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該書的特色,一是基本把握住了人物1931年前的生平脈絡、行為邏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鄭氏的“所以存在之由”與“變遷之故”,二是以時間為序敘述事件,既能獨立成章,又前后照應,文筆簡練,暢通易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史結合"上,作者還充分借助了豐富的文學、藝術方面的史料,詩文言志表情,故無論是對鄭氏的現實表現,還是對他的心跡情感,都體察細膩,解讀詳實,把這位復雜、有爭議的歷史人物,生動形象并力求歷史真實地呈現出來。
李君 ·隨筆 ·23.6萬字
本書是穆濤和賈平凹的聯合作品,穆行文,賈作畫。穆濤先生從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關懷出發,用平實親切的語言講述精彩有料的歷史知識,闡釋中國文化意蘊,觀古照今,縱橫議論,對漢字、政治、經濟、物候、讀書乃至人生百態多有犀利之語。賈平凹先生以畫代筆,用富含深意和隱喻的畫作向讀者傳達詼諧趣味。從容流動的生活心法:“一杯水藏在哪里才得以保全?要收藏進河流里。”古人文俗的趣味開解:“每個漢字,都是一位高深厚道的長者,樸素安詳的后面,一肚子的歷史煙云。”縱橫開闊的歷史關懷:“中國古人一大貢獻,是以春秋命名國家史書,把天文、地理、人間滄桑事態相互參照起來看世界。”
穆濤著 賈平凹繪 ·隨筆 ·8.2萬字
北宋文氣盛而血氣淡。在這極盛文氣的催生下,涌現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文人政治家。這些卓越的精英和領袖,以他們博大精深的才識和智慧,將華夏民族之文化推向了歷史巔峰。本書用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故事,串聯起一段段風云歷史,為讀者呈現出一幅群星閃耀的北宋畫卷。
晏建懷 ·隨筆 ·18萬字
正當晚清社會風雨飄搖之際,一位矢志救國的先驅者挺身而出,他就是孫中山。順衍精心撰寫的《孫中山救國之路》一書,將引領您深入探索孫中山波瀾壯闊的一生。從少年時期對知識的不懈追求與對世間不公的深切憤慨,到遠赴海外求學時的廣泛視野與深刻感悟;從興中會的創立,到多次起義的英勇壯舉,直至榮膺民國臨時大總統之位,孫中山的每一步征程都布滿了荊棘與挑戰。書中細膩描繪了他在革命征途上遭遇的重重挫折,包括起義的挫敗、與保皇派的激烈較量等,同時也彰顯了他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翻開這部力作,讓我們一同步入孫中山的傳奇人生殿堂,深切體會那段激蕩人心的革命歲月。
順衍 ·隨筆 ·11萬字
本書走進各個歷史時期有代表性的中國人的內心世界,激情與理性相互交織,歷史與現實融于一體,品味他們各自獨具特色的人生,探尋他們在歷史、社會和國家、個人關鍵時期的心路歷程,還原一代代中國人年復一年歷經風霜雪雨、一步步走出困境的坎坷之路。撫今追昔,以古鑒今。它是一個人心中形象的中國人的大歷史,也是一部一輩又一輩的中國人給今人的啟示錄。它是廣大讀者了解中國人人生之路的美文讀本,也是一部有極高品位的文學作品;它既有知識性、趣味性、文學性,又有很高的閱讀價值、欣賞價值、借鑒價值。
王充閭 ·隨筆 ·17.4萬字
