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主要記述了困居紫禁城中“清室”的黃昏時期,即1912年至1924年從中華民國成立到溥儀被逐出宮期間的歷史,作者莊士敦以帝制向共和的轉變為歷史背景,其中包括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等事件;以擔任帝師、與末代皇帝溥儀共處的經歷為內容,對紫禁城里獨特、封閉又令人向往的生活圖景進行了描繪,把他眼中真實的溥儀和近代中國動蕩不安的局面通過回憶錄的方式一一呈現出來,形形色色的人物鮮活靈動,躍然紙上。
(英)莊士敦 ·中國史 ·22.5萬字
《上下五千年》涵蓋了包括歷史、地理等方面的專業知識,作者通過通俗易懂的文字描述了中國從遠古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歷史發展、制度改革以及文化的傳承與進步。涉及政治、制度、經濟、社會、文化、民族、宗教等眾多領域,思想新穎,見解深刻,內容詳盡,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歷史百科全書。
呂思勉編著 ·中國史 ·22.4萬字
武則天82年的人生,前31年,她卷入權斗漩渦,為活命從宮女殺到了皇后的寶座;后51年,她掀起腥風血雨,用女皇的龍袍確保了自己的安全。3歲,她是商人之女,被術士袁天罡相面后驚為“天下之主”;25歲,她入宮十年,從太宗的病榻上了太子的床榻;27歲,她身陷尼寺,卻成功地與新皇藕斷絲連;31歲,她放手一搏,贏了你死我活的皇后爭奪戰;36歲,她代高宗掌政,不知不覺地將權力轉入自己手中;59歲,她獨攬朝政,一手翦除皇族集團,一手培植新貴勢力;67歲,她應百官之請登基稱帝,開始了14年空前絕后的女皇時代;82歲,她退位禪讓,被政敵尊為“則天大圣皇帝”,治國開啟盛唐序幕,身后留下無字豐碑。
王曉磊 ·中國史 ·22.4萬字
本書從君主支配、道學的政治理論與實踐兩個議題入手,探析宋王朝形態的特點。上篇先從史料中提煉了“樞機”與“委托”兩種中國古代君主支配的基本模式,進而用“雙重委托”概念為南宋晚期政治史提供了一個新的分析框架。下篇將道學政治理論分為“明明德”“新民”兩截,分別探討其對南宋政治實踐的影響。
方誠峰 ·中國史 ·22.4萬字
本書是該系列的第五部,書中從王莽奪權寫起,到東漢班超等人征服西域為止。王莽積數十年功力,終于成功篡權,建立新朝。然而,這個史上最為著名的集儒家學術大師及理想主義者為一體的皇帝一登基,就掀起了狂熱的復古主義,將國家推向了深淵。天下嘩然,怨聲四起,造反之聲不絕于耳。劉氏宗族后裔以種田為業的劉秀,也加入了光復漢朝滾滾洪流,去尋找他那血腥的夢想。
月望東山 ·中國史 ·22.4萬字
本書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利用檔案、科舉錄、日記、書信、詩文集、報刊等大量新舊史料,提出了科舉改章和開進士館“兩條脈絡”的科舉改制整體研究思路。首先深入探討了科舉改制的流變、論爭與決策過程,接著將科舉改制置于癸卯、甲辰會試和進士新學教育的實際運行中檢視其利弊得失,進而討論了癸卯、甲辰進士群體在廢科舉、預備立憲、從帝制到共和劇變時代的出處進退和流風遺韻。
韓策 ·中國史 ·22.4萬字
中國文明從不是孤立發展的,自它產生那一刻起,就受到世界其他文明因素的影響。但這些外來因素并未改變中華文明的本質,反而更彰顯出了中華文明的獨特性。本書將中國史放入世界史的大背景之下,理清中國歷史發展的脈絡,以期讀者短時間內建立起對中國史的整體概念。同時,用“長時間,遠距離,寬視野”的解讀方式,全方位呈現中國歷史治亂循環背后的內在邏輯與游戲規則
張宏杰 ·中國史 ·22.4萬字
北伐戰爭,1924年至1927年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合作領導下進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本書收錄了聶榮臻、唐生智、李宗仁等北伐戰爭的親歷者的回憶文章,生動而翔實地記述了當時的形勢、戰役經過和戰斗情況,是研究北伐戰爭史的重要資料,也是發揚愛國主義精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中國史 ·22.4萬字
