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山東方志運河文獻研究
會員

山東是京杭大運河流經的重要省份,同時也是方志纂修大省,存世方志541種,居全國第三位,保存了大量寶貴的運河文獻資料。在黨中央高度重視大運河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大背景下,對山東方志運河文獻進行較為深入的專題研究,具有較大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本書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內容。一是從文獻學的角度,對山東運河區域方志的數量、特色、價值及纂修機制進行研究,較為清晰、準確地展現山東運河區域方志的整體風貌。二是從歷史學的角度,對山東方志保存的大量運河文獻資料進行深入的挖掘和解讀,特別是對山東方志中存錄的運河河道及工程文獻、運河河務文獻、運河文化文獻、運河建筑文獻、運河經濟文獻等設立專門章節,進行深入、系統的解讀,并提煉出有價值的觀點,為山東運河相關課題的順利推進,提供有益的借鑒。三是從服務現實的角度,就山東方志運河文獻在運河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運河周邊環境整治與美化、運河文化旅游融合與提升方面的意義和價值,進行較為深入的論述,為山東運河文化帶建設和運河文化公園打造,提供較為扎實的歷史文獻支撐和智力支持。

周廣騫 ·地方史志 ·20.4萬字

長江文明
會員

人類文明是江河的贈禮。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同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這是史學界的共識,也是中華文明滿天星斗、多元一體的印證。自唐宋以來,中華文明的重心逐漸由北向南轉移,長江孕育并見證了數千年來中國歷史的勃興與流變。本書縱覽古今,在全球視野之下,綜合介紹了長江文明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文化優勢,及其發展歷程、文化分區。長江全流域資源豐厚、人文興盛、經濟繁榮,是中國文化歷史的重要符號,至今仍保持著強勁的發展勢頭,維持著中華文明的持久生命力。在這本書中,作者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對長江流域的自然與人文進行了全方位介紹,并歷數了世界其他大河文明的發展歷程與特征,與長江文明進行對比辨析。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對長江流域的認識和考察也是逐步形成的,作者試圖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打破區域阻隔,從中華文明的高度重新建立對長江文明的整體性認知,詳解長江、黃河并立的文明格局,定義長江文明的歷史角色。本書提綱契領、面面俱到,從時間、空間、自然、文化多個維度講述,同時又簡明、易讀、豐富,是史學名家面向大眾推出的文化讀本,一書通曉長江文明分支及內核。

馮天瑜 馬志亮 丁援 ·地方史志 ·15.8萬字

烏魯木齊傳:一帶一路上的璀璨明珠
會員

新疆首部編年體城市傳記!《烏魯木齊傳》,一部新疆的近現代史和當代史!《烏魯木齊傳:一帶一路上的璀璨明珠》是“絲路百城傳”系列叢書的重要讀本之一。作為古絲綢之路草原上一個驛站逐步發展、壯大起來的城市,烏魯木齊的歷史曲折而富于傳奇。烏魯木齊最初的管轄范圍,包含今天的哈密地區、吐魯番地區、昌吉州全境,沙灣、奎屯、烏蘇、精河等地區,隨著行政區劃的變遷,成了今天的城市規模。《烏魯木齊傳》正是嚴格遵照歷史發展史實和脈絡撰寫而成。一部烏魯木齊的建城史、變遷史亦正是一部新疆治疆史。本書共分十章,按數條主線書寫:一是城市形態的變化。這座城從無到有,城池、戍堡、建筑、街道等形制和毀建過程。二是生活形態、衣食住行玩的變化。包括民間的各種習俗、節慶,還有休閑娛樂、各色美食。三是經濟形態的變化。通過對烏魯木齊商業,尤其是商人軌跡、商號興衰、商業沉浮的追溯,體現了烏魯木齊在陸路絲綢之路中的位置與作用。四是文化形態的變化。包括烏魯木齊的文化和教育傳承、民間工藝等方面的變遷。而貫穿始終的一條最重要的主線,就是城市歷史的變遷。

杜雪巍 ·地方史志 ·19.8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山市| 沁水县| 巫溪县| 上栗县| 汾阳市| 祁阳县| 宾川县| 景宁| 海伦市| 申扎县| 阜平县| 邯郸市| 吕梁市| 敖汉旗| 安泽县| 五原县| 迁西县| 许昌市| 于都县| 乌拉特前旗| 安乡县| 延安市| 团风县| 大同县| 印江| 封开县| 搜索| 临沧市| 宿州市| 德钦县| 桦南县| 南川市| 凯里市| 英山县| 隆化县| 天峨县| 阿巴嘎旗| 子长县| 六安市| 惠州市| 新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