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長江文明
會員

人類文明是江河的贈禮。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同為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這是史學界的共識,也是中華文明滿天星斗、多元一體的印證。自唐宋以來,中華文明的重心逐漸由北向南轉移,長江孕育并見證了數(shù)千年來中國歷史的勃興與流變。本書縱覽古今,在全球視野之下,綜合介紹了長江文明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文化優(yōu)勢,及其發(fā)展歷程、文化分區(qū)。長江全流域資源豐厚、人文興盛、經(jīng)濟繁榮,是中國文化歷史的重要符號,至今仍保持著強勁的發(fā)展勢頭,維持著中華文明的持久生命力。在這本書中,作者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對長江流域的自然與人文進行了全方位介紹,并歷數(shù)了世界其他大河文明的發(fā)展歷程與特征,與長江文明進行對比辨析。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對長江流域的認識和考察也是逐步形成的,作者試圖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打破區(qū)域阻隔,從中華文明的高度重新建立對長江文明的整體性認知,詳解長江、黃河并立的文明格局,定義長江文明的歷史角色。本書提綱契領、面面俱到,從時間、空間、自然、文化多個維度講述,同時又簡明、易讀、豐富,是史學名家面向大眾推出的文化讀本,一書通曉長江文明分支及內核。

馮天瑜 馬志亮 丁援 ·地方史志 ·15.8萬字

刺桐城:濱海中國的地方與世界
會員

本書以濱海城市泉州為對象,考察了其從公元三世紀北方漢人南下入閩的初期階段,到1949年之間一部漫長的區(qū)域史和城市發(fā)展史,實為一部內容豐瞻的“泉州傳”。作者用歷史人類學的方法,綜合了地方文史研究、施堅雅的經(jīng)濟空間理論及克拉克的區(qū)域網(wǎng)絡史分析,對泉州城的興起、成熟、興盛和衰落,做了線索性的宏觀鋪陳,并重點分析了泉州在宋元時代文化多元主義影響下的迅速發(fā)展和商貿(mào)繁盛,以及明清以來在本土主義意識形態(tài)及西方帝國主義勢力的雙重壓力下出現(xiàn)的權力、經(jīng)濟與文化的轉型。作者通過自下而上地敘述一個地方的歷史轉型,一方面揭示域外與本土交錯關系下泉州的“古今之變”,說明其演變過程是在家庭、地方社會、國家與更大空間范圍的世界之間互動的歷史產(chǎn)物;另一方面借助歷史學和人類學的辯證,對主流的進化史觀、民族國家敘事和世界史敘事提出不同的看法,從而為反思支配歷史敘述的觀念形態(tài)開辟了一條新的路徑。本書初版于1999年,原名《逝去的繁榮》。此次再版,作者加寫了近兩萬字的“再版自序”,并更改書名為《刺桐城》。

王銘銘 ·地方史志 ·32.6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州市| 固安县| 文水县| 舞钢市| 武功县| 晋州市| 尚义县| 赤壁市| 洛南县| 五大连池市| 西藏| 金湖县| 永城市| 鹤峰县| 武城县| 获嘉县| 珠海市| 勐海县| 镇雄县| 当雄县| 陕西省| 武鸣县| 陆川县| 通山县| 大石桥市| 蚌埠市| 将乐县| 勃利县| 昌平区| 荣昌县| 东阿县| 五寨县| 越西县| 涟源市| 额敏县| 汶上县| 西乌珠穆沁旗| 桂东县| 中牟县| 营口市| 合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