本書以近代報刊為視角,以歷史進程為推進,對清末反洋教運動和教案交涉背后的思想認識及其傳播方式、傳播效果進行了深入的、全面的研究,力求從思想史層面揭示反洋教運動從高漲到漸趨低落的根源。重點著力于國人對教案的認識、反教態度等方面表現出的反教思想從“情緒”向“理性”的轉變過程。在近代化語境下探究反教思想的理性轉向蘊含的民族心理和目標訴求,以此展示精英思想的傳播和引領對民間社會運動的影響和作用。本書歷史學和傳播學相結合,以思想轉變的階段性變化為分期,報刊個體與報刊群體相統一,以思想認知和傳播方式轉變為中心,系統探討報刊視野下反教思想的變遷及其對清末近代化運動的意義。
段穎惠 ·中國史 ·22.4萬字
本書是一部以洪水為研究對象的環境史著作,具體描述了中國1931年長江洪水對江淮地區,通過史料挖掘與鋪陳,一方面解釋了洪水對當地帶來的生態和經濟影響,另一方面講述了人們對洪水的應對。本書試圖以這場洪水為出發點,考察中國自古以來長江流域發生洪水的歷史脈絡、人與洪水關系的變化、人們對抗和引導洪水的活動,進而探究近代以來中國多發災害的歷史成因,回顧中國對災害認知的不斷加深,從而豐富對災害歷史研究的理解。
(英)陳學仁 ·中國史 ·22.3萬字
滿漢矛盾乃清代政治史核心內容及根本特征之一。本書建基于學界先進相關成果,由整體清代大視野,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以統治階級上層為中心,據以內閣、部院、軍機處、總署四大中樞機關及地方督撫之計量資料,首次系統地摹畫了甲申易樞至清亡近三十年間滿漢矛盾與甲申易樞、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事變、東南互保、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等諸多國政朝局嬗變之關聯,凸現了晚清政治史的復雜性、曲折性和豐富的層次性,并有所創獲。
薛偉強 ·中國史 ·22.3萬字
在最鼎盛時期,唐朝經濟GDP高達世界總量的六成,領土面積是當今中國的兩倍,300多個國家的人們懷著崇敬之心,涌入長安朝圣,2300多名詩人創造了無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實上,如此繁榮的景象只持續了不到整個朝代一半的時間,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間,連年內戰,四處硝煙,黃河流域尸橫遍野,千里無雞鳴,萬里無狗吠,落日的余輝下,是一望無際的地獄之國。翻開本書,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主角們:李淵、李世民、武則天、楊貴妃、唐明皇、李白、安祿山、黃巢……帝王將相,輪番上陣,詩人草寇,粉墨登場,緊鑼密鼓,不容喘息,連演數場好戲:一場比一場令人血脈賁張!一場比一場起伏跌宕!一場比一場充滿血腥和陰謀!
王覺仁 ·中國史 ·22.3萬字
人們早已注意到史家敘史與小說家講史之異趣,前人對某些個案亦有深入研究,但鮮見對史書與小說全面系統的互文解讀。本書是專門討論史家與作家“三國”敘事的學術隨筆,涉及三國時期主要的人物、事件和人文政治現象,兼及相關地理、職官和吏治風俗等問題。全書通過對比史書中的三國歷史與戲曲小說中的三國故事,揭示政治倫理、人格形態以及審美觀念之流變,追索史書與文學作品在不同的歷史時代,因時因地因人而產生的差異,以及這些差異中所蘊含的國族、民間、史家、士人在不同歷史處境中的心理狀態及相關的歷史信息。
李慶西 ·中國史 ·22.3萬字
本書回憶中國大學在晚清民國時期的整個進程,包括那時的大學、大學教師、大學生們,包括那些可歌可泣的人物,那些驚心動魄的場面,那些流芳青史的運動,那些意義非凡的事件,那些艱難、曲折、復雜、漫長的辦學歷程,那些或快樂有趣或感人肺腑的校園小插曲,那些振聾發聵、空谷足音的思想和言語,那些山水秀麗、樓宇精致、書聲朗朗的校園。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部關于1949年以前中國大學的百科全書;是中國近、現代大學發展史的“民間版”、“通俗版”、“故事版”;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老一輩知識分子的朝圣之路。因為,那正是我們的魂,我們的根啊!
