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通俗說史”新銳作家鳳城杜哥《晚清危亡錄》系列作品第一部。作者以調侃的口吻敘述晚清鴉片戰爭前后歷史,語言詼諧,行云流水。以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英國商船船長洪仁輝進京告御狀為切入點,一步步揭示鴉片戰爭爆發的深層原因。以戰爭進程線、主要事件為面,人物表現為點,立體敘述鴉片戰爭過程。戰后,重點闡釋《南京條約》及相關條約對中國近代的影響,揭示中國近代史走向的深層原因,啟迪讀者思考。
鳳城杜哥 ·隨筆 ·19.7萬字
本書論述的對象,包括魯迅、胡適、顧頡剛、羅家倫、易君左、丁玲、洪深和徐悲鴻八位作家(藝術家)。這八位作家,身份各異,有的是學者,有的是作家,有的身兼數任;有的大名鼎鼎,有的鮮為人知。他們的人生軌跡,有的終老于大陸,有的飄零海外;其創作,或專注于啟蒙,或傾心于個人興趣,新舊雜陳,公私有別,詩文書畫,各體兼擅……總之,他們難以一言以蔽之。作者選取的研究角度是一般研究中不太注意的方面,包括他們鮮為人知的人生經歷和個人興趣、嘎嘎獨造的藝術創作、特立獨行的人格風范等,為讀者呈現出這幾位藝術家不為人熟知的“別材”與“別趣”。
張向東 ·隨筆 ·17.8萬字
本書收作者近年來所寫文史散論30余篇,基于歷史文化而融于當代人生。現經整理和重新編輯,并配圖設計。
衛軍英 ·隨筆 ·19.1萬字
中華歷代都是漢族相傳,其間或有少數民族入寇中原,亦忽盛忽衰、自來自去,五胡、契丹、女真鐵騎雖威焰熏天,但終不能統一中國。蒙古源流,原本為唐朝時候的室韋分部,向居中國北方,打獵為生,自成部落。初服金邦統領,至鐵木真出世,遂統一蒙古各部,養成勢力。蒙古鐵騎遂西征歐羅巴,未幾南下,滅金侵宋。南宋覆滅,蕩蕩中原竟被那蒙古大汗囊括以去。一朝天子一朝臣,居然作了八十九年的中國皇帝,這真是有史以來的創舉!卻不知,蒙人性情暴虐,待民苛刻,天下疲憊,竟激起無數民變,就中出了一位朱元璋,硬是把元朝天下生生奪去。有的說是天命,有的說是人為,小子也莫名其妙,只好就史論史,把蒙古興亡的事實,演出一部《元史演義》來。
蔡東藩 ·隨筆 ·30.5萬字
全篇以1844年起,來華談判的法國拉萼尼使團成員于勒伊迪埃拍攝了澳門、廣州的市井風物、官員富商、參加談判的中法代表以及《中法黃埔條約》的簽字儀式,這是西方人在中國拍攝的第一批照片,現在還有37張銀版存于法國。此后,西方來華的旅行家、傳教士、商人、外交官、冒險家、軍人、記者各色人等穿行于中國大地,成千上萬人留下了關于中國的照片,其中哪些人、哪些照片是最重要的?為何重要?那些著名照片是怎么拍出來的?那些最重要的西方攝影家因何原因來這是一部深入研究1844年中國遭遇攝影術以來,西方重要攝影家在中國的拍攝活動的攝影史著作。書稿呈現出自1844年至上世紀80年代初,20位西方攝影家在中國攝取的近140張歷史影像,并用深入淺出的文字加以闡述,非常獨特地展現出百年中國大歷史下的許多重要細節,細細讀來,全書稿圖文并茂,血肉豐滿。
南無哀 ·隨筆 ·20萬字
《我所思之在海南》是鐘業昌同志近40年來有關海南改革開放與發展問題研究的論文集。本書收文49篇,圍繞海南開放和開發建設的歷史進程,根據世界及亞太地區經濟發展的態勢、經驗和我國對外開放的形勢,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研究和探討海南的經濟發展及相關問題。本書的出版對于人們了解海南開放和開發建設的歷程,增加對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區和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重要意義的認識,將起到重要的啟示作用。
鐘業昌 ·隨筆 ·33.7萬字
