名詩人創造了無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實上,如此繁榮的景象只持續了不到整個朝代一半的時間,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間,連年內戰,四處硝煙,黃河流域尸橫遍野,千里無雞鳴,萬里無狗吠,落日的余輝下,是一望無際的地獄之國。翻開本書,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主角們:李淵、李世民、武則天、楊貴妃、唐明皇、李白、安祿山、黃巢……帝王將相,輪番上陣,詩人草寇,粉墨登場,緊鑼密鼓,不容喘息,連演數場好戲:一場比一場令人血脈賁張!一場比一場起伏跌宕!一場比一場充滿血腥和陰謀!
王覺仁 ·中國史 ·21.8萬字
秦漢魏晉時代,簡牘文書行政是國家維系官僚體制運轉和基層控制的有效手段,借助20世紀來的出土簡牘,秦漢各行政層級的文書形態均得到呈現。由于文獻不足征,學界對三國時代的地方行政與公文形態所知甚少。本書利用迄今發現數量最多的一批三國文獻(1996年長沙出土的孫吳簡牘),探討孫吳江南縣級機構(臨湘侯國)的公文形態與文書行政現實。由于簡牘出土時受擾亂,本書運用古文書學手段,探索新方法,對竹木牘官文書進行分類集成,對官文書簡冊進行復原;在還原官文書原貌后,結合簿書,辨析吳簡的性質、行政級別,指出其為臨湘侯國檔案群;透析侯國內、外部上、下行文書的類型,揭示縣級官文書的運轉機制;統合簡、牘官文書,復原侯國定期、不定期事務的辦理程序;借上述工作,拼合三國縣級文書行政藍圖。
徐暢 ·中國史 ·21.7萬字
本書是以2018年第十四屆中國遼金契丹女真史學術研討會暨中國·綏濱首屆完顏家族起源問題研討會提交的90余篇論文為基礎精選出來的。全書共分兩個部分:遼契丹史學研究、金女真史學研究。內容涉及遼金政治、經濟、文化、地理、社會、民族古文字等諸方面,比較全面反映了遼金史研究的一般狀況和動態,也代表了現今遼金史研究的水平。
賈淑榮 韓世明主編 ·中國史 ·21.7萬字
中國政治精英利用鴉片戰爭之后的一系列戰敗編織了一整套飽受外族剝削、欺侮為內容的“民族敘事”和“歷史建構”。但在中國經濟崛起的背景下,持續強化“悲情敘事”正在將中國從世界大環境中孤立。馬勇從現代化視角出發重塑中國近代史,一方面重新評估外國資本在近代中國的功過是非,理清世界走進中國的路徑及客觀效果,另一方面剖析在現代化沖擊之下,中國走向世界的艱難過程。
馬勇 ·中國史 ·21.7萬字
劉邦龍命歸天之后,滿朝文武擁立劉盈為帝,而曾身陷秦營、虜在彭城的呂雉心里清楚,只有自己大權在握,方能保全自身,極端的權力欲望蠢蠢欲動,此刻終于露出獠牙。以殘忍的手段殺死趙王如意、戚夫人后,呂雉臨朝稱制近八年,先殺前少帝劉恭,再立后少帝劉弘,玩弄皇權與股掌之中。呂雉不斷產出劉氏子嗣,讓呂家人為王稱后,劉家的天下快要成了呂家的天下,大漢王朝將何去何從……本書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呂雉臨朝稱制時期及其后的各個人物性格刻畫得入木三分,一大批呂氏子弟和劉氏子弟在明里暗處彼此對抗,功臣元老派則在暗待時機。呂雉不遺余力地利用同性子弟蠶食著大漢江山的權力,直到生命的盡頭,仍在精心安排后事,以確保呂家人的地位。然而她不知道的是,蟄伏了數年的力量將反撲而來,而她生前所做的以前不過也是歷史上的一陣過眼云煙。以史為鑒,將歷史照進現實。通過本書,我們可以輕松地抓住歷史的主要脈絡,愉悅地體驗歷史故事,建立正確的歷史觀,過好當下的生活。
歷史不是僵尸 ·中國史 ·21.7萬字
本冊是《中國通史》的第四卷,主要講述明朝和清朝的歷史,主要內容有明太祖朱元璋、永樂遷都、鄭和下西洋、內閣制度、張居正改革、鴉片戰爭、太平天國、甲午戰爭、維新與革命、帝國的挽歌等。《中國通史》是在大型歷史政論片——百集《中國通史》的基礎上編撰而成的大型通史類歷史著作。百集《中國通史》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監制,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總撰稿,中央電視臺影視頻道拍攝的大型歷史政論片。本套書根據各位作者的原作對政論片的文字版本做了擴充和完善,大約100萬字,8卷本,作者及被采訪嘉賓幾乎囊括了中國歷史學界所有重要的學者,陣容強大。本套書是最新原創作品,包含了最新的考古和歷史科研成果,以最科學嚴謹的態度對中國歷史進行了最權威的解讀。
卜憲群總撰稿 ·中國史 ·21.7萬字
1980年,南開大學歷史系創辦《南開史學》,在學界頗有聲望。后停刊。本次復刊,內容以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為主,以考古學與文物研究為輔,以刊發原創性、前沿性論文為主,兼以書評和讀史札記。本刊強調以“南開史學”為主要特色,突出“實學”的研究風格,以社會史和思想史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帶動研究領域及題目的變革,具有鮮明的南開特點。
江沛主編 ·中國史 ·21.7萬字
作者通過閱讀大量的明清實錄、起居注、朱批、奏疏、檔案、筆記、方志等,在《清史不忍細讀》中用一種“歷史書寫”方式來說大清王朝,有朝堂之爭,有宮廷探秘,有真偽辨析,有褒揚貶斥,正評反批,直擊清史中戲劇性與轉折性事件,覺察偶然因素導致帝國巨變的連鎖反應,明暗交替,驚心動魄。全書共分五篇,分別是“遼東天命”“定中原”“康雍迷局”“乾嘉榮衰”“帝國余暉”。翻開此書,您將看到近三百年大清王朝的嬗變:多情與冷血,放蕩與克制,智慧與昏庸,興盛與衰亡……
向敬之 ·中國史 ·21.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