李子遲 ·中國史 ·22.3萬字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本書分為十五章,以敘議結合的散文,輔以眾多實拍照片、館藏文物圖片,主要講述了北京故宮的歷史沿革、建筑布局、主要宮殿的職能、皇權在故宮各建筑和宮內制度上的體現、整體價值等,具體涉及皇帝理政、大臣輔政參政、皇子教育、宮內各種人的飲食起居、故宮警衛、宮中所藏珍寶等知識,是一次對故宮文化的系統描述。也是對故宮建筑和宮內管理制度的歷史價值做的一次較為詳細的梳理。
張程 ·中國史 ·22.3萬字
由《龐勛之亂》《回鶻叛服》《吐蕃衰亂》《蠻導南詔入寇》《李克用歸》五篇組成,主要記敘唐朝末年的內憂外患。《龐勛之亂》敘述了唐末以龐勛為首的桂林嘩變戍卒,打回老家徐州,建立政權,最后被鎮壓的歷史過程。《回鶻叛服》敘述了回鶻與唐朝時服時叛、時密時疏,最后歸附唐朝的關系。《吐蕃衰亂》敘述了9世紀以后吐蕃開始由盛轉衰的經過,贊普荒淫殘暴,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日趨激化,王室內部爭權奪利,終致吐蕃帝國崩潰。《蠻導南詔入寇》記述安南經略使引南詔兵入侵西南,唐朝與南詔經年戰爭,終以和親結束了長達十五年的征戰。《李克用歸》記錄唐朝末年沙陀李克用軍叛亂,唐朝與李克用妥協,李克用率兵討伐黃巢的歷史過程。
袁樞 ·中國史 ·22.3萬字
春秋是中國文化的爆發期,是中國歷史上鮮有的一段百家爭鳴、思想活躍的黃金時代,儒家、道家、法家、陰陽家等輪番登場,積淀了中華文明的精華,同時也代表了中華文明的高度。春秋也是一個大變局時代,對欲望的追求導致爾虞我詐、骨肉相殘,伴隨著的是對規則的破壞,是人性惡的一面的爆發。春秋時期,是舊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被建設的過程。這種秩序不僅是國家之間的,也是人與人之間的。這套書用堅實豐富的史料、通俗易懂的語言,還原了這樣一個大變革、大爭鳴的時代。第一冊齊楚崛起:幽王烽火戲諸侯,平王被迫遷都洛邑,春秋大幕從此拉開。齊國乃姜太公封地,因俗簡禮,迅速強大。齊桓公九合諸侯,先成霸業。楚國在南方日漸強大,吞并小國,有地千里。齊、楚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國家,終于正面對壘。王室衰微,禮崩樂壞,諸侯并起,大國角力。大義、私欲、智慧、權謀,無數詭譎的歷史故事就要上演……
賈志剛 ·中國史 ·22.3萬字
本書是伏俊璉教授關于《史記》與《人物志》研究的一部力作,包括以下專題內容:《史記》中的悲劇(《史記》中末路英雄的悲劇,《史記》中平凡人生的悲憤,司馬遷的悲劇心理);《漢書·藝文志》的思考到《人物志的》創作者與創作環境。總之,《史記》到《人物志》反映了中華民族史學發展的對接、想通和恢弘氣象。作者討論的幾部著作在中國史學上具有不可替代的深厚的歷史根源與深遠的歷史影響,更是中華民族不曾中斷的偉大記錄,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認同的思想淵源在史學上的最突出的彰顯。
伏俊璉 ·中國史 ·22.3萬字
暢銷書《血腥的盛唐》全新改版!讀一頁就上癮!比《唐書》有趣,比《資治通鑒》通俗,比《隋唐演義》靠譜,一部令人上癮的300年大唐全史。知名讀書節目《羅輯思維》推薦書目!了解唐朝歷史,讀這套就夠了!《血腥的盛唐》《王陽明心學》暢銷歷史作家王覺仁唐史經典之作,中國斷代史暢銷讀本!翻開本書,領略讓你全程上癮的305年大唐全史。
王覺仁 ·中國史 ·22.2萬字
本書是日本講談社“中國的歷史”系列“隋唐”一卷。一般教科書對隋代的歷史總是匆匆帶過。氣賀澤先生對于隋朝的歷史,則頗為重視,有些看法頗為新穎。作者特別強調佛教對于鞏固隋朝統治的意義。就全書的側重點而言,作者對于貞觀之治評價不高,論述簡略;對于武則天的掌權,則與同時期日本等東亞其他地域的女主政權做出聯想。與一般中國教科書或者斷代史不同,作者對于唐代花街柳巷世界、長安和洛陽的城市景觀、五代山及房山云居寺等地的佛教文化都要專門的敘述。本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本人和當代日本隋唐歷史研究綜合性成果,體現了日本學者觀察隋唐歷史的獨特視角。
(日)氣賀澤保規 ·中國史 ·22.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