北京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尤其是在告別帝制、民園建元的時刻,承載著古老文明意識的歷史遺跡隨處可見。而如何看待、處理和安置這些“歷史與記憶”,使它們不斷融入“現代”中國的現代生活之中,相關討論、爭議貫穿了整個民國乃至共和國初建時期。在大量典籍、詩文、建筑、城市規劃、民族國家等問題的“書寫”互動下,作者直面各種形態的材料,條分縷析、抽絲剝繭,既結構化地呈現了古都北京逐漸消逝的氣息,又在現代性理論上做出推進的嘗試,是“歷史與記憶”本土化思考的范例。
季劍青 ·隨筆 ·17.2萬字
這是一部對三國群雄進行人格心理的深度剖析的歷史隨筆。全書站在與羅貫中截然相反的立場上,對三國鼎立的主要人物用比較詳盡的史料進行了勾畫敘述和分析評論,將發生在一千七百年前那一個英雄世紀中的英雄人物、英雄心理,近距離地挪至現代人面前。無論是小說《三國演義》的讀者還是同名電視連續劇的觀眾,都會從這本書中獲得全新的感受;將促使人們反省歷史,反省社會,反省人生,反省自己,于趣味品讀之中就擁有了智慧。
周澤雄 ·隨筆 ·15.4萬字
《發現西北聯大》叢書,在挖掘梳理大量珍貴史料和深入訪談的基礎上,全面真實生動地再現西北聯大的歷史,完整呈現現代中國高等教育的歷史淵源與發展脈絡,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意志和興學強國的聯大精神。本書是該叢書中的一本,《西序弦歌:西北聯大簡史》分六部分編寫:壹平津烽煙;貳臨大初創;叁改稱聯大;肆五校合分(上);伍五校合分(下);陸今世傳承。書稿第一手檔案史料與口述回憶印證、紙面材料與實地考察互補、學術論述與故事講述并舉、縱向的階段性歷史事件記述與橫向的小故事相結合,有血有肉,圖文并茂。總結西北聯大的意義及其對中國、西北高等教育發展的作用、啟示,傳承和宏揚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意志和興學強國的大學精神。
姚遠 ·隨筆 ·26萬字
奔書既是山川考察記,也是家鄉考古學。中國人極重視“老家”,尋根問祖也要有從紙上到地上的功夫。
李零 ·隨筆 ·11.8萬字
《清遠經驗史錄》一書的編著工作是開展《從洲心經驗、清遠經驗到清遠現象》專題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全書分為歷史文獻、報刊報道、回憶訪談、研究文選、大事記及附錄,此外還收錄了一些圖片,力求從不同的層面和角度反映清遠經驗的歷史背景、歷史進程與研究狀況。
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等編 ·隨筆 ·46.9萬字
1894年,是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重要的一年。這一年,愛丁堡大學醫科畢業生莫理循,不會說中文,沒有同伴和翻譯,靠著母親寄來的四十英鎊,自上海沿長江到重慶,然后徒步前往緬甸的仰光。一路沿途記事,寫成此書。就在莫里循旅行結束之后不久,甲午中日海戰爆發,中國慘敗,古老帝國的命運旋即跌入谷底。在鼎沸的歷史浪潮到來之前的那一刻,莫里循筆下的中國人——他們和他們的子孫即將要面對無數苦難和挑戰而最終獲得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呈現出怎樣的面貌呢??那些生龍活虎的峽江闖灘場景、如夢似幻的驛路客棧風情、彌漫山間的馬幫鈴聲回響,時時在莫理循的文字里復活,在讀者面前展開了一幅沒有裝飾的晚清中國的古老圖景。透過一位來自遙遠異域的蘇格蘭紳士的眼睛,我們重新回到了1894年的中國。閱讀本書,不僅僅是懷舊。
(澳)喬治·厄內斯特·莫理循 ·隨筆 ·17.2萬字
《辨是非》是“古今人物譚叢書”叢書系列的第二本。書稿內所述人物的生卒時間跨度從1840年到1949年,有藏書家,清末朝臣,民國時期的文學家和軍閥等。該書文筆輕快,內容通俗易懂,既有嚴格扎實的學術考據,又有作者深刻的自我見解。行文風格是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研究叢刊之一的《清人筆記隨錄》的延續和提升。