明太祖朱元璋,應運而興,不數年即驅逐元帝,統一華夏,嗣后傳世十二,凡一十七帝,歷二百七十有六年,其間如何興、如何盛、如何衰、如何亡,統有一段極大的原因。先賢有言:“君子道長,小人道消,國必興盛;君子道消,小人道長,國必衰亡。”這句話雖是古今至言,但總屬普通說法,不能便作一代興衰的確證。明代由興而衰、由盛而亡,卻蹈著元朝五大覆轍:第一弊是骨肉相殘,第二弊是權閹迭起,第三弊是奸賊橫行,第四弊是宮闈恃寵,第五弊是流寇殃民。此外還有國內的黨爭,國外的強敵,膠膠擾擾,愈亂愈熾,勉強支持了數十百年,終弄到一敗涂地,把明祖創造經營的一座錦繡江山,拱手讓與滿族,說將起來,也是可悲可慘的。
蔡東藩 ·隨筆 ·51.8萬字
本書歷史隨筆集。分別對晚清的一些歷史疑雜和有爭議的史論重新提出自己的觀點。
張鳴 ·隨筆 ·11.5萬字
本書收作者近年來所寫文史散論30余篇,基于歷史文化而融于當代人生。現經整理和重新編輯,并配圖設計。
衛軍英 ·隨筆 ·19.1萬字
本書是著名太平天國史研究專家、中國歷史研究院歷史理論研究所研究員夏春濤先生的學術隨筆集,主要內容包括回憶恩師、太平天國研究、海外漢學評論和近期學習感想等幾部分,觀點新穎,態度中正,娓娓道來,引人入勝。本書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市場價值。
夏春濤 ·隨筆 ·11.9萬字
本書圍繞明清江南士人的生活和交游,根據《板橋雜記》等明清筆記小說的記載,言必有據,對明清日常生活做了“復制”,是明清日常生活圖景的再現。作者說:“這本小書中的大部分士子美姝早已封存在了落滿塵埃的故紙堆里,他們只是歷史的配角,甚至只是‘士子甲’和‘美姝乙’,有的連名字也沒有留下。但在歷史的抉擇關頭,他們同樣顯現了人性的力量,或許他們才是‘歷史真相’的書寫者。”
簡雄 ·隨筆 ·8.6萬字
本書以辛亥革命“甲種功臣”、武昌首義“八大金剛”之一的高振霄先生在中國近代風云變幻、腥風血雨的半個世紀中,始終忠于自己的民族,忠于自己的人民,忠于自己的祖國,忠于自己的信仰。面對舊中國封建勢力、清朝壓迫、外來帝國主義侵略、軍閥混戰殘酷爭斗、汪偽政權血腥殺戮及日本侵略者強暴行徑,他均表現出大無畏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不畏強暴民族主義氣節。從最初的創革命團體、建報業、組織發動辛亥革命,到參加討袁護國、護法、北伐革命,后來轉入“實業救國”,最后投入抗日戰爭的歷次斗爭中,每當國家興旺緊要關頭、民族命運危難之際、革命處于低潮或逆境之時,高振霄始終以國家利益、民族大義為重,堅持真理,堅定信念,維護正義,出生入死,鞠躬盡瘁。為了紀念高振霄的事跡后輩們譜寫了高振霄史跡、文集、傳記三部曲。
裴高才 王琪珉 高中自 ·隨筆 ·24.6萬字
歷史往往為一些個人的、偶爾的、甚至不起眼的情狀所左右。近代中國百十年間,思潮的流變,人物的命運變幻,皆遠甚于前。本書以《世說新語》類似的體裁,摘取此非常時期各色人物的言行舉止、思想碎片,通過細節顯現出人性真實的一面,將真實還原于歷史。全書共分為學道、秉正、專致、忠貞、修身、骨氣、豪邁、摯誼、情深等二十三篇。
李異鳴 ·隨筆 ·13.3萬字
人類始終生活在歷史的投影里。這投影,既非上帝的恩賜,也不是什么神做的手腳,而是源自人類將自己與動物區分開來的那個重要特征——記憶。歷史的投影有過遠有近,遠的如原始祖先邁向文明渺然足跡,所的如昨天剛剛發生的事情。時間之流,不舍晝夜,不僅把已經發生的,而且終將把正在發生的以及行將發生的一切,都裹挾而去,統統融入歷史的投影。最早意識到這投影價值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們的至圣先師孔夫子,他老人家一句“溫故而知新”,雖平白如話,卻如醍醐灌頂。歷史既是人類活動的歸宿,更是面向未來的智慧之源。談到歷史與現實的關系,英國作家奧威爾的表述則更加直截了當,他說:誰掌握了歷史,誰就掌握了現在。
