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從回顧絲綢之路開拓前中原王朝逐步走向大一統(tǒng)的歷史背景開始,逐步揭示絲綢之路開拓的時代必然,引領讀者逐步走進西域,領略千年西域文化,并由此闡述絲綢貿易為代表的東西方交流及其對當時的東西方的四大帝國的貿易與文明交通,中亞、西亞、歐洲乃至世界文明發(fā)展的重要影響。全書以史為證,旁征博引,從絲綢之路開拓的偶然與必然中揭示出大漢強盛的綜合國力帶來的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大漢輝煌》編委會 ·中國史 ·31.6萬字
三國,一個英雄輩出、戰(zhàn)爭不斷、烽煙四起的時代。三國,一個智計并出、連橫博弈、合合分分的時代。這是一部宏觀全景的歷史讀物,這是一部權威專業(yè)的歷史讀物,這是一部見解獨到的歷史讀物,這是一部生動有趣的歷史讀物。南門太守耗費30多年時間遍查史籍、分析史實,親訪百余處三國遺址遺跡,用正史的筆觸、全史的概念,幾易其稿,撰寫的皇皇巨作,為讀者講述三國的歷史真相!本書從東漢末年開始寫起,包括宦官亂權、何進被殺、董卓入京、酸棗會盟、獻帝西遷、董卓被刺、王允誤國、獻帝東歸、易京失守、席卷江東、征伐陶謙、轅門射戟、袁術稱帝、青梅煮酒、呂布被滅、袁術敗亡、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孫劉聯(lián)盟、潼關之戰(zhàn)、劉備入川等內容。其中,赤壁之戰(zhàn)僅是一場遭遇戰(zhàn)、草船借箭的主角是孫權而非諸葛亮等歷史事實,歷來被文學藝術夸張?zhí)摌嫛1緯鴱氖穼嵆霭l(fā)進行正本清源,還原歷史本來面貌,給讀者講述真實的三國歷史。
南門太守 ·中國史 ·31.6萬字
本書為朱執(zhí)信著作集,收集了目前所能見到朱執(zhí)信的全部著述,較為全面地展現(xiàn)了這位民主革命家的歷史功績。該書*初由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歷史研究室編,是中華書局“中國近代人物文集叢書”之一種。2012年曾出版增訂本,但限于當時條件,僅將新發(fā)現(xiàn)的文獻附收書后,并未行統(tǒng)一的時間排序。今據新發(fā)現(xiàn)的文獻行增訂,并重新編排,分論著、函電、文藝、雜著及其他四部分,定名為《朱執(zhí)信文存》,出版單行精裝本以為紀念。
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編 張磊主編 ·中國史 ·31.5萬字
關于日本投降,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一些流行觀點:日本投降是“屈原”(美國原子彈)和“蘇武”(蘇聯(lián)紅軍)之功;日本敗于美國,并沒有敗于中國;日本投降是“有條件”的,并非“無條件”;日本并沒有投降等。這些說法不僅在當時即已存在,甚至今天仍有流行,不僅為外國人所接受,甚至為我國人所默認。但如果這些觀點成立的話,那么1945年日軍向中國一次次俯首屈膝、呈遞降書的事情就不會發(fā)生。
陳占彪 ·中國史 ·31.5萬字
本冊文獻集編纂收錄了《申報》對李頓調查團的報道和評論。作為民國時期具有影響力的重要報刊之一,《申報》對李頓調查團的派遣、在中國兩國的調查活動、報告書的出臺,以及中日之間的外交斗爭和國聯(lián)討論中日沖突的歷次會議情形,有大量的報道和評論,是了解和研究李頓調查團的重要參考資料。
宋書強 史鑫鑫 菅先鋒 ·中國史 ·31.4萬字
本書為“蔡東藩說中國史”的南北史通俗演義,上下冊共一百回,從劉裕篡晉到元嘉之治,從鐘離之戰(zhàn)到侯景之亂,從孝文帝改革到楊堅稱帝,精彩演繹近二百年南北朝興亡歷程。作者博采正史,間取稗官野乘,敘述平實流暢、有條不紊;自評自注,語言風趣,情理兼?zhèn)洹7啽緯缤环鶜v史畫卷緩緩展于眼前,時而金戈鐵馬,時而溫柔繾綣,時而列國紛爭,時而忠奸博弈……讓人目不暇接,感慨萬千。
蔡東藩 ·中國史 ·31.4萬字
本書從共產國際與武漢國民政府的關系入手,分析共產國際、聯(lián)共(布)、中國共產黨和武漢國民政府的關系;然后逐一分析共產國際對武漢國民政府若干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工農運動等政策策略的影響,從而形成一個分析共產國際影響武漢國民政府內外政策的完整體系。