來新夏 ·隨筆 ·9.6萬字
讀懂圣人曾國藩,勝過讀千百冊平庸之作。曾氏遺墨數千萬言,卷帙浩繁,內容駁雜。要從何處入手,才能效其為師為將為相,學其立功立德立言?曾國藩研究專家唐浩明耗多年心血,寫作出版了“唐浩明評點曾國藩”系列六冊,精選曾國藩家書、書信、奏折、語錄、詩文、日記并加以評點,帶領讀者認識一個可感、可嘆、可學的曾國藩。《友朋之誼:唐浩明評點曾國藩書信》收錄并評點了曾國藩與友人、同僚、下屬、親故之間的去信與復信共135則。在這些信件中,作為一位審讀長思的思想者,一位時事世道的觀察者,一位身居高位的歷史參與者,曾氏既談及道德與道理,也談及參政治軍的實務,有諄諄教誨,也有坦誠的自剖,顯現了一位復雜人物的內心世界,其中不少箴言真理,也值得后世感悟和效仿。同時,這也是一份關于湘軍及特定歷史時期的重要史料。
唐浩明 ·隨筆 ·15.2萬字
本書分三編,系南開大學趙伯雄教授從事教研工作以來的學術總結,集中討論經學史和儒學領域的一些重要命題、經學與人物。其中上編16篇,討論《春秋》學、《左傳》、公羊學相關問題。中編12篇,利用傳世文獻和考古材料,分析先秦以來的一些政治問題,將史學研究做細做實,涉及王畿與遷都、觀念研究、人物研究。下編13篇,主要是對具體文獻具體問題的考證,以及作者對晚清以來經學的轉向,當代國學、儒學、經學之間關系的一些思考。
趙伯雄 ·隨筆 ·37.2萬字
在我十二三歲的時候,我的舅舅,也就是讓我愛上讀書與繪畫的引路人,他答應要帶我一起到鹿特丹悠久的圣勞倫斯教堂的塔樓頂上,展開一次終生難忘的探險之旅。
(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龍 ·隨筆 ·29.8萬字
國學大師錢基博于抗戰期間到湖南任教,有感于近代湖南之英杰輩出,遂撰《近百年湖南學風》,共九章,選擇曾國藩、左宗棠、郭嵩燾、王闿運、魏源等17位學人,用傳記形式呈現湖南近百年來的學術思想史,著力凸顯湖南學人獨立自由之思想、堅強不磨之志節以及對近代中國之巨大貢獻。此書手稿1944年捐入國立中央圖書館,久不為人知。此次將手稿全彩影印出版,后附整理釋文及與通行排印本的校勘數百條,可彌補民國版多處漫漶錯漏之缺憾。
錢基博著 陳宇翔整理 ·隨筆 ·8.7萬字
《拉鐵摩爾與邊疆中國》一書所收文章包括以拉鐵摩爾的生平經歷為縱線的階段性研究,主要集中在20世紀的上半葉其在中國的邊疆考察和其著作在中國的傳播。更為重要而集中的討論則在于跨越歷史學、民族學、地理學等學科的邊疆理論、區域史、比較史、中國學等方面。
唐曉峰 姚大力等 ·隨筆 ·12.1萬字
本書匯集陳尚君教授近年來學術散文56篇,基本按所涉內容的時間排序。最早為北朝至隋代的傳奇女性獨孤三姐妹,漸及唐太宗、李林甫、高力士等唐代人物,包括在重新整理全唐詩過程中的一些發現和思考。降而及宋,探討宋本之何以可貴,并關注《資治通鑒》之編纂,對司馬光的史學觀念及團隊均有討論。由清至民國,則辨析《四庫全書》對文獻之篡改外,將郭嵩燾、嚴復、唐文治、張元濟、熊希齡、章太炎等諸多人物一一道來,足見閱讀面之廣泛。時代再近,則述與朱東潤、程千帆、傅璇琮等前輩的交往,與平輩相知學人的往來切磋,對學生的提攜愛護,以及自己參與的若干學術工作和對一些唐宋相關圖書的評介。
陳尚君 ·隨筆 ·13.3萬字
本書為“楊寬著作集”第二輯之一種。主要收集了楊寬先生散落于報刊、雜志的各類文章共計百余篇。本稿所收文章,主要包括書評、中外古今評點、文化小品文、時文、工作文章等,如關于上海市立博物館的籌建、展品的征集、展覽的策劃,關于文博人才的培養,報刊連載的江湖叢談系列,以及楊寬先生在當時各類報刊上關于時事的評點和書評,還收集了楊寬先生對于周邊國家民主獨立運動的介紹等相關文章,比較全面的反映了楊寬先生的博學雜識與生平學術。
楊寬著 賈鵬濤整理 ·隨筆 ·27.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