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國文化思想史九種》收錄了呂思勉先生有關中國文化思想史的論著,共計九種:《醫籍知津》、《群經概要》、《經子解題》、《中國文化史六講》、《理學綱要》、《先秦學術概論》、《大同釋義》、《中國社會變遷史》、《中國政治思想史十講》。其包羅之廣,充分體現了先生“博通”的特點。然而“博通”之外,更有“執微”,《九種》中又多見精于文本細讀、校勘訓詁之處,更不乏先生的獨到見解。
呂思勉 ·專業史 ·59.8萬字
1945年9月到1946年4月,蘇聯實際上從上述地區以及朝鮮半島北部地區移送了50余萬名日本戰俘到蘇聯各地從事原木采集、礦藏采掘、鐵路與公路修筑勞動等各種形式的勞動利用。從1946年年底起,蘇聯開始陸續遣返日本戰俘歸國,到1956年兩國簽訂《蘇日共同宣言》,實現關系正常化為止,日本戰俘才基本被遣返完畢。在此期間,日本戰俘遣返工作經歷了前期集中遣返和后期集中遣返兩個階段。蘇聯地區日本戰俘問題是戰后蘇日關系史中重要問題,由此引發的蘇日兩國政府、民間以及國際社會間的爭論至今從未終止。本文利用蘇聯解密檔案、俄日學界最新研究成果、蘇聯地區日本戰俘經歷者回憶錄、以及對當事人訪談等形式,對戰后蘇聯政府對日本戰俘的入蘇過程、區域分布、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勞動利用及遣返過程進行系統研究和梳理。
趙玉明 ·專業史 ·21.4萬字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是著名學者梁啟超的代表作之一。原為1923年秋至1924年春夏間,梁啟超在清華大學講授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課程的講義,成書后共分十六講。該書內容敘述明清以來中國學術之演變,經緯交織、層次繁復,分別以問題敘史、人物(學派)敘史、學科敘史,構成社會思潮史、學派史與學科史三大板塊。全書由十六個專題組成,可以分為三大部分:專題一至四為第一部分,主要論述清代學術變遷與政治的影響,揭示了清代學術曲折發展的政治原因。專題五到十二為第二部分,對清代學術主要是清代中期以前的學術作了總結。其中專題五到十一以學派、學案體的形式,詳細論述了清初到清中期的幾個重要學派,包括代表人物、學術成就、治學經驗和方法,使得清代中期以前的學術史清晰可見;專題十二則以“清初學海波瀾余錄”為題對影響后來清代學發展的清初其它非主流的著名學術人物及其成就也作了介紹和簡評;專題十三至十六,以“清代學者整理舊學之總成績”為題,分門別類對清代學術如的經學及其相關衍生的小學、校勘、辨偽、輯佚等代表人物、學術成就;史學及與之相關衍生的方志、地理、譜牒之學代表人物、成就;歷算及其他自然科學等方面代表人物成就作了全面論述。成績學他從對學術史的“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主要特征出發,對清代不同時期的各個學派學術淵源、代表人物、師承淵源后學、主要成就及其學術得失作了較為詳細的論述,全面深入的總結了清代的學術成果。
梁啟超 ·專業史 ·24.8萬字
本書精心收集整理了50多篇文章,按照“輝煌歷程”“珍貴回憶”“風流人物”“企業風采”四個專題,系統概述了農藥研發、產業發展、制度建設、標準制訂、安全環保、推廣應用、國際貿易、知識產權等各個方面內容,其中蘊含了農藥行業發展縮影,著名專家的成長經歷和難以忘懷的記憶,企業家的創業故事等;此外,還編輯整理了“中國農藥七十年發展大事記”,其內容基本涵蓋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農藥發展的各個歷史階段以及發生的重要事件。本書具有較高的史料研究和學習交流價值,可供相關政府部門、農藥科研院所、大專院校、農藥生產經營企業、農藥推廣應用部門、圖書館等單位和廣大讀者查閱、參考和收藏。
顧旭東主編 ·專業史 ·33.9萬字