黃家猛 ·中國史 ·31.3萬字
由《黃巢之亂》《藩鎮(zhèn)之亂》《楊行密據淮南》《王建據蜀》四篇組成,記敘唐末朝廷統(tǒng)治式微、地方混亂動蕩的歷史過程。《黃巢之亂》敘述了發(fā)生在唐僖宗年間的黃巢領導的大規(guī)模農民起義的歷史。《藩鎮(zhèn)之亂》記載了唐僖宗到唐昭宗年間皇室衰微、藩鎮(zhèn)之間互相爭戰(zhàn)的歷史。《楊行密據淮南》《王建據蜀》詳細記載了唐末淮南節(jié)度使楊行密占據淮南地區(qū)、王建率軍攻占成都占據劍南三川的歷史。朱溫代唐稱帝建立梁朝后,王建也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前蜀。
袁樞 ·中國史 ·31.3萬字
本書在梳理唐代科舉制度有關文獻的基礎上,考述唐代取士各科,如明經、進士、制舉等的情況,考察了唐代科考的科目設置、內容沿革、貢舉、舉子行卷、放榜宴集等活動,探討了科舉制度對當時文學風氣、社會風尚等的影響。其以史學與文學研究結合的辦法,綜合考察古人在歷史記載、文學描寫中的有關社會史料,研究唐代士人的生活道路、思維方式、心理狀態(tài),著力重現(xiàn)了當時部分的時代風貌和社會習俗,在研究史上開一時風氣之先,影響深遠。
傅璇琮 ·中國史 ·31.3萬字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弄清中華文明起源的時間、地點、族群、過程、動力機制和五帝時代的歷史,對于增強中華民族軟實力、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我們要弄清那段歷史卻并非易事。本書運用文化人類學圖騰理論對《山海經》進行解讀,考察了傳世、出土、民族等文獻記載和新石器時代考古研究成果,首次簡略地勾勒出中華文明起源和五帝史發(fā)展的輪廓。
付希亮 ·中國史 ·31.3萬字
衛(wèi)國,是先秦時期華夏大地存在時間最長的一個諸侯國,始封于西周初年,至秦二世時滅國,立國八百余年(約公元前11世紀至前209年)。本書展現(xiàn)了兩周時期衛(wèi)國的興衰歷史,運用大量翔實的史料再現(xiàn)了衛(wèi)國發(fā)達的經濟和文化,并對衛(wèi)國的歷史名人做了一定的研究。衛(wèi)國的政治地位、地理人文環(huán)境在當時的中原諸侯國相當顯赫,是華夏文明的先進代表,對中原古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郭霞 ·中國史 ·31.3萬字
清末官制變革,將原來“內外相維”格局改為上下貫注,是近代政體轉型的重要內容。改制的總體目標是仿照西方,由君主專制向君主立憲制過渡。清廷試圖通過官制改革奠定立憲的官治基礎,進而刷新吏治,提挈政綱;可是改制反而導致統(tǒng)治秩序嚴重失范,社會矛盾急劇尖銳,清廷速亡。其弊端,主要是君臣上下只顧一己之私,阻撓改革,不能回應社會各方面的利益訴求,結局也與他們的預期相去懸殊。
關曉紅 ·中國史 ·31.2萬字
本書為“蔡東藩說中國史”的清史通俗演義,上下冊共一百回,從后金入關、清朝建立,到康乾盛世、盛極而衰,再到內亂不斷、太平天國,最后洋務運動、清朝滅亡,精彩演繹了清朝由滿洲開國到辛亥革命260多年的興亡歷程,重現(xiàn)了這一時期幾經分合、治亂相雜的歷史畫面。作者博采正史,間取稗官野乘,敘述平實流暢、有條不紊;自評自注,語言風趣,情理兼?zhèn)洹7啽緯缤环宄臍v史畫卷緩緩展于眼前,時而金戈鐵馬,時而溫柔繾綣,時而內亂紛爭,時而忠奸博弈……讓人目不暇接,感慨萬千。
蔡東藩 ·中國史 ·31.2萬字
本卷講述的1894年到1912年的相關內容。作者除了全面搜集和利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所藏民國檔案、有關地方檔案館的檔案資料、全國政協(xié)和各地政協(xié)有關歷史資料,以及國內收藏的大量民國書籍報刊,還廣泛參考了臺灣地區(qū)和國外出版的相關資料、著作、文章,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還原民國歷史的本來面目。
李新總主編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史研究室 ·中國史 ·31.2萬字