劉瑞琳主編 ·隨筆 ·13萬字
本書是知名歷史學家雷頤二十余年讀書筆記的合集。于雷頤而言,讀書是個人興趣愛好,是內在需求。他所讀之書以史書為主,不僅包括中國史,也包括世界史。因為讀書興趣廣泛,其他種類的圖書也多有涉獵。本書按內容共分五編,分別是第一編“憂天下,探世變”,第二編“透過歷史的裂縫”,第三編“不讓歲月空流逝”,第四編“精神的年輪”,第五編“在世界歷史中深思”。本書所選文章有《西南聯大“傳奇”的生成》《甲申年再讀》《法蘭西百年精神譜系》《建筑的哲學》《哈佛的開放與秩序》等。在雷頤看來,把歷史說給大眾聽,是歷史研究者的一種使命。
雷頤 ·隨筆 ·16.2萬字
本書是一種陸續出版的歷史文化讀物,它以記述一個小人物生死與檔案的文字,以今天的視角來追懷與審視過去,并為當下的生存與未來的發展提供一種參照。我們需要溫故,是因為我們的健忘,從溫故中而知新則是我們溫故的目的。從《溫故》中,細心的讀者都能感悟到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溫故。
《謎案北京①:帝王家的那點事兒》是《謎案北京》系列圖書的第一部,本書從帝王秘史、后宮逸事、陵墓祠堂三個方面,搜羅明清之際流傳在北京城的帝王家的那點事兒,雅俗共賞地展現在讀者眼前。文章以獵奇、探秘的形式將坊間傳聞轉變為一個個生動、新奇的故事,讓讀者在一種“悅讀”的氛圍中,既能對北京城、對帝王家的重重謎案有個清晰的認知,又能愉悅身心,達到良好的閱讀效果。
《謎案北京》編委會 ·隨筆 ·14.4萬字
本書主要是何齡修先生的回憶性文字,書中有對家世及父母的回憶,有對自己求學、治學的回憶;有對師友的雜憶,包括對謝國楨、顧頡剛、鄧廣銘、商鴻逵、楊尚奎、向達等人的回憶,字字深情。有的雖短短千余字,然多有裨益。從某角度看,也是一代學人的成長史,有可讀性。
何齡修 ·隨筆 ·16.9萬字
本書描述了從消失的凱達格蘭人,到帶著小提琴的革命家簡吉、在大時代的颶風中飄蕩的簡娥和湯德章,再到巨變下的一九四五年、“二二八”中沉默的母親林江邁、迷霧中的將軍李友邦……這一段段溫暖悲哀的歲月,鮮活而又荒謬。
楊渡 ·隨筆 ·13萬字
本書講述的是《資治通鑒》中有關成功的事例,從《資治通鑒》中擷取成功智慧,以使讀者能切身感受到古人的成功與智慧。
羅英桓 ·隨筆 ·24.3萬字
植物有撫慰人心的功效,從我們的陽臺、城市的人行街道上便可以看出現代公民對這一點均深以為意。如今,綠色生命重新取回了它們的權利,為了滿足一種渴望,也是為了找回失去的情感。很多人贊美過草的神奇力量。從盧克萊修到彼特拉克,從龍沙到喬治·桑,從拉馬丁到勒內·夏爾……在這本書中,作者梳理了文藝巨匠們對各種狀態的草的致敬:從一株到一叢,從瘋長到衰敗。這讓我們得以再次感受到那些熟悉的悸動:孩童在草坪上翻滾的快樂,餐后在草地上小憩的愜意,牧草被切開時的清新氣息,草叢里自然王國的熱鬧,還有那以天為蓋、以草為席的激情,直到最后墓園中綠草所帶來的平靜。作者從歷史學家的角度總結了以“草”為主題的文字片段,帶領我們踏上一次綠意蔥郁、感情豐沛的漫步。這本書詩意而治愈,充滿細膩的感受和思索,為都市中忙碌的讀者帶去自然的呼喚。
(法)阿蘭·科爾班 ·隨筆 ·11.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