本套書包括:《戰爭史上》和《戰爭史下》。《戰爭史(套裝上下冊)》的第五至八卷,即史學界通常所說的《哥特戰爭史》,這一部分早在上一世紀50年代末即已由崔妙因自俄譯本譯出。此書曾列入1956~1962年度人民出版社與三聯書店介紹世界社會科學名著的第一批選題之中,選題初稿是編輯部綜合當時北京各高校與學術機構專家學者的意見擬定的。譯稿交商務印書館編輯部時正值多事之秋,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還未來得及加工便擱淺了。
(拜占庭)普洛科皮烏斯 ·專業史 ·73.7萬字
《西方科學通史》一書,從天文、數學、物理、化學、地學和生物六個領域,分門別類地將西方科學發展歷程與偉大科學家的精彩人生呈現在讀者眼前。讓人們從天文到地理,從宏觀到微觀全面認識我們的世界。此外,書中還記述了那些偉大的科學家,如阿基米德、歐拉、牛頓、達爾文、居里夫人、愛因斯坦等人的逸聞趣事。作者以豐富的學科經典、有趣的人物傳記、通俗易懂的文字,梳理了西方科學的學科史,使整個社會科學發展的脈絡更加清晰明白。
文聘元 ·專業史 ·34.7萬字
《新藥史話:從萬能藥到生命科學前沿》是關于新藥科學史的科普圖書,一書講述了歷史上“萬能藥”泛濫的背景,工業革命、戰爭與世界制藥工業體系的形成。描述了從大學到藥典、藥品監管法案的發展過程和煉金術、近代化學與藥物合成的歷史。介紹了活體解剖、模式生物與藥理學的進展,進化論、基因與生物藥的出現以及病因學說、病原篩選與血清療法。講述了放血療法、輸血術、移植術與新藥設計,致命病毒與生命奧秘之鑰,最后,介紹了免疫療法和細胞治療。內容非常豐富,觀點新穎,明確提出推動新藥發現的,是學說爭論、科學競賽、專利糾紛等,全書不只是描述科學家的靈感和貢獻,更多著墨科學家的失誤,展示科學家的另一面。全書通俗易懂、層次清晰,分析鞭辟入里,對生物醫藥領域人士及科學愛好者來講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探究價值。
彭雷 ·專業史 ·26.3萬字
中國服飾的歷史源遠流長,其發展歷程可以看作是一部生動的文化史。中國服飾文化從夏朝至清代的漫長發展歷程,展現各朝代服飾的獨特風貌與變遷軌跡。服飾作為社會文化的重要載體,不僅映射了不同歷史時期的審美觀念、工藝水平,還深刻反映了社會結構、文化交融及政治變遷。可以說,從原始社會的簡單衣著到現代的新中式服飾風格,中國服飾經歷了無數次的變革和創新。每一次變革都承載著歷史的記憶和文化的傳承。本書將帶領讀者一起探索古代中國的服飾發展與變遷,從夏朝開始直至清代,了解每個朝代的禮制、服飾變化與風格特點、服飾內涵與審美觀念以及社會影響等,從而一窺中國古代服飾背后的文化價值。
王志鴻主編 ·專業史 ·3.5萬字
本書是李里峰教授諸多研究成果的集成,作者主要從事中國革命與中國政治、政治學理論、概念史研究,此次出版的書稿主要包括“視野與方法”、“知識與制度”、“革命與治理”三部分,收錄了作者多年來發表的研究文章近20篇,展示了作者的研究體系,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李里峰 ·專業史 ·27.9萬字
作為第一部《中國當代股市小說史》,第一次探尋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的歷史,第一次確定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的歷史分期,第一次確立中國當代股市小說歷史分期的標志,第一次明確中國當代股市小說歷史分期的理由。探尋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發展的歷史線索,探索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發展的特征和規律,探討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的思想意義和文化價值及藝術成就。