本書收入《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條約〉》《18世紀的中國與世界•導言卷》《北洋海軍》。《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條約〉》寫作于20世紀70年代,對中俄(中蘇)邊疆爭議問題、談判情況、條約文本等展開細致研究,為當時的中蘇邊界談判提供了大量有力證據。《18世紀的中國與世界》共分9卷,本書總領全局,高屋建瓴,對18世紀的中國歷史展開全景式的論述,并開創(chuàng)性地“把中國史放在世界發(fā)展的背景中加以考察、比較,改變中國史與世界史分隔和孤立研究的習慣”,具有世界性的學術影響力。《北洋海軍》初版于1963年,為吳晗先生主編的“中國歷史小叢書”之一種,以簡明扼要的文字介紹了北洋海軍的歷史,此次再版,戴逸先生進行了修訂。
戴逸 ·中國史 ·31.2萬字
本書是原國民黨將領關于抗日戰(zhàn)爭閩浙贛三省抗戰(zhàn)之親歷記錄。本書原書名為《閩浙贛抗戰(zhàn)》,叢書名為《正面戰(zhàn)場: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zhàn)爭親歷記》,2013年1月由我社出版,原書號為ISBN978-7-5034-3699-4,現(xiàn)應全國政協(xié)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的要求,將該書納入《文史資料百部經典文庫》叢書重新出版,只是版式重新設計,內容不作改動。特此說明。閩浙贛抗戰(zhàn),指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內,在福建、浙江、江西三省(區(qū))內所進行的各項戰(zhàn)役。從一九三七年九月初,日本侵略軍炮擊廈門起,至一九四五年八月宣布投降,本書包括了抗日戰(zhàn)爭期間的閩海抗戰(zhàn)、南昌會戰(zhàn)、上高會戰(zhàn)、浙贛會戰(zhàn)及浙江省內諸戰(zhàn)役。
全國政協(xié)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中國史 ·31.1萬字
本書是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組織撰寫的一部多學科融合的學術著作。實現(xiàn)文明史既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史,也是人類的演進史這一觀點,將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分別對應人與自然的關系、人類社會的組織方式以及人的心靈世界,展示其錯綜復雜的關系,做出總體性的描述,以突出是中華民族的創(chuàng)造力以及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過程。本書將中華文明分為四個時期,以中華文明史上重大的轉型作為分期的依據,細致地描繪了各個時期文明的特點、亮點,及其承上啟下的關系,彰顯那些對文明發(fā)展做出重大貢獻的人物,探討對文明發(fā)展起關鍵作用的各種因素,從而全面論述了中華文明發(fā)展的歷程,提示了若干發(fā)展規(guī)律和歷史經驗。本書力圖將中華文明放到世界格局中進行考察,寫出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進程中所處的地位。在論述中充分注意文物考古資料與文獻資料的結合,力求史筆、議論、才情三者相結合。本卷函蓋先秦文明。
嚴文明主編 ·中國史 ·31.1萬字
作品以蔣介石日記為主要依據,輔以其他國內外重要相關史料,帶領讀者探尋蔣介石的生平及內心世界。作者通過大量引述和分析研究蔣介石日記,以扎實的學術功底及權威的資料,以專題的形式向讀者展示了蔣介石的政治活動、對日作戰(zhàn)策略、國際外交、個人生活、家庭生活及內心世界。通過對史料的挖掘,走近人物的內心世界,探尋其思想發(fā)展歷程。
楊天石 ·中國史 ·31.1萬字
本書是著名唐史學者王貞平教授關于唐代軍事外交的專著。這部著作旁征博引,將“多極”亞洲中唐與突厥、回鶻、朝鮮、南詔、吐蕃等周邊政權的“互利”與“相互依存”的復雜多變的關系娓娓道來,并對唐朝對外關系的中央與地方雙重管理體系,以及“德”“義”在對外政策思想中的作用做了精辟獨到的分析。
(加)王貞平 ·中國史 ·31.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