《中國當代股市小說史》牢牢把握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發展最突出的規律——與中國當代社會市場化轉型有最為密切的聯系,因此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有中國當代文化嬗變的歷史,是中國當代社會市場化轉型的歷史,是中國當代社會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的歷史,是中國當代百姓心靈欲望變化的歷史,是當代中國人生活方式變化的歷史。
邱紹雄 ·專業史 ·31萬字
上至國家主權,下至百姓生活,無不與地名緊密相關。地名是寫在大地上的歷史,是歷史文化的活化石。一個地名就牽動著一根歷史文脈,千千萬萬個地名便匯成了中華民族尋根的方向,是必須要傳承的文化遺產。本書以地名為切入點,詳細講述了中國歷代地句的發展及研究的清晰脈絡,為讀者揭示了地名背后所承載的歷史文化根基及人與自然的美妙融合。
徐兆奎 韓光輝 ·專業史 ·9.8萬字
古人如何面對瘟疫?瘴氣是真實存在抑或只是出自人心的幻想?古時候的醫患關系是怎樣的,他們也有醫患矛盾嗎?于賡哲教授長期致力于中國中古時期醫療社會史的研究,認為“疾病比很多因素更能長遠影響人類歷史”,“在摸索人與社會甚至人性的基本規律的時候,醫療與疾病是一個絕佳的窗口”,本書通過對海內外大量史料的爬梳整理,剖析實際案例,探索疾病與人心、醫療與社會、中醫與西醫之間的關系,嘗試發掘文字背后隱藏的史實,并提供一種思路,試圖將傳統醫學從“科學還是迷信”的窠臼中拉回來,還原中國古代醫學本來面貌。其切入點既有醫學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醫者形象的模塑、醫患關系的探討,亦有對古代的衛生體系、瘟疫致與治的思維模式、性病對青樓文化的影響、宋代墓葬壁畫背后的醫藥文化等問題的思考。
于賡哲 ·專業史 ·23.1萬字
本書是中西學者共同合作撰寫中國基督教史的一次嘗試,旨在借鑒并融合過去30年所涌現之中西研究方式及成果。通過編年史和專題史兩個部分,力圖呈現一部可讀性、準確性、跨學科性兼備的中國基督教史讀本,幫助我們更好地體認基督教中國化的歷史現象。21世紀的今天,當人們在一種跨文化的視野下回顧基督教自西徂東的歷史時,會發現其在中國社會經歷了漫長的調適過程,其間既有文化的碰撞與激蕩,亦有挫敗與不適;既有思想的交鋒與對立,亦有理解與認同。盡管基督教在中國的影響有限,但卻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范例。基督教中國化證明了中國不是一個封閉的國家。即使基督教與本土文化存在很大差異,亦能被吸收并演變為中國的基督教,從而成為中國歷史和文化的一部分。
陶飛亞 (美)魏克利主編 ·專業史 ·37.9萬字
本書詳細概述了漢語語音的發展歷史,介紹了漢語語音史的一些基礎知識。全書分為導論、歷代的音系和語音的發展規律三大部分。在導論中,作者對研究漢語語音史要具備的四方面基礎知識進行了論述。在歷代的音系中,梳理了從先秦至現代的音系發展變化,并提供了歷代語音發展表。最后,在語音的發展規律中,總結出語音發展的四種主要方式。
王力 ·專業史 ·26.1萬字
在美洲這塊新發現的大陸上,早期的殖民者總能碰到各種自己從未見過的東西,逼得他們幾乎從第一天開始就在修補自己的詞匯庫,從mosquito(蚊子)、persimmon(柿子)到swamp(沼澤)……他們或是借用印第安語言的詞匯,或是組合拼湊已有的英語單詞,自創了不計其數的美式新詞。全書涵蓋從食物、電影、游戲、廣告、購物等21個領域的新詞,作者用一個又一個鮮為人知而有趣的歷史故事,揭曉了成千上萬美式英語單詞、短語的真正起源。亞美利哥在僅有的3次新世界遠航中始終毫無成就,但最后為何美洲大陸(America)因他而得名?一個既沒有樹林(wood)也沒有冬青(holly)的塵土飛揚的沙漠小村莊如何成為好萊塢(Hollywood)?翻開本書,發現美式英語單詞背后的奇聞逸事!
(英)比爾·布萊森 ·專業史 ·32.6萬字
《中國書法史》版出版于1999年。本次修訂出版,替換為高清彩色大圖,并且對部分文字、內容做了修改。在篇章體例上,本書以時間為軸,描寫上古、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兩宋、元代、明代、清代以及20世紀的書法。在全面分析書法史的基礎上,并分析討論書法的風格特征、書法藝術家、書法作品、書法史研究著作、風格的論證等。是一本很實用的書法入門書,相信本書的出版對書法入門者會很有啟迪。后接一部分璽印篆刻內容,增加其附加值。
徐建融 ·專業史 ·8.3萬字
絢麗的中國絲綢,美若天上虹霓,幾千年來持續發展,不斷外傳;造福國人,惠及優選。本著作根據考古資料、文獻記載,同時吸收靠前外學者的近期新研究成果,系統論述了中國蠶桑、絲織的產生與發展及其技術的不斷創新歷程;介紹了先秦時代的中西交通、絲綢之路和在這種背景下我國蠶桑絲織技術、養蠶技術的傳播情況,極具史料、史學價值。
楊群章 ·專業史 ·9.7萬字
全書分六章:第一章是“史料中的蹴鞠”,主要結合史料闡述中國蹴鞠歷史;第二章是“遼代蹴鞠繪畫”,包括紙畫、絹畫、繡畫,生動還原當時的蹴鞠活動;第三章是“蹴鞠游戲規則”,講述鞠球、球場和游戲規則;第四章是“蹴鞠的發展”,講述步打球和馬球,二者的共同點是仍用手臂,都用球杖,其區別是一個徒步,一個騎馬;第五章是“水域的蹴鞠”,即水球和冰球,這是陸地蹴鞠在北方水上的延伸;第六章是“其他球戲”,有古代的跳丸、拋球、木射、踏球,也有民間流行的踢石球、托高球,等等。本書雖以蹴鞠為名,實際上涉及傳統球戲的方方面面。
宋兆麟 ·專業史 ·2.3萬字
拜占庭帝國大概是世界上存在時間最長的國家實體,地跨歐亞非三洲,從公元330年定都君士坦丁堡算起,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入奧斯曼帝國之手,長達1123年。拜占庭帝國是人類宗教文化時代典型的中世紀封建國家,基督教的主要分支“東方正教”為其國教。因為有始有終,所以,它又是中世紀國家最為完整的典型。它一千三百多年(包括亡國后二百余年)的文學,就是完整的中世紀文學典型。它的主體雖然是基督教教義籠罩下的文學,但它的文學思想異常復雜,幾乎蘊含了后世的一切文學思想;就主題而言,也幾乎蘊含了后世種種文學母題;在文學形式方面,則創造了除“影視文學”以外的一切文學體裁。
劉文孝主編 ·專業史 ·43萬字
船政是非常之舉,是三千年大變革的歷史產物。1866年,清廷在福州馬尾設立“總理船政事務衙門”,在中國近代海軍史、工業史、教育史、思想文化史上都留下深深的印跡。船政是中華民族覺醒的典范,是社會轉型的先行先試者,其歷史地位是不可磨滅或替代的。沈葆楨是首任船政大臣,認真研究這位歷史人物的生平與事跡,是很有意義的。本書選取船政研究專家沈巖關于船政系列講座和沈葆楨專題的部分講稿結集出版,以饗讀者。
沈巖 ·專業史 ·15.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